第1章 安史之乱暴发

大唐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初九。

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联合同罗、奚、契丹、室韦、突厥等部落力量组成十五万大军,号称二十万,以“忧国之危”、奉皇帝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公然反叛。

一场巨大的危机降临到盛世大唐头上!

皇帝李隆基继位后,励精图治,拔除沉疴,革新吏治,任用贤能,施行了政治、经济、民生、军事方面的一系列改革。经过明君贤臣二十几年的努力,各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天下大治,大唐进入全盛时期,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开元盛世”!但承平日久,经历了开元盛世辉煌的大唐,君臣百姓几乎没有什么忧患意识,官民皆疏于战,安禄山叛军至处几乎没遇到像样的抵抗,河北诸州县望风而降。叛军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控制了河北大部及河南一部州县,兵锋指向东京洛阳、西京长安。

皇帝李隆基于十一月十四日得知了安禄山反叛的消息,大为震怒,他立即下诏召集勤王之师,令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右金吾大将军高仙芝率临时征召的大量军队,出潼关东征,准备阻击叛军的推进。

但安禄山手下的人马长期屯边作战,实战经验丰富,战斗力在所有大唐军队中可以算是数一数二的,朝廷临时调遣的兵马根本无法阻止叛军的快速推进,镇守洛阳的封常清接连败北!

十二月十三日,东京洛阳失陷!

叛军攻克洛阳后,并未停留,继续西进,兵锋直指长安。

只不过因为年关将近,又逢大雪,叛军进攻的脚步才迟缓了一些。

封常清从洛阳溃败后,退守陕郡,与高仙芝合兵一处。封常清、高仙芝自知无法在短时间内击败叛军,只得采以守势,放弃陕郡,退守潼关。潼关是防守长安的门户,要是潼关有失,长安也将不保。

但封常清的一连串败绩及联合高仙芝所部大军后退守潼关的举措惹恼了皇帝李隆基,在宰相杨国忠的强烈要求及监军宦官边令诚所奏“常清以贼摇众,而仙芝弃陕地数百里,又盗减军士粮赐”等言的蛊惑下,朝廷最终以“失律丧师”之罪处斩封常清、高仙芝。

在处死封常清、高仙芝之后,大唐朝廷任命在家养病的陇右节度使哥舒翰为大军统帅,加封其为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率军镇守潼关。

天宝十五载正月初一,安禄山在洛阳称帝,国号“大燕”,改元“圣武”。

正月十一日,安禄山派遣儿子安庆绪率军攻打潼关。

哥舒翰率军苦战后击退来犯之敌,但没有乘胜出关追击,只是依关而守。

随后安禄山派部将崔乾佑驻军陕城,田乾真进兵关下。

崔乾佑和田乾真时常派兵到潼关城下骚扰或挑衅,哥舒翰一概不予理睬,更不出关作战,只是依潼关天险而守!叛军攻击时集精锐人马上城头杀敌;叛军不攻时候则偃息旗鼓,一心操练军士!

叛军无法攻破潼关,望关兴叹之余只能派大军屯于潼关城外数十里处,与哥舒翰军对峙。

在叛军攻占洛阳,并向长安进兵的时候,各地起兵反抗叛军的行动也此起彼伏,给叛军造成很大麻烦。常山郡太守颜杲卿、平原郡太守颜真卿兄弟召集河北十七郡吏民抗击叛军,形成了很大声势,并切断了洛阳至范阳的驿路,一度让安禄山军中军心动摇。

朔方节度使郭子仪率军东进,击败安禄山手下大将高秀岩,乘胜攻占了静边军,并夺取马邑;河东节度使李光弼率军出并陆,攻下了常山城。连取大捷后,郭子仪、李光弼两军合兵。

叛军东进被真源县令张巡所领义军阻于雍丘,南下又被山南节度使鲁炅挡在南阳。

后方不稳,再加之潼关久攻不下,安禄山终日惶惶不安,打算放弃洛阳,退兵回范阳老巢。

整个战略形势朝着对唐军有利的方向发展。

--------------

天宝十五载,六月初二。

兴庆宫,兴庆殿内,面有喜色的皇帝李隆基端坐在御座上,乐呵呵地看着殿下诸臣。

一连串的好消息传来,振奋了人心,这半年多以来一直愁眉不展的李隆基,也终于放下心来了。

局势朝着对朝廷非常有利的方向发展,安禄山准备从洛阳撤军,退回范阳了,接连收到这些好消息的李隆基,也就在第二天一早就召集了一班重臣,商议对策!

