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4章 后宫四

国防军的防线现在铺得很开,几乎囊括了中南半岛和印度次大陆。所以吴畏早就发觉自己手里缺乏合适的将领。

要说起来,段祺瑞这个人打仗的本事还是很强,不亏是能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人。现在他的手下又有蔡松坡和吴佩孚这两员大将,一个精于谋划,另一个悍勇无双。最重要的,这两个人都很擅长练兵。有他们辅助段祺瑞,第七师现在兵强马壮,吊打英印部队毫无压力。

现在段祺瑞已经是印度远征军的总司令,远征军的总参谋长是蔡松坡,吴佩孚已经荣升第七师师长。

印度远征军麾下有第七、第十、第十三、十四共四个师的番号,总兵力接近20万人。

这些人数看起来不小,但是撒在印度次大陆上就不怎么够看了,这也是远征军虽然一直没有遇到对手,但是仍然推进缓慢的主要原因——段祺瑞和蔡松坡用兵都比较谨慎,兵力不足的情况下绝对不肯冒进。

不是吴畏舍不得给段祺瑞增兵,现在国防军在册三十三个步兵师,总动员六个月后,总参手里直接的可用兵力已经超过50万,就算新兵战斗力堪忧,但是去印度打打酱油,刷刷经验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实际上就算在从前历史上的第二次大战时,已经建立了职业化军队的各个主要强国也不是拉出一支军队就能打仗的,战斗力也要分等级。更不要说从建立之初就一直经费困难的国防军,要不是经历了日、俄两场大战的锻炼,现在吴畏能拉出两个王牌师都要笑醒了。

但是平时养兵和真正拉出去打仗的花费是完全不同的。段祺瑞这个人名士风范太重,在他的领导下,印度远征军队对地方虽然说不上秋毫无犯,但是军队的纪律也控制得很严格。虽然所到之处受到的抵抗很弱,远征军报上来的信息也一直对这个结果沾沾自喜。

但是按吴畏的估计,这和国防军的纪律没什么直接关系。就算段祺瑞在印度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印度人民反抗压迫的渴望也大不哪里去。毕竟在这方面,吴畏还真不觉得自己手下的将领们能比英国人干得更出色。印度人民在大不列颠的统治下见过世面,就算刮地三尺也只是程度的区别而已。既然从前可以坚持不抵抗,现在当然也可以继续忍耐。

但是显然段祺瑞本人不觉得有这个可能,他对于自己在印度次大陆解民于倒悬很有成就感,所以对于吴畏关于就食于地方的暗示一直装聋作哑,和国内伸手要物资到是来得勤快。

相比之下,已经就任中南半岛作战集群总指挥的郭凯森就表现得要好得多。

他充分发扬了从吴畏那里学来的一不怕死、二不要脸的精神,在中南半岛刮得天高三尺,不但解决了自己手下部队的物资供给问题,还额外养了五十万的伪军,缴获的英法武器不够,就上冷兵器,反正战损再高也不心痛。

现在基本上在中南半岛的国防军已经不怎么亲自参与作战了,清剿地方武装的活,伪军就包打了。

吴畏对中南半岛那块穷地方从来也没指望过能刮出什么油水来,倒是对在印度发财寄望甚深。没想到现在段祺瑞一直在向中央财政伸手,倒是郭凯森不但自己解决了温饱问题,还能源源不断地反哺国内。倒也很好的诠释了主观因素和客观条件这两者之前的辩证关系。

所以现在吴畏准备开展下一步计划之前,更换一个印度远征军总司令是件很有必要的事。如果按现在段祺瑞的打法,国防军打到中东后,国家财政就要破产了,我也可不想让秋卫卿来找自己拼命。

而且就算秋卫卿咬牙认了,吴畏在国内实行军事管制,疯狂压榨国民,是为了用最快速度增强国家实力,可不是要去帮助印度人民解决温饱问题,翻身作主人。

吴畏从来不相信什么普世的说法,他很认同当年欧美的一些说法——世界资源就那么多,中国人民过上好日子了,发达国家人民的好日子就没了。

现在这句话的说法应该修改一下——世界资源就那么多,吴畏要带领中国人民要过上好日子,发达国家人民就别指望好日子了。

但是印度远征军司令的人选并不是那么好找的,和中南半岛不同,郭凯森的作战目标基本上就是治安战,最多也就准备一下去南海摘桃子。

事实上对于已经掌握了南海制海权的国防军来说,什么时候想把马来半岛和菲律宾、印尼群岛收入囊中只看吴畏的心情了,即使不用中南半岛当做跳板,吴畏也可以让部队抢滩登陆,如果只对当地资源感兴趣的话,这种作战计划一点挑战性都没有,他甚至都没准备动用陆一师这支王牌部。

以南海国家土著们的战斗力,弄两艘炮舰到港口轰上几炮,基本上剩下的就是运兵上岸的问题了。

相比之下,印度远征军的作战目标是打开共和国前往欧洲的通道,与俄国军队在欧洲遥相呼应,甚至在土耳其境内会师。这样一来,对指挥官的指挥能力要求就很高了。这也是吴畏不能直接把郭凯森调到印度去的原因。

