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幽怀恨无句(十五)

景帝之所以容忍丁一,除了丁某人敢说真话之外,还有最关键的一点,丁一从不涉及皇权的威严,所以景帝再不爽丁一,也可忍他,也可以找到丁某人让他欣赏的角度,而王骥明显就不一样,至少在景帝看来,丁一的遇刺就是王骥嚣张不服皇权的表现:“不是说他要跟丁如晋演兵定胜负么?嘿,就他那本事,一千对五百,便是朕也觉得,丁如晋稳操胜券!王某人不甘认输……”南京总督要弄死巡按,这不就是要割据的前奏么?景帝又想起这王骥统兵,却是英宗所授命的,于是便愈加愤怒,很有点口不择言了。

于谦再一次为他看不起的王骥辩护:“王尚德虽不堪,不至如是。”这已不是王骥和他于大司马之间的问题了,这是皇权与相权、臣权之间的问题。如若让景帝插手去处置王骥,那便如洪武年间,朱元璋这个工作狂在位时一样,完全剥夺了相权、臣权,诸部尚书就是皇帝的大秘书。

文官集团绝对不会愿意再经历太祖、成祖时期的政治氛围。

所以于谦必须为王骥分辩,不能再让皇帝发挥下去,无论景帝真的关心丁一,还是试探着要从大臣手里夺回相权都好,这个话题,都应该停下了,于谦清了清嗓子,他的咽喉问题仍旧没有怎么改善:“如晋此时不知身在何处,是等上一两日,看看后续情况如何,还是……”

“不行!不论是某个老贼搞的鬼,还是瓦剌人手脚,丁如晋绝对不能死于刺杀!”景帝不知道是感觉到于谦在皇权和臣权的问题上,毫不让步的意志,或是单纯从大明军威、国威的角度出发,但不论如何,他说的话却是极为堂皇,“一人一刀守一旗,大明披甲二十万,唯有容城是男儿!于先生不必再劝,朕意已决,丁如晋与王某人的演兵之约,不是在南京大营择了五百军士么?这些人,朕作主了,便予丁如晋为亲卫!”

“国家公器,安能私授!”于谦就不干了,军兵不论卫所也好,团营也好,是归兵部管的,怎么可能皇帝一句话,一道中旨,就想怎么弄就怎么弄?现时不是太祖、成祖的年代,朱元璋设计杀了丞相之后,立誓废相,硬生生把相权纳入手里,但他和成祖这两个工作狂死后,其实相权又再次慢慢地转到大臣手中,君不见,王振权倾朝野,厂卫要去拿人,依然要去刑部批驾帖么?

若是英宗,大约于谦说不行,他可能也就算了,他本来就是没什么决断力的人;但景帝不同,他很珍惜这份工作,他想把这工作干好,他尽他所能在维持皇权的尊严:正如历史上他极不要脸地立自己儿子为太子,问太监说东宫生辰在某日?太监都报出英宗儿子的生日了,太监啊,内廷官,皇帝家奴来的,可见另立太子在当时多么不合民意?景帝不管的,他决心要做,多不要脸他都无所谓,贿赂大臣也干得出,就一定要搞。

这回却也是一样,他说将出来,于谦不同意,他却就顶上了:“先生此言有待商议。须知如晋是母后义儿,若非如晋偏执不受,按黔宁王旧例……”黔宁王就是沐英,朱元璋和马皇后的义子。

但没说完于谦就毫不客气地截住了景帝的话头:“黔宁王非以出身显达,是以军功封西平侯!”沐英的确不是因为是朱元璋的义子而封侯的,至少在表面上来看,就是这样,所以他根本不打算给景帝机会发挥下去。

这是景帝与于谦极为少见的冲突,景帝知道自己是得抱于先生大腿的,没有丁一存在的历史上,一年后也先送英宗回来,景宗压根就不想派人去接,还是于谦给他壮胆说没事。为什么景帝会为了要塞五百人给丁一,而跟于谦顶起来呢?

