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波尔多风云(五)

1635年6月10日,礼拜日。旧大陆波尔多,天气晴朗。

17世纪的欧洲,即使是在礼拜日这一天,人们也是要工作的。普通老百姓不工作便没钱吃喝,而此时因为各种原因而逐渐富裕起来的中产阶级的夫人们,却常常在这一天约上自己的朋友,穿戴一新后便上街购买一些家里需要的物件。

而在奢靡风气逐渐开始流行起来的法兰西,人们对于华美商品的喜爱程度也与日俱增。自从棉布这种商品最先从贵族圈子里流行起来后,一直致力于模仿贵族生活习惯的中产阶级们便以百倍的热情穿戴起了各种棉纺织品:披风、罩袍、内衣、裙子、裤子、长袜、手套等等,乃至家里的桌布、窗帘、床单等等都换成了棉布制品。尤其是在气候较为温暖的加斯科涅地区,除了丝绸与短羊毛混纺的新毛呢外,棉布制品更是大行其道,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

中产阶级的消费观是这样,做为一直模仿中产阶级生活习惯的小市民阶层们自然也不会例外。他们将自己辛苦工作而赚得的不多的钱财全部用来购买蔗糖、烟叶等奢侈品,以及数量不少的棉布制品,以迅速靠拢中产阶级的生活品味,同时将自己与底层劳动者严格区分开来。

以上贵族、中产阶级和小市民阶层便是购买棉布的主力军。当然,在价廉物美的东岸布开始出售后,也许某些相对有些闲钱的普通劳动者也可能会购买一些。基于他们庞大的基数,这部分人口的消费总量估计也不会太小。

在这天一早,位于波尔多城区内较为繁华地带、紧邻帕斯奎尔家族纺织工场的棉布商店内,两名面色凝重的店员打开了店门,宣布一天的工作正式开始。与以往不同的是,他们打开店门后,还在门口挂了一块小黑板,上面用法语写着“新到东岸白棉布,售价:9苏6丹尼尔(1苏=12丹尼尔)。”

这个价格是许信经过力争后,与老帕斯奎尔等人互相妥协后的产物。原本按照这帮17世纪“买办阶层”的意思,东岸白棉布的价格将定在10苏6丹尼尔或者11苏,以攫取高额的利润。不过在许信的据理力争之下,对方终于同意将每匹棉布的价格初定在9苏6丹尼尔(不到2.4元),然后视销售情况,再逐步调整价格。

这个价格在棉布历史上是一个很少见的低价。自从英国人在16世纪末17世纪初将印度棉布引入欧洲后,棉布便从最初高达两英镑每匹的价格一路走低,但此时仍然维持在15先令以上。当然如果没有穿越众的干预,棉布价格仍将会逐渐走低,然后一直要到17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才会再次掀起一个高潮,价格逐渐攀升到每匹最高1英镑5先令左右。

每匹棉布9苏6丹尼尔的价格一经挂出,那些敏锐的主妇们便立刻注意到了。她们诧异地走进商店,然后拿起货架上摆放着的东岸白棉布,仔细观察了起来。

东岸布透气、轻薄而又不失坚韧的特性让这些精明的家庭主妇们大为惊叹,一些使用过高档印度棉布的家庭主妇甚至认为这些白棉布的质地比起那些印度棉布来说也毫不逊色,也许还要超过一些。

很快,在店员们期待的眼神中,第一名家庭主妇要求采购两匹白棉布。她家里需要一些桌布,而且她认为眼前的这些东岸布的优秀质地显然更加能够承担这个角色,毕竟她现在是体面人了,不应该再用那些粗陋的本地产的棉布了。

“夫人,这是您要的棉布。”在缴纳了19苏的费用后,店员殷勤地将两匹棉布包好,递给眼前的家庭主妇。

有了第一个上前购买的后,很快便有了第二个。店员们也由一开始的清闲而变得手忙脚乱起来,他们不停地处理着每个顾客的购买请求,然后将物品打包、收钱结算,忙得不可开交。依照这个速度,一上午他们也许能够卖出上百匹棉布。

