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 经济工作(三)

强全胜的报告递交到政务院后,不出意外在政务院内引起了热烈的讨论。

说实话,如今管理着东岸这个不大不小国家的穿越众在穿越之前也都是一些小人物而已。他们的格局、知识、经验等各方面的素质也许往往都很一般,因此这十来年他们磕磕绊绊地将国家发展成这样,真的是很不容易的。很多时候他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很多政策他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制定,他们大多数时候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一边学习总结一边管理着国家。好在大家虽然不是什么天才,但也都不是什么蠢材,因此群策群力之下倒也让这个国家逐步运转了起来,而且看起来似乎运转得还不错。

不过他们终究不是专家或者职业政客,在一开始国家还小、经济总量还不成规模的时候,他们依照后世的经验照猫画虎也许还能糊弄糊弄。但是当国家已经发展到拥有八万多人口、数家驻外机构、数千军队、数十艘大型舰船、数十家工厂、数万亩农田以及数百万的年进出口总额的时候,他们这群“老革命”遇到了新形势,以往的那套方法也许应该进行改革了,国家各项规章制度也很粗疏,他们也必须加强摸索与学习,不然很可能无法与时俱进。

如今他们面对的就是这样一种情况。当经济总量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商品经济开始日趋发达的时候,管理国家的活儿变成了一种愈发精细的活儿。它需要丰富的知识、科学的工具以及敏锐的头脑,这在经济工作当中尤为重要。政务院的一帮半路出家的和尚们此时真的是开始摸着石头过河,小心翼翼地掌控着东岸这艘巨轮的前进方向。

强全胜的报告使得他们更清晰地认识到了经济工作的复杂性,尤其是在很多资源需要进口的东岸,任何一点外界因素的变化都可能会在国内市场上掀起波澜,从而影响到经济和社会的稳定运行。可以想见,一旦爆发战争,东岸普通国民的生活也许会直接下降到穿越最初那几年的水平。到了那时候,价格指数变动表也不用编制了,因为军管时期的价格指数没有任何意义,国民们将在物资短缺中度过战争岁月,直到对外贸易的逐渐恢复。

政务院内的官僚们经过连续几次会议讨论后,终于达成了一致。他们决定立刻编制一个更为详细、囊括更多商品的价格加权算术指数表,同时每月拿出一笔专项资金(不超过三万元),到国际市场上专门采购一些较为重要的物资,以丰富国内各大物资库的储量。必要时候,物资库可以直接抛售库存商品以暂时平抑物价,然后等待危机的解除。

而就在政务院的这帮官老爷们在讨论的时候,强全胜已经与经济对策委员会的几名委员一起,分头行动,到国内各地进行调研。而强全胜的去处,自然就是东方县了。东方县一镇五乡,经济发展水平不尽相同,强全胜乘坐着内河运输公司的一艘汽船,沿着大鱼河这条黄金水道溯河而上,对沿途的河南乡、定远乡、棉农乡、镇远乡以及牧场乡进行一番深入调研,最后再返回首都办公室,起草报告。

汽船为国内最常见的72吨级内河小火轮,船上载着不少南非运过来的高粱、少量食用油。船舱周围的甲板上露天坐着十来个乘客,他们都是在渡口买了五分钱的站票的,前往内陆地区公干或探亲。而在船舯部还有个小型客舱,里面大概有七八个座位,票价为一角,一般很少有人花这个钱购买座位。而此时这个船舱内已经被强全胜及其秘书、警卫们占了个满满当当,船长虽然不认识强全胜,但一看这架势也知道是来了大人物,因此还让人特地送来了一壶马黛茶。

“大鱼河的运量终究还是不够大啊,虽然这些年来河道不停裁弯取直、拓宽、加深,但这河道毕竟先天不足,淤塞严重,运力终究有限,随着内陆地区乡镇的快速发展,大鱼河这条昔日的黄金水道已经有些不堪重负,渐渐名不副实了。现在要说的话,伊河的货物运量已经赶上来了,那才是真正的黄金水道啊。”强全胜坐在巴拉那松木打制的木椅上,看着窗外,感慨地说道。

