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卷_第四章 检校长身十万松 上

平宗纵马登上一处山包,极目向西方眺望。眼前是一望无际的河西牧场。这里东西长达八百里,南北宽五百里,南边的祁连山和北边的焉支山两相对峙,山顶终年积雪,雪水融化成十六条河流,源源不绝地滋养着这片牧场,令它水草丰美,成为天底下令所有人为之心动的牧场。

前一年的虫灾影响还未完全消褪,牧场上仿佛死鱼眼睛一样大大小小地密布着枯黄的草滩,就像是赖利头上的癣癍一样,令整个牧场大为失色。

“可惜了,如果不是虫灾,这片水草地就像最美丽的波斯氍毹。”说话的是磐山镇守备孙文杰。四镇攻取河西牧场,磐山镇因为最接近牧场,便成为了这里的中枢。平宗来到河西,也以磐山镇的公所作为自己的总部,在这里统筹接见四镇将领,整编四镇军队。

平宗的目光一直停留在牧场上,并不回头,语气中带着一股踌躇满志的兴奋:“不可惜!年年草色新,年景总是一年好过一年的。从太武皇帝时起,这牧场就是咱们的一块儿心病,只要能掌握在手中就好,过两年这牧场缓过劲儿来,一年八十万匹马,就是咱们令天下一统的本钱。”

孙文杰是四镇中唯一的汉人将领。他本是汉人军户出身,自太武皇帝时被迁徙到边镇以后,世代从军戍边。后来因跟着平宗平灭渤海国,立下汗马功勋,得以脱藉授勋,摆脱军户身份,儿女也能与丁零贵族联姻,因此对平宗忠心耿耿,无比尊崇。

听见平宗这样说,孙文杰也觉得精神振奋,笑道:“将军说的对,河西牧场的好处不在一时,而在万世。”他说到这里,突然停下来侧耳听了听,神色一肃,低声道:“来了!”

他话音刚落,便听远处仿佛滚雷一般传来绵延不绝的响声。平宗只觉脚下大地似乎也在微微颤抖,他精神一振,将手中缰绳微微一提,令身下的天都马也抬起头来,连人带马都昂然肃立,向着声响传过来的方向远眺。

远处蓝天碧草相接的地方,乌云般腾起一片黑影,沿着地平线铺撒开来,风涛云海般向这边席卷而来。就仿佛是乌云从祁连山顶上流*下来,雷霆万钧,气势如虹,才刚刚露出了一点气象,转瞬间就已经从天边到了近前。平宗身下的天都马兴奋地仰头长嘶,奋力用蹄子踹蹬脚下的泥土,,一个劲儿地用小碎步颠着背上的主人。

平宗完全明白天都马的心思。他眼睛闪闪发亮,抚着天都马的头小声笑着安抚:“对,我知道,我知道,很多,很多……”

他的话声很快就被淹没掉。

几万匹马发足狂奔,从山包的脚下经过,声响铺天盖地,蹄下飞火,肋边生翼,呼啸着风云涌过来,大片的黑影像是将山岭倾倒,直直向着大地压了下来。

马蹄所过之处卷起漫天灰尘,遮天蔽日,让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土腥气。

山包上所有的人都屏住了呼吸,却又不约而同地瞪大眼,眼睁睁地看着那一大片海一样的乌云从脚下席卷而过,呼啸而来,呼啸而去,瞬间便向着远处的山坡奔袭而去。

一直到腾起的烟尘渐渐重新落定,平宗才从刚才那壮观景象中缓缓回神。

他长长地舒了口气,喃喃说出了两个字:“真美!”

丁零人骨子里对马有一种特殊的热爱。他们从小就与马相处,几乎一辈子都与马为伴。他们的祖先靠马从大苍山翻越崇山峻岭越过草原沙漠,最终走出了阴山,入主中原;他们一代又一代,骑在马背上,征服四方,建立不世伟业。

即使如今的丁零人,经历过了骑着马进龙城,坐着车出龙城的蜕变,血脉中对马的情感却始终不曾被湮灭消磨。

几万匹马如云如海地席卷而过,这种夺人心魄的情形,即便平宗也没有见过。这是河西牧场才会有的壮景,令平宗觉得,当初宁愿失去龙城也不错失攻取河西牧场的决策无比正确和有价值。丁零人的血脉是被马蹄踩通的,一切都值得。