占领中南半岛之后,陆一师就已经撤加国内修整了。敦凯森手下除了他自己的三十一师外,其余两个师都是来打酱油的,使用起来自然如臂使指。

以后的印度战场上可能会有上百万大军,国防军的各个王牌部队都有出现的可能,到那个时候,郭凯森的资历和水平肯定压不住阵脚,让他去印度,无疑和把他往坑里没什么区别。

其实吴畏心目中最合适的人选是黄有为,可惜老头回家之后一门心思养老,无论吴畏亲自打电话还是写信,老头都绝不松口。吴畏拿自己这个老师也没办法,掰着手指头算了半天,也就只能指望王启年和蓝晓田这两个老上级了。

第53章 重炮第647章 花甲与细节第258章 禽兽第407章 大变第43章 吴畏进城第661章 惊变三第167章 自动步枪第228章 古怪的炮声第371章 准备办事第306章 富士山头扬汉旗第696章 政务院三第635章 延续下来的斗争第69章 刺杀第479章 霞飞双颊第138章 不是结束第404章 大事件第136章 击溃第716章 后宫六第383章 多情种子第486章 神秘之旅第390章 火车第309章 不作君子的理由第186章 留伊倩影第547章 沃尔霍夫河九第181章 报信第456章 房海滨的第一次第538章 夜袭第48章 师长遗命第33章 阴云第79章 分离第348章 翻盘第160章 回京第47章 董师长第210章 可疑人物第250章 吴畏的郁闷第59章 死守五第62章 把吴畏找出来第296章 皇军的尊严第231章 小别之后第350章 画个圈第363章 来自大西北的麻烦第649章 政治的本质第433章 金牌打手第573章 莫斯科保卫战九第266章 新任务第702章 激战汉阳三第187章 汽车第484章 五对负重轮第705章 宣战后的政务院二第262章 海军宴会第243章 新朋友第52章 攻防战序曲第69章 刺杀第40章 路见不平第154章 约战第581章 莫斯科反击战七第417章 第一枪第452章 激战土城第604章 战争与和平十第647章 花甲与细节第523章 皇室新传统第606章 战争与和平十二第219章 相信我没错的第598章 战争与和平四第502章 政治委员第517章 喀山防线第554章 不抵抗者第258章 禽兽第449章 炮战第281章 真是将军第199章 演习结束第261章 战云再起第373章 黑夜行动二第338章 医生与伤员第57章 决心已定第657章 婚礼前夜第199章 演习结束第484章 五对负重轮第10章 等待时机第411章 稳输不赢第419章 程斌回国第707章 三国联盟第576章 莫斯科反击战二第498章 最重要的力量第202章 竞选州长第515章 提前布局第170章 马宝第223章 临危受命第339章 朝田正平第75章 莫斯科保卫战三第444章 安全之地第420章 天津码头第664章 惊变六第661章 惊变三第56章 死守二第654章 婚礼的原因第78章 沙龙第67章 授衔仪式第26章 大爆炸第472章 血月与稀屎
第53章 重炮第647章 花甲与细节第258章 禽兽第407章 大变第43章 吴畏进城第661章 惊变三第167章 自动步枪第228章 古怪的炮声第371章 准备办事第306章 富士山头扬汉旗第696章 政务院三第635章 延续下来的斗争第69章 刺杀第479章 霞飞双颊第138章 不是结束第404章 大事件第136章 击溃第716章 后宫六第383章 多情种子第486章 神秘之旅第390章 火车第309章 不作君子的理由第186章 留伊倩影第547章 沃尔霍夫河九第181章 报信第456章 房海滨的第一次第538章 夜袭第48章 师长遗命第33章 阴云第79章 分离第348章 翻盘第160章 回京第47章 董师长第210章 可疑人物第250章 吴畏的郁闷第59章 死守五第62章 把吴畏找出来第296章 皇军的尊严第231章 小别之后第350章 画个圈第363章 来自大西北的麻烦第649章 政治的本质第433章 金牌打手第573章 莫斯科保卫战九第266章 新任务第702章 激战汉阳三第187章 汽车第484章 五对负重轮第705章 宣战后的政务院二第262章 海军宴会第243章 新朋友第52章 攻防战序曲第69章 刺杀第40章 路见不平第154章 约战第581章 莫斯科反击战七第417章 第一枪第452章 激战土城第604章 战争与和平十第647章 花甲与细节第523章 皇室新传统第606章 战争与和平十二第219章 相信我没错的第598章 战争与和平四第502章 政治委员第517章 喀山防线第554章 不抵抗者第258章 禽兽第449章 炮战第281章 真是将军第199章 演习结束第261章 战云再起第373章 黑夜行动二第338章 医生与伤员第57章 决心已定第657章 婚礼前夜第199章 演习结束第484章 五对负重轮第10章 等待时机第411章 稳输不赢第419章 程斌回国第707章 三国联盟第576章 莫斯科反击战二第498章 最重要的力量第202章 竞选州长第515章 提前布局第170章 马宝第223章 临危受命第339章 朝田正平第75章 莫斯科保卫战三第444章 安全之地第420章 天津码头第664章 惊变六第661章 惊变三第56章 死守二第654章 婚礼的原因第78章 沙龙第67章 授衔仪式第26章 大爆炸第472章 血月与稀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