与前面商店内热闹的场面不同,商店后方仓库内也在进行着交易,只不过这些交易却显得有些静悄悄的。一些与帕斯奎尔家族有过多年生意往来的棉布经销商们早已得到消息,在仔细验过货物的品质后,这些经销商们的眼中都充满了兴奋之色。

比印度棉布还好的品质却只卖出了比最便宜的本地产棉布还要低的价格,这意味着他们有了更大的利润操作空间。

朱利安代表帕斯奎尔家族以及他们背后的那些大人物们在仓库内与这些经销商达成了一致:棉布的批发价格为每匹9苏,以1000匹为一个销售单位。很快,这些相熟的经销商们便买走了八千匹。他们中的很多人都不是波尔多本地人,他们买到棉布后将会把货物运到加斯科涅的其他城镇进行销售,因此他们的货物售价往往会比波尔多本地的价格要高一些,可能会在每匹10苏以上。

如果不算运费的话,他们每匹棉布能赚1苏,1000匹就是50法郎。这个数目已经不少了,依照此时的经济水平,你要是年收入有50法郎的话,都可以在巴黎这样以奢靡著称的超大城市里稳居中产阶级的行列了,而这也是这些中小商人们所能够达到的最高位置了。

一个上午时间,优质的东岸布便销售出去了8200余匹,销售收入近3700法郎。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因为这意味着以帕斯奎尔家族为代表的加斯科涅新“买办阶层”的毛利润达到了800多法郎,已经远远超过了老帕斯奎尔的那间手工纺织工场一年的收入。

这么一算,朱利安的脸上顿时充满了笑容:还是这样倒手赚钱容易啊!纺织工场累死累活忙一年还不如眼前这一上午挣的钱多呢,自己家里那间破工场看来真的可以关门了。那些工人愿意转行当店员的当店员,不愿意的再问问他们是否愿意举家迁到东岸地区去,以后谁再劳心劳力经营工场那他肯定是最大的傻瓜。

中午商店关门打烊,店员们百般解释,并保证下午商店将正常营业,这才将那些得到消息后匆匆赶来的客户们稍稍安抚下去。过了好一会儿,商店门口才终于冷清了下来。

商店的销售冷清了下来,并不代表仓库内的大宗交易会停止。随着消息的发散与传递,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帕斯奎尔家族的纺织工场开始出售一种名叫“东岸布”的优质棉布,而且价格比市面上的棉布平均售价低了两到三成。

一些商人最初听到这个消息时是嗤之以鼻的:目前市面上的本地棉布平均售价约为12苏,再便宜两到三成的话这价格岂不是要跌到9苏每匹的样子,这么低的价格谁能挣到钱?

就算是最便宜的劣质印度白棉布,那每匹进价也是在7-8先令左右,经过远洋长途运输后,这成本也会涨到接近9苏左右。再加上如今欧洲几个纺织大国如英国、荷兰及意大利各邦国都开始对印度棉布征收高额关税,法兰西的纺织工业虽然不是太发达,但也跟风对印度棉布征收了7.5%的一般进口税。而波尔多地方政府对印度棉布还额外每匹征税20%,使得即使是最低档的印度白棉布每匹售价也超过了14苏,乡村地区的售价甚至在15-16苏左右。

这样的价格加上它并没有领先多少的质量,使得印度棉布在波尔多乃至加斯科涅地区的销量始终没有打开,每年不过寥寥几千匹的样子,这也是英国东印度公司一直引以为憾的事情。多年以来,本地的棉布市场就是在这样一种僵化、缺乏竞争的环境下维持着。而加斯科涅本地的纺织商们也就是在这样一种半贸易保护的环境下心安理得地赚着属于自己的那一份钱。