孙文杰知道平宗心中的震撼。这样的情形他自己已经看了无数次,却仍然每次都看得热血沸腾心情激荡。一直到一片马之海再也看不见一点点踪迹了,他才对平宗道:“去年的虫灾令河西牧场的马匹减少了六成,只剩下了十万匹左右,刚才那个马群大致有两万七千匹,牧场上还有三四个这样的马群。”他的目光从眼前的草场扫过,由衷地说:“这牧场太大了,要看见一次这样的马群也不容易。”

“这样很好。”平宗却觉得满意,“就保持这样的数量,让这片牧场休养生息,三年后再逐渐扩大马群数量。现在……”他拨转马头望向身后,沉沉烟霾的后面,是一片苍茫的黄沙,“现在我们先去解决眼下的麻烦。”

说完平宗便当先纵马向归路驰去。

磐山镇的治所在十里之外一处沙漠的绿洲上。

雪山融水在沙漠上滋养出一串大大小小的绿洲,这是最大的一片,太武皇帝时设立磐山镇,营建边城,屯兵十万,与柔然遥遥相对。

如今柔然压力骤解,四镇兵力被整编改组,调集到附近,四镇守将也都集中到了这里。

平宗回到磐山镇公所,风陵渡,雍州,寒山三镇的守将都已经在等了,见他进来齐齐起身行礼。

平宗摆摆手,令他们坐下,自己走到主位前,看着这些忠心耿耿即使在他最沦落时也不曾有丝毫动摇的部下,见他们一个个都以热忱的目光看着自己,便笑道:“如何?都等不及了?”

风陵渡守备令狐朗道:“属下等将军到来这一天,已经等了大半年了。想来诸位同僚也是如此。我们知道龙城虽然陷落,但将军一定不会就此放弃,一定是在暗中积蓄力量,联络部众,以待天时,东山再起。”

雍州守备厍狄玮也大声道:“没错,属下们一直在关切着龙城和南边的局势。听说昭明三镇起兵,便知道将军定然会有所动作。没想到将军居然这么快就赶到这里来了。”

平宗哈哈大笑,“以待天时这四个字说得好。如今柔然内部震荡,龙城无力统辖天下,昭明又牵制了南方的大量兵力,这的确是我与诸位齐心协力,重整山河的好时机。”

他走到悬挂在墙上的巨大牛皮地图前,转身招呼四镇将领:“你们来看。”

将军们便纷纷围了上去,看着平宗手中马鞭在地图上挪动:“现在我们的当务之急,便是赶在平宸南下亲征之前,攻取龙城!”

令狐朗点了点头:“没错,所有的问题都出在现在龙城里那一位身上。只要及时拿下龙城,擒住小皇帝,所有的麻烦就都迎刃而解了。”

孙文杰心思却更缜密些,问道:“如果万一小皇帝在我们攻破龙城之前逃跑了呢?”

平宗点头:“这确实是一个必须要提防的情形。”他的马鞭挪到龙城以南:“这里是太仓河,从龙城往昭明的必经之地,令狐将军你带着三万人在此防守,万一小皇帝逃出了龙城,就请你在这里拦住他。”他说到这里,抬头冲令狐朗抱歉地笑了一下:“三万人大概有些少,但平宸本身不会打仗,只要严望不在,就是他的兵力十倍于你,也对你无可奈何。你只要拖到我们我们赶到,便算是大功告成。”

令狐朗点点头:“理会得,将军放心。”

平宗十分满意,又与诸位将领分析了从河西到龙城一路的关隘,以及攻击龙城最好的方案。河西四镇在龙城西边偏南的方向,理论上应该从龙城西门发起攻击。但平宗此战对平宸势在必得,不欲留下一丁点让他能够逃脱的空隙,于是决定兵分四路,从龙城四个方向同时发起攻击形成合围之势,就要等东路军到达最远的预定地点后,才能发动总攻击。

兵法之道,在于出其不意掩其不备。从河西到龙城,路途遥远,要掩人耳目出乎意料地攻击龙城是一件无比困难的事。平宗与将领们仔细研究线路,制定详细的行军计划,将四镇的二十万大军除去令狐朗统领的三万人,其余人马分成四路,各自绕行沙漠荒原,另外每路大军都抽出一部分人马在外围快速运动,扰乱对方的视听,令敌人无从探查他们真正的兵力和目的。

