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荷兰纪行(二)

三月份的北半球依然有些寒冷。尤其是在临海的泰瑟尔岛上,北大西洋上空吹来的冷风不时让街上的行人裹紧了衣服,生怕自己在寒风中受冻。

码头边的街道上,到处是鼻头冻得通红的各国水手,而在相距不远的港湾内,悬挂着红色直纹与金色直纹相交的旗帜的德国船、有雄鹰振翅图案的银色旗帜的勃兰登堡船、金色太阳的施特拉尔松德船、银色盾纹的拉古萨船等列国船只比比皆是,昭示着阿姆斯特丹这座国际化大港口的超绝繁荣。

各式各样的商品在此汇集,其中最大宗当属谷物、矿石、木材、渔产品、牲畜了。此外,随着近些年荷兰经济影响力越来越强、荷兰航运业越来越遍布各地,阿姆斯特丹已经出现了一大批具有垄断性质的辛迪加企业(托拉斯企业只有萨尔丹船厂一家勉强够格,康采恩企业是一家也没有),其中犹以粮食行业的十二大批发商最为著名。来自波兰、莫斯科的谷物先是被当地的荷兰经销商购下,然后又经荷兰船只运回阿姆斯特丹,最后还是经荷兰船只运输到欧洲各个港口进行出售。而在这个过程中,攫取了最大利润的自然就是阿姆斯特丹主要的十二位粮食批发商了。

荷兰人把控了这条商业链中大部分的利润,无论是谷物的生产者(东欧平原的领主),还是终端市场的零售商,他们的利润都小得可怜,自然也就积攒了满腹怨气。只是慑于此时荷兰人经济的强势,他们才不得不忍气吞声。不过只要一有机会,相信他们是不会吝啬于从荷兰人手里拿回本属于自己的利益的。

荷兰人经济的强势在这个时候是毋庸置疑的,这得益于他们经销网络的庞大、航运业务的发达以及融资的便捷。而在这其中,航运业的发达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打个比方,由于荷兰人垄断了波罗的海大部分的贸易,因此沿岸的国家或商人只能把自己的商品出售给荷兰人——往往并不是以一个令他们满意的价格,否则他们的商品可能就无法运输出去。

那么有人就会说了,这些国家可以发展自己的航运业务,然后将自己的产品卖出去啊。理论上来说的确如此,但问题是荷兰人不可能坐视这一切的发生。他们会通过种种手段(比如融资、贸易禁运等等)限制每一个想发展航运和商业的国家或组织,就如同他们和英国人联手压制汉萨联盟一样(将汉萨联盟的商业势力逐渐驱离了英国、挪威等地),这些国家的商业会在荷兰资本的挤压下逐渐萎缩,最终屈服。

荷兰人毫无疑问是有这种能力的。别说是波罗的海的波兰、瑞典和德意志诸邦国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实力实在算不得多强),就连英国、法国这些西欧经济较强的国家每时每刻也在承受着荷兰人剥削。比如,英国人向法国出口一批呢绒,英国是生产国,法国是消费国,本来极为简单的一笔交易(英国人将呢绒从伦敦或布里斯托尔运到加莱),但因为荷兰人的缘故就要横生枝节:这些呢绒必须先由荷兰海船运至阿姆斯特丹,然后再由荷兰驳船从莱茵河水系运到法国东部地区,最后经陆路进入法国最终的消费地区。这种坑爹的商业运作方式使得一匹在英国离岸时不过六英镑的呢绒,在如此转了一圈后,最终达到了十多英镑每匹,中间产生的巨额成本显然就是荷兰人的利润了。

而呢绒显然仅仅是荷兰操控商品贸易的一个缩影,事实上荷兰人几乎插手了所有能够赚钱的生意,靠的就是他们庞大的海上运输力量以及强大的组织货源的能力。而这进一步强化了他们操控大宗商品贸易的能力,此时阿姆斯特丹码头上任何一名不起眼的交易掮客或商品经纪人,都能够为客户在极短的时间内张罗到他们想要的货物。这一点不夸张,荷兰人有这个能力,阿姆斯特丹市场也有这么庞大而丰富的商品在流动着。

