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四章 东线无战事(二)

正处雨季的新华港难得地有了个晴天。

朱老爷坐在码头边的一处小酒馆里,吹拂着清爽的海风,喝着本地著名的“发财酒”(即108药物,其内所含的成分对肝细胞前期的疟疾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药物泡酒后更被萃取了一番,效果更强,能有效减低得疟疾的几率,具体见本卷第217章),眼睛却盯着新华夏湾内一队归航的单桅渔船。

这些渔船都是本地的新华夏造船厂所造,使用后山上极为丰富的紫檀、黄檀、红檀等优质木材建造,吨位不大不小,大概都在一百来吨的样子。目前新华夏湾内共有这样的渔船超过30条,每条船配七八个渔民,捕鱼期内便到政府制定的渔场内去捕鱼,捕获的鱼虾由政府统一收购后进行再加工。

眼前的这个船队便有5艘渔船和1艘加工船,看领航的船老大满面红光的样子就知道这次肯定收获不小。果然,只见这几艘船只熟练地利用湾内海流及海湾上空吹拂的东南风靠上码头后,那个船老大便率先跳上码头,然后扯着大嗓门吼道:“老孙头,快给我死出来,这次运气好,钓到一条那啥子鱼,对了,叫大眼金枪鱼!乖乖,俺老刘还是第一次钓到呢,晚上钓到的,这玩意儿据说白天潜得很深,不容易捕呢。还是这延绳钓鱼法好,捕虾的时候还能顺便钓钓鱼,一举两得,嘿!”

“在哪在哪?”裹着一条围裙的酒馆孙老板正在后厨给朱衡做鱼,此时听到码头上的嚷嚷声,手里还拎着菜刀的他便直冲了出来。在他身后,还跟着两个流着鼻涕的小屁孩,他们穿着用大人衣服改小的外衣,一边把手里的虾干往嘴里塞,一边飞奔过去看热闹。

朱衡虽然自重身份,不好意思挤过去看,但其实也颇为好奇。他在本土大小也算是个有钱人,可寻常也吃不到这劳什子金枪鱼,不是买不起,是买不到!市场上根本就不卖!以前也常听闻新华夏地区盛产金枪鱼,但因为当地渔民们捕捞的重点是斑节对虾、粉虾、龙虾、鹰爪虾等虾类,因此偶尔捕获的金枪鱼都被腌制或风干后当成“贡品”出口到了本土,专供达官贵人们(穿越众)享用。

朱老爷当时就对这种鱼留起了心,因为他隐约听说首都的贵人们对这种鱼趋之若鹜,为此甚至不惜一掷千金。在这样一种情况下,这些年来新华港的渔民们其实已经对这种大鱼比较上心了,这从他们白天捕虾,晚上还用延绳钓法钓金枪鱼就可以看得出来。

“你小子赚大发了,这要是卖给厂里,起码能挣个上百元。”孙老板看了这条足足有上百公斤的大眼金枪鱼,有些唏嘘地说道:“你小子真是命好,往年一年也就能钓个几条,就让你给赶上了。”

船老大哈哈一笑,一边指挥手下将这条已经腌制好的金枪鱼快速送到不远处的海产品加工厂里,一边说道:“这次出海运气不错,除了那些虾子外,还捕了不少金贵的东西。嗯,按照上头发的图录应该分别叫海参、锯缘青蟹,嘿嘿,都是本土需求的紧俏货。这日子总算可以松快点了,以前运气实在太背!”

“嘿嘿,马上就进入飓风季节(每年11月至次年3月)的休渔期了,你小子也可以安安心心窝在家里当员外了。我就不行了,守着这么个破酒馆,拉扯着两个小孙子,一天不干就没得吃,唉,劳碌命啊。”老孙头摇了摇头,用羡慕的语气说道。他的儿子儿媳都是大明人,从山东来到新华夏后在一场时疫中双双殒命,留下了两个孙子。

听老孙头这么说,与他同来自登州的船老大拍了拍他肩膀以示安慰,然后又转移话题道:“对了,你一会给我拿6瓶发财酒过来,大伙出海这么久了,先喝两口解解馋。等忙完了事情,晚上你给我整一桌菜,别他妈尽弄些鱼啊,大伙快吃吐了。就牛羊肉什么的,晚上我在你这宴请整个船队,这次出海收获这么大,大家一起乐呵乐呵。”

