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漂洋过海(十三)

1598年春,统治着萨法维王朝的阿巴斯一世决意迁都,将波斯王国的首都从西部的加兹温迁到中部地区的伊斯法罕,以摆脱奥斯曼人的兵锋威胁。从这一刻起,伊斯法罕这个地方性的城市一跃而为整个萨法维王朝的首都。

这座海拔1500多米的城市位于一座绿洲之中,东西两方均由高山阻隔,进可攻退可守。既免于首都直面奥斯曼人长驱直入的威胁,又紧密联系了中东部地区,无论是在东北用兵(对付乌兹别克人和莫卧儿王朝),还是南下攻击西方殖民者,都相当便利,堪称该国的地理中心城市。

阿巴斯一世迁都后,就开始大力经营伊斯法罕,以使其成为一个符合其身份的美丽城市。他从意大利、印度请来了众多的设计师和工匠,建成了著名的国王广场、国王清真寺、特鲁福拉清真寺以及阿里卡普宫,此外,他还从中国延请了约300名陶瓷工匠,为国王烧制瓷器和瓷砖(瓷砖主要是伊朗人自己的工艺)。比如,著名的国王清真寺就花费了不少于50万块精美的瓷砖,令人咋舌。

而为了发展伊斯法罕的商业,阿巴斯一世还强制以心灵手巧闻名的亚美尼亚人迁移到伊斯法罕近郊的新卓勒法定居,使其称为首都的卫星城,以繁荣首都的工商业。此外,阿巴斯一世还允许外国人自由地在伊斯法罕开设商站、工厂,建设居所,并允许他们继续信仰自己原本的宗教。在这种宽容的政策下,此时的伊斯法罕终于有了地区性国际城市的模样,印度人、花剌子模人、布哈拉人、土耳其人、俄罗斯人、英国人、荷兰人、法国人、威尼斯人、西班牙人、亚美尼亚人、格鲁吉亚人以及犹太人,形形色色的人种你都可以在这里看到。

此时吉文等人走进伊斯法罕宽阔笔直的街道时,看到的就是这么一副场景。吉文船长骑在一匹波斯良马上,用骄傲的神情和略带挑剔的眼光,仔细审视着这座波斯王国的首都城市。嗯,城市街道很宽阔,且都是石板路,修建的时候也不知道耗费了多少人力,真是穷奢极欲的旧大陆君主啊;广场倒是很宏伟,超过东岸八个县城中的所有广场,不过,等首都东方县最新的胜利广场(为庆祝对西班牙自卫反击战的伟大胜利而修建)修成后,其规模应该不会输于这帮红头佬(因统治波斯的土库曼人惯裹红头巾而得名)的破广场。

虽然自己在脑海中不断地贬低着波斯王城的建设成就,但吉文心里明白,这是一座伟大、繁荣、富裕和文明的城市。也许其就现代化程度而言不如东岸的很多县城,但就建筑的精雕细琢以及历史文化底蕴而言,伊斯法罕完爆东岸的所有城市。东岸共和国,还是太年轻太缺少历史底蕴了啊。

“这座城市有100多座清真寺、几十所学院、200多处公共浴室、10处公墓,以及不少于1500个旅馆。”同行的史密斯先生已经来过几次伊斯法罕了,但他仍为这座伟大的城市而着迷,只听他继续介绍道:“请注意了,吉文先生,你现在所身处的,是一座有着60万人口的伟大城市。60万人口是什么概念?你见过吗?很多年前,也许是上个世纪,我的祖父经过那不勒斯时,当时那座拥有30万人口的城市就已经很让他震撼了,但那不勒斯这座当时欧洲人口最多的城市却只有现在伊斯法罕人口的一半……”

“听起来,很令人向往。”吉文恭维了一句,然后便陷入了沉默。对东岸无比忠诚、对自己的事业无比热爱的航海学校第一届毕业生、海军少尉吉文船长的脑海中此时已经陷入了极度意淫,他幻想着自己在有生之年就能看到东岸也有人口几十万的超级大城市。那座城市美轮美奂,街道干净整洁,人们穿着体面的衣服,在工作之余信步徜徉在规模宏伟的广场上。广场上有一座巨大的纪念碑,镌刻着每一个为东岸崛起而做出贡献的人的名字。

两人又行了十多分钟,然后同行的土库曼军官将他们领到了一处圆顶建筑中,看起来像是东岸的国宾馆之类的建筑,不过内部陈设却比较奢华:精美的家具、松软的地毯、漂亮的灯饰以及耀眼的波斯挂毯。和这些装饰品比起来,只在墙壁上糊了一层石灰水的东岸国宾馆真是弱爆了。

