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岁档的电影其实从11底就开始上映了。
但真正有野心,或是像在票房上大赚一笔的,都是从12月下旬开始。
12月25日,圣诞节当天。
香江知名喜剧导演吴子康的新片《倒霉蛋儿》,率先打响了贺岁档票房争夺大战的第一枪。
这部集结了两岸三地人气明星及网红的电影,上映前就吸引了无数观众的期待。
但期待之余,更多是担忧,因为这部电影里好多人气网红只是在网络上有些许的影响力,但真到了大银幕上,或许只是一摊笑柄,连笑料都算不上。
不过也有粉丝认为,反正是喜剧片,怎么笑不是笑,是尴尬让你笑,还是剧情、演技让你笑,反正笑了就行,冲着这阵容就看定了。
《倒霉蛋儿》第一天就收获了7000万票房,但口碑却成反比,直接影响了之后的票房。
与其同一天上映的电影还有几部,但大部分都是小成本,能够分量相当的,还有一部叫《赞礼》的电影,看这名字就是文艺片,实际上确实是,导演是国内著名大导演冯凯,而这部电影光是剧本,他就打磨了两年。
虽然这两年他还拍了其他电影,而且大都是商业上稍稍成功,可口碑低劣的作品,但这些都不能阻挡他今年来一部文艺片,并美其名曰:为祖国献礼。
在《赞礼》上映前,关于该片的票房前景,业内外一直持保留态度,一方面是冯凯近年来多次在公开场合大嘴巴,导致的人气下滑。
另一方面,就是影片上世纪80年代的背景设置,看上去并不符合当下年轻观影群体的口味。
可事实上,影片上映后的市场表现,却完全出乎人们的预料。
25号零点,《倒霉蛋儿》率先开映,光是零点首映场加午夜场,该片票房就突破2000万大关。
但几个小时后,上午8点《赞礼》的上映,却改变了《倒霉蛋儿》的强势,分走了大部分票房。
且上午票房还处于落后地位的《赞礼》从下午开始发力,最终首日收获1.01亿票房,在当天的较量中,领先《倒霉蛋儿》的7000万票房。
随后迎来的是周六和周日两天。
在两部影片排片占比相差不大的情况下,《赞礼》凭借连续两天超25%的上座率收获2.1亿票房,总票房突破3亿。
而反观《倒霉蛋儿》,上座率则从周五零点开画时的19%,一路下跌到周日的10%,周日当天的5300万票房,尚不及《赞礼》的一半。
除去这些表面数字,《赞礼》在IMAX资源的较量中,大幅战胜《倒霉蛋儿》,更是值得所有业内人士注意的一点。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大制作商业片似乎更具备IMAX影厅的标准,但只以IMAX 2D格式上映的《赞礼》却在与IMAX 3D格式上映的《倒霉蛋儿》中抢得了一席之地。
就拿中影旗下的一家影院排片举例,《赞礼》IMAX版总共有四场,且全部被安排在17点之后的黄金时间,而《倒霉蛋儿》三场,均为白天上映。
如此安排,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赞礼》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
面对一开始就获得的傲人成绩,冯凯这家伙可是得意极了,一个个打电话给好友,希望能帮忙转个快博,为他呐喊几句。
李志凡自然是被冯凯邀约的对象之一,所以周一当天上午,李志凡就发了祝贺的快博,且在文中说:“冯导别得意,四天之后,我追你的尾!”
冯凯立即回应:“哈哈,欢迎欢迎!我这可是文艺片,还请你给我留些面子!”
