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位次之争

杨玉瑶封后大典之后,距离西岳封禅的时间越发地近了。

三省,六部,九寺,五监,包括北衙禁军,几乎整个长安上下都在忙于此事,生怕出了半点岔子。

李瑁的天策上将虽名义上为武官之首,但实际上他的实职就是剑南节度使,京中之事大多于他无关,他倒也懒得插手其中。

从夏末一直忙活到正秋,诸事终于停当,各镇节度使也纷纷奉旨返京,踏上了东行封禅之路。

此次封禅,除宗室外,朝中各部堂官皆往,在算上随行的宫娥一众,有六千人之多,而负责此次封禅护卫之责的便是李隆基的心腹爱将龙武卫大将军陈玄礼和他的左右龙武卫。

西岳华山地处华阴郡中,距离长安不过两百里,尚未出了关中,十日便可往返。此次封禅沿途又有关中府兵护卫,所以此次封禅从京中所带的兵马只有八千龙武卫。

各镇节度平日里大多远在边镇,除了献捷和年末极少有碰头的时候,所以纷争不多,但他们一个个都有军功在身,都是心高气傲的主,除了李隆基,他们就连太子和李瑁都不看在眼中,所以当他们聚到一起,难免会出些岔子。

李瑁还好些,毕竟靖王的身份摆在这边,天策上将又是百官之首,论位份,各镇节度使也都在他之下,所以他们就算对李瑁心中有些看不上,但也不敢真的表露出来,不过其他几个人就不同了。

大唐各镇,抛开李瑁的剑南镇不提,军功最盛,实力最强的莫过于镇守西陲和河北的范阳和陇右两镇了。

两镇麾下俱是精兵强将,节兵近十万,平日里俱已大唐第一强镇自居,如今到了一块儿,自然不将其他节度看在眼中,就连位次都要争个先后。而两镇节度使安禄山和哥舒翰又一向不合,纷争便就更加激烈了。

李瑁乃亲王,更兼天策上将职,地位之高仅在太子之下,又有显赫军功压身,这武臣之首的位置安禄山和哥舒翰自然不敢争抢,但这次位他们却是志在必得。

“我乃东平郡王,论爵位只在靖王殿下之下,这次位自当由我来站。”方一开始争论,安禄山便摆出自己的爵位,想要凭次来压住哥舒翰。

哥舒翰爵封西平郡公,爵位在安禄山之下,但安禄山能够今日,多半依赖杨玉瑶对方镇势力的需求,和李隆基还有李林甫对河北的重视,单论军功,哥舒翰绝不在安禄山之下。

“郡王,郡王又如何?难道朝中位次全是靠爵位定夺的吗?若是如此,岂非右相和杨尚书见了你也要行礼?”

李林甫爵封晋国公,杨国忠更无爵位在身,哥舒翰拿这两位朝中的大人物揶揄安禄山倒是恰到好处。

安禄山虽然在河北作威作福,但到了长安,尤其是在李林甫这样的老狐狸面前却小心谨慎地很。史传安禄山畏惧李林甫畏惧到了什么程度,就连他寒冬腊月面见李林甫都会紧张地一身冷汗。

而且论起军功,哥舒翰确实有独到之处。

哥舒翰任陇右节度使不过两年,但拓土已有千里,大唐与吐蕃的分界线已经推进到青海湖至黄河河曲以西一线。

正如史册所载:“是时中国盛强,自安远门西尽唐境凡万二千里,闾阎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

安禄山听了哥舒翰的话,却冷冷一笑,不屑道:“陇右所对不过吐蕃一国,而范阳却要对面十余异族,局势岂能一概而论,更何况,大唐于吐蕃之利,多赖靖王之功。昔年靖王殿下松州及鄯州两战,大败莽布支及结松力,灭敌人二十万,打地吐蕃十年内再难起势,与你这老匹夫何干?”

安禄山的话虽然说的片面,但也不失道理,李瑁两场大捷打的吐蕃损兵折将,确实是为陇右这些年的大胜奠定了基础。

松州和鄯州之胜都是李瑁率军所取,李瑁正在哥舒翰的身旁,他自然不敢去指摘李瑁的功绩,于是转而骂道:“大唐军政,岂是你这新附的杂胡儿所能看清的,你这胡儿曾为偷羊贼,我羞于与你为伍。”

哥舒翰乃突骑施贵族,自父辈便依附于大唐,其父哥舒道元,更是曾任安西副都护,家事显赫,不是家境贫苦的安禄山所能比拟的。而且安禄山年轻时曾一度穷困潦倒,居无定所,为求果腹甚至偷过农户的羊羔,并险些为此丢掉性命。

这些事情本是安禄山微末之时作为,常人都不会当面提及,如今哥舒翰当面提及此事,就有点打安禄山脸的意思了。

果然,安禄山闻言当即暴起,指着哥舒翰的鼻子喝道:“你这突厥狗敢如此说话!”

说完,便要与哥舒翰扭打在一起。

与李瑁一样,原本站在一旁的安西北庭节度使高仙芝见场中局势混乱,连忙靠在李瑁的耳边道:“安、哥两人俱是朝中大将,这般扭打未免有失体统,殿下不管一下吗?”