不过事实终究是事实,帕斯奎尔家族上午已经销售出去了那么多棉布,这并不难打听到。很快,便有最新的消息通过各种途径传递了过来。

得知真相的大小商人们再也无法安坐在餐桌前享受丰盛的午餐,他们纷纷穿戴整齐,然后赶往帕斯奎尔家族的工场而去。

维系了数十年的市场平衡被打破了,东岸布以一种势不可挡的声势进入了这个市场,依托着其质量与成本优势,横扫整个波尔多乃至加斯科涅的棉布市场将毫无悬念。而这些,无一不宣布着那些本地传统手工工场及贸易商人们危机的到来。

在这个关键时刻,他们是必须做点什么了,也许低价处理掉自己的货物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亏损点没什么,要是一匹布都卖不出去全砸手里那才真的是欲哭无泪。当然,在做这些之前,他们还必须亲自去确认一下事实。

第三十九章 善后会议第二百七十章 澳洲的牛鬼蛇神第七十六章 伟大的航行(一)第四十一章 杭州湾(二)第一百零八章 殖民统治与朝鲜人第一百三十章 乱局(五)第九章 稳定增长的经济第一百九十一章 微调(一)第四十五章 战争结束的曙光(二)第三百十八章 军队与财政(三)第四十八章 恢复性发展(二)第四百十章 漂洋过海(二)第二十一章 帕斯奎尔家族第二十五章 圣奥古斯丁(三)第三百八十八章 大帅的临别献礼(一)第五十二章 追逐战(一)第一百六十二章 罗洽(一)第二百二十七章 西北走廊(三)第五十章 金融市场(二)第十八章 铸炮第九章 稳定增长的经济第七十六章 参谋旅行(二)第一百二十章 打草谷(四)第三十三章 东岸见闻录(二)第二百二十五章 西北走廊(一)第四十九章 金融市场(一)第六十八章 海军与海盗(三)第一百七十二章 移民起运第十六章 深固根本(二)第一百八十章 浑水(九)第四百五十三章 西大荒(二)第一百九十七章 卡法(一)第三十五章 谈判(三)第二百八十一章 火烧营房事件(三)第二百八十一章 火烧营房事件(三)第九十八章 附属地建设(五)第二百零九章 血肉磨坊(八)第一百十九章 见闻(二)第四百零九章 漂洋过海(一)第九十六章 附属地建设(三)第二百十五章 热带沃土(一)第三百五十五章 黑龙江的新秩序第一百三十五章 湖西(三)第一百七十八章 浑水(七)第七十三章 乌江之畔(四)第三十九章 血河(二)第七十二章 大扫荡第三百七十六章 围困第三百四十章 进攻战与防御战(四)第一百六十八章 制革第一百八十九章 丘区(五)第四十三章 贸易与殖民(二)第二十二章 私掠第一百八十六章 丘区(二)第四百十四章 且战且退(三)第二百零七章 血肉磨坊(六)第四百六十七章 社会变迁(七)第一百零二章 开拓总局(二)第四十六章 外交与危机(一)第三十九章 平安堡(一)第二百三十一章 新市场(三)第二百零六章 血肉磨坊(五)第四十章 “东岸之鹰”号第七章 安齐拉纳纳(七)第一百二十八章 东南太平洋(一)第五十章 猎杀第二百九十一章 东地中海的盛夏(二)第五十一章 波尔多风云(八)第七十七章 决战:尾声(四)第二百三十四章 僵持与突破(二)第一百五十三章 后方(二)第一百零七章 哥萨克与满洲人第三百六十二章 嬗变的局势第二十五章 圣奥古斯丁(三)第四百四十五章 共和寨第二十三章 深固根本(九)第二百四十三章 船舶与航运(二)第四百七十一章 漂洋过海(九)第十二章 须鲸港的战斗第七十六章 目标:苏伊士港(四)第六十六章 海军与海盗(一)第三百零二章 战争岁月(三)第五十七章 决战:前奏第三十二章 西进与铁矿(二)第三十三章 大河以西(二)第一章 安齐拉纳纳(一)第五十五章 黑水大开发(一)第二十章 “走私商人”的兴趣第四百四十八章 教会第三十章 圣奥古斯丁(八)第七十章章 明轮船第一百十七章 乌江之畔(六)第八十六章 东方港的西班牙人(二)第一百零二章 开拓总局(二)第一百六十六章 李家坡第四十四章 血河(七)第四百七十四章 从南到北(三)第三百四十章 进攻战与防御战(四)第三百三十一章 加勒比海的新客人(二)第五十七章 南方的英国人(五)
