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一章 冬日(一)

1647年6月7日,晴,罗洽县武定乡。

随着一声鸡鸣,利群迷迷糊糊地从床头坐起。在愣怔了半晌后,他猛地想起了什么似的,只见他一把掀起枕头,将藏在枕头底下的一叠“钞票”仔细数了数后,这才放心地咧着嘴笑了。大两百元的西北垦殖银行承兑汇票,天爷,咱老利啥时候也这么有钱了?

傻笑了一阵后,利群给自己披上了件棉布衣服,然后套上一双棉鞋后下了床。屋门大开着,不时从门外吹进来一阵清冷的晨风,这让利群打了个激灵。自己的洋婆娘一大早就把门打开着,真是令人扫兴,利群打了个哈欠,然后施施然走到门口,靠在门框上。

屋檐下的木椽子下挂着一个吊篮,利群轻手轻脚地走过去,里面是他熟睡的小儿子。利群看着熟睡的儿子傻呵呵地乐了一阵,然后又走到了院子里。此时院子里的阳光有些刺眼,利群眯缝了眼睛适应了一会,然后从还冒着热气的铁皮炉子上拿起一根玉米啃了起来,权当早饭。

吃完后利群随手将啃干净的玉米棒子朝墙脚一扔,本来正在屋子里悠闲地踱着步的几只高卢鸡立刻死命争抢了起来,飞快地啄食着玉米棒子上的食物残渣。利群哈哈大笑,然后出门闲逛了起来。

这个时候他的那个希腊婆姨应该还在地里割红薯藤。武定乡这边新立不久,属于“农业落后乡镇”,家家户户都只种着政府分的五亩薄田,至今只有少数几户花钱多赎买了一些土地,种植的作物也以玉米、土豆和红薯居多,收入普遍不高,比起北方鸭子湖地区的“传统农业乡镇”来说真是差得太远了。因此,这里家家户户在农闲时分都会帮罗洽皮具厂鞣制一些生皮,以赚取些零花钱补贴家用。

利群的邻居、新上任的村长黄仁世前几日在村头提水站外召开会议时,雄心勃勃地提出要去乡里要农业专项贷款,鼓励村民们多开垦田地。以后如果条件允许,就在本村开展三茬轮作制度。

利群对此很不看好。黄仁世原是陆军第103连的老兵,在科连特斯因伤退伍后不愿去荣军农场厮混,于是便被上级落户到了此地担任村长。这人的军旅生涯划上了句号,但还想在仕途上有所进步,于是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这利群可以理解,不过不代表他会认同他的看法。军人嘛,都是属于激情有余而老成不足的,利群所欣赏的,还是像朱衡朱老爷那样做事老成而该出手时又非常果断的人物——虽然他嘴上一直都是在损人家。

利群在左邻右舍家里随意晃了几圈后,便打转往村东头的一条小土路上走去。那条路直通乡里的集市,今天是周末赶集日,同时又正逢东岸历立冬时节,集市上一定较往常更为火爆,因此闲极无聊的利群决定去集市上逛逛,顺便买点肉、面之类的玩意。立冬了嘛,怎么着也该吃顿饺子了,利群咂了咂嘴,然后倒背着双手走上了小土路。

小土路边有一群穿着天蓝色牛仔服的英格兰人、苏格兰人(都是从巴西越境而来的)在种植栎树。利群对这些被判了一年劳役刑罚的偷渡者不感兴趣,于是他加快脚步,很快便来到了集市上。

今天的集市果然火爆,不过利群仔细观察了下,却发现是看的人多、买的人少。比如那个从克里米亚来的鞑靼屠户卖的羊肉,一群人围在那里和他讨价还价,但却鲜有人买,没别的原因,价格太贵了啊。

那个屠户的大儿子穿着一条皮裤,正在旁边给一只被钩子钩在木架子上的山羊剥着皮,他的手法看起来很熟练,这让利群想起了在河南老家时给村里的秀才公家杀羊时的情景。只是当初自己是杀羊的,但世道坏了,后来杀着杀着就杀起了人……

