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十章 漂洋过海(二)

1648年2月18日,两艘船只在经历了高速航行后,终于抵达了位于贝格河下游的河中港内。

南非这些年的发展其实一直都有些滞后。作为东岸在非洲最早的落脚点,河中港的城墙在历经一次扩建后,便停留在了目前的规模上。城外也没有什么工业设施,除了一座砖瓦轮窑和一座石灰厂外,这里再无工业文明的任何气息。

不过这里的人口在这些年却一直在稳定增长着,截止今年2月中旬,河中地区两个城镇拥有的人口已经突破了万人大关。其中河中镇人口为八千五百,高达乡人口为三千四百,两者相加接近一万二千人,而且在接下来一两个月内,还将陆续有个三四百人被河中地区截留——一般都是手工业者或郎中。

在这一万两千人口中,明人约占50%,多为青壮年男性;印第安人(包括查鲁亚人、瓜拉尼人)约占10%,这些人最开始人口比例一度接近30%,但因为不适应旧大陆环境及其他种种原因,大量死亡后目前只占了十分之一左右,且这些人中以女性居多;除此之外,剩下的人口中约有20%是波斯、俾路支女奴,其余都是新出生的混血小孩及少量欧洲移民。

可以看得出来,南非河中地区的明人比例比本土高了整整10%,再加上本地居民的来源,因此使得新出生的小孩的体貌特征更偏向东方人,与本土已经有了一定的差异。而且无论是河中镇还是高达乡,其居民文化也更偏向东方,或者说目前这片被本土疏于管理的殖民地的文化更像是一种东西方文化的杂糅:当地到处是梳着粗长辫子的中亚大姑娘小媳妇,穿着的服装虽然几经上级禁止,但依然保留了很多中亚民族的鲜艳特征。

语言的口音更是奇怪,既像山东口音又像新疆口音,本土民政部的调研员纠正过几次,但效果不大,最后也无奈放弃了。如果说语音问题还只是一方面的话,那么本地居民们的风气就更令人蛋疼了。

别的不说,南非的明人多是青壮年男子,有山东马匪、山贼,有闯军遗孤,有收编的清军俘虏,这些人可都不是什么善男信女。就说那些马匪出身的移民,本就是无法无天的主,当年在山东也就莫大帅这种更无法无天的人能镇得住他们,现在到了天高皇帝远的南非,一个个顿时去了枷锁,浑身轻松。

鉴于南非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治安形势,南非开拓队经常组织这些壮丁民兵们携带武器前往东山河谷地内“剿匪”。两个乡镇往往一次就会出动两千人以上的民兵,由河中保安团、南非骑兵连、南非炮兵连等地方部队压阵,清剿河谷地一带的黑人牧民——本地已经没有任何一个黑人农耕定居者了,只有一些牧民觊觎这里丰美的水草而过来放牧。

对于这些来自卡玛部落的牧民,东岸人的政策一贯是抓捕无二话。抓到的人丁往依附于东岸的八旗部落一送,牛羊则自己收下。除了这些官方组织的清剿行动外(往往雷声大雨点小,闻讯得到消息的黑人其实早就逃散一空),还有一些民间私下里组织的行动。这些行动往往以三五人为一组,农闲时节便携带器械去找外快——至今南非开拓队一直尚未取消对卡玛部落科萨黑人人头的赏金。

除了人头赏金外,如果你还能抢夺一些牛羊的话,那么立刻便能脱贫致富,过上小康生活。当然也有一些艺高人胆大的家伙,去乡里的牧场上借匹马,跨上刀枪后便单人独骑去找科萨人麻烦了,往往还颇有斩获,这使得更多的人跃跃欲试,并争相效仿他们的行为。

南非开拓队政府对民间是不禁枪的,民兵们训练时使用的枪弹可以带回家保管,村民兵主任和乡武装部长定期检查。之所以不禁枪的理由,主要还在于这里远称不上乐观的治安形势,卡玛部落的黑人们虽然已经和东岸人达成了结束战争的协议,但这些年小规模的冲突却始终不断,而且呈越来越频繁之势。也许过不了几年,双方之间又将爆发一场规模宏大的战争——为了争夺阳光下的土地。