此举不单是为了向丁一示好,表示自己可以给予丁如晋恩宠,景帝不会为了这种事,来跟于谦顶;作为臣子,恩出于上,于谦也不会为了景帝恩宠丁一而有意见。

他们争的不是五百军士。

而是皇权对于相权的试探,因为丁一是于谦的弟子,所以景帝就算试探失败,也很好收场。

其实在此之前,不论是被丁一这只蝴蝶扇动了的历史,还是原来的历史,景帝在此之前就试探过一回了,便是籍着石亨的推荐,企图对于谦儿子的封赐——刘吉现在还不是那个久经宦海的刘棉花,他看得还不够透:于谦不愿荫子而使皇帝生疑这还是次要的事,更重要的,是相权,无论如何,文官集团是不可能放手的,任用谁当官,是由文官集团推出人选之后,皇帝来履行程序上认可罢了。哪有由皇帝作主来任免官职?又不是梨园的戏台!若这么干,朝政势必又回到洪武、永乐年的状态,文官集团怎么可能退让?

“先生何其太薄!丁如晋之功,安不得封侯!”景帝再次顶上去了。

于谦这下就不说话了,因为丁一的功,要说封侯,真的是说得过去的,当然封侯之后的下场如何,那就得另说,但不论如何,景帝硬要这么说,的确也是没错的。

而景帝话一出口,也就发觉失言了,要论丁如晋之大功,就不得不提他先在土木堡守望护英宗,再于猫儿庄护英宗杀出敌营的功绩,好了,那么又回到皇权的合法性问题上来,又要回到这份工作,到底是应该归他做,还是应该归还被他关在南宫的英宗做这个难堪的问题。

沉默了良久之后,还是景宗先开口向于谦道歉:“朕失言,先生海涵。”

“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焉。臣见之,亦仰之。”于谦不愠不火地给了个台阶景帝下台,毕竟在英宗这个大事件上,无论如何他们都是利益共同体的关系。

“锦衣卫于战事之中多有缺额,那五百军士便调入亲军,先生以为如何?”景帝便又退了一步。景帝,他真的很用心想打好这份工的,不行就退让。

事实上,在他后面的皇帝,凡想干好本职工作的,都这么试过,嘉靖的大礼议,也是同样的性质。其实真的争过来,也不见得好事,不是人人都有朱元璋和朱棣的本事,例如崇祯就成功了,也是工作狂,结果如何?大家都知道。

于谦沉吟了片刻,点头道:“自无不可。”要论缺额,当然是有的,就算军户,也不见得家中就有丁壮可以袭职,所以皇帝这个要求,当然是合乎情理。

景帝笑道:“如此,朕调派亲军赐丁如晋为亲卫,可有不妥?”他看着于谦又要喷了,连忙说道,“先生,此时丁如晋生死未来卜,多些人手帮忙总是好的,让他们作为如晋的亲卫,才会效死力啊……如晋此时于瓦剌人眼里便是大明军威之帜,安能教鞑子如意?”

总不能不让皇帝支配他的亲军吧?就算大臣再希望皇帝当个废物,也不可能连亲军、内廷都去插手。不在于五百军士,而在于景帝怎么处理,他先调入锦衣卫再去安排,便不是想从大臣手里争相权,于谦何必又去喷他?

于谦听他说到这地步,便也点头作罢。

当于大司马辞出宫去之后,景帝长叹一声,冲着兴安太监说道:“恐怕,朕误了如晋。先前如晋说过一句元曲里《琵琶记》的戏词,‘我本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当时不解其意,今日才知忠良。”

兴安听着不明所以然,怎么丁如晋成了忠臣?先前不是都归为英宗一脉,是因为景宗念着丁一敢跟他真话,才没下手弄死他的么?前日才凑齐了银子,交与那素缟堂去办,这下皇帝又说丁一是忠良……

景帝并没有发现兴安微微抽动的面部肌肉,他自顾着叹息:“朕本以为,丁如晋是不食周粟,故之才以科举为名辞官的,今日方才知道,朕怕是错了啊。丁如晋若不以科举为名,就不能辞官,不辞官,安能不授爵?”

