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第144章 经济账

你来我往的争了上百年,直到正统年间,官员们争烦了,干脆另起炉灶,建立了一个独立于内库、由户部直接管理的国库,太仓。

从此之后,每年的财政收入部分归太仓部分归内库,还有一些两边分赃。比如发行货币的收入,两边五五分账。再比如钞关收入,以前内库独吞,现在也不得不拿出三成交给太仓。

到了成化年间,太仆寺也找借口建立了常盈库,把马政的盈利单独存起来,既不归皇帝直接管理,也不让户部插手,算是独立在太仓、内库之外的第三个国库组成部分。

又过了几十年,嘉靖皇帝的工部尚书看到太仆寺有自己的小金库,日子过得无比舒坦,也找到皇帝不知灌了啥迷魂汤,又弄了个独立于太仓、内库和常盈库之外的节慎库,于是明朝的国库就被分成了相互独立的四个部分。

不对,如果仅仅是四个部分哪儿谈得上乱。除了两京的太仓、内库、常盈库和节慎库之外,每个省还有自己的府库。

各地从民间征收的粮草钱钞要先入府库,再上缴朝廷规定的部分,剩下的存在府库中以备不时之需。自己记账自己花,这小日子不要太舒坦。

但上缴国库的部分有时候是以实物算,有时候又要折成钱钞,流程既凌乱又繁琐,还没有专门人员管理,账目乱成一团麻,很难完全厘清。

说完了国库系统,还得聊聊税收系统,没有收入,库房管理得再井井有条也是枉然。

元朝末期,各地狼烟四起、兵祸不断,仅从朱元璋加入起义军到推翻元朝建立新政权就经历了15年。

打仗打了15年是个啥概念呢?后世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加起来不过12年,新中国成立之后,基本就是一穷二白。

明初基本也是这个状况,内部百废待兴,外部威胁依旧存在,无法把全部精力用在内政上,必须要保持一支庞大的军队。

朱元璋为了减轻财政负担,采用了广泛的军事屯田,也就是卫所制,想效仿北方游牧民族来个军民合一,需要打仗的时候穿上盔甲就是士兵,打完仗放下刀枪拿起锄头就是农民。

怎么评价呢?太理想化也太缺乏长远眼光,完全就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更没考虑过军户们的未来。标榜为农民出身的朱元璋这时候已经背叛了他的阶级,制定的大多数政策都没有向农民偏袒,反而是加害。

究其原因,有可能是智慧不太够,但他玩政治斗争可一点不含糊。也有可能是为了权力,毕竟国家是他打下来的,必须传给老朱家万万年。这时候哪儿还顾得上农民的死活,自己怎么合适就怎么来呗。

一个由农民起义建立起来的国家,国内农民起义次数和规模居然在历史上名列前茅,仅从这一项上来看,老朱就没有真正为了农民着想,至少是没想周全。

与此相反,他倒是给子孙后代想得挺周全,恨不得把国库都掏出去也不心疼。有人说他制定政策的时候没想到子孙那么能生……这话说得都降智,他又不是单性繁殖出来的怪物,怎么能想不到后代还会生后代!

卫所制度刚开始确实有效果,可惜好景不长,也就100年出头,屯田收入就从永乐年的800多万石迅速下滑到了正德元年的104万石。

这时卫所制就不再能为朝廷降低财政负担了,反而成了负担。军费开支从正德初年的40万两快速飙升到了景阳三年的400多万两,这还是在没发生任何中大规模战事的前提下,如果有,军费还得增加。

光多花钱就够了吗?肯定不是,一个糟糕的政策,带来的往往不是该有的损失,还会加上连锁反应。卫所制引发的连锁反应就是让军队整体素质和战斗力大幅度下降,想弥补必须花费更多钱粮重新招募士兵。

从正德之后,北方大部分军队用募兵来填补空额已经成了通行的做法,当时的价格是6两银子一年。到景阳三年已经涨到了16两银子,袁可立以漕运总督名义招募的水师更贵,要18两银子一年。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各种战事也突然频繁了起来。嘉靖二十九年,鞑靼首领俺答汗率兵突入京师附近劫掠八日,史称庚戌之变。

嘉靖三十二年,倭寇大举入侵江浙沿海地区,朝廷调集了大量人力物力,耗费了十多年时间才勉强平定,沿海地区受到的损失不计其数。

万历时期的三大征、逐渐露出獠牙的辽东女真各部、再加上此起彼伏的地方性农民、手工业者暴动,又把靠张居正改革积攒下来的家底差不多耗光了。 反过头来再看看民间,如果老朱家真对农民好,百姓们怎么会如此薄凉,想尽了各种花招去逃避、甚至用武力抗争朝廷的税赋。