这就需要诸部之间密切配合,协同应对。平宗吸取之前诸部之间不通消息导致严望的玉门军趁虚而入各个击破的教训,专门设立信侯组,负责在诸部之间传递消息。

一群人热烈讨论一直到了深夜才算是告一段落。

孙文杰是地主,便张罗人送进餐饭。

军中一切从简,即便是这些最高级的将帅,每人也不过一碗汤饼,几块羊肉,和一些时蔬。这些人都是军人,又都知道从此刻起便算是进入了战斗状态。吃饭时连一句闲话也没有人说。一时众人食罢,便放下碗筷,起身一一向平宗告辞。

平宗起身肃然对他们每一个人都点头致意,目送着他们转身离开。

此时已经是深夜。公所外面,饱餐了一顿的将士们也都整装待发,成千上万枝火把星星点点连成一片星火之海。平宗从城头望下去,只觉如置身银河之中,身边群星闪耀,也不知其中有多少会迅即陨落,又有多少会成为光耀千古的名将之星。

他看着星火之河缓缓向远方流动,渐渐一分二,二分四,流向四个不同的方向,不知如何恍然想起了小时候在阿斡尔草原,第一次随同舅父出去打猎。猎人们将猎物浸入河水洗濯,血水染红了整条大河,然后那血河就向着远方流淌。河流下游的诸部看见这样的血河,便知道丁零人又一次大获丰收,不久便会有各种歌谣传唱丁零最英勇的猎手。