“没问题。”老孙头拍着胸脯说道,说完后,他才仿佛想起了什么似的,几步走到朱衡朱老爷面前,手足无措地说道:“罪过罪过,看到外面钓了稀罕的鱼便忘了客官要做的鲫鱼还在厨房呢。客官勿怪,小老儿这便去做。”

朱衡要点的鲫鱼自然是非洲鲫鱼了。这些非洲鲫鱼全部是人工养殖,西乡那边一大片的水稻田里养着的便是。这种鱼适应性强,还能吃水稻田里的蚊子幼虫,因而被大量养殖。不过以后这种稻田养殖的鱼可能就会不多见了,因为新华夏开拓队已经正式决定在下一年度不再种植水稻——因为那片水稻种植区大量孳生蚊虫,已导致多人得病——而改种玉米。

“不妨事。”朱衡笑眯眯地说道。在看到老孙头转到后面厨房去后,朱衡又把目光转向了码头边仍在高谈阔论的一帮渔民,心里却已经渐渐活泛了起来。

一条上百公斤重的大眼金枪鱼卖给海产品厂卖上百元?真真是乡下人没见识,这条鱼若是卖到东方港去起码能卖三百元,若是碰上喜爱之人花个五百元买下都有可能。这样算下来,这门生意还真是大有赚头啊!

想到这里朱衡朱老爷又仔细盘算了下,早就听闻农业部的好友透露,新华夏岛西北部从马任加到贝岛、东北部圣玛丽岛周边、新华港正北方沿海、中部塔城港东南一百海里处都是比较理想的渔场。其中西部的马任加以北地区虾类资源极其丰富,素称“虾库”,即便是盛产红虾的拉普拉塔都没法和这里比。听说当地土人捕虾技术落后,都是脱光了潜水到海底用手抓海参和龙虾,就这样每天还收获颇丰,可见此地资源之丰富。那些普通的斑节对虾倒也罢了,但那海参、锯缘青蟹、大龙虾什么的在本土确是供不应求,值得搞一搞。

另外,圣玛丽岛周边的虾也不少,也值得捕。不过该地最著名的却不是虾,而是石斑鱼、带鱼、鳗鱼等鱼类,这些也都是本土所没有的暖水鱼类(本土多是冷水鱼类),据观察市场销路一直非常好。

当然了,新华夏岛最著名的当然还是金枪鱼了。这种终年在海里游动不停、体型硕大的鱼类不知道为什么,一直很受达官贵人们的青睐。捕上来的金枪鱼无论是制成鱼干、咸鱼还是鱼肉罐头,都能很快被他们派代理人抢购一空,让人咋舌不已。

整个新华夏岛周边(包括毛里求斯、塞舌尔以及********沿海)都是著名的大眼金枪鱼和黄鳍金枪鱼渔场,若是有个两条船,一年钓个十条以上,那就是数千元了,怎么着都是赚的。想到这里,朱老爷便开始紧张地盘算起了做这行当需要的投资。

首先,一条加装蒸汽动力的金枪鱼钓船是必须的。嗯,最好要改装一下,钓钩要多样一些,平时也能钓钓这里的鱿鱼。毕竟能不能钓到金枪鱼是要看运气的,很多时候出海可能十天半月都钓不到,这都是常有的事,那么多准备一些钓鱿鱼的钓钩,平时没事时钓钓鱿鱼,也可以多少补贴一下,以降低成本。只是这样一条船没有个三五千元拿不下啊,而且还要准备钓具和补给品,平时还要维护保养船只,哎呀,这还真不是一般人玩得起的。

其次,自己还得获得政府颁发的捕鱼牌照。自己不是本地人,要想搞到这牌照怕是有点困难,不过如果发动关系的话也不是没可能,只不过需要多费周折而已。

最后,招募水手才是一个头疼事。政府现在虽说已经放开了部分行业对私有资本的禁入许可,但却也设置了一些潜规则来限制私有资本。就拿捕鱼业来说,你私人可以去申请牌照捕鱼,船只也可以在国内订购——甚至政府还有优惠(因为可以培养后备水手),但却禁止渔船所有者在国内招募水手,因为这很显然是在同国营南海渔业公司乃至海军抢生意嘛。因此,朱衡朱老爷若真的想搞起自己的远洋捕鱼生意,这从国外招募水手就是必须的了,而这显然是一个难题,非常考验他们的关系网和背景。