南非地区如此强悍的民间风气,张金华在一下船的时候就感受到了,只见码头上到处是一些服色杂乱,但背着步枪、面上强悍之气不减的民兵,这些人很显然是维持这里秩序的守备人员。

新任南非开拓队队长还不满一个月的常开胜少校在听到张金华等人到来后,刚率军出外“剿匪”归来的他便决定前来见一下张金华等人。正好两艘船上也携带了一些日用品给河中地区,正好让部队士兵们将这些东西当场卸下来。

“常队长,好久不见。上次见你时还是出征拉普拉塔之前呢,这一眨眼就从上尉升任校官了,真是可喜可贺啊。”张金华的探险船停泊在平静的贝格河河面上,他本人也趁机上岸休整一番,经历了整整一个月在波涛里穿梭的生涯,他现在也是疲累得很了。

“没什么值得恭喜得。”常开胜苦笑了一下,说道:“本土没地方安置我了,就只能把我发配来南非。恰好南非原开拓队队长刘昂也在此经营多年,执委会按照纪律将其召回,因此便让我来镇守这边,和那帮黑人们玩玩。”

“这是好事啊。”张金华哈哈一笑,说道:“如今我可是听很多人说了,像你们这种当过‘外镇节度使’的人更有可能进入中央决策圈,就是当常委也是很平常的事。所谓出将入相,说的就是你们这类人啊。远的不说,就看这次莫茗那家伙回来担任什么职务就知道了,奶奶的,我愣是打听不到执委会怎么安排他,消息保密做得挺好。”

“也就那样吧。”常开胜不以为然地说道,“政务院内有很多人看我不顺眼,我自己知道,进中央决策圈难度太大。既然仕途无望寸进,我还是老老实实赚点钱,做个富家翁吧。”

“做富家翁也挺好,现在政府因为战争持续的原因一直拖着不换届,好多人已经在里面搞风搞雨了,水深得很,这时候还是不要乱趟地好。”张金华有些唏嘘地叹了口气,说道:“你看我不也是被发配出去了么?奶奶的,让我出海去寻找海外仙山啊。”

“哈哈。”常开胜大笑两声,然后一把搂住张金华的肩膀,说道:“走,进城耍耍去,美酒佳肴不会少了你们的。让弟兄们也都下船歇一歇,好好饱餐一顿。整天吃那些罐头都吃得快吐了吧,我们这里有鸵鸟、狮子、羚羊,什么好吃的都有。嗯,还有鳕鱼,和本土的鳕鱼不一样,还有鲍鱼和优质葡萄酒……”

常开胜说的这些食物都是南非特色。其中河中镇政府就在城外搞了个鸵鸟养殖场,专门繁殖肉用鸵鸟及鸵鸟蛋,出口本土。这些鸵鸟肉、鸵鸟蛋以及鸵鸟皮,与南非的高粱、花生、西瓜、羊毛、黄牛等农产品一起,是出口本土的最大宗商品了,每年获利颇丰。

当然现在南非出口本土的商品又多了不少。其中除了少量是捕杀的海豹皮外,大部分都是近两年逐步兴起的捕鱼业。由于本格拉寒流(上升补偿流)流经河中港外海,因此给本地近海带来了丰富的营养物质,再加上附近又有大河入海,营养饵料什么的就更是丰富,由此也吸引了大量鱼群的到来,形成了著名的西南非渔场。

在征得本土政务院同意后,河中港的修船厂几年前开始扩充,并最终正式升格为造船厂。只不过该造船厂到现在其实力仍然非常有限,无论是人手、技术还是材料都很缺乏,因此只能定期少量造一些近海渔船。

这些渔船普遍只有几十吨大小,全部使用风帆动力,平时在近海捕捞一些鳕鱼、鲱鱼、旗鱼、鲍鱼乃至金枪鱼,收获不错,其产量也是逐年递增。如:44年南非捕鱼业刚兴起的时候,当年渔获量只有80吨,第二年迅猛上涨到150吨,第三年则是240吨,去年则达到了史无前例的300吨(本土渔业总产量去年是1800吨)。南非渔场90%以上的渔获全部出口至本土,且价格低廉,在这个因为战争而物资匮乏的年代,来自南非的大量腌鱼、鱼干极大地丰富了本土的商品市场,使得东岸老百姓们的生活消费支出不至于涨得过快。