利群背着双手走了过去,在羊肉摊子上挑挑拣拣,然后挑了四斤羊肉以及两斤羊骨头。屠户算了算后用令人费解的汉语口音说道:“一共五角钱。”

利群略略龇了龇牙,涨了两倍啊!不过最近搞粮食投机倒把生意狠狠赚了一票,自己根本不差钱,于是从兜里摸出了一张五元面值的银行承兑汇票递了过去。

屠户将自己的双手在油腻腻的衣服上擦了擦,皱着眉接过了这张汇票,然后说道:“用汇票支付的话需要六角钱,现在就这行情。我去乡下收羊的时候都用的银元,乡下人不认汇票。我这小本生意不好周转,只能多收你一角钱了。”

利群有些无语。不过他今天心情甚好,不打算和这蛮子争执,于是便接过了屠户找过来的4个一元银币以及4个一角银币。买完羊肉后,他又去买了一角五分钱的饺子皮,以及几分钱的葱姜之类的调料。买完后他觉得意犹未尽,又去花两角钱买了十个昂贵的鸡蛋,今天这顿饺子的各种材料便算是齐了。

以上这些东西总共花了一元钱,是东岸普通工人月工资的六分之一,真的不能算便宜。而在一年前,置办齐以上这些东西大概只需要花不到四角钱,可见这一年来因为战争而导致的物资短缺对普通人生活的影响程度。

当然这些只是相对于老国民而言的,对新移民来的明人或立窝尼亚人而言,能吃到白花花的精面,偶尔还能吃一些政府提供的廉价肉(腌鲸肉)或者奢侈一把喝点啤酒,这日子和以前那种朝不保夕的生活相比简直是天堂一般。至于说因为战争而导致的物资短缺和物价上涨,他们可没什么切身的感受,因为这些人平时也不怎么到市场上花钱买东西。他们几乎把每一分钱都存了下来,每攒到五元钱就向政府购买开垦一亩荒地的许可证。

毕竟对他们来说,土地和粮食才是一切。至于说消费一些非生活必需品,对不起,他们没这习惯。再加上东岸国内缺少大量手工业者制造各种小商品(连缝衣针和鱼钩都要进口),因此只能大量进口,这导致了很多非生活必需品价格的高企,使得这些生活节俭的农民们对其望而生畏。

利群来东岸也两年了,勉强算是个老国民。虽然因为战争而导致很多商品如烟丝、蔗糖、烈酒、可可等从政府商店的货架上消失,但他对这场战争的态度却不像他的生意伙伴们一样满是怨言。那些大大小小的商人们原本都是在科洛尼亚做着外贸生意的,如今战争爆发他们自然都失业了,因此一个个对政府充满了怨言。

利群虽然也是个商人,但他却对这些人充满了鄙夷:什么玩意儿?当初一个个食不果腹来到东岸,如今做生意发了点小财就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了,居然质疑起政府发动战争的必要性,端起碗来吃肉却又放下筷子骂娘,真是欠收拾。

集市上最火爆的地方就是戏台了,此时围了上百名赶集的农民在观看。利群远远看了眼,今天演的还是老剧目——《圣菲五勇士》,讲的是陆军第101连副连长寿道士及四名东岸官兵英勇奋战,以勇不可挡的白刃格斗在倾盆大雨之中击溃了野蛮人的突袭,并最终和战友们一起夺占了敌人的阵地。此时这出剧已经到了剧末,“寿道士”一刀挑死了“西班牙上尉”,然后说了一段伟光正的台词,台下的观众们热烈欢呼了起来。尤其是五六个学生模样的半大小子,他们激动地冲上了戏台,然后大呼一些激进的口号,看样子仿佛恨不得自己化身当时和野蛮人进行白刃格斗的我大东岸官兵们。

利群也很喜欢看这出戏,当初刚出来的时候他连看了六遍,几乎百看不厌。犹记得第一次看的时候他也和这些学生们一样心情激荡、不能自已,只可惜部队不收自己,令人徒唤奈何。想到这里,利群又从腰间抽出了一张钞票,一看乃是五元面值的银行承兑汇票,想了想他又放回去重新抽了张十元面值的出来,然后大步走到戏台边的军费捐款箱,将十元汇票放了进去。