执掌大唐四十多年的李隆基今年已经年过七十了,这些年沉醉于音乐创作和与杨玉环之间所谓“爱情”的他,早就没了年轻时候的英武与斗志,再加上年岁已大,有些老暮了,这大半年来又连续不断收到不好的消息,让他心力憔悴。今天他精神还不错,但依然难掩他脸上的迟暮!

在看到要召的大臣们都到齐后,李隆基坐直了身,看着殿下诸臣问道:“诸位爱卿,颜杲卿、颜真卿兄弟在河北截断洛阳与范阳间的联络,郭子仪、李光弼接连重创贼军,安贼所领的叛军有退守范阳的打算,如此大好形势下,接下来要采取何种御敌方式,朕想听听诸位爱卿的建议!”

殿内诸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再把眼光落在殿首的右相、文部(即原吏部)尚书杨国忠身上,没人敢在第一时间站出来回答皇帝的问询。

叛军刚起的时候,面对叛军的攻势,朝廷的兵马无力抵抗,洛阳在几天内就丢了,其他各地战场的形势也很危急。官军与叛军作战,鲜有胜迹!两个月前,皇帝盛怒之下,更是处斩了统兵大将封常清和高仙芝,闹的人心惶惶,军心不稳,人人自危!如今听闻有很多好消息传来,安禄山所领叛军准备退回范阳,许多大臣竟然有点不知所措的感觉,对接下来如何安排战事,更不知道要怎么说。

如今朝中的大权大落在宰相杨国忠的头上,他很得皇帝李隆基的信任,提议很少有遭到反对的时候,除了杨国忠奏议安禄山将反的事外。杨国忠一再说安禄山要造反,李隆基只是不信,但如今证明了杨国忠的预言是正确的,李隆基懊悔之余,对杨国忠的话更是言听计从,连封常清和高仙芝这样两位功勋卓著的战将都在杨国忠的一再蛊惑下杀掉了。

杨国忠很满意众臣唯他“马首是瞻”,也在接受了众臣的注目后站了出来,作礼禀奏道:“陛下,贼军气势已尽,离溃败不远了!北方战事对朝廷甚有利,安贼连洛阳都准备放弃了,再过几日定会从潼关撤军。依臣所见,应该趁北方连续大捷,将士士气大盛时候,一鼓作气,尽灭叛军于潼关城外!哥舒翰所领屯于潼关的人马有二十万,远胜于贼军,要是趁贼军没防备之际掩杀出去,定能破敌!”

见杨国忠站出来首先表态,众臣都松了口气,武部(兵部)尚书韦见素马上跟着站了出来,赞同杨国忠的建议:“陛下,臣附议,贼军气势已萎,攻至潼关下的贼军不过数万,我屯守潼关的人马有近二十万,应该趁敌士气气挫之际冲杀出去,一战就能挽回败势,甚至就能将叛乱平息!

韦见素表态之后,接着又有数位重臣站出来,表示了相同的意见,但就在大家都认为意见很快统一下来时,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却站出来反对了,“陛下,臣有异议!如今洛阳、潼关一带的叛军兵威依然很盛,哥舒元帅所领人马都是新募集的军士,守城勉强可以应付,但出城击敌则不行!要是倾潼关之力出战,那潼关将无兵据守,若贼兵突袭潼关,则潼关必失;潼关一失,长安危矣!臣觉得应该据潼关天险而守,待各地勤王之师抵达后再出战,而不应倾潼关兵马出战!要是作战失利,长安危矣!”