这捕鱼生意必须搞起!想了半天后朱老爷算是下了决心,自己手头余钱还有不少,若是再回去厚着脸皮托人搞一笔贷款、再发动几个乡党募集一些款项,置办个两条蒸汽金枪鱼钓船不成问题。剩下的钱还可以在新华港搞个渔产品加工作坊,利用从本土订购来的生产原料制作各类渔产品罐头,发卖回本土定能大赚一笔。

不过这办作坊也得招募人手啊,唉,真是愁死了。从国外招募工人要花很多钱的,得,这次办完这边种植园的事情赶紧回一趟县里,甚至去一趟首都,多拉一些手头有余钱的主到这里来发财。新华夏岛可是个宝岛啊,处处是商机,若是好好经营,真的是个聚宝盆呢!

第二章 安齐拉纳纳(二)第十四章 夜袭第三十八章 河中堡的困境(二)第一百八十一章 浑水(十)第四百三十三章 资本(二)第二百五十四章 “访问”(一)第四百七十七章 外交风险(二)第五十六章 黑水大开发(二)第十一章 新移民(四)第九十章 表兄(三)第十二章 南巴塔哥尼亚(五)第二十八章 乌江之畔(一)第三十章 黑河之滨(一)第四十二章 平安堡(四)第六十七章 海军与海盗(二)第三百十五章 海上“托儿所”第二百零四章 血肉磨坊(三)第一章 新起点(一)第四十一章 杭州湾(二)第二百九十五章 去国离乡(三)第七十七章 伟大的航行(二)第一百六十七章 制碱第十五章 善后处置(一)第六十六章 新一届政府第二十一章 济南(四)第九十六章 附属地建设(三)第二百七十四章 唯一的防守方式第四百五十九章 山东新形势第二十三章 深固根本(九)第三十二章 西进与铁矿(二)第四百八十四章 商品化的农业第十一章 南巴塔哥尼亚(四)第四十六章 外交与危机(一)第四十一章 杭州湾(二)第二百零三章 血肉磨坊(二)第一百六十四章 捕鲸(一)第二百三十九章 东岸人在黑龙江上(三)第七十章 南巴塔哥尼亚(八)第二十八章 乌江之畔(一)第三百六十八章 清算银行体系第二百九十一章 东地中海的盛夏(二)第四百六十九章 巴塔哥尼亚(二)第一百四十章 商业与外交(三)第九十七章 山间的战斗(三)第一百五十六章 序曲(二)第三十二章 不期而遇(二)第八十八章 新欧洲贸易秩序(三)第一百四十章 乌江之畔(八)第四十一章 海试第十六章 执委会的体面第九章 新移民(二)第一章 非洲航线(一)第二百九十九章 起义(三)第四百零二章 新青岛,新生活(三)第二章 还是政治任务第二百八十二章 炮台,三日而下!(一)第九十八章 附属地建设(五)第七章 鸭子湖(三)第三十四章 西进与铁矿(四)第二百四十一章 东岸人在长江上(二)第六十七章 颓势与调整(三)第九十章 返回(二)第三百九十章 大帅的临别献礼(三)第五十三章 漂洋过海(十五)第九十四章 附属地建设(一)第五十四章 波尔多风云(十一)第七十一章 共同防御第三百三十六章 钱荒与票据(三)第三十一章 黑河之滨(二)第二章 安齐拉纳纳(二)第三百五十二章 西地中海的盛夏(一)第五十六章 “破浪”号的首航(一)第九十二章 南方战区(四)第九十章 返回(二)第二百零九章 血肉磨坊(八)第四百九十七章 灼热的经济(三)第三百八十五章 东线无战事(三)第九十八章 好望堡的新主人第二十六章 荷兰人的未雨绸缪(二)第三百六十一章 空虚的山东第一百三十四章 湖西(二)第七十三章 目标:苏伊士港(一)第七十一章 共同防御第二百二十一章 经济工作(一)第一百二十章 见闻(三)第二百八十六章 圣菲,指日而克!(一)第一百十六章 新的援军第一百九十六章 南方车辆厂第四百五十三章 西大荒(二)第三百六十二章 嬗变的局势第一章 新起点(一)第六十九章 南巴塔哥尼亚(七)第二百四十三章 船舶与航运(二)第一章 政治任务第一百六十六章 李家坡第三百七十七章 困境第四百九十六章 灼热的经济(二)第四百四十三章 漂洋过海(六)第二十八章 新华堡(一)第八十二章 东方港的奥斯曼人(二)