因此,这么一解释也许你就能够明白郑勇为什么来到阿姆斯特丹了。他其实就是为了东岸共和国的商业利益来打前站的,东岸的商品要想更便捷地进入欧洲市场,除了找当地实权贵族做代理商外,最好最便捷的方法其实就是找荷兰人了。反正都是要和人分享利润的,和当地的贵族、教士、行会领袖分润商品利润是一条路子,和能量极大的荷兰商人分享商品利润也是一条路子。

托和西印度公司两年时间内积累出来的“友谊”,东岸人的商品如今也开始艰难地挤进了阿姆斯特丹市场。而进入了这里,就意味着这些商品开始进入了波罗的海(荷兰人势力最大的地区,其一半利润来自于此)、北海(挪威、英国、丹麦等地)、法国东部及莱茵河地区。特别是在重商主义思想盛行,以法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屡次提高东岸商品关税,不断制造贸易摩擦的当下,东岸商品能够进入阿姆斯特丹,这无疑是弥足珍贵的。

当然了,也不是所有东岸商品都能够进入此地。依照与荷兰人初步谈妥的协议,来自东岸的谷物(在此时的欧洲算是紧俏商品)、钢条(因质量较好而深受欧洲铁匠的欢迎)、药品(阿司匹林已经在治疗风湿等方面获得了部分商人的认可)、针织花边纺织品(这种商品与荷兰纺织业并不存在竞争关系)、纯碱(这项生意目前主要是威尼斯人在做,他们控制了匈牙利的天然碱湖)和染色皮具这六种商品,将由荷兰西印度公司的特许商人在阿姆斯特丹公开批发出售。

从今以后,阿姆斯特丹活跃着的上千名经纪人将开始把这五种商品列入他们的推销目录,向有需求的各国商人做重点推荐,这个效果几乎相当于后世中央电视台的标王广告,对东岸商品的推广无疑是极为有利的。

荷兰人这么“仗义”,原因很复杂,但最主要的还是这几样东岸商品确实是价廉物美,销量非常看好。其次也有东岸人在与西班牙的战争中表现出色的原因,尤其是他们规模庞大(一次出动包括风帆护卫舰在内的十七八艘战舰护航,要知道这个年代英国全国也才二十多艘专业战舰,打仗时还要征集民船)、战力不俗的护航舰队,让荷兰人看到了能与自己对话的资格。

再加上这么些年来,在阿姆斯特丹影响力深远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已经明白了东岸人没有进入东印度群岛的企图,他们也从未越过马六甲海峡,对荷兰、葡萄牙之间正在进行的战争(巴西、锡兰、印度、东印度群岛)也维持了表面的中立,因此大为放心的他们开始对东岸人释放出了足够的善意。甚至,他们还在某种程度上意欲拉拢东岸人,打算与东岸人协调各自的商业利益,以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商业霸权。

暂时无力插手欧洲市场的东岸人对此当然是欣然同意。荷兰人愿意帮自己推介商品,那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虽然很可能利润的大头全被他们拿去了,但东岸人至少扩大了自己产品的市场,繁荣了国内的工业,何乐而不为呢?况且持久的商贸联系无疑会加深两国的关系,几年前东岸与荷兰因为种种原因关系一度闹得剑拔弩张(东岸甚至袭击了东印度公司一艘武装商船),显然是不符合东岸的国家利益的。在此时的国际局势下,东岸与荷兰之间合作大于竞争,维持一个相对良好的关系正当其时。

郑勇等人在阿姆斯特丹耽搁了半个月左右,期间拜访了一些担任东岸商品代理商的西印度公司特许商人,签署了一些商业协议(委托这些商人代购东岸需要的商品)。阿姆斯特丹的繁华让身为穿越众的郑勇也颇为惊讶,同时对荷兰商业模式了解越来越深的他也对荷兰人喜欢吃独食(把控了几乎所有商业)的作风印象深刻,现在欧洲的法国、英国、瑞典等强国已经对此越来越不满。

