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几年随着大部分国企的衰落,劳模这个词儿在工厂里也不太吃香了,因为大家每天都在担心自己的饭碗问题,谁还有心事去管什么劳模不劳模,所以管子说:仓禀实而知礼节,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做一个礼义之邦的前提,就是国富民足,否则那就是扯蛋。
但是不管怎么说,这样的一个人被打了,那还是有些影响的,但是王逸飞担心的还不是这个,而是因为孙也夫在聊天中告诉他,这个谭正刚是被外面的流氓打的,而且他家里的玻璃也被砸了,据说那些流氓还警告他,让他不要多管闲事,否则没他的好果子吃。
多管闲事?是什么闲事?是与大华的改制有关吗?王逸飞聊完之后,心思早就转开了,因为他知道,市政府这段时间正在研究大华改制的方案,而鉴于大华目前的状况,能走的路子非是这么几个:一是资产重组,二是卖,三是破产。
破产,这当然是下下之策,因为大华机械厂光职工就有两千多人,如果加上职工家属,那一下子就有四五千人面临生存危机,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因为按照国家买断工龄的政策,工龄在十年以上的,也就能补贴一万多块钱,这对于那些完全依靠大华械械厂生存的工人家庭来说,简直连杯水车薪都算不上。
而资产重组呢,对大华来说也不太现实,因为仁清市的工业本来就不达,有实力能够重组大华的,就只一个卷烟厂,可是一来是这两个企业根本不搭界,二来市政府也不敢把这唯一的利税大户往天坑里面推,再说国家现在对国企的政策是抓大放小,而就大华的规模来说,那是标准的中小型企业。
因此论从哪个方面来说,大华要实行重组都不大可能,那么剩下来的法子,也就只有卖了,卖,这是目前国内解决国有中小型企业生存危机的普遍模式,而且操作起来也最省事,因此卖掉大华,甩掉这个财政包袱,可能也是大多数政府领导的共识。
不过一谈到卖呢,就有两个问题比较敏感:一是国有资产的流失问题,二是现有职工的安置问题,这两个环节如果有任何一个环节没有处理好,政府都是非常被动的,因此有关于大华改制的方案,市政府从去年十一月份开始讨论,却到现在还没有定板。
当然,导致方案不能定板的原因,主要还不在市政府,而是因为这个下家确实难找,因为自从市政府对外布这方面的信息之后,曾有好几位沿海地区的老板过来谈过,本来他们对整个企业的环境和设备还是比较感兴趣的。
可是他们一听买下大华就要接受原来的大部分职工,他们立刻就退避三舍,于是这件事就这样一直拖下来了,正因为如此,前不久大华的职工又到市政府闹了两次,要求市政府尽快解决大华的问题,因此市政府为此是伤透了脑筋。
不过王逸飞在不久前隐约听到一点风声,说大华机械厂的领导层有意共同出资购买大华,他们声称可以全部解决企业职工的就业问题,但是他们开出的条件,让市政府更加头痛,因为他们要求剥除大华的不良资产,而且购买大华的资金也要分五年支付。
这个条件市政府当然不敢答应,因为这等于是把一只得了瘟病的鸡治好了送给别人去喂,而别人则拿着这只鸡下的蛋,来买这只鸡的所有权,这样的事情如果做成了,恐怕市政府也没办法向上面交代,这是大家都心知肚明的。
但是王逸飞却知道,夏市长为了这件事,曾经专门找杜书记谈过两次,也许是他已经被大华的职工闹怕了,所以他倒是倾向于接受这个方案,因为他认为,目前最重要的就是甩掉大华这个甩袱,并解决好职工的安置问题,保证仁清市有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当然,他绝不会直接说同意接受这个方案,而是委婉地提醒杜书记,现在要想找到合适的下家非常不容易,而大华的问题又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所以市政府现在的处境非常艰难,杜书记对夏市长的话似乎非常感兴趣,而且在总体上,他也同意夏市长的观点。
但是具体到大华到底怎么卖的问题,他却没有明确表态,只是让夏市长安排人继续谈,既要跟大华的领导层谈,也要继续物色其它的下家,而且他还强调,如果大华领导层能内部消化大华,他是乐观其成,但是要达成这个结果的前提,必须是双方都有足够的诚意。
其实如果换在以前,一个企业的领导,哪有和政府谈判的权力?因为那时候国企的干部都是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的,所以上面如果让你向东,你绝不敢向西,但是自从前几年国家开始实行公务员制度以后,一般中小型的国有企业,除了厂长、书记这两个职位还保留行政级别以外,其它的行政编制都取消了。
因此现在国企的那些中高层领导,就不必为了保住一个铁饭碗,而对政府俯贴耳了,相反,他们对于政府突然取消自己的干部待遇,心中还埋着许多的不平,因为在以前的时候,要想熬行政级别,最容易的莫过于国企了。
因为在国企里面,提干不象行政机关里面那么打眼,因此有人三五年就能混个正科级甚至是副处,而当级别上去以后,只要你在上面有人,能够把你从国企挪入行政机关,那你在官场上上升的度,也就跟坐个叙箭没什么区别了。
就拿仁清市来说,现在在政府里面供职的,就有相当一部分人是从国企上来的,而这里面最耀眼的,要算常委副市长黄必清,因为他当年就是从大华机械厂厂长兼书记的位置上,直接提升为副市长的,而后又进了常委,成了除常务副市长以外,仅有的一位常委副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