第二章 安齐拉纳纳(二)第十四章 夜袭第三十八章 河中堡的困境(二)第一百八十一章 浑水(十)第四百三十三章 资本(二)第二百五十四章 “访问”(一)第四百七十七章 外交风险(二)第五十六章 黑水大开发(二)第十一章 新移民(四)第九十章 表兄(三)第十二章 南巴塔哥尼亚(五)第二十八章 乌江之畔(一)第三十章 黑河之滨(一)第四十二章 平安堡(四)第六十七章 海军与海盗(二)第三百十五章 海上“托儿所”第二百零四章 血肉磨坊(三)第一章 新起点(一)第四十一章 杭州湾(二)第二百九十五章 去国离乡(三)第七十七章 伟大的航行(二)第一百六十七章 制碱第十五章 善后处置(一)第六十六章 新一届政府第二十一章 济南(四)第九十六章 附属地建设(三)第二百七十四章 唯一的防守方式第四百五十九章 山东新形势第二十三章 深固根本(九)第三十二章 西进与铁矿(二)第四百八十四章 商品化的农业第十一章 南巴塔哥尼亚(四)第四十六章 外交与危机(一)第四十一章 杭州湾(二)第二百零三章 血肉磨坊(二)第一百六十四章 捕鲸(一)第二百三十九章 东岸人在黑龙江上(三)第七十章 南巴塔哥尼亚(八)第二十八章 乌江之畔(一)第三百六十八章 清算银行体系第二百九十一章 东地中海的盛夏(二)第四百六十九章 巴塔哥尼亚(二)第一百四十章 商业与外交(三)第九十七章 山间的战斗(三)第一百五十六章 序曲(二)第三十二章 不期而遇(二)第八十八章 新欧洲贸易秩序(三)第一百四十章 乌江之畔(八)第四十一章 海试第十六章 执委会的体面第九章 新移民(二)第一章 非洲航线(一)第二百九十九章 起义(三)第四百零二章 新青岛,新生活(三)第二章 还是政治任务第二百八十二章 炮台,三日而下!(一)第九十八章 附属地建设(五)第七章 鸭子湖(三)第三十四章 西进与铁矿(四)第二百四十一章 东岸人在长江上(二)第六十七章 颓势与调整(三)第九十章 返回(二)第三百九十章 大帅的临别献礼(三)第五十三章 漂洋过海(十五)第九十四章 附属地建设(一)第五十四章 波尔多风云(十一)第七十一章 共同防御第三百三十六章 钱荒与票据(三)第三十一章 黑河之滨(二)第二章 安齐拉纳纳(二)第三百五十二章 西地中海的盛夏(一)第五十六章 “破浪”号的首航(一)第九十二章 南方战区(四)第九十章 返回(二)第二百零九章 血肉磨坊(八)第四百九十七章 灼热的经济(三)第三百八十五章 东线无战事(三)第九十八章 好望堡的新主人第二十六章 荷兰人的未雨绸缪(二)第三百六十一章 空虚的山东第一百三十四章 湖西(二)第七十三章 目标:苏伊士港(一)第七十一章 共同防御第二百二十一章 经济工作(一)第一百二十章 见闻(三)第二百八十六章 圣菲,指日而克!(一)第一百十六章 新的援军第一百九十六章 南方车辆厂第四百五十三章 西大荒(二)第三百六十二章 嬗变的局势第一章 新起点(一)第六十九章 南巴塔哥尼亚(七)第二百四十三章 船舶与航运(二)第一章 政治任务第一百六十六章 李家坡第三百七十七章 困境第四百九十六章 灼热的经济(二)第四百四十三章 漂洋过海(六)第二十八章 新华堡(一)第八十二章 东方港的奥斯曼人(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