尤其是英国,他们最大的出口商品呢绒的销售渠道被荷兰人死死攥在了手里,同时自己近海的鲱鱼资源也被荷兰人大肆捕捞(然后还倾销回英国),英国人开辟出来的莫斯科航线也被荷兰人迅速霸占。总而言之,如今英国与荷兰的关系恶化地很快,特别是在代表着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权上台后,这种恶化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了。

原本郑勇对英国与荷兰之间是否会爆发战争还持怀疑态度呢(因为东岸人的蝴蝶因素),但在了解了这个年代荷兰人的商业霸权后,他明白英国与荷兰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战争是不可避免的,除非一方作出实质性的退让,但这目前看来希望渺茫。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英国与荷兰两个国家打得再激烈又与东岸何干?我大东岸只需安安逸逸地卖商品、运移民、苦练内功就好了,你们打得狠说不定我还能落点好处呢,不是么?

第四十五章 波尔多风云(二)第三十一章 人心第一百零五章 打草谷(二)第三章 非洲航线(三)第十五章 善后处置(一)第二百七十四章 唯一的防守方式第十三章 粮食问题第三百六十二章 嬗变的局势第七十四章 决战:尾声(一)第七十章 海军与海盗(五)第三十一章 西进与铁矿(一)第二百十九章 热带沃土(五)第三百四十章 进攻战与防御战(四)第三百六十五章 合作(二)第一百十二章 橡胶第四百八十三章 西北铁路(三)第八十章 大河以西(三)第一百零五章 新华夏、新危机(一)第六十七章 新定居点第一百三十六章 创业与发展(一)第三百十八章 军队与财政(三)第十四章 夜袭第七十九章 伟大的航行(四)第二百零一章  山雨欲来(三)第五十二章 狼来了第一百三十八章 创业与发展(三)第二章 这是什么地方?第三十四章 南铁速度第四十六章 马岛上的生活第三十四章 谈判(二)第一百三十八章 创业与发展(三)第四十六章 马岛上的生活第三十四章 战争机器(三)第四十七章 恢复性发展(一)第三百八十九章 大帅的临别献礼(二)第二百五十七章 一路向西第三十九章 济南(六)第四百二十三章 海军的意志第一百三十五章 南巴塔哥尼亚(十二)第四百三十九章 艰难的谈判(六)第四十八章 外交与危机(三)第九章 狼群(四)第四百五十三章 西大荒(二)第四十章 “东岸之鹰”号第一百三十章 乱局(五)第四百二十八章 漂洋过海(三)第六十六章 颓势与调整(二)第一章 非洲航线(一)第四百十五章 围攻第一百三十五章 湖西(三)第十三章 新华夏殖民地的春天(一)第四章 艰难的开始(二)第八十五章 伟大的航行(十)第四十七章 勇敢者的游戏第二百九十一章 东地中海的盛夏(三)第二十章 进击的舰队(二)第八章 新移民(一)第三十六章 战争机器(五)第一百十二章 橡胶第二百八十八章 集中护航(一)第四十四章 战争结束的曙光(一)第七十三章 乌江之畔(四)第四十七章 外交与危机(二)第二百十七章 热带沃土(三)第七十六章 决战:尾声(三)第七十四章 探险船队的出发第二十九章 大开发:贸易第一章 新起点(一)第七十四章 探险船队的出发第一百七十五章 浑水(三)第四百三十一章 新政(二)第七十九章 伟大的航行(四)第一百十六章 新的援军第一百三十五章 南巴塔哥尼亚(十二)第一百二十章 见闻(三)第十九章 济南(二)第二十七章 大开发:“剿匪”第三章 非洲航线(三)第二十章 “走私商人”的兴趣第三百二十章 策应(一)第五章 安齐拉纳纳(五)第四十六章 波尔多风云(三)第七十三章 斩波第七十二章 决战:高潮(二)第三百章 战争岁月(一)第四十二章 河中堡的困境(六)第三百八十七章 铜钱(二)第二百五十五章 “访问”(二)第一百二十七章 乱局(二)第四百八十六章 漂洋过海(十)第七十三章 斩波第三百八十七章 铜钱(二)第四百八十章 南铁公司(三)第三十四章 西进与铁矿(四)第八十六章 东方港的西班牙人(二)第一百二十七章 虾夷地的谋算第四十六章 圣维森特协定第九十章 漂洋过海(十八)第七章 第一件工业制成品第二百九十九章 起义(三)
