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 制革

北方制碱厂制取纯碱的生成过程中,最后的副产品是硫化钙。本着东岸人对任何物品都要吃干榨尽的原则,硫化钙这种物质的最后剩余价值也有必要榨取一下。为此,厂长宋强决定在制碱厂内再新设一个车间,专门用于处理生产纯碱过程中所得到的副产品硫化钙。

他的思路很简单,附近一些工厂生产过程中往往产生很多含有二氧化碳的废气,以往这些废气都是直接排入大气中的,不过现在思路却是可以小小地发散一下了。这些气体排出的时候往往带有很高的温度,如果将其通过一个管道与高温水蒸气一起通入硫化钙中,那么这个时候硫化钙就会与其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钙和硫化氢气体。而硫化氢气体在某种条件下可与空气中的氧发生反应,生成水和单质硫磺。当然,这个反应是需要一定条件的,反应温度、水蒸气湿度、空气的含量都有一定的限制。不过总的来说反应条件并不苛刻,在实验室已经成功反应的情况下,多花时间做一些试验,做到工业化生产并不难。

这个过程中产生的碳酸钙可以拿到前道工序中去制碱,当然也可以拿去烧石灰。而更重要的是反应过程中生成的硫磺,这对东岸人来说是一种极其宝贵的战略资源,如果能够通过这种方法回收前道工序中的硫磺(生成硫酸时燃烧的单质硫磺)的话,这就意味着东岸人取得了硫磺循环利用的技术,也算是为国家节省了一大笔钱了。

我们还可以再将这个方法更发扬光大一些,比如东岸煤炭燃烧产生的废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硫,如果将这种气体通过管道输送过来,在高温(600多度)的情况下,与一定比例的硫化钙混合发生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硫酸钙和单质硫磺。关于这个反应的条件,目前化学所的人还在实验室的条件下进行试验,已经接近成功。如果接下来他们在工业化大规模生产中再取得进展的话,即使回收效率不如后世那么高,但也算是一个极大的突破了。因为这意味着东岸人已经做到了从含硫的煤炭中回收单质硫磺,从此再也不用从外国进口硫磺,外国人卡东岸脖子的武器又少了一个。

不过以上这些都是以后的事情了,至少目前化学所的那帮技术人员们还需要大量的实验与验证,然后才能进行工厂的设计与生产。而在平安县的化工产业稳步前进的时候,远在西岭地区的罗洽港内,本地继加工籽棉的轧花厂之后的第二家工厂——罗洽皮具厂也正式挂牌成立了。这家厂的成立西岭地区专员邵树德虽然出了不少力,但实际上更多的还是来自于新上台的这一届政府的大力推动。

随着纺织品市场的风云变幻,刚刚上台才一年多的新政府也倍感压力,他们除了满世界开拓新市场之外,还在努力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执委会的诸位委员们想来想去,除了军工、造船以及皮革外,东岸便再无拿得出手的新产业了,毕竟你总不能靠出口粮食这种低级手段来获取利润吧。军工与造船虽然利润率高,但问题是需求量小,而且还相当不稳定,整体算来远不如纺织品所产生的利润。

而皮革行业相对来说就比较稳定了,目前欧洲市场的需求量也在逐渐增大。我们再拿法国来举例,目前法国的各阶层对皮毛的追求程度令人吃惊——不然他们也不会去魁北克搞皮毛交易了。而皮毛在此时的法国依然是一种比较昂贵的产品,有钱的富裕阶层穿戴的都是北美出产的河狸、水獭、海豹皮,这些皮质地优良,在法国非常受人追捧。而普通人则只有穿戴一些便宜的牛羊皮了,但这也相当有限。当然他们也可以穿戴一些富人廉价甩卖的旧皮衣——法国人对新款式的追求非常热烈,一件新款海豹皮衣往往穿个一两年就会廉价甩卖给那些刚刚富裕起来的中产阶级。不过这和庞大的需求比起来毕竟还是少数,而且法国可不是如同英国那样的畜牧业大国,他们的牛羊皮保有量并不高,但需求却不少——这便是市场了。