做完这些后,利群离开了熙熙攘攘的集市,一路走回了自己家。他的希腊媳妇已经回到了家里,这时候正在喂猪,在嘱咐媳妇将这些菜肉处理一下晚上吃饺子后,利群又将牲畜栏里的一匹军马场淘汰的老马牵了出来,翻身骑上后便往罗洽港而去。

今天朱衡朱老爷约了县里的一些资产在两百元以上的商人在他家聚会,准备商讨一下接下来的生意怎么做,毕竟坐吃山空总不是个办法。粮食生意是做不持久的,因为很快就会有很多人集资效仿朱衡等人贩卖粮食,其利润必然会越来越薄,因此真的必须从长计议了,最好开拓出一条新的财源出来。

第三百三十九章 进攻战与防御战(三)第六十章 海上收费站(二)第十五章 军部的独走第三百七十五章 燃烧的瓦尔迪维亚第一百六十四章 人口饥渴症第二十一章 济南(四)第八十九章 表兄(二)第一百六十八章 躁动的年代第二十八章 乌江之畔(一)第五十九章 海上收费站(一)第六十六章 决战:主题(四)第一百零一章 开拓总局(一)第三章 艰难的开始(一)第八十一章 东方港的奥斯曼人(一)第七十七章 决战:尾声(四)第四十九章 火地岛之行(下)第四十九章 金融市场(一)第七十六章 南方战区(三)第五十五章 波尔多风云(十二)第三章 新起点(三)第十一章 南巴塔哥尼亚(四)第一百五十三章 后方(二)第五十章 金融市场(二)第八十二章 东方港的奥斯曼人(二)第三十九章 血河(二)第二十二章 深固根本(八)第三百四十七章 冬日(七)地三百五十一章 撤退(二)第三百四十三章 冬日(三)第二百九十四章 去国离乡(二)第四十五章 战争结束的曙光(二)第三百四十四章 冬日(四)第一百六十六章 李家坡第一百六十二章 果阿(一)第三章 安齐拉纳纳(三)第二百九十一章 东地中海的盛夏(三)第三百二十章 策应(一)第三百四十六章 冬日(六)第七十章章 明轮船第七十七章 参谋旅行(三)第五章 无意中的闯入者第二百八十八章 集中护航(一)第四章 新起点(四)第四十一章 平安堡(三)第三百六十二章 嬗变的局势第四十一章 海试第九十三章 南方战区(五)第五十六章 南方的英国人(四)第四十九章 战备之轨道(二)第二百七十四章 唯一的防守方式第八十七章 伟大的航行(十二)第四百十章 漂洋过海(二)第一百零九章 烟台(四)第二十三章 圣奥古斯丁(一)第一百四十六章 新华夏、新危机(五)第九十五章 附属地建设(二)第十二章 大建设(四)第四百九十章 风起云涌(二)第八十八章 新欧洲贸易秩序(三)第十五章 军部的独走第二十二章 漂洋过海(十二)第十一章 南巴塔哥尼亚(四)第二十七章 贸易摩擦(三)第三百三十三章 西北垦殖局(二)第一百七十二章 移民起运第一百八十九章 丘区(五)第一百二十五章 澳洲第四百九十五章 灼热的经济(一)第四十一章 平安堡(三)第一百七十一章 奥斯曼之行(三)第十二章 南巴塔哥尼亚(五)第一百三十八章 创业与发展(三)第十六章 混乱与秩序(二)第六十三章 困难与希望(一)第八十八章 伟大的航行(十三)第一章 必须是穿越第三百四十七章 冬日(七)第一百零三章 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第四百九十章 风起云涌(二)第四十二章 血河(五)第一百零六章 新华夏、新危机(二)第二百十三章 福尔摩沙来客(一)第三百五十四章 西地中海的盛夏(三)第二十一章 进击的舰队(三)第四百二十五章 逐渐复苏的经济(二)第四百六十章 北方新变化第三十四章 谈判(二)第二十一章 济南(四)第十七章 港口炮台建设第四十四章 贸易与殖民(三)第三百六十八章 清算银行体系第三百五十六章 魏氏经济学(一)第三百零七章 热那亚人的目光(一)第九十五章 再次出航前的准备(五)第二百零七章 血肉磨坊(六)第六十一章 炮舰外交(一)第四百零二章 新青岛,新生活(三)第二十四章 圣奥古斯丁(二)第十二章 南巴塔哥尼亚(五)第二百七十九章 火烧营房事件(一)