第四十五章 波尔多风云(二)第三十一章 人心第一百零五章 打草谷(二)第三章 非洲航线(三)第十五章 善后处置(一)第二百七十四章 唯一的防守方式第十三章 粮食问题第三百六十二章 嬗变的局势第七十四章 决战:尾声(一)第七十章 海军与海盗(五)第三十一章 西进与铁矿(一)第二百十九章 热带沃土(五)第三百四十章 进攻战与防御战(四)第三百六十五章 合作(二)第一百十二章 橡胶第四百八十三章 西北铁路(三)第八十章 大河以西(三)第一百零五章 新华夏、新危机(一)第六十七章 新定居点第一百三十六章 创业与发展(一)第三百十八章 军队与财政(三)第十四章 夜袭第七十九章 伟大的航行(四)第二百零一章  山雨欲来(三)第五十二章 狼来了第一百三十八章 创业与发展(三)第二章 这是什么地方?第三十四章 南铁速度第四十六章 马岛上的生活第三十四章 谈判(二)第一百三十八章 创业与发展(三)第四十六章 马岛上的生活第三十四章 战争机器(三)第四十七章 恢复性发展(一)第三百八十九章 大帅的临别献礼(二)第二百五十七章 一路向西第三十九章 济南(六)第四百二十三章 海军的意志第一百三十五章 南巴塔哥尼亚(十二)第四百三十九章 艰难的谈判(六)第四十八章 外交与危机(三)第九章 狼群(四)第四百五十三章 西大荒(二)第四十章 “东岸之鹰”号第一百三十章 乱局(五)第四百二十八章 漂洋过海(三)第六十六章 颓势与调整(二)第一章 非洲航线(一)第四百十五章 围攻第一百三十五章 湖西(三)第十三章 新华夏殖民地的春天(一)第四章 艰难的开始(二)第八十五章 伟大的航行(十)第四十七章 勇敢者的游戏第二百九十一章 东地中海的盛夏(三)第二十章 进击的舰队(二)第八章 新移民(一)第三十六章 战争机器(五)第一百十二章 橡胶第二百八十八章 集中护航(一)第四十四章 战争结束的曙光(一)第七十三章 乌江之畔(四)第四十七章 外交与危机(二)第二百十七章 热带沃土(三)第七十六章 决战:尾声(三)第七十四章 探险船队的出发第二十九章 大开发:贸易第一章 新起点(一)第七十四章 探险船队的出发第一百七十五章 浑水(三)第四百三十一章 新政(二)第七十九章 伟大的航行(四)第一百十六章 新的援军第一百三十五章 南巴塔哥尼亚(十二)第一百二十章 见闻(三)第十九章 济南(二)第二十七章 大开发:“剿匪”第三章 非洲航线(三)第二十章 “走私商人”的兴趣第三百二十章 策应(一)第五章 安齐拉纳纳(五)第四十六章 波尔多风云(三)第七十三章 斩波第七十二章 决战:高潮(二)第三百章 战争岁月(一)第四十二章 河中堡的困境(六)第三百八十七章 铜钱(二)第二百五十五章 “访问”(二)第一百二十七章 乱局(二)第四百八十六章 漂洋过海(十)第七十三章 斩波第三百八十七章 铜钱(二)第四百八十章 南铁公司(三)第三十四章 西进与铁矿(四)第八十六章 东方港的西班牙人(二)第一百二十七章 虾夷地的谋算第四十六章 圣维森特协定第九十章 漂洋过海(十八)第七章 第一件工业制成品第二百九十九章 起义(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