看到有人站出来和他唱反调,与哥舒翰有隙,这段时间与哥舒翰闹了很多不愉快,一直想借刀杀人的杨国忠一脸的恼怒,马上再次站出来,力陈道:“陛下,臣反对陈将军之意,现在决不能只守不战!北方连续大捷,我军士气大涨,贼军惶惶不可终日,臣觉得应该趁我潼关大军数量占优势,贼军气衰,疲惫不堪的情况下,趁机出击!集优势兵力出击,必定能取得胜利,挽回局势!贼兵一溃千里也不一定!那不只长安之危能解,叛乱马上可平也有可能!”

“陛下,臣反对杨相公此议!”陈玄礼马上再次站了出来,以一副惶惶然的神态大声地申辩,“陛下,安西、陇右的兵马还未抵达长安附近,靠新募集的人马无法与贼军对抗,不据城而守必败!现在要做的就是避贼军锋芒,利用潼关天险而守,待各地勤王之师赶过来,再与贼军决战,这是哥舒元帅数次力陈的正确之道!陛下,万不能领哥舒翰率军出潼关作战啊!”

“陈将军此言差矣!要是听任贼军围困潼关而不出击,那我大军的士气会更低落,如今贼军只几万人马抵潼关城外,破敌很轻松,要是等贼军全部抵达潼关城外,那再想破敌就难上加难了!陈将军休得再说此等延误军情之事了!”说着,杨国忠又对颓然而坐,一直没有表态的皇帝李隆基作礼奏道:“还请陛下果断下决定,立即遣哥舒翰率军出城迎击贼军,以尽快平息贼军的反叛!”

见杨国忠如此蛮横无礼,陈玄礼只得悲愤地退下,不再言语!

“唔!杨爱卿所言甚有理,朕允了!”御座上的李隆基终于下定决心,“宣朕旨意,马上令哥舒翰,倾全部人马,出潼关迎击贼军,务必将贼军前锋全歼,重夺陕郡,并攻取洛阳!”

李隆基宣布完命令后从御座上站起了身,准备离开,一直侍立在身边的心腹宦官高力士马上跟上。

皇帝在宣布了命令后离去,众臣也就带着不同的心情各自散了。

但谁也不知道,今日紧急朝会上决定的事,将会给大唐带来灭顶之灾!