而恰好如今的欧洲深处于战争泥潭之中,交战各方对于弹药包、皮靴、枪套、水囊、武装带、皮甲、皮帽等装备的需求量一直就很大,而东岸人在这之前的几年间就一直陆陆续续向法国、西班牙、汉萨同盟、俄罗斯、土耳其等国出口着大量的战争皮具,陆陆续续也获利了数十万元。如今执委会想要做的,其实就是想将这门生意发扬光大而已,东岸邻近的拉普拉塔地区牛羊数量极为庞大,产出的牛羊皮质地非常良好,同时价格还极其低廉。东岸人可以从他们手里大量低价收购,然后在工业化大规模制取的廉价纯碱的帮助下,鞣制兽皮的成本可以降低到一个欧洲人难以想象的低点,然后再加上东岸人独享的出色的染色技术,欧洲人在没有贸易保护的情况下是别想在这上面和东岸人进行竞争了。

有了这个想法之后,执委会诸位委员们立刻便将其付诸于行动,他们首先派了不少工作人员在国内各处(主要是南方)进行调研,先对国内目前皮革工业的现状做一个全面的了解。从整体上来说,东岸人目前的皮革加工(主要是指鞣制兽皮)比较分散,且大多为私营小作坊式的企业,竞争能力并不太强。而政府在这个产业内存在的象征就只有位于牧场乡的一个小型的皮具加工厂了,他们从国内各个小作坊或者散户手中收购鞣制好的兽皮,然后加工、上色,做成各种皮具并出口到各个市场。

这个行业这么多年来的发展速度其实相当有限,远的不说,40年出口额大约为9万多元,到了41年勉强增长到了11.5万元;然后到42年,又跌回了11万元;而去年的时候,出口额略有增长,达到了13万元出头的样子。这种出口增长幅度,和一年一个大台阶的棉布简直不可同日而语。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其实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从欧洲进口的天然纯碱并不便宜——甚至可以说贵,这造成了东岸人在普通皮具上面成本较高,完全竞争不过欧洲人,只能靠染色皮具挽回一些局面;二是皮革加工其实说白了需要大量的人力,从剥皮、清洗、鞣制到加工生产,每个步骤都需要相当多的人手,这对人手紧缺的东岸来说是不现实的,因此这个本应大有前途的产业这么多年来就一直这么不温不火的。

不过如今情况显然已经有了改善。首先北方制碱厂的顺利投产使得东岸人的纯碱一下子富余了起来,他们不再需要从欧洲进口纯度较低、且价格还非常昂贵的天然碱,这使得他们的成本下降了很大一块。再一个就是经过工作人员的认真调研,大家认为皮革鞣制和加工过程中的很多工序其实还是可以做到机械化生产的,前提是他们设计出这么一条生产线来。

而这其实并不难,虽然没有现成的后世设备与生产线参考,但大家完全可以模拟人工生产过程中的各个工序,慢慢设计生产线和设备,然后再徐徐改进,不断提高效率与可靠性,这样总有一天会逐步做到完善的。再加上接下来明朝移民的数量每年都会增加,因此劳动力缺乏的状况可能会稍稍有些缓解,而且在农闲时节厂子里还可以大量雇佣一些季节性工人,突击生产出一批成品存放起来,然后等待船只装运出港。

就这样,经过一番论证后,经执委会授意,政务院工商部便将位于牧场乡的那个皮具加工厂全部搬到了交通便利的罗洽港(牧场乡只保留牲畜配种基地和军马场),同时新招募了很多工人,扩大了生产规模,准备开始逐步上马皮革加工产业。与此同时,他们还强力整合了一下国内比较零乱、分散的兽皮鞣制作坊,并吸收这些作坊主、高级匠人们进入了新成立的制革行会中。然后组织他们开始制定行业的各种标准,如产品质量标准等等,以引导整个行业的健康、良性发展,从而和欧洲国家的皮具产品展开竞争。