和强全胜一道赴内地进行调研的司法部高级调研员姜南齐听了后一笑,接口道:“其实主要还是船少了,河道虽窄,但如果24小时不间断行船的话,内陆地区几个乡甚至包括邻近的西岭地区兵团堡、荣军农场两地的物资、人员转运其实也不是忙不过来。不过现在国家重点发展的是伊河地区,新造出来的内河汽船优先配备到那里,这就造成了大鱼河这条航段的物资运输不畅。航运不畅,不过大鱼河旁边的1号公路的陆上运输却发展地很不错。尤其是在河南乡的木材加工厂全部转产民品后,重点发展的重型马车开始有了销路。王德前阵子和人合股建了一家运输公司,专司陆路短途运输,生意还可以。”

姜南齐口中说的王德就是前任东方县人民法院院长,后来遭到枪击,再加上一堆烂事被扯出,这厮就灰溜溜地去职,到下伊河堡、长山堡一带担任巡回法庭庭长。整天带着一头小毛驴和两三个随从,翻山越岭地去处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苦逼的很。不过在新一届政府上台后,这厮又时来运转,升任了刚刚确立的伊河地区巡回法院院长,成了地区一级的副局级高官。

而姜南齐本人也是共和国早期政坛上著名的法律系的一员。此君今年43岁,法学本科毕业,穿越前曾经在某县级司法机关工作过3年,后被遴选进入了某省直机关,也算是年少得志了。不过穿越后此人受法律系整体颓势的影响,在政坛上一蹶不振,先是在司法部里厮混,后又去民政部里打杂,然后还在教育部里待过一阵子,郁闷得很。这次同样是乘着新政府上台的东风,此君一跃而为东方县人民法院院长,担任了这个也许是国内最重要的一家法院(副局级)的院长。

法律系的官员们似乎一瞬间迎来了春天,他们以前的扛把子白斯文最近也颇为活跃。刚刚从被穿越众们调侃为“历史发明办公室”主任的职位上卸任的白斯文,最近经常被人看到频繁出入几名中央执委的家中,坊间传闻白斯文将被调任即将成立的鸭子湖地区巡回法院院长兼平安县人民法院院长,算是要东山再起了。

“东方县人口稠密,几乎占了全国四分之一的人口,如今各项经济都发展起来了,机会确实很多。河南乡的木制品,定远乡的建筑用品、粮食和水产品,棉农乡的棉花,镇远乡的羊毛、羊皮、腌肉和兽脂,牧场乡的牛皮、牛肉(肉联厂所在地);再加上邻近的荣军农场的粮食,兵团堡的棉花,大力发展公路短途运输大有可为。”强全胜也有些赞同地说道,“可惜上头没有在这里修铁路的打算,不然修一条铁路也是好的。”

“修了铁路不是和我们公路运输抢生意么。”姜南齐开玩笑道。

强全胜也哈哈一笑,没再继续这个话题。

河南乡很快就到了,强全胜与姜南齐告别后便带着随从们下乡调研,他重点考察的对象就是本地的两家中型国营企业:河南玻璃厂以及河南木制品厂。

河南木制品厂的军用业务已经剥离了开来,目前转移到了位于鸭子湖西岸小西河畔的西湖木材加工厂,以利用那边原始森林里丰富的木材资源。因此,后来河南木制品厂主要就是生产一些木制碗筷、乐器、家具、马车之类的民用品,主要以从新华夏殖民地运回的木材为主。而到了现在,他们甚至连那些利润率较低的木制碗筷之类的商品都不愿意生产了,转而丢给了那些私人小作坊,自己则集中精力生产一些利润率较高的商品,比如重型马车的箱体。

