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285章 顺水人情

bookmark

从江夏赶来见曹操的使者正是刘敏,他作为刘璟的全权代表来和曹操谈判。

有了邺城的经验和一路过关返回江夏的历练,刘敏已不再是那个刚出道的书生,他从李孚那里学到了很多为人处世之道,这些是他在书本学不到。

大帐前刀斧闪亮,两百名刀斧手站成两列,杀气腾腾地注视着刘敏,尽管刘敏心中也有些忐忑不安,但他依旧从容不迫地走进了大帐。

大帐内,曹操身穿盔甲坐于正中,手摁倚天剑,目光冷厉地注视刘敏走入,在他左右各站着九名持刀侍卫,身高八尺五的许褚犹如天神一般矗立在曹操身后,在两边则各站着四五名谋士和十几名大将。

刘敏不慌不忙走上前,向曹操深深施一礼,“江夏刘敏参见丞相大人!”

虽然刘敏没有行拜礼,但曹操也不想和他费这种礼节上的嘴皮子,他冷冷看了刘敏一眼问道:“你是皇室宗亲吗?”

“在下是零陵人,荆州刘别驾之侄,并非皇族。”

“原来你是刘始宗之侄,难怪!”

曹操对刘先记忆深刻,建安五年,刘先和韩嵩奉刘表之命出使许昌,刘先在大庭广众之下痛斥曹操对刘表的责难,给曹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听说是刘先之侄,曹操态度稍缓,他见刘敏长一张娃娃脸,便笑问道:“你今年多少岁了?已成年否?”

刘敏听出曹操语气中的嘲讽,心中不悦,但依旧从容答道:“在下已到弱冠之年。”

“才二十岁!”

曹操大笑起来,“刘璟派一个才二十岁的毛头小子为使者,江夏已无人乎?”

刘敏沉默片刻反问道:“丞相二十岁时用五色棒杖打夜行蹇图,可被人戏称为毛头小子否?”

周围人皆失色,许褚大怒,喝斥道:“再敢无礼,必捶杀尔!”

曹操却没有生气,暗暗点头,此人才思敏捷,不卑不亢,倒是一个可造之才,便微微一笑,“刘璟命你来有何事?”

“我奉太守之命,特来和丞相交涉战俘之事。”

说完,刘敏回头看了一眼,一名侍卫用漆盘将一封信呈上,刘敏又道:“这是我家太守给丞相的亲笔信,相信丞相会关心其中的内容。”

曹操接过信,这还是他第一次接到刘璟的亲笔信,不由大感兴趣,他打开信仔细看了一遍,竟然是刘璟提议用曹洪和李典换取朝廷承认他为荆州牧。

曹操反复看了几遍,又问道:“那一万多被俘士兵又怎么说?”

“回禀丞相,一万多被俘士兵已经被璟公子悉数释放,他们应该已返回家乡和家人团聚。”

曹操顿时愕然,大帐内也是一片窃窃私语声,谁也无法相信,刘璟竟然不要任何条件就把一万多战俘释放了。

“为什么?”曹操追问道。

刘敏一笑,“璟公子说,自耕农乃是国之根本,丞相是雄才大略之人,自然会明白他的本意,望丞相能准许他们回乡务农,不要再征用为兵。”

曹操沉默了,这着实出乎他的意料,他何尝不明白自耕农对一国的重要,如果刘璟真是此意,倒真的让他刮目相看了。

这时,刘敏又道:“我家太守还让在下转告丞相,丞相北征胡虏,为河北汉民不再受胡虏侵害,令他敬仰,因此他不会乘虚出兵中原,请丞相尽管放心,全力铲除辽东胡患。”

曹操心中有种莫名的感动,他沉思片刻,语气变得柔和起来,“请先生回去转告璟公子,若他愿意归降于我,我可以奏请天子封他为襄阳王,他的子孙永为荆州牧。”

刘敏沉默一会儿,又道:“璟公子还有一句话让我带给丞相。”

“请讲!”

“璟公子说,不管丞相开出什么条件让他投降,他都不会答应,璟公子说,他很期待和丞相会战于长江。”

曹操也是豪迈之人,刘璟的表态他心中愁绪顿时一扫而空,大笑道:“既然如此,我不会让他失望,请先生转告璟公子,他的交换条件,我答应了,我将奏请天子封他为荆州牧,再加封他樊乡侯。”

刘敏躬身行一礼,“多谢丞相应允,天子诏书到江夏之时,便是曹、李二人被释放之日,在下告辞了。”

刘敏告辞要走,曹操却又叫住他,淡淡问道:“另外,我想再问一件事,贾诩现在可在江夏?”

刘敏没有隐瞒,点了点头,“贾先生确实在江夏,现为璟公子幕僚,至于其中原因,丞相回邺城后可以问长公子,他比谁都清楚。”

曹操半晌说不出一句话,等刘敏告辞而去,他遣散众人,这才对程昱叹道:“果然不出我所料,贾文和投降刘璟了。”

程昱心里明白几分,但又不能直说,只得安慰曹操道:“文和不是轻易投降之人,其中必有缘故,回邺城后再好好问一问吧!”