至于兽皮的来源,这个少部分靠国内提供,大部分恐怕还是要着落在拉普拉塔那边。拉普拉塔的牛羊种群数量极为庞大,牛皮往往三钱不值两钱地卖给西班牙本土、智利、查尔卡斯、秘鲁等地,但这些市场的消费需求能有多大?因此拉普拉塔的牛皮一直大量积压,让那些畜牧场主们伤透了脑筋。但这对东岸人来说绝对是个好消息,因为这意味着他们有了大量廉价的原料可以收购了,而且这种收购行为还可以将拉普拉塔本地的那些土生白人精英家族与东岸人捆绑地更加牢靠,绝对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既然各个条件都具备了,那么在急于做出一番成绩的东岸新政府的推动下,制革行业开始纳入了国家重点规划产业之中,并逐渐开始了大规模生产。

第二百零二章 血肉磨坊(一)第四百八十三章 西北铁路(三)第二百三十九章 东岸人在黑龙江上(三)第二百零七章 血肉磨坊(六)第六十五章 颓势与调整(一)第五十一章 战备之船舶(一)第四十九章 波尔多风云(六)第四十六章 马岛上的生活第七十七章 决战:尾声(四)第五十八章 南方的英国人(六)第二百三十八章 东岸人在黑龙江上(二)第七十六章 参谋旅行(二)第三百四十八章 判断(一)第四百七十九章 南铁公司(二)第四十九章 战备之轨道(二)第二十三章 漂洋过海(十三)第四百十六章 抱犊崮第一百八十七章 丘区(三)第三十四章 南铁速度第四百二十八章 漂洋过海(三)第二百八十七章 圣菲,指日而克!(二)第七十章 南巴塔哥尼亚(八)第五十一章 缴公粮第四十五章 战争结束的曙光(二)第二章 安齐拉纳纳(二)第八章 新移民(一)第三十四章 南铁速度第二百七十四章 唯一的防守方式第四百五十四章 南锥(一)第二百三十章 新市场(二)第二十四章 漂洋过海(十四)第一百十七章 乌江之畔(六)第七十七章 集体婚礼第一百十四章 迟来的接触第二百五十二章 铁路时代(二)第二百六十二章 大发展第一百三十章 东南太平洋(三)第二十七章 大开发:“剿匪”第二百十二章 游击(二)第六十三章 艰难的工业进步(一)第一百六十五章 真想不出标题第二百八十五章 布城,不堪一击!(二)第四百五十四章 南锥(一)第三十六章 波尔多的王党第十七章 南方共同市场(二)第二百九十七章 起义(一)第二十六章 余波第一百八十三章 影响(二)第三百二十二章 策应(三)第三百八十七章 铜钱(二)第一百十三章 市政建设第十九章 春耕第一百四十五章 哈巴罗夫的抉择(二)第九十三章 再次出航前的准备(三)第六十二章 塔城煤矿(三)第四百七十四章 从南到北(三)第二百零三章 血肉磨坊(二)第四百五十七章 漂洋过海(八)第四十四章 贸易与殖民(三)第八十五章 东方港的西班牙人(一)第一百八十四章 影响(三)第一百七十六章 浑水(四)第七十章 南巴塔哥尼亚(八)第四十一章 河中堡的困境(五)第三百五十九章 虎兕出于柙第三百一十章 贸易往返第五十三章 漂洋过海(十五)第二百四十一章 东岸人在长江上(二)第五十四章 布宜诺斯艾利斯炮击事件第六十三章 艰难的工业进步(一)第一百三十八章 商业与外交(一)第一百二十一章 打草谷(五)第一百十五章 曾抚台的忧心第四百六十八章 巴塔哥尼亚(一)第九十五章 再次出航前的准备(五)第三百章 战争岁月(一)第一百十二章 渔汛第二百十五章 热带沃土(一)第三十四章 西进与铁矿(四)第四十九章 战备之轨道(二)第十三章 十二字方针第四百十三章 且战且退(二)第三十六章 棉布市场(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乱局(四)第四十八章 波尔多风云(五)第三百三十七章 进攻战与防御战(一)第二百七十六章 市面(二)第二百三十九章 东岸人在黑龙江上(三)第三百四十一章 冬日(一)第二十六章 本土:外交(二)第二十章 “走私商人”的兴趣第五十一章 特遣舰队第二十章 济南(三)第一章 必须是穿越第五十二章 战备之船舶(二)第二百零二章 血肉磨坊(一)第二十四章 卡玛部落第四百三十二章 资本(一)第四十一章 平安堡(三)第十三章 新华夏殖民地的春天(一)
