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398章 再见司马懿

bookmark

夜里,刘璟在书房里察看陶烈送给儿子的金刚宝链,妻子说这是陶家的传家之宝,让刘璟颇感兴趣。

手链是用纯金打造,镶嵌了九颗鸽卵大的金刚石,分粉红、淡黄、湛蓝、无色等四种颜色,光彩夺目,璀璨异常,从财富上来说,这条金刚宝链确实价值连城,天下独一无二。

但刘璟感兴趣的却是手链的独特身份,这竟是光武帝刘秀的心爱之物,是帝王之宝,只是.....怎么知道这是刘秀之物?

这时,陶湛端一杯茶走上前,嫣然笑道:“我记得小时候玩过这条宝链,好像在盖子里有玄机。”

‘盖子?’刘璟又翻找一圈,这才发现在手链接口处有一个小小的翻盖,不注意还难以发现,他小心打开盖子,见内壁上果然刻了一个‘御’字。

“夫君真的想替致儿收下这条宝链?”

陶湛本想把宝链还给父亲,但父亲坚决不收,她只好带回府来,但她不希望儿子有这么贵重的东西,最好还是能还给陶家。

刘璟摇摇头道:“既然这是光武帝之物,陶家确实不能拥有,不过我也暂时不能要。”

“那夫君打算怎么处理它?”陶湛不解的问道。

刘璟微微一笑,“我打算把它进献给当今天子,来表明我的心志。”

陶湛心中不太愿意,这毕竟是陶家的传家之宝,丈夫却要把它进献给那个傀儡皇帝,但她也知道,丈夫此举必有深意,陶湛便低声道:“夫君自己决定吧!我不反对。”

刘璟明白妻子的心思,轻轻把妻子搂入怀中,笑着安慰她道:“放心吧!这手链不是食物,吃掉就没有了,它就那里,不会消失的。”

陶湛将脸贴在丈夫胸前,轻轻点了点头,这时,门外传来管家婆的声音,“老爷,管家说府门外有客人拜访,是书院的金院丞。”

“带他到客房等我,我马上就来。”

刘璟起身披上一件外套,陶湛替他整理一下衣领,这才离开书房,向客堂而去......

客堂内,一名三十余岁的文士正不安地喝茶等待,他和普通的读书人相比,除了书卷气外,更多了几分精明,此人名叫金迥,是江夏书院院丞,也就是负责管理日常杂务,整个书院运行都是由他负责。

庞德公只管教书育人,不管书院事务,而蒯良虽然名为院主,但实际上并不管事,只是挂个院主之名,士子的衣食住行,书院的财物往来,都是由这个金院丞负责。

这时,刘璟走进了客堂,金迥连忙上前躬身行礼,“卑职参见州牧!”

“院丞不必客气,请坐。”

江夏院丞只是小官,他没有资格来拜访州牧,他到来是刘璟的吩咐,大概在七天前,刘璟得到了一封司马懿的家信,是司马懿父亲司马防写来,司马懿的妻子因被囚禁而得产褥热不幸病故,儿子虽然保住,但身体也极为瘦弱,现由祖父暂时照顾。

金迥坐下来便道:“卑职按照州牧的吩咐,七天前便已经把信给司马懿了。”

“他现在情况如何?”刘璟问道。

“他把自己关在房间内五天,昨天才终于露面,看得出他精神状态还可以,昨天他还去拜访了庞公和蒯院主,听蒯院主说,他们相谈甚欢。”

刘璟不由笑了起来,这个司马懿果然厉害,借这个机会向自己表达了心意,事实上,刘璟知道司马懿一直就在关注赤壁战,当赤壁之战大局已定时,司马懿便借徐庶之口表达了他的让步。

贾诩说得果然不错,这个司马懿不是谁能说服,必须有要靠实力来争取,只要实力足够,他自然会投靠,这次江夏军大败曹军,就让司马懿看到了江夏的希望,不过他们之间还缺一个契合点。

说得直接点,就是双方都需要一个台阶,而这时,司马懿妻子的病故就是最好的台阶,司马懿要向曹丕报杀妻之仇,同时,刘璟也不用担心司马昭出生了。

刘璟点点头,赞许地笑道:“你做得很好,这次我会记你一功。”

金迥有些受宠若惊,连忙道:“还有一事,卑职要向州牧禀报。”

“你说!”刘璟喝了一口茶笑道。

“今天上午陶家向江夏书院捐了一大笔钱,有两千万钱之多!”