除了这些之外,河南木制品厂的另一项重大任务就是在旁边稀稀拉拉的树林旁边的大片草原上进行植树造林,即种植人工林。这边虽然是草原地形,但年雨量达到了1000毫米左右,比起中国内蒙古年降雨量不足250毫米的半干旱草原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因此这里还是很适合种植人工林的,而后世的乌拉圭政府也确实是这么做的。乌拉圭人在沿海的大片区域内大量种植橡树、松树、桉树之类的经济树种,以供采伐并出口国外,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此时的东岸共和国境内虽然森林覆盖率极高,但大多集中在北方的鸭子湖一带,南方东岸大草原上原生树林较少。因此执委会决定仿效后世的乌拉圭政府,在这片草原上大力种植速生人工林,以减少对原始森林的采伐,同时也给自己逐步发展的木材加工业提供丰富的原材料资源。

第四十七章 巴西局势(三)第七十二章 联合舰队第一百七十六章 浑水(四)第一百十五章 曾抚台的忧心第八十八章 伟大的航行(十三)第二百七十四章 唯一的防守方式第二十一章 济南(四)第十五章 深固根本(一)第六十二章 非洲航线(续二)第三百五十三章 西地中海的盛夏(二)第三百四十章 进攻战与防御战(四)第二百九十一章 东地中海的盛夏(三)第三十七章 为王前驱(二)第三十章 航海学校第四百四十八章 教会第二百十五章 热带沃土(一)第十九章 济南(二)第二百四十五章 经济调查(二)第一百二十章 见闻(三)第九十七章 重返黑水港(一)第二百三十五章 僵持与突破(三)第五十二章 狼来了第三百四十四章 冬日(四)第二百九十八章 起义(二)第三百四十七章 冬日(七)第三百二十九章 收获的里昂第二百五十五章 “访问”(二)第四百十二章 且战且退(一)第三十三章 大河以西(二)第三百五十四章 西地中海的盛夏(三)第四百十一章 以拖待变第二十八章 大开发:垦殖第四百五十五章 南锥(二)第一百二十一章 见闻(四)第一百三十四章 南巴塔哥尼亚(十一)第四十三章 平安堡(五)第八十四章 东方港的奥斯曼人(四)第一百八十八章 丘区(四)第四百三十一章 新政(二)第四十一章 河中堡的困境(五)第一章 政治任务第一百四十三章 底线不容侵犯第二十一章 训练第一百六十四章 人口饥渴症第二百十六章 热带沃土(二)第五十六章 “破浪”号的首航(一)第十五章 深固根本(一)第七十章 突然恶化的局势第四十章 血河(三)第四十章 杭州湾(一)第四十四章 血河(七)第三百九十九章 西班牙的凛冬(二)第四百十四章 且战且退(三)第四百九十七章 灼热的经济(三)第二百二十二章 经济工作(二)第三百五十二章 西地中海的盛夏(一)第二十四章 本土:教育第八十一章 东方港的奥斯曼人(一)第五十七章 南方的英国人(五)第三百九十七章 挖掘根基(三)第二十七章 大开发:“剿匪”第二百九十七章 起义(一)第五十九章 海上收费站(一)第十五章 混乱与秩序(一)第三章 非洲航线(三)第四百零一章 新青岛,新生活(二)第十八章 河中堡第三十一章 人心第三十四章 燧发枪第四百二十六章 逐渐复苏的经济(三)第三百十六章 军队与财政(一)第十六章 混乱与秩序(二)第十二章 须鲸港的战斗第八十七章 伟大的航行(十二)第六十一章 决战:插曲(三)第一百十九章 打草谷(三)第一百三十九章 商业与外交(二)第二章 还是政治任务第二百八十七章 圣菲,指日而克!(二)第四十二章 波尔多来信第四百八十章 南铁公司(三)第二百零二章 血肉磨坊(一)第一百四十九章 乱局(十一)第四百三十八章 艰难的谈判(五)第四百九十六章 灼热的经济(二)第五十二章 追逐战(一)第十七章 海陆联合作战第四百二十九章 漂洋过海(四)第九十一章 再次出航前的准备(一)第一百零三章 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第五十七章 “破浪”号的首航(二)第一百八十七章 丘区(三)第一百六十四章 人口饥渴症第三百九十三章 来自荷兰的好消息第七章 第一件工业制成品第五十六章 波尔多风云(十三)第一百十二章 渔汛第六十九章 南巴塔哥尼亚(七)第四十一章 血河(四)