第二百零二章 血肉磨坊(一)第四百八十三章 西北铁路(三)第二百三十九章 东岸人在黑龙江上(三)第二百零七章 血肉磨坊(六)第六十五章 颓势与调整(一)第五十一章 战备之船舶(一)第四十九章 波尔多风云(六)第四十六章 马岛上的生活第七十七章 决战:尾声(四)第五十八章 南方的英国人(六)第二百三十八章 东岸人在黑龙江上(二)第七十六章 参谋旅行(二)第三百四十八章 判断(一)第四百七十九章 南铁公司(二)第四十九章 战备之轨道(二)第二十三章 漂洋过海(十三)第四百十六章 抱犊崮第一百八十七章 丘区(三)第三十四章 南铁速度第四百二十八章 漂洋过海(三)第二百八十七章 圣菲,指日而克!(二)第七十章 南巴塔哥尼亚(八)第五十一章 缴公粮第四十五章 战争结束的曙光(二)第二章 安齐拉纳纳(二)第八章 新移民(一)第三十四章 南铁速度第二百七十四章 唯一的防守方式第四百五十四章 南锥(一)第二百三十章 新市场(二)第二十四章 漂洋过海(十四)第一百十七章 乌江之畔(六)第七十七章 集体婚礼第一百十四章 迟来的接触第二百五十二章 铁路时代(二)第二百六十二章 大发展第一百三十章 东南太平洋(三)第二十七章 大开发:“剿匪”第二百十二章 游击(二)第六十三章 艰难的工业进步(一)第一百六十五章 真想不出标题第二百八十五章 布城,不堪一击!(二)第四百五十四章 南锥(一)第三十六章 波尔多的王党第十七章 南方共同市场(二)第二百九十七章 起义(一)第二十六章 余波第一百八十三章 影响(二)第三百二十二章 策应(三)第三百八十七章 铜钱(二)第一百十三章 市政建设第十九章 春耕第一百四十五章 哈巴罗夫的抉择(二)第九十三章 再次出航前的准备(三)第六十二章 塔城煤矿(三)第四百七十四章 从南到北(三)第二百零三章 血肉磨坊(二)第四百五十七章 漂洋过海(八)第四十四章 贸易与殖民(三)第八十五章 东方港的西班牙人(一)第一百八十四章 影响(三)第一百七十六章 浑水(四)第七十章 南巴塔哥尼亚(八)第四十一章 河中堡的困境(五)第三百五十九章 虎兕出于柙第三百一十章 贸易往返第五十三章 漂洋过海(十五)第二百四十一章 东岸人在长江上(二)第五十四章 布宜诺斯艾利斯炮击事件第六十三章 艰难的工业进步(一)第一百三十八章 商业与外交(一)第一百二十一章 打草谷(五)第一百十五章 曾抚台的忧心第四百六十八章 巴塔哥尼亚(一)第九十五章 再次出航前的准备(五)第三百章 战争岁月(一)第一百十二章 渔汛第二百十五章 热带沃土(一)第三十四章 西进与铁矿(四)第四十九章 战备之轨道(二)第十三章 十二字方针第四百十三章 且战且退(二)第三十六章 棉布市场(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乱局(四)第四十八章 波尔多风云(五)第三百三十七章 进攻战与防御战(一)第二百七十六章 市面(二)第二百三十九章 东岸人在黑龙江上(三)第三百四十一章 冬日(一)第二十六章 本土:外交(二)第二十章 “走私商人”的兴趣第五十一章 特遣舰队第二十章 济南(三)第一章 必须是穿越第五十二章 战备之船舶(二)第二百零二章 血肉磨坊(一)第二十四章 卡玛部落第四百三十二章 资本(一)第四十一章 平安堡(三)第十三章 新华夏殖民地的春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