刘璟也不由笑道:“陶家出手很阔绰嘛!”

“是很大一笔钱,而且这笔钱来得非常非常及时,正好很多士子都想把家眷接来,苦于手中无钱,这笔钱正好可以作为旅费和安家费,剩下的钱还可以改善士子们的食宿。”

刘璟当然知道陶家不会无缘无故给钱,估计和陶烈有关,这个老爷子确实很有眼光,懂得做长远买卖,刘璟点点头问道:“陶家提出了什么要求吗?”

“具体要求没有提出来,只是希望江夏书院能让商人也有读书的机会。”

这个意思再明白不过了,陶家是想送子弟进江夏书院读书,刘璟又问道:“那庞公和蒯院主又是什么意见?”

“他们都表示尊重州牧的意见。”

很显然,庞德公和蒯良都表示默许了,现在是要他刘璟表态,刘璟想了想便道:“最多不能超过三人,但现在不能进,要按规矩来,明年开春招收新生时再一并录入。”

“卑职明白了,回去后,会向庞公和蒯院主说明州牧的态度。”

刘璟此时更关心地是司马懿,他心中暗忖,时机应该成熟了。

.........

司马懿自从被俘后便一直被软禁在江夏书院,虽说是软禁,其实他也有相对自由,除了不能出江夏书院外,在书院内他完全自由,事实上他和普通士子的生活也没有什么区别。

白天去书院听课,晚上读书,除了十分思念妻儿之外,他的生活过得倒也充实,而且江夏书院是从赤壁到武昌的必经之路,每天都会有信使传来赤壁前线的消息。

包括蒲圻伏击战,赤壁对峙等等,从这些零星消息里,司马懿凭借他过人的才智,推断出此战曹军凶多吉少,直到河北袁氏复兴的消息传来,司马懿终于得出结论,赤壁之战,曹军必败。

如果曹军被全歼于赤壁,那么天下格局必然大变,司马懿已经隐隐看到了刘璟的王者之路,他开始重新考虑自己的前途命运。

也就在这时,他接到了父亲的来信,得知妻子被曹丕囚禁,在产下一子后,不幸得产褥热而亡,这让司马懿悲痛万分,也同样使他恨之入骨,正是妻子的不幸去世,终于使司马懿下定了决心。

一早,司马懿和往常一样,开始收拾书籍纸笔,准备去书院听课,这时,院丞金迥慌慌张张跑进小院,急声嚷道:“司马先生,州牧来了,是专程来看望先生。”

司马懿一怔,连忙迎了出去,远远见刘璟走来,他连忙上前深施一礼,“司马懿参见州牧!”

刘璟没想到司马懿竟如此恭敬,当初贾诩还摆摆架子,司马懿却很现实,难怪贾诩说一切水到渠成,刘璟立刻笑眯眯道:“这段时间忙于军务,一直未能来探望先生,怠慢先生了!”

“不敢,州牧请进!”

“请!”

刘璟跟司马懿进了房间,见房间堆满了书简,不由笑道:“司马先生果然是博学之人。”

“州牧过奖了,无事消遣耳!”

两人坐下,院丞金迥给他们上了茶,刘璟对他笑道:“院丞有事去忙吧!”

“是!”

金迥退了下去,房间里只剩下刘璟和司马懿两人,刘璟歉然道:“令夫人的不幸我已知晓,我本来派人去接夫人来江夏,但去晚了一步,曹丕吸取了前次教训,提前把尊夫人转移走了,没有能帮上忙,我很抱歉!”