曹操无奈,摇摇头苦笑一声说:“不过今天倒做了一笔好买卖!”

程昱也笑道:“我有一种感觉,若布衣相待,丞相和刘璟倒可以成为忘年之交。”

曹操叹道:“可惜他不为我所用,我若不灭之,将来此人将来必为我劲敌,等回邺城后,要立刻准备进攻荆州。”

........

两个月后,曹操在易县得到消息,公孙康派人送袁熙和袁尚的人头到来,这却是郭嘉临终前之谋,逼之过急,公孙康和二袁必同心抗曹,若稍缓之,公孙康必不容二袁,杀之赚一个顺水人情。

果然在郭嘉的遗算之中,令曹操不胜思念郭嘉,再次亲到其墓前祭奠。

曹操又随即下令,立乌桓代郡部落单于普富卢为乌桓左大单于,又立上郡部落单于那楼为乌桓右大单于,准许他们带领部落来柳城游牧。

这两人都是亲曹派,居住中原边境已近百年,汉化很深,让他们来柳城,实际就是让他们牵制住其余乌桓部落的壮大。

在安排完毕后,已经深秋九月,曹操这才下令大军班师回邺都,开始进行南下荆州的准备。

........

六月的荆州已到了一年中最酷热之时,燃烧着烈火般的骄阳将一团团炽热的空气抛向荆州大地,丰沛的水汽仿佛刚从热锅蒸腾里出来,使整个荆州都陷于一种蒸笼般的热闷之中,所以自古就有气蒸云梦泽的说法。

这样的天气要持续近一个月,直到七月末,早晚才会稍微凉快一点,这也是一年中荆州人最难熬的一个月,荆州人把它叫做蒸月。

中午时分静悄悄的,除了树上的夏蝉在愈加起劲地拼命嘶叫外,其余的生命都仿佛消失了,连每日无精打采趴在门槛上的老狗也躲进屋中避暑。

不过官宦及大户人家自有办法度过这一年中最难熬的蒸月,早在三九严寒之时,大户人家就会用山泉水凝冻成冰,切成大块放进深井里储存起来。

到了夏天,井中之冰依然未融化,便成了大户人家度暑的最佳之物。

只是这种可以储存冰的深井很难挖掘,就算最有经验的井匠也只能十眼中挖成一眼,因此挖一口冰井不仅需要特殊的环境,而且耗资巨大,不是一般人家承受起来。

对于普通人家,大多是饮食上做文章,吃清淡,喝药茶,或者用井水沐浴,若运气好,在大户人家讨到一块冰做成冰茶,那也是一家人难得享受的宝贵之物。

刘璟的府邸也同样闷热难当,不过他的府邸是黄祖在城中的屋宅,条件自然不会差,在后园里竟然有五口冰井,刘璟第一年不知道,只当他们是普通水井,后来,知情人告诉他们,这竟是五口冰井。

黄祖体胖惧热,夏天时,黄祖用冰块放在书房夹墙内,使房间里冰凉如春,所以整个蒸月,黄祖从不出书房一步,那五口冰井中的十几万斤冰块,就是黄祖的砌墙之冰。

刘璟自然不需要冰砌墙,他除了留一口冰井给家人享用外,其他冰块都给了亲兵,成了亲兵们的一项特殊福利。

陶湛端着一碗冰茶快步走过一条长长的走廊,向刘璟书房走去,她步履匆匆,并不像害怕手中冰茶化了,而是心情有些激动不安,她有大事情要告诉丈夫。

今天正好是旬休,刘璟没有外出,在家中乘凉休息,享受这难得的蒸月假日,他正伏案给驻防安陆郡文聘写一封信。

徐庶没有让他失望,最终用樊城和新野换来了襄阳仓库中的十几万根粗大干木,而襄阳也不吃亏,最多再伐十几万根木置放三年就是了。

江夏军不用再驻防新野和樊城,文聘的一万军队也就转移到了安陆郡,驻防江夏的北大门。

刘璟正全神贯注地写信,这时门外传来了妻子陶湛甜脆的声音,“夫君,我可以进来吗?”

“娘子请进!”

陶湛端着冰茶走了进来,抿嘴一笑,眼角风情无限,自从张机开始给他们治病后,一个月来小夫妻二人夜夜恩爱,两人如胶如漆,蒸月的闷热也顾不得了。

这主要是张机开的药方子甚为古怪,有很强的催情之药,虽然有点匪夷所思,但效果却有了,陶湛将冰茶奉给丈夫,“先喝了茶,我再告诉你好消息。”

刘璟笑眯眯将冰茶一饮而尽,冰畅之气从心底冒起,令他浑身清爽无比,手却不自觉地伸进妻子裙中,这一次却被陶湛一巴掌拍开,“以后可不行了!”

“为什么?”

刘璟一愣,但他立刻反应过来,大喜道:“难道娘子有了吗?”