明朝实行的是累进制征税方式,田产越多税率越高。征富济贫的出发点很好,但和当时的诸多政策一样,可实施性太差,到处都是比城门还宽的漏洞。

所以说吧,好的企图并不一定能获得好结果,做为普通人尚且如此,想当个称职的皇帝,必须具备超出常人的大智慧,跳出凡夫俗子的格局,才有可能成功。

具体来说,不超过30亩地的农户,税收负担只占到了5%左右。到了300亩规模,税收比例接近10%,以此类推,税率随着土地增加打着滚的翻番。

那是不是就没人愿意兼并土地了呢?这时候就得祭出老马同志的名言了:只要利润足够多,资本就敢践踏人世间所有的道德与法律。官僚士绅,比纯粹的资本更厉害,因为他们手中还多了一样大杀器,权力。

为了偷漏税,官僚士绅们想了几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来对抗朝廷法令。比如分散购地,在每个州县的购地数量都不超过300亩,也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只交5%税,这种做法被称作飞洒。

如果家里没足够人手,不想去外地购买土地,只想守着自己家过日子,能不能也少交点税呢?必须能,只要把属于自己的土地挂在没有土地的流民名下,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俗称诡寄。

眼看着大户人家都这么精打细算的过日子,小地主和普通富户肯定也不肯落后。于是他们也想了个办法,把土地献给当地有免税权的宗室功勋或者庙宇,缴纳低于规定的税率,两边都有便宜可占,唯独亏了朝廷。

如果当地没有宗室功勋和庙宇,也不会玩飞洒和诡寄该咋办呢?没关系,还有办法,比如说拖欠。找各种借口少交税粮,并承诺明年补齐。然后找个除了条贱命啥都没有的流民,让他代替自己去挨杖责,同样花不了几个钱。

还有更狠的,反正也是交不上税,干脆就放弃田地,带着全家钻进山沟子当流民,找到合适的耕地刀耕火种自给自足。后世里很多隐藏在山沟里的小村子,就是当年躲避战乱或者逃税流民建立的。

找不到也不是末日,还可以四处流浪,专找大城市钻,要饭吃总比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辛苦苦劳作一年,结果交完税仍旧饿肚子强。

当地官员面对这种情况通常来讲也不会玩了命追究,他们三年一考核,保不齐下一任被分去什么地方,如果太较真反倒容易引发民变,不光影响自己的名声,还会给上官添麻烦。

地方官没办法,朝廷同样也没办法,换谁去治理,只要不能更改税法,都解决不了根本问题,那就只能睁只眼闭只眼假装看不见。

历任皇帝在登基、生皇子、册封太子的时候,都会假惺惺的来个赦免,把之前拖欠的税粮免掉一部分,以期让成为流民的农户减轻负担,及早返回家乡继续种地纳粮当韭菜被收割,但黄鼠狼给鸡拜年的戏码唱得次数太多就失去了忽悠效果,收效甚微。

农税这边亏空越来越大、入不敷出,从根本改变现行制度又难上加难,换个思路,能不能提高其它方面的财政收入,用来弥补亏空呢?