司马懿眼中射出愤怒的目光,恨声道:“从父亲的来信中,我也猜出一点端倪,我与华歆向来不和,这次妻儿出事,必然和此人有关,不杀此人,我司马懿誓不为人!”

“我能理解司马兄的心情,但这需要时间和耐心,争夺天下,其实就是人才之争,我很希望司马兄能助我一臂之力,统一天下,既实现胸中抱负,也能为妻子复仇,不知司马兄是否已考虑清楚?”

司马懿早已考虑清楚,他就等着这一刻,他立刻起身单膝跪下,高高抱拳道:“司马懿愿为州牧效犬马之劳!”

刘璟大喜,连忙扶起他,“刘璟也绝不会亏待仲达,快快请起。”

司马懿又请刘璟坐下,司马懿既然已经投降,话语之间便不再含糊,他笑了笑道:“这次赤壁大战,可以说是改变天下格局的一战,我很想知道州牧下一步棋怎么走?”

刘璟微微一笑道:“下一步棋,自然是夺回失地,江陵、襄阳和樊城,然后是南阳郡。”

司马懿想了想道:“其实收复失地可以放在开春后再实施,现在离新年已不到一个月了,我建议州牧利用这段时间尽快建立制度。”

“建立制度?”刘璟疑惑地看了他一眼。

”不错,当务之急是建立制度。”

司马懿捋须道:“正所谓‘明相位,立德业’,赤壁大战后,天下格局大变,州牧已不再是偏地小诸侯,而是可以和中原抗衡的力量,这个时候,州牧必须要明确自己的地位,然后建立相应的制度,这样才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有了规矩,才能画出方圆。”

刘璟点了点头,“仲达说得不错,不知仲达对我以后的战略有什么建议?”

“我听贾先生说,州牧准备把州治迁回襄阳,可是真的吗?”

“这个我已经决定了,我的战略目标是向西,所以迁回襄阳是大势所趋,仲达有什么建议吗?”

司马懿沉思片刻道:“我也替州牧考虑了很久,荆州乃四战之地,不宜立为根基,下一步,我建议拿下巴蜀,将荆州巴蜀连为一体,然后东和孙权,北抗曹操,便形成三国鼎立之势。

再后则取汉中,汉中乃南北交汇之地,北可进关中,南可守蜀荆,曹操若西攻,江东军可北上增援,曹操若东进,州牧便可取关中,使曹操首尾难顾。

而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虽得一时之利,却失道德根基,日久天长,士族不满之心益深,而州牧只需厉兵秣马,待时机成熟,州牧便可举‘兴汉室、清君侧’之大旗,席卷中原,重复汉室江山。”

刘璟深以为然,叹道:“仲达深谋远虑,刘璟不及也!”