这倒是实情,丁一如果在朝里做官的话,石亨这在土木堡里把军兵败尽,落得单骑逃回的都封伯了,就凭丁一在土木堡的战功,如何封不得爵位?再凭他迎回英宗——这可不是历史上一年后,也先无奈送英宗回来,而是生生从猫儿庄大营杀将出来的,如此安能不封侯?

封爵,就无法回避过英宗这位囚在南宫的太上皇。

于是景宗登基在法理上的合法性,将重新被提起。

“爷爷,丁如晋不见得……”兴安忍不住在边上进言,但他没说完就被英宗打断。

“你懂什么?传令下去,厂卫于南京人等,全力协助安全衙门办差,不得有误!若丁如晋有什么不测,哼,朕要这班奴才何用?”说罢景帝就拂袖背手而去,留下兴安在那里,不知所措。

景帝不见得突然间就智商下降,也不见得他就真的觉得丁一完全是为了不让他难做,才辞官。而是在个人的喜好与皇权之间,他做了一个选择,正如英宗扶植默许王振,去镇压大臣,而压挤出大臣手里的相权一样,景帝认为,他同样也可以通过扶植丁一来达到这样的目的。

第88章 赢取自由身(十三)第78章 闲游独木桥(八)第11章 江山万里烟(一)第8章 转进(十七)第3章 受降城下月如霜(十一)第4章 云远承宣布政使司(二十三)第3章 爪哇(十二)第5章 忠义无双(十一)第11章 日久见人心(一)第10章 依红傍粉怜香玉(十二)第45章 教看风云手(六)第35章 尺土是汉天(二)第81章 爪牙已初成(四)第4章 新君(十四)第7章 万事开头难(七)丁一的奋斗十七第5章 君临(六)第8章 转进(十四)第42章 幽怀恨无句(十二)第4章 新君(九)第80章 闲游独木桥(十一)第5章 夺门(一)第4章 万山在握(六)第84章 虎脱柙(十三)丁一的奋斗十一第34章 收徒(二)第81章 爪牙已初成(十二)第1章 旧部(一)第90章 万事皆备(九)第9章 风*流*眼(二十二)第2章 拯救两广总督(十三)第67章 麻烦(四)第82章 雄鸡一唱(十五)第2章 绝户计(十六)第2章 定埃及(九)第1章 入埃及(十一)第69章 把吴钩看了(二)第2章 绝户计(十一)第25章 视死忽如归(三)第8章 决斗(二)第9章 万事开头难(九)第3章 立储(十八)第1章 督广西(二十五)第6章 欧洲(九)第3章 永镇广西(十六)第104章 血腥序幕(一)第1章 入埃及(十三)第3章 受降城下月如霜(十二)第49章 破家(一)第50章 幽怀恨无句(二十)第3章 飞地(八)第1章 督广西(二十六)第2章 绝户计(二十)第3章 心如铁(三)第1章 风吹海不平(一)第6章 故人心(二)第4章 云远承宣布政使司(二十七)第84章 虎脱柙(五)第9章 风*流*眼(十二)第2章 万事开头难(二)第8章 转进(二)第69章 麻烦(七)第4章 云远承宣布政使司(六)第53章 离别易销魂(四)第7章 辞京(七)第31章 舌战(一)丁一的奋斗二十三第2章 凭陵杂风雨(二)第57章 工欲善其事(七)第13章 洗剑血成川(二)第115章 矢交坠兮士争先(七)丁一的奋斗二十三第1章 伴君如虎(八)第1章 督广西(二十五)第8章 决斗(四)第6章 会师(三)第2章 绝户计(一)第84章 虎脱柙(十八)第1章 旧部(九)第83章 其血玄黄(七)第8章 决斗(九)第4章 出印度洋(十六)丁一的奋斗十八第52章 淡马锡(二)第2章 定埃及(十六)第8章 决斗(六)第104章 天子赐颜色(十六)第10章 依红傍粉怜香玉(十七)第3章 永镇广西(九)第2章 绝户计(十三)第3章 爪哇(十五)第1章 风吹海不平(一)第2章 远航(十七)第3章 爪哇(九)丁一的奋斗十五第6章 欧洲(三)第27章 视死忽如归(五)第9章 风*流*眼(三)第39章 尺土是汉天(六)第6章 伤别离(十七)