另一边,《倒霉蛋儿》的导演吴子康可就难受极了。
事实上,身为香江导演北上内地中的一员,吴子康近年来的作品普遍都在平均线以上,《倒霉蛋儿》从商业片的三大铁律、拍摄手法及整体完成度等专业性上来讲,也并不是完全的烂片,其中还有不少的特效以及创意,都不乏新鲜之处,是一部合格的商业影片。
但同时,问题也非常明显——全片特效至上,欠缺故事性,剧本创作存在硬伤,演员挑选有问题,一味的迎合人气红人,却忽略了演技这一环节的重要性。
实际上从《战狼》之后,“IP”、“小鲜肉”等持续多年的吸金能力,突然间就降低,口碑逐渐成为决定一部影片市场前景的重要因素。
所以归根结底,还是李志凡“闯的祸”,如果吴子康能想明白这点,肯定会“痛恨”李志凡,现如今李志凡为他的“对手”冯凯站台,恐怕只会是“恨上加恨”。
……
12月31日。
2021年的最后一天。
年末电影贺岁档的竞争也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
这天,市场上一口气迎来《妖行录》、《钢枪侠6》、《王者无敌之永生》三部新片入市,再加上热度不减的《赞礼》,当日市场大盘截止晚上八点,就已经突破2.2亿元,全天袭来更是达到了2.7亿元的高峰。
《赞礼》的排片已经是上映初的一半,只剩11.6%,但是依然收获了4000万票房,总票房也超过了6亿,冯凯在自己快博上发了一副庆功海报,上面大大的“6”字,还有漫画版的冯凯,手里捧着一个礼盒,盒子上写着“赞礼”二字,炫耀之情溢于言表。
对比之前缠斗的《倒霉蛋儿》,如今只剩下1.8%的排片,单日票房进账不足千万。
《赞礼》可是一部文艺片,在贺岁档的撕杀中将多部商业片斩于马下,冯凯能不高兴吗?
甚至冯凯都产生了一种错觉,就算是明天遇上李志凡的《无间道》,他也能再斗一斗。
除了《赞礼》之外,另外三部电影也分别获得了6557万、6502万、4923万票房。
《妖行录》和《王者无敌之永生》都是玄幻题材的特效大片,且都是改编自小说的“IP巨作”。
两部电影分别拿下了当日的第一和第二,但比起《赞礼》的首日票房,还是差了不少,也足以说明这两部电影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票房未必会有多么丰收。
《钢枪侠6》是当日唯一一部引进的好莱坞大片,这部电影是由中影以五千万人民币的价格买断,首日票房拿下这个成绩,还不够回本。
虽然三部都是特效大片,但是好莱坞电影在华夏的势头,已经江河落下,一去不复返,除非有一部改天换地的电影出现。
当晚凌晨。
2022年来到,新年的钟声响彻了整个世界。
今天上映的电影更多,而率先在零点场上映的,首先是国内知名搞笑团体碗里剧社的新片《酸梅汤》。
这部电影可是备受看好,因为碗里剧社之前出品的三部喜剧电影,无一例外都获得了高票房的佳绩,第一部电影以上映时不足百分之十的排片,却拿下了16亿票房,也因此碗里剧社方才受到了投资商的关注和喜爱。
碗里剧社的第二部电影在高达33%的排片下,虽然只拿到12亿票房,可依然是一部成功的电影,因为当时他们遇到了《战狼》,而且第二部电影的投资并不高。
第三部是去年(21年)五月份上映的,因为同档期没有其他强力竞争对手,且李志凡去年也没有电影上映,最终的票房超过了20亿。
这一次,碗里剧社对上了李志凡,到底谁输谁赢,也是观众期待的好戏。
同样是零点场上映的,还有同样是好莱坞引进片《黑暗银河:外传》这部电影。
好莱坞电影似乎是遇到了魔咒,这部曾经全球大火,在中国票房榜上进入过前十的电影续作,却遭受了寒冬,排片、上座率、首映场票房都不到《酸梅汤》的十分之一。
到了上午十点,《酸梅汤》拿下了4000万票房,而《黑暗银河:外传》,却只拿下380万票房。
中午,十二点。
万众瞩目的时刻到来了。
《无间道》和《昆虫日》同时开画,在全国几十座城市同步上映。
其实两部电影的票房预测,在几家售票APP上就能看到端倪。
综合几家的“想看人数”,《无间道》以120万夺得头筹,而《昆虫日》只有8万,排在两部之间的其他电影,有11部。
这一仗,《昆虫日》必输无疑!