第823章 被迫撤军第85章 火烧博望坡第873章 勇猛激战第489章 巴蜀梦破第811章 汉骑初至第15章 刘琮的忠告第739章 诸葛对陆逊第1108章 中原大战(七)第1049章 钟繇赠字第622章 襄阳危机上第856章 步步杀机第158章 最简单有效的办法第950章 曹军东撤第1023章 蓄势等待第1118章 计中之计第771章 江东风云(十五)第563章 氐胡使者305章 阻截西路第1076章 平添心事第189章 生死存亡第459章 荆吴谈判第945章 江东决策第947章 声东击西第747章 君臣异心第780章 江东风云(二十四)第1085章 陈群的心思第422章 诸葛出使第560章 转变心意第409章 截断归途第892章 心有灵犀第234章 攻心为上第242章 求贤纳才第600章 夜夺历城第15章 刘琮的忠告第488章 走投无路第670章 第二战线第825章 夜攻乌桓第1125章 别样心怀第739章 诸葛对陆逊第921章 满城搜捕第391章 功亏一篑第82章 小牛刀初试第1038章 归途论战第52章 荆州第一肥缺第1125章 别样心怀第465章 交州插曲第378章 蒋干再次出使第983章 解开心结第139章 两路援军第572章 致命的弱点第934章 濡须破局(下)第388章 赤壁大战(中)第879章 关键一战第845章 满城搜捕第1096章 临危救人第96章 欲迎还拒第223章 有才至远方来第881章 并州危急第250章 偷袭南阳第560章 转变心意第1052章 旁敲侧击第712章 王妃与家事第186章 浴血大战第756章 诸葛求和第614章 南阳消息第835章 家事烦忧第867章 兵困直道第979章 强占广陵第334章 刘备之忧第77章 新野急报第194章 武昌夺权第548章 蒯越南下第1050章 升职风波第768章 江东风云(十二)第12章 蒯蔡两族第750章 三方角力(中)第1049章 钟繇赠字第56章 再回刘府第1109章 中原大战(八)第1063章 诸葛亮的选择第779章 江东风云(二十三)第884章 士卒哗变第758章 江东风云(二)第376章 江东初战第168章 长沙来客第364章 云梦之路第335章 汉江初见第978章 争粮事件第473章 意外发生第341章 血战当阳第349章 居高临下第721章 河曲设郡第297章 荆州来人第361章 不稳定因素第801章 无法回避第153章 刘表让步第9章 初见刘备第436章 振奋军心第1010章 山庄避暑第144章 陶府吊孝
第823章 被迫撤军第85章 火烧博望坡第873章 勇猛激战第489章 巴蜀梦破第811章 汉骑初至第15章 刘琮的忠告第739章 诸葛对陆逊第1108章 中原大战(七)第1049章 钟繇赠字第622章 襄阳危机上第856章 步步杀机第158章 最简单有效的办法第950章 曹军东撤第1023章 蓄势等待第1118章 计中之计第771章 江东风云(十五)第563章 氐胡使者305章 阻截西路第1076章 平添心事第189章 生死存亡第459章 荆吴谈判第945章 江东决策第947章 声东击西第747章 君臣异心第780章 江东风云(二十四)第1085章 陈群的心思第422章 诸葛出使第560章 转变心意第409章 截断归途第892章 心有灵犀第234章 攻心为上第242章 求贤纳才第600章 夜夺历城第15章 刘琮的忠告第488章 走投无路第670章 第二战线第825章 夜攻乌桓第1125章 别样心怀第739章 诸葛对陆逊第921章 满城搜捕第391章 功亏一篑第82章 小牛刀初试第1038章 归途论战第52章 荆州第一肥缺第1125章 别样心怀第465章 交州插曲第378章 蒋干再次出使第983章 解开心结第139章 两路援军第572章 致命的弱点第934章 濡须破局(下)第388章 赤壁大战(中)第879章 关键一战第845章 满城搜捕第1096章 临危救人第96章 欲迎还拒第223章 有才至远方来第881章 并州危急第250章 偷袭南阳第560章 转变心意第1052章 旁敲侧击第712章 王妃与家事第186章 浴血大战第756章 诸葛求和第614章 南阳消息第835章 家事烦忧第867章 兵困直道第979章 强占广陵第334章 刘备之忧第77章 新野急报第194章 武昌夺权第548章 蒯越南下第1050章 升职风波第768章 江东风云(十二)第12章 蒯蔡两族第750章 三方角力(中)第1049章 钟繇赠字第56章 再回刘府第1109章 中原大战(八)第1063章 诸葛亮的选择第779章 江东风云(二十三)第884章 士卒哗变第758章 江东风云(二)第376章 江东初战第168章 长沙来客第364章 云梦之路第335章 汉江初见第978章 争粮事件第473章 意外发生第341章 血战当阳第349章 居高临下第721章 河曲设郡第297章 荆州来人第361章 不稳定因素第801章 无法回避第153章 刘表让步第9章 初见刘备第436章 振奋军心第1010章 山庄避暑第144章 陶府吊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