------------

PS:新书开张,期待新老书友们的大力支持,推荐、收藏、打赏......来者不拒!嘿嘿

第88章 见好就收第57章 新的决定第54章 好消息接连第73章 有人的地方就有内斗第85章 什么?第15章 果断处置第32章 准备主动进攻第40章 要是姑姑不嫌弃第2章 大难将临第114章 全面改革,永远昌盛第70章 哀叹与欢喜第4章 无奈第18章 我一定能实现这个愿望的第17章 可惜啊第86章 沉着应对第53章 登城第32章 准备主动进攻第19章 李亨的建议第54章 密议第139章 再次密谋第41章 第一次亲密接触第12章 危急的潼关前线第64章 不让你出征第29章 这个女人,身体还真敏感第90章 又是袭营第52章 火药的威力第2章 太子李亨的反对第17章 初步部署第83章 他竟然就这样吻她了第146章 内斗开始第33章 李隆基的布置第73章 各部的动向第157章 后续安排第68章 世事真是奇巧第6章 公子,奴婢已经及笄了第11章 准备出发第159章 示好第48章 杨国忠的请求第62章 残酷的血战马上要打响第143章 意外的失败第72章 安禄山的烦恼第21章 杨玉环的口技第3章 朝堂上的争论第45章 矛盾心理第78章 长安来的故人第89章 好戏马上上演第103章 隐藏着非常大的秘密第56章 战事结束第17章 收罗历史名人第16章 哥舒翰的支持第151章 这仗打的太窝囊了第96章 意外的诏令第16章 肆意的侵犯第29章 叛军后撤了第74章 形势出现了危急第135章 利益的交换第128章 完全是情理之中的事第109章 生擒李璘第21章 原来这么复杂第60章 天,忙中出错了第11章 打抱不平第43章 人海战术第79章 穷途末路第112章 登基称帝第76章 这儿的景色还是挺美的第35章 刺客被捕第38章 大事不好第80章 全军停止攻击第18章 我一定能实现这个愿望的第62章 喜欢用战争的方式解决问题第98章 杨玉环的蛊惑第96章 再次承诺第99章 对付李亨的办法第9章 顾忌第74章 形势出现了危急第37章 发动兵变第74章 恶梦从此开始第44章 什么荣耀都是空的第5章 绝代佳人第90章 反应各异第33章 祭旗第102章 一切都让人意外第146章 内斗开始第87章 元帅,你竟然怯战第89章 好戏马上上演第40章 要是姑姑不嫌弃第90章 反应各异第48章 人生之大事---结婚(下)第25章 计划第48章 准备出击第98章 要改立太子第88章 太子翻不了天的第98章 要改立太子第112章 登基称帝第24章 形势好转第59章 做好准备第51章 没良心炮第56章 相约明天晚上第31章 这算是出卖色相吗第106章 竟然是这样
第88章 见好就收第57章 新的决定第54章 好消息接连第73章 有人的地方就有内斗第85章 什么?第15章 果断处置第32章 准备主动进攻第40章 要是姑姑不嫌弃第2章 大难将临第114章 全面改革,永远昌盛第70章 哀叹与欢喜第4章 无奈第18章 我一定能实现这个愿望的第17章 可惜啊第86章 沉着应对第53章 登城第32章 准备主动进攻第19章 李亨的建议第54章 密议第139章 再次密谋第41章 第一次亲密接触第12章 危急的潼关前线第64章 不让你出征第29章 这个女人,身体还真敏感第90章 又是袭营第52章 火药的威力第2章 太子李亨的反对第17章 初步部署第83章 他竟然就这样吻她了第146章 内斗开始第33章 李隆基的布置第73章 各部的动向第157章 后续安排第68章 世事真是奇巧第6章 公子,奴婢已经及笄了第11章 准备出发第159章 示好第48章 杨国忠的请求第62章 残酷的血战马上要打响第143章 意外的失败第72章 安禄山的烦恼第21章 杨玉环的口技第3章 朝堂上的争论第45章 矛盾心理第78章 长安来的故人第89章 好戏马上上演第103章 隐藏着非常大的秘密第56章 战事结束第17章 收罗历史名人第16章 哥舒翰的支持第151章 这仗打的太窝囊了第96章 意外的诏令第16章 肆意的侵犯第29章 叛军后撤了第74章 形势出现了危急第135章 利益的交换第128章 完全是情理之中的事第109章 生擒李璘第21章 原来这么复杂第60章 天,忙中出错了第11章 打抱不平第43章 人海战术第79章 穷途末路第112章 登基称帝第76章 这儿的景色还是挺美的第35章 刺客被捕第38章 大事不好第80章 全军停止攻击第18章 我一定能实现这个愿望的第62章 喜欢用战争的方式解决问题第98章 杨玉环的蛊惑第96章 再次承诺第99章 对付李亨的办法第9章 顾忌第74章 形势出现了危急第37章 发动兵变第74章 恶梦从此开始第44章 什么荣耀都是空的第5章 绝代佳人第90章 反应各异第33章 祭旗第102章 一切都让人意外第146章 内斗开始第87章 元帅,你竟然怯战第89章 好戏马上上演第40章 要是姑姑不嫌弃第90章 反应各异第48章 人生之大事---结婚(下)第25章 计划第48章 准备出击第98章 要改立太子第88章 太子翻不了天的第98章 要改立太子第112章 登基称帝第24章 形势好转第59章 做好准备第51章 没良心炮第56章 相约明天晚上第31章 这算是出卖色相吗第106章 竟然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