第三百三十九章 进攻战与防御战(三)第六十章 海上收费站(二)第十五章 军部的独走第三百七十五章 燃烧的瓦尔迪维亚第一百六十四章 人口饥渴症第二十一章 济南(四)第八十九章 表兄(二)第一百六十八章 躁动的年代第二十八章 乌江之畔(一)第五十九章 海上收费站(一)第六十六章 决战:主题(四)第一百零一章 开拓总局(一)第三章 艰难的开始(一)第八十一章 东方港的奥斯曼人(一)第七十七章 决战:尾声(四)第四十九章 火地岛之行(下)第四十九章 金融市场(一)第七十六章 南方战区(三)第五十五章 波尔多风云(十二)第三章 新起点(三)第十一章 南巴塔哥尼亚(四)第一百五十三章 后方(二)第五十章 金融市场(二)第八十二章 东方港的奥斯曼人(二)第三十九章 血河(二)第二十二章 深固根本(八)第三百四十七章 冬日(七)地三百五十一章 撤退(二)第三百四十三章 冬日(三)第二百九十四章 去国离乡(二)第四十五章 战争结束的曙光(二)第三百四十四章 冬日(四)第一百六十六章 李家坡第一百六十二章 果阿(一)第三章 安齐拉纳纳(三)第二百九十一章 东地中海的盛夏(三)第三百二十章 策应(一)第三百四十六章 冬日(六)第七十章章 明轮船第七十七章 参谋旅行(三)第五章 无意中的闯入者第二百八十八章 集中护航(一)第四章 新起点(四)第四十一章 平安堡(三)第三百六十二章 嬗变的局势第四十一章 海试第九十三章 南方战区(五)第五十六章 南方的英国人(四)第四十九章 战备之轨道(二)第二百七十四章 唯一的防守方式第八十七章 伟大的航行(十二)第四百十章 漂洋过海(二)第一百零九章 烟台(四)第二十三章 圣奥古斯丁(一)第一百四十六章 新华夏、新危机(五)第九十五章 附属地建设(二)第十二章 大建设(四)第四百九十章 风起云涌(二)第八十八章 新欧洲贸易秩序(三)第十五章 军部的独走第二十二章 漂洋过海(十二)第十一章 南巴塔哥尼亚(四)第二十七章 贸易摩擦(三)第三百三十三章 西北垦殖局(二)第一百七十二章 移民起运第一百八十九章 丘区(五)第一百二十五章 澳洲第四百九十五章 灼热的经济(一)第四十一章 平安堡(三)第一百七十一章 奥斯曼之行(三)第十二章 南巴塔哥尼亚(五)第一百三十八章 创业与发展(三)第十六章 混乱与秩序(二)第六十三章 困难与希望(一)第八十八章 伟大的航行(十三)第一章 必须是穿越第三百四十七章 冬日(七)第一百零三章 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第四百九十章 风起云涌(二)第四十二章 血河(五)第一百零六章 新华夏、新危机(二)第二百十三章 福尔摩沙来客(一)第三百五十四章 西地中海的盛夏(三)第二十一章 进击的舰队(三)第四百二十五章 逐渐复苏的经济(二)第四百六十章 北方新变化第三十四章 谈判(二)第二十一章 济南(四)第十七章 港口炮台建设第四十四章 贸易与殖民(三)第三百六十八章 清算银行体系第三百五十六章 魏氏经济学(一)第三百零七章 热那亚人的目光(一)第九十五章 再次出航前的准备(五)第二百零七章 血肉磨坊(六)第六十一章 炮舰外交(一)第四百零二章 新青岛,新生活(三)第二十四章 圣奥古斯丁(二)第十二章 南巴塔哥尼亚(五)第二百七十九章 火烧营房事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