史密斯先生看起来也是第一次入住这里,但他来往过多次波斯,显然经验很丰富了,因此安慰吉文不要过于着急,反正国书已经呈递上去,接下来波斯人肯定会找东岸人问话的。如果运气好的话,现任国王、年轻有为阿巴斯二世可能还会亲自接见吉文——当然这可能性略嫌低了一些,毕竟吉文并不是专业的外交官,而且他也仅仅是个海军少尉而已,波斯人的国王不太可能会屈尊见他。不过国王见不见都不影响大局了,只要他们答应东岸人想要的东西就行了。

就这样,从6月底抵达伊斯法罕后,吉文等人便在国宾馆内住了下来。波斯人也不限制他们的外出活动,因此,吉文便在“老司机”史密斯的带领下,在伊斯法罕城内吃喝玩乐了起来,顺便观察观察这里的风土人情,再考察一下市场,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潇洒愉快。

ωωω●тт kΛn●¢O

终于,7月9日,波斯人派了一名学者模样的官员来到国宾馆,用西班牙语正式与吉文本人(史密斯先生照例回避)谈起了正事。这名学者看着不像波斯人,而像是一名为阿巴斯二世服务的西方人,他首先询问了东岸共和国与奥斯曼帝国的关系。即便是远在中东、消息闭塞的伊斯法罕,关于新大陆的东岸人的消息亦随着亚美尼亚商人的流动而偶有流传,其中最多的自然是他们在奥斯曼帝国的种种事迹了。

说实话,这个问题很不好回答。毕竟,如今华夏东岸共和国与奥斯曼帝国之间的关系确实太过于密切了一些,而波斯萨法维王朝又与奥斯曼帝国是世仇,双方之间缔结的和平条约才刚刚过去没多久,互相之间仍存敌意是恨寻常的事情。

吉文船长虽然不是专业的外交官,但也知道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因此他只很含糊地表示东岸共和国在奥斯曼帝国境内开设有多个商站,有一定的商业联系,他也同样希望将商站开到波斯王国境内,增强双方之间的联系。

好在波斯人也没对吉文的回答多做计较,或者说他们根本不在意,因为现在在波斯做生意的荷兰、英国不照样在奥斯曼做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因此,这位波斯学者很快就话锋一转,提出了东岸人是否可以向波斯王国提供大量优质武器甚至海军舰船?

这个问题倒是正中吉文的下怀,他此行的一大任务本来就是推销东岸的商品。既然他带来的那批武器装备入了波斯人的法眼,那么接下来的生意就好做了。如今随着欧洲三十年战争结束,东岸军工产业的出口数量开始下降,除克里米亚人、哥萨克以及奥斯曼人仍在持续购买之外,其他地区的销售基本已经陷于停滞。因此,能够在中东地区再度找到一个土豪级的大客户,对国内产能一直过剩的军工产业来说绝对是一个福音。

不过他们还提到了海军舰船?这个倒是有些困难了,盖因史密斯先生一直告诫吉文,东岸人若想参与到波斯这个大市场中来,就必须遵守英格兰人、荷兰人乃至葡萄牙人之间达成的默契,即任何一国向波斯出口两桅及以上船只时,都必须得到所有人的同意。史密斯先生把这形象地称做“文明国家一致原则”,并敦促大家厉行遵守。

这个约定其实很好理解,那就是限制波斯人的海上力量,这样远道而来的“文明国家”的商人们才能捞取更大的利益。比如,为了拉拢号称世界第一的英国海军(1588年打败了无敌舰队,波斯人亦有耳闻),1615年,阿巴斯一世下令:英国船只无论何时都可停靠在波斯任意港口;英国人和英国商品可以到达波斯境内任何地方;英国人和财物在波斯受到保护,他们可在波斯境内开办工厂,自由贸易、信仰自由;英国商品的关税是最低的,只有不到3%。

这些优惠措施让英国东印度公司大为意动,他们选定了贾思克港作为自己在波斯的大本营,同时在伊斯法罕、设拉子、阿巴斯等地设立商务处,大力开展贸易。1616年11月,英国商船“詹姆士国王”号满载货物驶进了贾思克港,受到了波斯官员和阿巴斯一世本人的热烈欢迎。同时,阿巴斯一世还宣布英国船在贾思克完全免税,波斯每年为英国提供1000-3000担生丝,这又是一连串的优惠政策。在这种情况下,英国人终于下定决心,提供战舰协助波斯人占领了霍尔木兹这个被葡萄牙人占去了近百年时间的岛屿。