李瑁看着场中撕斗的二人,摇了摇头笑道:“此事你我均不便插手,作壁上观便是。”

两人俱是李隆基的心腹爱将,李瑁若是出手说和,难免会有收买人心之嫌,只会平白惹得自己一身骚,自然懒得管这些事情,只在一旁看起了热闹。

果然,这边的事情刚才发生不久,消息便传到了李隆基的耳中,李隆基听到这个消息并未觉得惊讶,反正面色显得轻松。

朝中大将本就应该相互争锋,各自不服,若都是一团和气,共同进退的话,睡不着的就该是他这个皇帝了。

“靖王当时可在一旁?当时可有上去说和?”李隆基关心的不是安禄山和哥舒翰之争,而是李瑁的反应。

侍从回道:“靖王殿下确在当场,不过靖王只是在一旁观望,似乎并无半点说和的意思。”

李隆基听了侍从的话,眼中露出得意之色,李瑁自打杨玉瑶封后之后,李瑁确实老实低调了许多,这正是李隆基所希望看到的。

“无妨,穿朕的旨意,让李林甫速去调和。”李隆基对侍从吩咐道。

侍从却告诉了他一个奇怪的消息,李林甫不见了。

第一章 劝进第四章 意外的封官第十二章 诚节出城第三十三章 威慑第一章 高仙芝送礼第三十三章 烧粮第四十五章 威逼第三十八章 三策第四章 征前第九章 高仙芝第二十五章 刺客第二十八章 设计第十七章 论战第二十八章 交易第三十章 请封第四章 密信第四十二章 生隙第二十八章 补堤第五十四章 浪穹诏第五章 揽玉楼宴第三十一章 明升暗降第二十三章 以卵击石第六章 兵败灵宝第九章 剑舞第十七章 新军第二十五章 沙匪第四十六章 下马威第二十七章 联姻第三十章 无情亦有情第四十三章 嶲州铁矿第四十四章 名剑含光第十章 禄山殒命第二十三章 以卵击石第五章 再遇第十六章 人选第十八章 袭城第三十三章 帝欲亲征第十四章 赠礼第十一章 大难不死第三十章 内外交困第一章 北上之议第十八章 争分夺秒第四十六章 安禄山赔罪第三十章 内斗第二十三章 锄奸第三十六章 袭关第七章 香花夫人第五十九章 再遇香花第二十七章 以身犯险第二章 神箭第二十一章 入主洛阳第十章 阻挠第四十五章 终得长安第三十一章 粮价第八章 起兵第十八章 大乱将起第九章 高仙芝第三十三章 左相第三十二章 骗城第十一章 熏风殿第十三章 圈套第十二章 军中比武第五十五章 拒和第八章 议政第四十六章 安禄山赔罪第四十六章 返京第五章 揽玉楼宴第二十四章 假戏真做第十九章 内外呼应第四十六章 下马威第四十九章 桀骜的安禄山第十一章 挑拨第二十一章 外放第五章 揽玉楼宴第三十三章 帝欲亲征第十九章 内外呼应第二十四章 逼退第十二章 误闯第三十章 命犯吐蕃第十章 韦清儿第十二章 设伏飞虹谷第五十四章 浪穹诏第十八章 大乱将起第二十一章 入主洛阳第四章 征前第四十六章 蛊惑第十二章 赐婚第十九章 蜀商求见第二十三章 梅姬釆萍第二十七章 策反第二十章 光复东都第三十九章 安禄山献捷第三章 谋算第三章 军情第九章 密谋第八章 提点第二十七章 以身犯险第四十五章 终得长安第十七章 论战第四十三章 华清春色
第一章 劝进第四章 意外的封官第十二章 诚节出城第三十三章 威慑第一章 高仙芝送礼第三十三章 烧粮第四十五章 威逼第三十八章 三策第四章 征前第九章 高仙芝第二十五章 刺客第二十八章 设计第十七章 论战第二十八章 交易第三十章 请封第四章 密信第四十二章 生隙第二十八章 补堤第五十四章 浪穹诏第五章 揽玉楼宴第三十一章 明升暗降第二十三章 以卵击石第六章 兵败灵宝第九章 剑舞第十七章 新军第二十五章 沙匪第四十六章 下马威第二十七章 联姻第三十章 无情亦有情第四十三章 嶲州铁矿第四十四章 名剑含光第十章 禄山殒命第二十三章 以卵击石第五章 再遇第十六章 人选第十八章 袭城第三十三章 帝欲亲征第十四章 赠礼第十一章 大难不死第三十章 内外交困第一章 北上之议第十八章 争分夺秒第四十六章 安禄山赔罪第三十章 内斗第二十三章 锄奸第三十六章 袭关第七章 香花夫人第五十九章 再遇香花第二十七章 以身犯险第二章 神箭第二十一章 入主洛阳第十章 阻挠第四十五章 终得长安第三十一章 粮价第八章 起兵第十八章 大乱将起第九章 高仙芝第三十三章 左相第三十二章 骗城第十一章 熏风殿第十三章 圈套第十二章 军中比武第五十五章 拒和第八章 议政第四十六章 安禄山赔罪第四十六章 返京第五章 揽玉楼宴第二十四章 假戏真做第十九章 内外呼应第四十六章 下马威第四十九章 桀骜的安禄山第十一章 挑拨第二十一章 外放第五章 揽玉楼宴第三十三章 帝欲亲征第十九章 内外呼应第二十四章 逼退第十二章 误闯第三十章 命犯吐蕃第十章 韦清儿第十二章 设伏飞虹谷第五十四章 浪穹诏第十八章 大乱将起第二十一章 入主洛阳第四章 征前第四十六章 蛊惑第十二章 赐婚第十九章 蜀商求见第二十三章 梅姬釆萍第二十七章 策反第二十章 光复东都第三十九章 安禄山献捷第三章 谋算第三章 军情第九章 密谋第八章 提点第二十七章 以身犯险第四十五章 终得长安第十七章 论战第四十三章 华清春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