比如商税,答案是不成!明朝的治国理念是重农抑商,上百年间就没鼓励过百姓经商,突然间向商业化转型谈何容易。

再说了,纵观中国历史,只要是朝廷不鼓励的事情,99%全是利润特别高的。普通百姓无法染指,却不意味着权贵阶层也不能干。

实际从明朝中期开始,官僚资本就大规模进入商业领域了,皇帝和朝廷全都心知肚明,但谁也没法挑明,嘴上还得继续嚷嚷以农为本的废话。

向官僚资本收税?这恐怕要比御驾亲征一举荡平漠南、漠北鞑靼各族还危险。敌人不管多凶残好歹能看见,官僚资本的主体是朝廷官员、宗室和勋贵,多收一分钱他们也得急眼。

惹了众怒,皇帝分分钟会因为睡午觉姿势不对、落水感冒、吃错药、随便上厕所被死亡,实在不成还可以被宫女、太监乱棍打死,反正是谁动了他们的蛋糕谁就得去死。

592.第592章 天下第一关214.第214章 好事成双196.第196章 走在时代前面的人3288.第288章 开海的准备264.第264章 天高皇帝远6301.第301章 是狼是狗335.第335章 不同以往271.第271章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7559.第559章 积极备战3528.第528章 鸿门宴554.第554章 出师无名094 初步解决方案220.第220章 意外120.第120章 只武,不举!271.第271章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7026 外戚的作用638.第638章 第一产业641.第641章 中间人093 辽东李家2591.第591章 铁轨046 内臣591.第591章 铁轨第114章 九卿逼宫318.第318章 早朝发难080 东林书院3281.第281章 意料之中的意外3478.第478章 会试年451.第451章 考验随时随刻100 又赢一小局515.第515章 来者不善459.第459章 新路519.第519章 晋商2180.第180章 粮荒5024 新式自鸣钟032 进步和不足255.第255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5345.第345章 马尼拉大帆船081 推恩令431.第431章 论功行赏2209.第209章 琼岛化工090 兵事151.第151章 大骗子!269.第269章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5538.第538章 船厂镇016 先露一小手503.第503章 另类状元047 内臣2074 舌战群儒2第664章 不堪大用021 一张大网第109章 拳怕少壮183.第183章 举起屠刀228.第228章 辽东巨变2582.第582章 御驾亲征第669章 利益共同体2616.第616章 可惜有点晚448.第448章 此银行非彼银行349.第349章 马尼拉大帆船5459.第459章 新路480.第480章 荟萃一堂2239.第239章 决战紫禁城417.第417章 三大营的覆灭2617.第617章 塔山堡562.第562章 众人拾柴火焰高326.第326章 湖边上课639.第639章 巴达维亚588.第588章 出征012 沈大学士201.第201章 敲打155.第155章 内忧外患3(白银盟主8)279.第279章 意料之中的意外036 精神力616.第616章 可惜有点晚275.第275章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11091 正不正常?350.第350章 马尼拉大帆船6376.第376章 大凌河畔026 外戚的作用385.第385章 大混子246.第246章 算账时间615.第615章 反应挺快253.第253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3395.第395章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2282.第282章 该攻还是该守620.第620章 盛世初现293.第293章 老天爷的儿子178.第178章 粮荒3310.第310章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650.第650章 一个顶俩613.第613章 装怂310.第310章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210.第210章 煤化体系662.第662章 以身做饵166.第166章 三十六行3560.第560章 积极备战4357.第357章 人尽其才2367.第367章 好大一盘棋2382.第382章 看不见的战线2168.第168章 三十六行5585.第585章 粮草先行2
592.第592章 天下第一关214.第214章 好事成双196.第196章 走在时代前面的人3288.第288章 开海的准备264.第264章 天高皇帝远6301.第301章 是狼是狗335.第335章 不同以往271.第271章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7559.第559章 积极备战3528.第528章 鸿门宴554.第554章 出师无名094 初步解决方案220.第220章 意外120.第120章 只武,不举!271.第271章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7026 外戚的作用638.第638章 第一产业641.第641章 中间人093 辽东李家2591.第591章 铁轨046 内臣591.第591章 铁轨第114章 九卿逼宫318.第318章 早朝发难080 东林书院3281.第281章 意料之中的意外3478.第478章 会试年451.第451章 考验随时随刻100 又赢一小局515.第515章 来者不善459.第459章 新路519.第519章 晋商2180.第180章 粮荒5024 新式自鸣钟032 进步和不足255.第255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5345.第345章 马尼拉大帆船081 推恩令431.第431章 论功行赏2209.第209章 琼岛化工090 兵事151.第151章 大骗子!269.第269章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5538.第538章 船厂镇016 先露一小手503.第503章 另类状元047 内臣2074 舌战群儒2第664章 不堪大用021 一张大网第109章 拳怕少壮183.第183章 举起屠刀228.第228章 辽东巨变2582.第582章 御驾亲征第669章 利益共同体2616.第616章 可惜有点晚448.第448章 此银行非彼银行349.第349章 马尼拉大帆船5459.第459章 新路480.第480章 荟萃一堂2239.第239章 决战紫禁城417.第417章 三大营的覆灭2617.第617章 塔山堡562.第562章 众人拾柴火焰高326.第326章 湖边上课639.第639章 巴达维亚588.第588章 出征012 沈大学士201.第201章 敲打155.第155章 内忧外患3(白银盟主8)279.第279章 意料之中的意外036 精神力616.第616章 可惜有点晚275.第275章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11091 正不正常?350.第350章 马尼拉大帆船6376.第376章 大凌河畔026 外戚的作用385.第385章 大混子246.第246章 算账时间615.第615章 反应挺快253.第253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3395.第395章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2282.第282章 该攻还是该守620.第620章 盛世初现293.第293章 老天爷的儿子178.第178章 粮荒3310.第310章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650.第650章 一个顶俩613.第613章 装怂310.第310章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210.第210章 煤化体系662.第662章 以身做饵166.第166章 三十六行3560.第560章 积极备战4357.第357章 人尽其才2367.第367章 好大一盘棋2382.第382章 看不见的战线2168.第168章 三十六行5585.第585章 粮草先行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