第88章 赢取自由身(十三)第78章 闲游独木桥(八)第11章 江山万里烟(一)第8章 转进(十七)第3章 受降城下月如霜(十一)第4章 云远承宣布政使司(二十三)第3章 爪哇(十二)第5章 忠义无双(十一)第11章 日久见人心(一)第10章 依红傍粉怜香玉(十二)第45章 教看风云手(六)第35章 尺土是汉天(二)第81章 爪牙已初成(四)第4章 新君(十四)第7章 万事开头难(七)丁一的奋斗十七第5章 君临(六)第8章 转进(十四)第42章 幽怀恨无句(十二)第4章 新君(九)第80章 闲游独木桥(十一)第5章 夺门(一)第4章 万山在握(六)第84章 虎脱柙(十三)丁一的奋斗十一第34章 收徒(二)第81章 爪牙已初成(十二)第1章 旧部(一)第90章 万事皆备(九)第9章 风*流*眼(二十二)第2章 拯救两广总督(十三)第67章 麻烦(四)第82章 雄鸡一唱(十五)第2章 绝户计(十六)第2章 定埃及(九)第1章 入埃及(十一)第69章 把吴钩看了(二)第2章 绝户计(十一)第25章 视死忽如归(三)第8章 决斗(二)第9章 万事开头难(九)第3章 立储(十八)第1章 督广西(二十五)第6章 欧洲(九)第3章 永镇广西(十六)第104章 血腥序幕(一)第1章 入埃及(十三)第3章 受降城下月如霜(十二)第49章 破家(一)第50章 幽怀恨无句(二十)第3章 飞地(八)第1章 督广西(二十六)第2章 绝户计(二十)第3章 心如铁(三)第1章 风吹海不平(一)第6章 故人心(二)第4章 云远承宣布政使司(二十七)第84章 虎脱柙(五)第9章 风*流*眼(十二)第2章 万事开头难(二)第8章 转进(二)第69章 麻烦(七)第4章 云远承宣布政使司(六)第53章 离别易销魂(四)第7章 辞京(七)第31章 舌战(一)丁一的奋斗二十三第2章 凭陵杂风雨(二)第57章 工欲善其事(七)第13章 洗剑血成川(二)第115章 矢交坠兮士争先(七)丁一的奋斗二十三第1章 伴君如虎(八)第1章 督广西(二十五)第8章 决斗(四)第6章 会师(三)第2章 绝户计(一)第84章 虎脱柙(十八)第1章 旧部(九)第83章 其血玄黄(七)第8章 决斗(九)第4章 出印度洋(十六)丁一的奋斗十八第52章 淡马锡(二)第2章 定埃及(十六)第8章 决斗(六)第104章 天子赐颜色(十六)第10章 依红傍粉怜香玉(十七)第3章 永镇广西(九)第2章 绝户计(十三)第3章 爪哇(十五)第1章 风吹海不平(一)第2章 远航(十七)第3章 爪哇(九)丁一的奋斗十五第6章 欧洲(三)第27章 视死忽如归(五)第9章 风*流*眼(三)第39章 尺土是汉天(六)第6章 伤别离(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