波斯人给予英国人如此重大的利益,无非是看中了对方的海上力量罢了。但英国人无论对方开出的条件多么优厚,至今仍然拒绝向其扩散造船技术,怕的就是以后被波斯人一脚踢开,再也享受不到任何特权利益。

因此,此时面对波斯人殷切的期望,吉文也只能含糊表示,自己没有授权,一切都还得请示国内。波斯学者在记下了这点后,又面无表情地与吉文船长商讨起了其他各方面的事情,当然主要限于商务方面。商谈到最后,对方明显不想在敷衍下去了,草草结束了与东岸人的商谈,允诺了每年向东岸提供最多300担生丝的配额,前提是东岸人正常向他们交付规定数量的陆军武器装备。

没有优惠税率,只允许在阿巴斯码头交易,也没有允许开厂的许可,更没有允许东岸人和东岸商品(军火除外)进入波斯境内,和英国人的特权简直天差地别,这一切都让吉文船长明确地意识到自己被人轻视了。

奶奶个熊!

1649年7月25日,当吉文船长返回阿巴斯港码头,并提走了属于自己的生丝,准备扬帆起航前往奥斯曼帝国的苏伊士港看看时,不由得暗自发狠:“也许下次得让驻新华港的海军第二舰队旗舰过来这边转悠一下,让这帮波斯土鳖们见识一下装备了66门火炮的强大战舰齐射时是什么模样。也许到了那个时候,他们的嘴脸能稍稍有些改变!”