然而,奥斯丁并不是盲目的硬碰硬,这部《昆虫日》在内地的出品方有1陆家之多。
所以各种手段就上来了。
主要是票补。
随便一个售票APP上,都可以看到《昆虫日》的8块8、9块9等超低价票。
甚至某APP上还出现了2元低价票,看来奥斯丁是真打算做赔本赚吆喝的买卖了。
在目前的票房市场上,已经有“没有三五千万别来玩票补”的说法,随着上映档期接近、竞争对手加剧,以及和《无间道》的赌约,《昆虫日》的票补只会更加激烈。
……
香江,酒店房内。
“怎么样?网上的评论如何?”
办公室里拉着窗帘,大白天整个房间却是黑压压的,给人很压抑的感觉。
李志凡闭着眼瘫靠在沙发上,向屋内的几个工作人员问道。
除了刘泽心,还有三位时线派来的文员,负责向李志凡汇报上映后的实时成绩。
“口碑很不错,但也有人说看不懂!”
其中一位文员说道,“整体走势还是上行的。”
“看不懂就多看几遍嘛!”
李志凡抬了抬眼皮,瞄了一眼刘泽心,说道,“发快博,用我的账号,就说电影不难懂,希望大家认真看。”
“其实没必要!”
刘泽心摇摇头,“目前上座率很高,是同时段的第一名,远超过《昆虫日》,票房估计也差不了,说看不懂的只是一小撮,大部分都是一致的好评。”
李志凡最担心的其实并不是大家能不能看懂,而是有没有文化差异。
一是《无间道》是他从异世界移植过来的,二是这部电影具有纯港味,内地元素只有几个演员,而且李志凡本人演一个香江古惑仔,不知道大家会不会出戏。
如果大家只是带着“怀旧”的眼光看这部电影,必然是一遍看不出门道的,但如果放弃“怀旧”的眼光,但从一部阴谋论的电影来看,或许有不同的收获。
“那就控制一下网上的评论,把我之前写的那些东西,找水军发到网上,网友们有了参考,就更好的去理解和看待这部电影了。”
李志凡说完,从沙发上站起身,“我去片场了,那边不能停,这边你们盯着,有新变化就通知我。”
“放心,你去吧!”刘泽心道,“这里交给我就好。”
网上。
很快出现很多“网友”发出了对《无间道》的理解。
“一开始以为是怀旧港片,看完后发现,其实并不只是怀旧这么简单,主题其实是两个集团的互相摩擦,各自拍出了卧底在对方的阵营,其实在现实生活里这种路数很常见,比如打游戏,经常能发现自家的演员和对方的演员,背后很可能就是一场活生生的《无间道》。”
“好电影!最后那一下爆头,李志凡和陈冠君的眼神里都是震惊,他死在电梯里,电梯门来回的开关,我们也从震惊中恢复,觉得残酷,谁说的好人有好报,那些为民除害的都死了。会有人惦记着他们吗?把他们视为英雄吗?又有什么用呢,这个社会还不都是恶人当道。”
“每一个都是影帝,包括配角!看完这部电影我只能用神奇两个字来形容,片中很多配角都曾经是香江黄金时代的影帝,比如曾元江,一直以为他就能拍一些烂俗喜剧片吃老本了,没想到这部电影里演技爆发出了他从前从未达到过的高峰,李志凡和陈冠君虽然是两个年轻一辈的演员,可是一点都不熟那些老戏骨,这才是演员啊!”
“……”
这些评论虽然是出自水军,可都是李志凡亲自操刀编写的,有自吹自擂的成分,但是大部分内容是为了引导观众看懂这部电影。
只希望看完这些评论后,看过的还想进电影院再看一遍,没看过的更想去看了。
营造话题,亦是一种巧妙的宣传。
一时间,关于生活中的“无间道”、工作中的“无间道”等各式各样的话题,全都出现在了网上,并且都成为网友参与度非常高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