捕鱼业迅猛发展,而南非的葡萄种植和酿酒行业也在许多加斯科涅、普罗旺斯移民的帮助下,获得了较为快速的发展。他们在1640年就在河中港种下了第一株葡萄藤,前年的时候开始酿制葡萄酒,品质据说还可以。

不过这里的气候终究不理想,因此在去年前任南非开拓队队长刘昂离任前,已经派少量人手去探索克兰威廉地区,并在那里兴建了一个定居点,分流部分河中镇的人口到那里耕作、种植葡萄、酿酒。常开胜上任后,继承了刘昂的这个政策,然后将这个新定居点命名为象堡——意为在象河河畔的堡垒,同时他还将南非骑兵连的骑兵派了一半过去,以保护那里的少量前期开拓居民。

相信等南非的葡萄酒产业发展起来后,本土镇海县的香山干红一统市场的局面将受到极大的冲击。

第一百零五章 新华夏、新危机(一)第二十九章 大开发:贸易第三百七十二章 战争催化(二)第二百五十六章 科洛尼亚的关闭第十一章 贝齐米萨拉卡人的噩梦(三)第二百六十四章 网(二)第九十九章 西大荒(五)第五十四章 南方的英国人(二)第二十一章 济南(四)第五十四章 漂洋过海(十六)第二十四章 圣奥古斯丁(二)第二百零五章 血肉磨坊(四)第二百五十六章 科洛尼亚的关闭第三百零一章 战争岁月(二)第一百三十五章 南巴塔哥尼亚(十二)第六十二章 炮舰外交(二)第七十八章 参谋旅行(四)第二百二十三章 经济工作(三)第二百二十八章 疯狂的棉花第六十章 南方的英国人(八)第四十四章 战争结束的曙光(一)第二百二十七章 西北走廊(三)第六十一章 东岸主义(五)第三百零一章 战争岁月(二)第四百十一章 以拖待变第四百四十六章 东岸日本公司第一百六十一章 西印度洋(十五)第三十一章 不期而遇(一)第四百四十章 棉河(一)第二百三十三章 僵持与突破(一)第八十六章 东方港的西班牙人(二)第三百四十二章 冬日(二)第一百八十章 浑水(九)第二百八十一章 火烧营房事件(三)第九十六章 附属地建设(三)第九十六章 远航船队第四百三十七章 艰难的谈判(四)第四百六十八章 巴塔哥尼亚(一)第一百八十章 浑水(九)第四百八十四章 商品化的农业第六章 政治与生意第八十七章 新欧洲贸易秩序(二)第三百二十五章 策应(六)第七十五章 目标:苏伊士港(三)第一百二十四章 航段第八十章 收割及预备役第一百九十四章 梅统第二百五十四章 “访问”(一)第一百四十八章 乱局(十)第二十七章 本土:外交(三)第四百七十一章 漂洋过海(九)第五章 护航分舰队第五十九章 海上收费站(一)第四百五十五章 南锥(二)第六十三章 非洲航线(续三)第五十七章 决战:前奏第四百六十一章 纷扰的欧洲局势(一)第三十六章 棉布市场(二)第十一章 贝齐米萨拉卡人的噩梦(三)第一百二十二章 东印度公司(一)第四百四十一章 棉河(二)第四十章 血河(三)第一百八十六章 丘区(二)第四百八十八章 后勤与马政第二百九十一章 东地中海的盛夏(三)第二十九章 大开发:贸易第一百二十四章 南方战区(七)第二十一章 训练第六十七章 决战:主题(五)第一百二十九章 东南太平洋(二)第八十章 大河以西(三)第一百五十六章 序曲(二)第四十章 “东岸之鹰”号第二百二十八章 疯狂的棉花第二百三十章 新市场(二)第一百四十二章 商业与外交(五)第二百八十六章 圣菲,指日而克!(一)第六十七章 新定居点第六十一章 非洲航线(续一)第四十七章 巴西局势(三)第四十二章 河中堡的困境(六)第一百四十三章 商业与外交(六)第二百八十二章 炮台,三日而下!(一)第九十四章 附属地建设(一)第七章 风起云涌(四)第四百四十九章 社会变迁(一)第四章 艰难的开始(二)第四十九章 金融市场(一)第六十四章 决战:主题(二)第二百七十七章 将军的报告第二百四十二章 船舶与航运(一)第五十二章 狼来了第二百三十七章 东岸人在黑龙江上(一)第一百二十二章 新华夏、新危机(三)第一百零五章 新华夏、新危机(一)第五十五章 讹诈第十七章 南方共同市场(二)第九十五章 附属地建设(二)第十四章 新华夏殖民地的春天(二)第三百八十一章 战争与和平(二)