第五十二章 追逐战(一)第一百六十一章 伊河(四)第四百七十五章 巴拉多利德和约第六十五章 颓势与调整(一)第三十章 航海学校第三百七十三章 战争催化(三)第四十二章 贸易与殖民(一)第一百十八章 见闻(一)第九十四章 再次出航前的准备(四)第三百九十八章 西班牙的凛冬(一)第七十四章 探险船队的出发第六十六章 新一届政府第七十章 海军与海盗(五)第十四章 暴风雨前的宁静第三百七十章 智利南部的老朋友第七十五章 目标:苏伊士港(三)第十章 贝齐米萨拉卡人的噩梦(二)第二百七十二章 矿区(一)第五十八章 “破浪”号的首航(三)第三十一章 新华堡(四)第三十二章 不期而遇(二)第二十五章 荷兰人的未雨绸缪(一)第三百二十四章 策应(五)第五十八章 决战:发展第四百零九章 漂洋过海(一)第二十四章 本土:教育第一百二十九章 东南太平洋(二)第三十九章 血河(二)第一百六十九章 奥斯曼之行(一)第一百五十九章 苦难的行军(十三)第二百六十七章 网(五)第六十三章 艰难的工业进步(一)第四百七十三章 从南到北(二)第九十九章 东方战略的开启第三十六章 战争机器(五)第二百七十五章 市面(一)第四百七十一章 漂洋过海(九)第三百零五章 第勒尼安海(二)第八十一章 东方港的奥斯曼人(一)第五十一章 特遣舰队第六十一章 炮舰外交(一)第六十二章 东岸主义(六)第一百十四章 河间奴(一)第四百十三章 且战且退(二)第四百零六章 既要战争,也要发展(三)第八十五章 伟大的航行(十)第七十五章 目标:苏伊士港(三)第六十九章 不速之客第三百五十七章 魏氏经济学(二)第八十八章 表兄(一)第二百五十章 危险的发端第二十四章 圣奥古斯丁(二)第二百八十章 火烧营房事件(二)第十八章 河中堡第五十章 金融市场(二)第二百四十七章 清乡行动第一百十八章 松前藩第二章 还是政治任务第二百十一章 游击(一)第二百十五章 热带沃土(一)第三百五十三章 西地中海的盛夏(二)第三百五十三章 西地中海的盛夏(二)第六十一章 东岸主义(五)第二百二十八章 疯狂的棉花第三百三十七章 进攻战与防御战(一)第七十四章 南方战区(一)第二十四章 漂洋过海(十四)第十四章 夜袭第四十四章 波尔多风云(一)第四百九十一章 筚路蓝缕(一)第三百八十一章 战争与和平(二)第三百十三章 新的拓殖(三)第二十章 济南(三)第四百五十五章 南锥(二)第二百七十四章 唯一的防守方式第一百九十九章 山雨欲来(一)第四十五章 巴西局势(一)第十七章 海陆联合作战第四章 新起点(四)第三百五十四章 西地中海的盛夏(三)第六十八章 决战:间奏(一)第七章 第一件工业制成品第一百三十三章 南巴塔哥尼亚(十)第十一章 外交抗议第四百四十一章 棉河(二)第五十五章 南方的英国人(三)第四百九十五章 灼热的经济(一)第五十六章 南方的英国人(四)第一百二十七章 虾夷地的谋算第六十三章 非洲航线(续三)第九十章 表兄(三)第三百四十四章 冬日(四)第四百六十二章 纷扰的欧洲局势(二)第二百二十八章 疯狂的棉花第四百八十章 南铁公司(三)第三百五十五章 黑龙江的新秩序第二十章 进击的舰队(二)第二百十九章 热带沃土(五)第四十八章 恢复性发展(二)第十八章 河中堡
第五十二章 追逐战(一)第一百六十一章 伊河(四)第四百七十五章 巴拉多利德和约第六十五章 颓势与调整(一)第三十章 航海学校第三百七十三章 战争催化(三)第四十二章 贸易与殖民(一)第一百十八章 见闻(一)第九十四章 再次出航前的准备(四)第三百九十八章 西班牙的凛冬(一)第七十四章 探险船队的出发第六十六章 新一届政府第七十章 海军与海盗(五)第十四章 暴风雨前的宁静第三百七十章 智利南部的老朋友第七十五章 目标:苏伊士港(三)第十章 贝齐米萨拉卡人的噩梦(二)第二百七十二章 矿区(一)第五十八章 “破浪”号的首航(三)第三十一章 新华堡(四)第三十二章 不期而遇(二)第二十五章 荷兰人的未雨绸缪(一)第三百二十四章 策应(五)第五十八章 决战:发展第四百零九章 漂洋过海(一)第二十四章 本土:教育第一百二十九章 东南太平洋(二)第三十九章 血河(二)第一百六十九章 奥斯曼之行(一)第一百五十九章 苦难的行军(十三)第二百六十七章 网(五)第六十三章 艰难的工业进步(一)第四百七十三章 从南到北(二)第九十九章 东方战略的开启第三十六章 战争机器(五)第二百七十五章 市面(一)第四百七十一章 漂洋过海(九)第三百零五章 第勒尼安海(二)第八十一章 东方港的奥斯曼人(一)第五十一章 特遣舰队第六十一章 炮舰外交(一)第六十二章 东岸主义(六)第一百十四章 河间奴(一)第四百十三章 且战且退(二)第四百零六章 既要战争,也要发展(三)第八十五章 伟大的航行(十)第七十五章 目标:苏伊士港(三)第六十九章 不速之客第三百五十七章 魏氏经济学(二)第八十八章 表兄(一)第二百五十章 危险的发端第二十四章 圣奥古斯丁(二)第二百八十章 火烧营房事件(二)第十八章 河中堡第五十章 金融市场(二)第二百四十七章 清乡行动第一百十八章 松前藩第二章 还是政治任务第二百十一章 游击(一)第二百十五章 热带沃土(一)第三百五十三章 西地中海的盛夏(二)第三百五十三章 西地中海的盛夏(二)第六十一章 东岸主义(五)第二百二十八章 疯狂的棉花第三百三十七章 进攻战与防御战(一)第七十四章 南方战区(一)第二十四章 漂洋过海(十四)第十四章 夜袭第四十四章 波尔多风云(一)第四百九十一章 筚路蓝缕(一)第三百八十一章 战争与和平(二)第三百十三章 新的拓殖(三)第二十章 济南(三)第四百五十五章 南锥(二)第二百七十四章 唯一的防守方式第一百九十九章 山雨欲来(一)第四十五章 巴西局势(一)第十七章 海陆联合作战第四章 新起点(四)第三百五十四章 西地中海的盛夏(三)第六十八章 决战:间奏(一)第七章 第一件工业制成品第一百三十三章 南巴塔哥尼亚(十)第十一章 外交抗议第四百四十一章 棉河(二)第五十五章 南方的英国人(三)第四百九十五章 灼热的经济(一)第五十六章 南方的英国人(四)第一百二十七章 虾夷地的谋算第六十三章 非洲航线(续三)第九十章 表兄(三)第三百四十四章 冬日(四)第四百六十二章 纷扰的欧洲局势(二)第二百二十八章 疯狂的棉花第四百八十章 南铁公司(三)第三百五十五章 黑龙江的新秩序第二十章 进击的舰队(二)第二百十九章 热带沃土(五)第四十八章 恢复性发展(二)第十八章 河中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