那时的平宗确信,自己迟早有一天会被人唱入歌谣传唱。

就像如今的平宗确信,北朝的史书终将因为他而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上卷_第二十章 鲤鱼跃波蛟龙舞 下(二)下卷_尾声 醉与江涛共春光中卷_第四十一章 推手含情还却手 下(二)中卷_第三十四章 何如筵上舞醉风 上(一)下卷_第十六章 云散城头百尺高 下(一)下卷_第四十二章 浮生沉潜一梦惊 下下卷_第四十章 事无两样人心别 中中卷_第七章 弓刀映雪向天狼 中(二)上卷_第十三章 朱雀桥边驷马归 下上卷_第三十五章 等闲谁与东风怨 下(一)上卷_第九章 怎堪人烟寒橘柚 下上卷_第三十九章 凤城寒尽不见春 下下卷_第十一章 西风落日待君携 下中卷_第三十六章 雪练倾河云似血 上(二)上卷_第五十四章 十万铁骑绕龙城 上(一)中卷_第二十五章 漏断人静孤鸿影 上上卷_第十五章 晴雪成泥乱微光(一)下卷_第五十六章 疏钟已应晚来风 上中卷_第二十五章 漏断人静孤鸿影 中上卷_第二十二章 清歌惊散楼头雪 下下卷_第四十五章 相知定识春风面 下(二)番外·碧台四韵_秋韵(一)上卷_第十章 卷尽残花风未定 上番外·玉壶光转_一 残红枝上稀(二)上卷_第十八章 长恨裁作短歌行 上(一)中卷_第八章 黄云堆雪塞上歌 上中卷_第十四章 霜天最忆是江南 下(二)下卷_第四十二章 浮生沉潜一梦惊 下中卷_第七章 弓刀映雪向天狼 中(二)上卷_第四十九章 弓断阵前争日月 下(二)下卷_第二十六章 故人千里入雒城 上中卷_第五十四章 休叹东山留不住 下(一)番外·络纬秋啼_一番外·络纬秋啼_四上卷_第二十章 鲤鱼跃波蛟龙舞 上(一)下卷_第二章 功名相避如飞鸟 上中卷_第五十二章 梨花着雨晚来晴 上中卷_第八章 黄云堆雪塞上歌 下(二)中卷_第二十四章 雍雍在宫肃在庙 下番外·玉壶光转_五 清水见白石下卷_第二十五章 燕山雪花大如席 上下卷_第三十章 明月直见松间雪 上中卷_第四十章 斑竹不灭湘妃泪 中上卷_第三章 樽前聚散少悲欢 下上卷_第五十七章 生死几番轮回路(一)下卷_第十三章 昨夜明月到今宵 上下卷_第三十七章 去天尺五君家别 下下卷_第四十章 事无两样人心别 中下卷_第五十五章 升沉不改故人情 上(二)上卷_第二十三章 却将情愁作锦书 下上卷_第五章 公主琵琶幽怨多 下中卷_第四十九章 南枝方红香别离 下中卷_第五十二章 梨花着雨晚来晴 下(一)中卷_第四十四章 无情最是旧时友 下下卷_第二十六章 故人千里入雒城 下上卷_第五十一章 目断关河归路绝 上(二)下卷_第四章 检校长身十万松 下番外·玉壶光转_一 残红枝上稀(三)上卷_第五十二章 金鼓惊破征人梦 上(一)下卷_第二十八章 朱雀桥下冰初结 下上卷_第二十九章 皆云帝子善鼓瑟(二)上卷_第三十九章 凤城寒尽不见春 下下卷_第二十一章 却叹蔷薇几度花 下上卷_第三十二章 堪笑千古等闲心 上下卷_第二十四章 万物皆春人独老番外·玉壶光转_六 白首各相离(一)上卷_第七章 且从此去入龙城 上(二)下卷_第二十二章 帝城尘梦千载间上卷_第五章 公主琵琶幽怨多 上(一)中卷_第二十五章 漏断人静孤鸿影 下下卷_第五十七章 浮云散尽见天心(一)上卷_第十章 卷尽残花风未定 上番外·玉壶光转_三 千山惊月小(二)下卷_第二章 功名相避如飞鸟 下上卷_第四十三章 龙城元夜听惊雷 下上卷_第五十二章 金鼓惊破征人梦 下(一)下卷_第五十三章 得从鸣珂傍火城 上(一)下卷_楔子 停云高处向谁去中卷_第三十四章 何如筵上舞醉风 下(二)番外·玉壶光转_一 残红枝上稀(一)上卷_第三十五章 等闲谁与东风怨 下(一)中卷_第十章 徒向君前作歌舞 上下卷_第十七章 风狂雨横秋月夜 上中卷_第三十章 山路风来草木惊 下(二)上卷_第三十四章 峰回路转不见君 上(二)上卷_第五十四章 十万铁骑绕龙城 下(二)上卷_第四十九章 弓断阵前争日月 下(二)下卷_第四章 检校长身十万松 下下卷_第二章 功名相避如飞鸟 下上卷_第五十章 百转愁肠哪堪消 中(一)上卷_第三章 樽前聚散少悲欢 下上卷_第四十二章 试看人间翻覆手 上中卷_第五十四章 休叹东山留不住 下(一)上卷_第十二章 却向何山风雪中 下(二)上卷_第五十章 百转情愁哪堪消 上(一)上卷_第十八章 长恨裁作短歌行 下下卷_尾声 醉与江涛共春光中卷_第三十八章 破霭西关乘青云(二)中卷_第四十七章 残山剩水成风月 下中卷_第四十八章 屈指人间几回醉 中