陶湛羞涩地点点头,“我也不知道是不是有了,但我四天前就该来的月红至今未见。”

说到这里,陶湛眼中迸射出喜悦之色。

第38章 锦帆贼第264章 贾诩建言第1104章 中原大战(三)第1059章 小试威慑第612章 曹氏父子第1032章 同室操戈第890章 又见大乔第782章 江东风云(二十六)第404章 谋夺江陵第188章 彭泽生变第531章 汉中风云(一)第730章 曹宪心事第763章 江东风云(七)第578章 危局反击(下)第712章 王妃与家事第812章 小人物的谋划第646章 邺都风起(上)第418章 下雉危机第142章 千钧一发第402章 以武拒婚第299章 急返江夏第6章 一路追杀第126章 家有逆子第273章 兵不厌诈第630章 两军对峙第257章 贾诩请辞第511章 益州内乱第361章 不稳定因素312章 遭遇重挫第480章 关羽失陷第661章 血战木门(上)第37章 少女人质第421章 暗度陈仓第168章 长沙来客第912章 张辽之谋第149章 冤家偏路窄第823章 被迫撤军第92章 唇枪舌箭第517章 迎头痛击第1029章 大堂对质第350章 抓俘司马第1051章 难容政敌第1077章 备战先兆第974章 最后通牒第413章 徐晃的抉择第6章 一路追杀第649章 家有小女第148章 三个流言第261章 张绣之死第541章 曹植出使第182章 兴师问罪第436章 振奋军心第953章 高台攻守第674章 声东击西第643章 张辽北归第918章 出兵南阳第897章 陶家抉择第860章 李令之策第943章 乌程激战第866章 偷袭午亭第1128章 汉魏决战(中)第1020章 兵压建业第799章 神秘来客第687章 反攻南阳第603章 魏延献计第97章 夜来风波紧第690章 收之桑榆第167章 有客自江东来第453章 商人抉择第851章 激战区水(上)第536章 人用其才第325章 新式兵器第214章 人心难测(上)第1108章 中原大战(七)第548章 蒯越南下第825章 夜攻乌桓第640章 江北血战(上)第249章 徐庶劝诸葛第588章 南蛮雇佣军第930章 逃离吴县第625章 江东失英第589章 明月宝珠第1028章 围猎丁奉第765章 江东风云(九)第981章 回归长安第561章 子午谷相会第903章 合肥条件第777章 江东风云(二十一)第595章 秋收时节第394章 最后的心结第490章 庞统之策第594章 另一个契机第452章 举棋不定第938章 虞氏倒戈第1104章 中原大战(三)第351章 大获全胜第934章 濡须破局(下)第922章 黄家之恩第1039章 邺都大案第865章 以身报国
第38章 锦帆贼第264章 贾诩建言第1104章 中原大战(三)第1059章 小试威慑第612章 曹氏父子第1032章 同室操戈第890章 又见大乔第782章 江东风云(二十六)第404章 谋夺江陵第188章 彭泽生变第531章 汉中风云(一)第730章 曹宪心事第763章 江东风云(七)第578章 危局反击(下)第712章 王妃与家事第812章 小人物的谋划第646章 邺都风起(上)第418章 下雉危机第142章 千钧一发第402章 以武拒婚第299章 急返江夏第6章 一路追杀第126章 家有逆子第273章 兵不厌诈第630章 两军对峙第257章 贾诩请辞第511章 益州内乱第361章 不稳定因素312章 遭遇重挫第480章 关羽失陷第661章 血战木门(上)第37章 少女人质第421章 暗度陈仓第168章 长沙来客第912章 张辽之谋第149章 冤家偏路窄第823章 被迫撤军第92章 唇枪舌箭第517章 迎头痛击第1029章 大堂对质第350章 抓俘司马第1051章 难容政敌第1077章 备战先兆第974章 最后通牒第413章 徐晃的抉择第6章 一路追杀第649章 家有小女第148章 三个流言第261章 张绣之死第541章 曹植出使第182章 兴师问罪第436章 振奋军心第953章 高台攻守第674章 声东击西第643章 张辽北归第918章 出兵南阳第897章 陶家抉择第860章 李令之策第943章 乌程激战第866章 偷袭午亭第1128章 汉魏决战(中)第1020章 兵压建业第799章 神秘来客第687章 反攻南阳第603章 魏延献计第97章 夜来风波紧第690章 收之桑榆第167章 有客自江东来第453章 商人抉择第851章 激战区水(上)第536章 人用其才第325章 新式兵器第214章 人心难测(上)第1108章 中原大战(七)第548章 蒯越南下第825章 夜攻乌桓第640章 江北血战(上)第249章 徐庶劝诸葛第588章 南蛮雇佣军第930章 逃离吴县第625章 江东失英第589章 明月宝珠第1028章 围猎丁奉第765章 江东风云(九)第981章 回归长安第561章 子午谷相会第903章 合肥条件第777章 江东风云(二十一)第595章 秋收时节第394章 最后的心结第490章 庞统之策第594章 另一个契机第452章 举棋不定第938章 虞氏倒戈第1104章 中原大战(三)第351章 大获全胜第934章 濡须破局(下)第922章 黄家之恩第1039章 邺都大案第865章 以身报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