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漂洋过海(十七)

张金华侧头看了看船舱内的水银温度计——25.5℃,很好,很不错的天气!南太平洋的冬天就是这么令人舒适,光照强烈、昼夜温差小,如果不是海面上一直很荒凉的话——老天可怜,这一路上他们只遇到了斐济岛这么一片陆地——这段旅程就几乎能够称得上“美妙”(当然是相对而言的)了。

随着瞭望手的一声呐喊,一片陆地的轮廓渐渐出现在了众人的眼前。张金华走到船长室外的栏杆旁,举起胸前的望远镜,只见那是一个青黛色的岛屿。岛中心是一座拔地而起的巨大山脉,山脉高耸、险峻,顶部略显荒凉,看起来似乎是火山。这个特征就很明显了,来过这里的人都知道,这就是大溪地岛,他们的目的地到了!

消息很快就传了开去,不但水手们兴高采烈,就连船舱里安坐着的一千多名移民也莫名地开心了起来。虽然当初在得知要被送到海外岛屿上去生活后,他们曾经心如死灰般地难过过——这与流放何异?但经过这么几个月下来,他们早就已经逐渐接受了现实——不接受又能怎么办?——因此此刻听到水手们传过来的消息后,他们一个个都收拾起了心情,默默接受了命运的安排,准备到这座鸟不拉屎的荒岛上正式定居。

隔壁轮机舱内蒸汽机的噪音越来越小,移民们都知道船只在减速,这是要靠岸的标志啊!果然,随着一下剧烈的振动,甲板上面响起了军官的大嗓门。很快,便有全副武装的水手走到了舱门口,要求大家按组别起身,就如同以前上甲板放风一样,依次跟他们出舱。由于这个动作已经操练过很多次了,再加上已到目的地,大家的情绪都还算平稳,因此秩序都还不错,很快便有人在水手们的指引下顺着踏板下到了栈桥上。

栈桥是木质,看得出来新建不久,因为就连木头上的树皮都没清理干净。栈桥两侧是清澈见底的碧蓝海水,在阳光照耀下美丽得令人炫目。水中到处是珊瑚,鱼群也很密集,看得出来是一片资源丰富的美丽港湾。而事实上也没错,此时“大溪地”号停泊的这个地方位于珊瑚礁包围的潟湖内,这里风平浪静、渔产丰富,更有黑珍珠等特产,几乎是大溪地岛的精华所在了。

潟湖内一般只能通行小艇,但也不是没有深水区,只不过这就需要熟悉本地水文情况的引水员引航了,不然多半会触礁或搁浅。而也就是这片由珊瑚礁包围形成的平静潟湖,构成了大溪地岛外围的第一道防线,至少,敌人的大型军舰是不敢直接开进来了。

当第一个明人移民小心翼翼地踏上了大溪地岛的土地后,早已等候在港口内的以守备队队长王思忠为首的军政人员们立刻发出了热烈的欢呼声。这在大溪地岛是传统了,因为每次有外来船只过来,总会使得岛上众人的生活水平及劳动效率发生一次质的飞跃:来自本土的日用消费品、武器弹药、牲畜、粮食、工具、书籍报纸甚至人口,都是这里的人所急需的。

这次“大溪地”号从烟台——定海——金山一路驶来,自是带了大量的物资及人口。物资都是在登州、宁波就地筹集的,以布帛、粮食、农具和牲畜为主;人口同样来自这两地,包括从六百名江北淮安府的移民,以及在观海卫、慈溪县迁移过来的近五百名明人百姓,此外甚至还有百余名在金山港装船流放的澳洲土著。

这总计一千二百人抵达后,大溪地岛上的外来移民数量就正式突破了两千八百人,虽然仍然不及岛上数量不详的土人,但背靠东岸母国后盾,文明层级极高的他们要是还玩不过那些尚在茹毛饮血的野人、不能成功在富饶的大溪地岛殖民,那么大家干脆都去死好了!

码头边原本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早期的东岸殖民者砍伐了其中的一片,然后再次修建起了码头及栈桥。从船舱内源源不绝下到岛上的明人移民们,懵懵懂懂地看着道路两旁奇奇怪怪的树木:椰子树、来檬树、橘子树、香蕉树、面包树,这些树里除了香蕉树和橘子树外,基本都是原生品种,在码头附近也不知道长了多少年了,结出的果实非常可口鲜美,是本地移民和外来水手们非常喜爱的食品。而香蕉树和橘子树,则是东岸人从别处引种过来的,目前还仅仅只是幼苗,种在码头附近东岸人的控制区内,以免被野蛮人破坏。

在这些果树中间,东岸人还见缝插针地清理了一下杂草和灌木,种下了山药、红薯、菠萝等植物,长势也非常良好。除此之外,东岸人还在码头附近的海岸边专门辟出了一片土地,种上了本地特产塔希提甘蔗。甘蔗田周围种了一圈灌木——这是从本土引进的番石榴,也许是大溪地岛的环境太适宜这种作物生长了,它们的长势异常之好以至于本地的农业技术员们怀疑会不会造成物种入侵,从而对其他作物造成危害——当然这还需要持续观察再做定论。

明人移民们走在被高大的面包树、椰树包围的砂石路上,这些树长得是如此之高大、枝叶是如此之繁茂,而果实又是如此之诱人——大溪地岛上的果树一贯高产且有独特的美味,这得益于岛上特殊的气候——看得一些被母亲抱在怀里的小孩直嚷嚷着要吃。

