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我读俄罗斯文学作品,脑子里将俄罗斯人想象得十分优秀,去过一趟海参崴之后,多少感觉有些失望
乔巴是海参崴旅行社派给我们的第二个导游,一个不那么称职的导游。他个子很高,走在我身边比我高出大半个头,晃来晃去的,估计有1米9还多。他说他20岁,可我总觉得他小,处处显得稚嫩,或许是因为他脸上长了一层淡淡的白色茸毛的缘故。他的睫毛也是白乎乎的,褐色眼睛藏在淡白色睫毛下,给人的感觉常常是惊慌、羞怯、不知所措。他到旅行社打工的目的是挣钱交房租,他读远东大学中文系三年级,租一间小小的房子,月租金100美元,合几十万卢布,这在俄罗斯算一笔不小的款子了。他父亲原来是海参崴的海员,后来回家乡开一个“小小的”商店,估计也就是解决温饱问题吧,所以他必须打工。
说是大三的学生,但是他的中文程度我实在不敢恭维,跟另一翻译达娅相比差得太远。开始的时候,我挺喜欢他,准确地说是怜爱,像母亲对孩子的那种亲近,时不时地塞一包口香糖给他嚼嚼。我问他:“为什么读中文?”他老老实实:“海参崴离中国近。”我跺跺脚下的土地:“知道这里原来是中国的领土吗?”他眨巴着眼睛看我。我又说一遍,两个字两个字的,很慢。他愣了一会儿,之后终于反应过来,回答我:“是中国的,但是我们俄罗斯人不喜欢知道。”瞧瞧,多孩子气的话:不喜欢知道。如果不是他紧绷着面皮一脸严肃,我真要当他是幽默了。后来又谈过一次话之后,我就对他很失望了,那一次谈的是文学。因为他学中文,我问他知道中国的哪些作家和作品,他思考了半天之后说:“鲁迅。”还有没有?古代的,当代的。我对他摆出种种口型,几乎要把几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喂到他嘴里。最后我终于忍不住提了一个:“李白知道吗?”他扑闪着眼睛看我,不那么肯定地点点头。我在心里叹气,心想作品什么的就别问了,知道个鲁迅还不错,没交白卷。我就反过来问他们俄罗斯的作家。“托尔斯泰?”他摇头。“《安娜·卡列尼娜》?”摇头。“契诃夫?”点头(总算有个点头的)。“果戈理?”摇头。换个说法:“死去的农奴的灵魂?”还是摇头,而且面色紧张,眼睛直瞪瞪地看着我。我原来的打算,是问问他们俄罗斯年轻一代对这些作家作品的看法,结果谈话根本无法进行下去。不知道是不是他听不习惯这些作家作品的中文译音?可他是大三的中文系学生,“托尔斯泰”的名字用中文怎么讲,难道不该知道吗?我想这要是我的孩子,一顿臭骂起码是免不了的,三年大学都学了些什么呀?
除了因为腿长而走路比我们都快之外,他干什么都是慢吞吞的,问他一句话需要好半天才得到反应,褐色的眼睛温顺而不机灵,总是眨巴着眼皮不知所以,透着一种机械和木讷,并且结巴,表达一个意思十分费劲,让听的人替他出汗。跟那些青春艳丽、动感十足的俄罗斯姑娘相比,俄罗斯的小伙子怎么总有点儿智商不够似的?
尽管如此,他还挺有点大国沙文主义,常把“我们俄罗斯人”几个字挂在嘴上。“我们俄罗斯人”如何如何,“我们俄罗斯人”怎样怎样……有一回喝酒,我给他倒了小半杯“伏特加”,他皱着眉头说他不会喝烈性酒。我说那就一点点喝吧。结果他端起杯子咕咚几口下了肚,而且郑重声明:“我们俄罗斯人喝酒是要一口喝干的,女人才分几次喝。”还有一次参观夜总会,别人怂恿他请女士跳舞,他也是一本正经地说:“我们俄罗斯人没有这个习惯。”他喝了酒之后便两眼酡红,楚楚可怜的样子更像个没长大的儿童。他跳舞的时候喜欢拗着女伴的胳膊使劲往两边摆,幅度很大,仿佛坐海船遇到了10级风浪。
乔巴是俄罗斯小伙子中独特的一个,还是较为普通的一个?这我就不知道了。大部分的小伙子是比他灵秀一些,还是豪放一些,还是深沉厚重一些?可惜我们这趟旅游接触更多的是老太太:售货的、看门的、卖票的、餐厅的、旅店的……老太太们无一例外地凶而且蠢,都有点像普希金笔下贪婪的渔夫老婆。接触的另外几个小伙子,是海参崴机场的海关人员,似乎给人的印象跟乔巴无大差别。从前我读俄罗斯文学作品,脑子里将俄罗斯人想象得十分优秀,去过一趟海参崴之后,多少感觉有些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