第三十九章 善后会议第二百七十章 澳洲的牛鬼蛇神第七十六章 伟大的航行(一)第四十一章 杭州湾(二)第一百零八章 殖民统治与朝鲜人第一百三十章 乱局(五)第九章 稳定增长的经济第一百九十一章 微调(一)第四十五章 战争结束的曙光(二)第三百十八章 军队与财政(三)第四十八章 恢复性发展(二)第四百十章 漂洋过海(二)第二十一章 帕斯奎尔家族第二十五章 圣奥古斯丁(三)第三百八十八章 大帅的临别献礼(一)第五十二章 追逐战(一)第一百六十二章 罗洽(一)第二百二十七章 西北走廊(三)第五十章 金融市场(二)第十八章 铸炮第九章 稳定增长的经济第七十六章 参谋旅行(二)第一百二十章 打草谷(四)第三十三章 东岸见闻录(二)第二百二十五章 西北走廊(一)第四十九章 金融市场(一)第六十八章 海军与海盗(三)第一百七十二章 移民起运第十六章 深固根本(二)第一百八十章 浑水(九)第四百五十三章 西大荒(二)第一百九十七章 卡法(一)第三十五章 谈判(三)第二百八十一章 火烧营房事件(三)第二百八十一章 火烧营房事件(三)第九十八章 附属地建设(五)第二百零九章 血肉磨坊(八)第一百十九章 见闻(二)第四百零九章 漂洋过海(一)第九十六章 附属地建设(三)第二百十五章 热带沃土(一)第三百五十五章 黑龙江的新秩序第一百三十五章 湖西(三)第一百七十八章 浑水(七)第七十三章 乌江之畔(四)第三十九章 血河(二)第七十二章 大扫荡第三百七十六章 围困第三百四十章 进攻战与防御战(四)第一百六十八章 制革第一百八十九章 丘区(五)第四十三章 贸易与殖民(二)第二十二章 私掠第一百八十六章 丘区(二)第四百十四章 且战且退(三)第二百零七章 血肉磨坊(六)第四百六十七章 社会变迁(七)第一百零二章 开拓总局(二)第四十六章 外交与危机(一)第三十九章 平安堡(一)第二百三十一章 新市场(三)第二百零六章 血肉磨坊(五)第四十章 “东岸之鹰”号第七章 安齐拉纳纳(七)第一百二十八章 东南太平洋(一)第五十章 猎杀第二百九十一章 东地中海的盛夏(二)第五十一章 波尔多风云(八)第七十七章 决战:尾声(四)第二百三十四章 僵持与突破(二)第一百五十三章 后方(二)第一百零七章 哥萨克与满洲人第三百六十二章 嬗变的局势第二十五章 圣奥古斯丁(三)第四百四十五章 共和寨第二十三章 深固根本(九)第二百四十三章 船舶与航运(二)第四百七十一章 漂洋过海(九)第十二章 须鲸港的战斗第七十六章 目标:苏伊士港(四)第六十六章 海军与海盗(一)第三百零二章 战争岁月(三)第五十七章 决战:前奏第三十二章 西进与铁矿(二)第三十三章 大河以西(二)第一章 安齐拉纳纳(一)第五十五章 黑水大开发(一)第二十章 “走私商人”的兴趣第四百四十八章 教会第三十章 圣奥古斯丁(八)第七十章章 明轮船第一百十七章 乌江之畔(六)第八十六章 东方港的西班牙人(二)第一百零二章 开拓总局(二)第一百六十六章 李家坡第四十四章 血河(七)第四百七十四章 从南到北(三)第三百四十章 进攻战与防御战(四)第三百三十一章 加勒比海的新客人(二)第五十七章 南方的英国人(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