第四十七章 巴西局势(三)第七十二章 联合舰队第一百七十六章 浑水(四)第一百十五章 曾抚台的忧心第八十八章 伟大的航行(十三)第二百七十四章 唯一的防守方式第二十一章 济南(四)第十五章 深固根本(一)第六十二章 非洲航线(续二)第三百五十三章 西地中海的盛夏(二)第三百四十章 进攻战与防御战(四)第二百九十一章 东地中海的盛夏(三)第三十七章 为王前驱(二)第三十章 航海学校第四百四十八章 教会第二百十五章 热带沃土(一)第十九章 济南(二)第二百四十五章 经济调查(二)第一百二十章 见闻(三)第九十七章 重返黑水港(一)第二百三十五章 僵持与突破(三)第五十二章 狼来了第三百四十四章 冬日(四)第二百九十八章 起义(二)第三百四十七章 冬日(七)第三百二十九章 收获的里昂第二百五十五章 “访问”(二)第四百十二章 且战且退(一)第三十三章 大河以西(二)第三百五十四章 西地中海的盛夏(三)第四百十一章 以拖待变第二十八章 大开发:垦殖第四百五十五章 南锥(二)第一百二十一章 见闻(四)第一百三十四章 南巴塔哥尼亚(十一)第四十三章 平安堡(五)第八十四章 东方港的奥斯曼人(四)第一百八十八章 丘区(四)第四百三十一章 新政(二)第四十一章 河中堡的困境(五)第一章 政治任务第一百四十三章 底线不容侵犯第二十一章 训练第一百六十四章 人口饥渴症第二百十六章 热带沃土(二)第五十六章 “破浪”号的首航(一)第十五章 深固根本(一)第七十章 突然恶化的局势第四十章 血河(三)第四十章 杭州湾(一)第四十四章 血河(七)第三百九十九章 西班牙的凛冬(二)第四百十四章 且战且退(三)第四百九十七章 灼热的经济(三)第二百二十二章 经济工作(二)第三百五十二章 西地中海的盛夏(一)第二十四章 本土:教育第八十一章 东方港的奥斯曼人(一)第五十七章 南方的英国人(五)第三百九十七章 挖掘根基(三)第二十七章 大开发:“剿匪”第二百九十七章 起义(一)第五十九章 海上收费站(一)第十五章 混乱与秩序(一)第三章 非洲航线(三)第四百零一章 新青岛,新生活(二)第十八章 河中堡第三十一章 人心第三十四章 燧发枪第四百二十六章 逐渐复苏的经济(三)第三百十六章 军队与财政(一)第十六章 混乱与秩序(二)第十二章 须鲸港的战斗第八十七章 伟大的航行(十二)第六十一章 决战:插曲(三)第一百十九章 打草谷(三)第一百三十九章 商业与外交(二)第二章 还是政治任务第二百八十七章 圣菲,指日而克!(二)第四十二章 波尔多来信第四百八十章 南铁公司(三)第二百零二章 血肉磨坊(一)第一百四十九章 乱局(十一)第四百三十八章 艰难的谈判(五)第四百九十六章 灼热的经济(二)第五十二章 追逐战(一)第十七章 海陆联合作战第四百二十九章 漂洋过海(四)第九十一章 再次出航前的准备(一)第一百零三章 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第五十七章 “破浪”号的首航(二)第一百八十七章 丘区(三)第一百六十四章 人口饥渴症第三百九十三章 来自荷兰的好消息第七章 第一件工业制成品第五十六章 波尔多风云(十三)第一百十二章 渔汛第六十九章 南巴塔哥尼亚(七)第四十一章 血河(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