上卷_第二十章 鲤鱼跃波蛟龙舞 下(二)下卷_尾声 醉与江涛共春光中卷_第四十一章 推手含情还却手 下(二)中卷_第三十四章 何如筵上舞醉风 上(一)下卷_第十六章 云散城头百尺高 下(一)下卷_第四十二章 浮生沉潜一梦惊 下下卷_第四十章 事无两样人心别 中中卷_第七章 弓刀映雪向天狼 中(二)上卷_第十三章 朱雀桥边驷马归 下上卷_第三十五章 等闲谁与东风怨 下(一)上卷_第九章 怎堪人烟寒橘柚 下上卷_第三十九章 凤城寒尽不见春 下下卷_第十一章 西风落日待君携 下中卷_第三十六章 雪练倾河云似血 上(二)上卷_第五十四章 十万铁骑绕龙城 上(一)中卷_第二十五章 漏断人静孤鸿影 上上卷_第十五章 晴雪成泥乱微光(一)下卷_第五十六章 疏钟已应晚来风 上中卷_第二十五章 漏断人静孤鸿影 中上卷_第二十二章 清歌惊散楼头雪 下下卷_第四十五章 相知定识春风面 下(二)番外·碧台四韵_秋韵(一)上卷_第十章 卷尽残花风未定 上番外·玉壶光转_一 残红枝上稀(二)上卷_第十八章 长恨裁作短歌行 上(一)中卷_第八章 黄云堆雪塞上歌 上中卷_第十四章 霜天最忆是江南 下(二)下卷_第四十二章 浮生沉潜一梦惊 下中卷_第七章 弓刀映雪向天狼 中(二)上卷_第四十九章 弓断阵前争日月 下(二)下卷_第二十六章 故人千里入雒城 上中卷_第五十四章 休叹东山留不住 下(一)番外·络纬秋啼_一番外·络纬秋啼_四上卷_第二十章 鲤鱼跃波蛟龙舞 上(一)下卷_第二章 功名相避如飞鸟 上中卷_第五十二章 梨花着雨晚来晴 上中卷_第八章 黄云堆雪塞上歌 下(二)中卷_第二十四章 雍雍在宫肃在庙 下番外·玉壶光转_五 清水见白石下卷_第二十五章 燕山雪花大如席 上下卷_第三十章 明月直见松间雪 上中卷_第四十章 斑竹不灭湘妃泪 中上卷_第三章 樽前聚散少悲欢 下上卷_第五十七章 生死几番轮回路(一)下卷_第十三章 昨夜明月到今宵 上下卷_第三十七章 去天尺五君家别 下下卷_第四十章 事无两样人心别 中下卷_第五十五章 升沉不改故人情 上(二)上卷_第二十三章 却将情愁作锦书 下上卷_第五章 公主琵琶幽怨多 下中卷_第四十九章 南枝方红香别离 下中卷_第五十二章 梨花着雨晚来晴 下(一)中卷_第四十四章 无情最是旧时友 下下卷_第二十六章 故人千里入雒城 下上卷_第五十一章 目断关河归路绝 上(二)下卷_第四章 检校长身十万松 下番外·玉壶光转_一 残红枝上稀(三)上卷_第五十二章 金鼓惊破征人梦 上(一)下卷_第二十八章 朱雀桥下冰初结 下上卷_第二十九章 皆云帝子善鼓瑟(二)上卷_第三十九章 凤城寒尽不见春 下下卷_第二十一章 却叹蔷薇几度花 下上卷_第三十二章 堪笑千古等闲心 上下卷_第二十四章 万物皆春人独老番外·玉壶光转_六 白首各相离(一)上卷_第七章 且从此去入龙城 上(二)下卷_第二十二章 帝城尘梦千载间上卷_第五章 公主琵琶幽怨多 上(一)中卷_第二十五章 漏断人静孤鸿影 下下卷_第五十七章 浮云散尽见天心(一)上卷_第十章 卷尽残花风未定 上番外·玉壶光转_三 千山惊月小(二)下卷_第二章 功名相避如飞鸟 下上卷_第四十三章 龙城元夜听惊雷 下上卷_第五十二章 金鼓惊破征人梦 下(一)下卷_第五十三章 得从鸣珂傍火城 上(一)下卷_楔子 停云高处向谁去中卷_第三十四章 何如筵上舞醉风 下(二)番外·玉壶光转_一 残红枝上稀(一)上卷_第三十五章 等闲谁与东风怨 下(一)中卷_第十章 徒向君前作歌舞 上下卷_第十七章 风狂雨横秋月夜 上中卷_第三十章 山路风来草木惊 下(二)上卷_第三十四章 峰回路转不见君 上(二)上卷_第五十四章 十万铁骑绕龙城 下(二)上卷_第四十九章 弓断阵前争日月 下(二)下卷_第四章 检校长身十万松 下下卷_第二章 功名相避如飞鸟 下上卷_第五十章 百转愁肠哪堪消 中(一)上卷_第三章 樽前聚散少悲欢 下上卷_第四十二章 试看人间翻覆手 上中卷_第五十四章 休叹东山留不住 下(一)上卷_第十二章 却向何山风雪中 下(二)上卷_第五十章 百转情愁哪堪消 上(一)上卷_第十八章 长恨裁作短歌行 下下卷_尾声 醉与江涛共春光中卷_第三十八章 破霭西关乘青云(二)中卷_第四十七章 残山剩水成风月 下中卷_第四十八章 屈指人间几回醉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