第一百零五章 新华夏、新危机(一)第二十九章 大开发:贸易第三百七十二章 战争催化(二)第二百五十六章 科洛尼亚的关闭第十一章 贝齐米萨拉卡人的噩梦(三)第二百六十四章 网(二)第九十九章 西大荒(五)第五十四章 南方的英国人(二)第二十一章 济南(四)第五十四章 漂洋过海(十六)第二十四章 圣奥古斯丁(二)第二百零五章 血肉磨坊(四)第二百五十六章 科洛尼亚的关闭第三百零一章 战争岁月(二)第一百三十五章 南巴塔哥尼亚(十二)第六十二章 炮舰外交(二)第七十八章 参谋旅行(四)第二百二十三章 经济工作(三)第二百二十八章 疯狂的棉花第六十章 南方的英国人(八)第四十四章 战争结束的曙光(一)第二百二十七章 西北走廊(三)第六十一章 东岸主义(五)第三百零一章 战争岁月(二)第四百十一章 以拖待变第四百四十六章 东岸日本公司第一百六十一章 西印度洋(十五)第三十一章 不期而遇(一)第四百四十章 棉河(一)第二百三十三章 僵持与突破(一)第八十六章 东方港的西班牙人(二)第三百四十二章 冬日(二)第一百八十章 浑水(九)第二百八十一章 火烧营房事件(三)第九十六章 附属地建设(三)第九十六章 远航船队第四百三十七章 艰难的谈判(四)第四百六十八章 巴塔哥尼亚(一)第一百八十章 浑水(九)第四百八十四章 商品化的农业第六章 政治与生意第八十七章 新欧洲贸易秩序(二)第三百二十五章 策应(六)第七十五章 目标:苏伊士港(三)第一百二十四章 航段第八十章 收割及预备役第一百九十四章 梅统第二百五十四章 “访问”(一)第一百四十八章 乱局(十)第二十七章 本土:外交(三)第四百七十一章 漂洋过海(九)第五章 护航分舰队第五十九章 海上收费站(一)第四百五十五章 南锥(二)第六十三章 非洲航线(续三)第五十七章 决战:前奏第四百六十一章 纷扰的欧洲局势(一)第三十六章 棉布市场(二)第十一章 贝齐米萨拉卡人的噩梦(三)第一百二十二章 东印度公司(一)第四百四十一章 棉河(二)第四十章 血河(三)第一百八十六章 丘区(二)第四百八十八章 后勤与马政第二百九十一章 东地中海的盛夏(三)第二十九章 大开发:贸易第一百二十四章 南方战区(七)第二十一章 训练第六十七章 决战:主题(五)第一百二十九章 东南太平洋(二)第八十章 大河以西(三)第一百五十六章 序曲(二)第四十章 “东岸之鹰”号第二百二十八章 疯狂的棉花第二百三十章 新市场(二)第一百四十二章 商业与外交(五)第二百八十六章 圣菲,指日而克!(一)第六十七章 新定居点第六十一章 非洲航线(续一)第四十七章 巴西局势(三)第四十二章 河中堡的困境(六)第一百四十三章 商业与外交(六)第二百八十二章 炮台,三日而下!(一)第九十四章 附属地建设(一)第七章 风起云涌(四)第四百四十九章 社会变迁(一)第四章 艰难的开始(二)第四十九章 金融市场(一)第六十四章 决战:主题(二)第二百七十七章 将军的报告第二百四十二章 船舶与航运(一)第五十二章 狼来了第二百三十七章 东岸人在黑龙江上(一)第一百二十二章 新华夏、新危机(三)第一百零五章 新华夏、新危机(一)第五十五章 讹诈第十七章 南方共同市场(二)第九十五章 附属地建设(二)第十四章 新华夏殖民地的春天(二)第三百八十一章 战争与和平(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