他们的愿望很快得到了满足,数十名澳洲土著出身的仆役很快端着洗得干干净净的水果上来了,他们将水果放在小路尽头的一大排凉棚下,然后微微躬着身子,用讨好的表情看着这些新来的明国移民——这些人可是跟管理他们的工头们是同族,得好好招待着。

笼罩在繁茂枝叶下的凉爽林荫小径很快走完了,大群移民们涌进了路尽头的凉棚下,然后按照各自小组端坐在地板上,等待着下一步的安排。按照他们所想,“官府”的人大概很快就要出面了吧,接下来他们该干嘛不该干嘛就都该明确下来了。唉,都已经到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了——唔,似乎也不是自己想象中的“恶地”啊,果树成荫、土地看起来也不错,应该能打不少粮食——那句老话怎么说的,既来之则安之嘛,先住下来再说,这地方也不像养不活他们这几千号人的样子。只要能种地能打粮食,那么大伙儿就能扎下根来,那日子就差不到哪去,再差总比在大明朝不保夕要强吧?

“岛上适宜耕种的土地就临海这一片了,大部分都分布在山脚下,是冲击土壤,土质为火山灰,较为肥沃,利于耕作。”张金华一上岸就拉来了岛上的一名负责农业的官员,询问岛上的耕作状况,该名农业官员立刻如实回答:“岛上这些平原我们已经开发出一小片了,是我们通过战斗从土人手里夺来的,目前已经较为稳固了。我们在雨季结束的时候往上面种了一茬玉米,前阵子刚刚收获,亩产达到了300多斤,对于第一年来说相当不错了。至于接下来种什么,还请张特派员指示……”

“还是继续种玉米吧。”张金华一听就立刻说道,“目前我们还是以多打粮食、稳固根基为主。你看岛上又多来了这么多移民,粮食还是有点紧张的。嗯,你们可以玉米、红薯间种,这是新华夏岛的优良经验,可以有效提高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正所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接下来岛上我们还将有一连串的行动呢,而粮食则是我们一切行动计划的基础。”

“另外……”张金华继续吩咐道,“现在人多了,土地就有些紧张了,这就要向土人要了。我们和土人的关系既已紧张成这样,那么想来赎买之道亦是无法走通,那么就只有战争一途了。大溪地守备队有两百余人,装备堪称精良,训练我刚才粗粗看了下,只能说马马虎虎吧,不过对付那些土人是绰绰有余了。现在我命令,从新来移民中挑选出二百人,编入大溪地守备队,并严加训练。至于守备队原本的两百士卒么,王思忠,你给我过来!”

“大人,末将在此!”这位王家忠的族侄立刻一路小跑了过来。

“即刻清点军资人员,向北面搜索前进,若遇土著袭扰你可临机专断,不需请示。另外,将那些澳洲人组织起来向北清理灌木杂草,平整土地。”张金华立刻下达了命令。

第四百七十五章 巴拉多利德和约第三百六十二章 嬗变的局势第一百六十三章 罗洽(二)第二十四章 本土:教育第七十四章 南方战区(一)第四百七十三章 从南到北(二)第四百四十章 棉河(一)第一百八十二章 影响(一)第二百三十八章 东岸人在黑龙江上(二)第一百三十章 东南太平洋(三)第二百八十六章 圣菲,指日而克!(一)第十三章 粮食问题第一百六十九章 奥斯曼之行(一)第三百六十五章 合作(二)第三百七十章 智利南部的老朋友第三百九十九章 西班牙的凛冬(二)第四百五十章 社会变迁(二)第三百二十二章 策应(三)第九十七章 重返黑水港(一)第七十六章 决战:尾声(三)第四百十六章 抱犊崮第一百四十一章 南方战区(九)第二百四十八章 拉普拉塔暗流第一百十四章 迟来的接触第三百八十章 战争与和平(一)第二十八章 乌江之畔(一)第五十九章 海上收费站(一)第八十三章 财富与销赃(一)第四百二十四章 逐渐复苏的经济(一)第三百六十五章 合作(二)第六十八章 蜂拥而至的移民(四)第一百九十二章 微调(二)第二十四章 百万法郎战争(三)第三章 新起点(三)第四十八章 外交与危机(三)第二百三十五章 僵持与突破(三)第七十六章 参谋旅行(二)第九十二章 表兄(五)第一百六十九章 奥斯曼之行(一)第二百二十一章 经济工作(一)第十六章 深固根本(二)第一百零九章 远东根基第九十二章 表兄(五)第三百零七章 热那亚人的目光(一)第八十七章 新欧洲贸易秩序(二)第六十三章 铩羽而归的舰队第三章 安齐拉纳纳(三)第四十三章 这就开战了?第一百四十二章 商业与外交(五)第四百四十一章 棉河(二)第四百二十九章 漂洋过海(四)第二百二十八章 疯狂的棉花第五十三章 漂洋过海(十五)第二十六章 荷兰人的未雨绸缪(二)第一百六十七章 桥口屋第一百二十一章 见闻(四)第四十三章 这就开战了?第二百八十章 火烧营房事件(二)第三百四十九章 判断(二)第二十二章 百万法郎战争(一)第三百六十七章 合作(四)第二百三十九章 东岸人在黑龙江上(三)第五十八章 东岸主义(二)第一百二十六章 乱局(一)第三百十一章 新的拓殖(一)第六十五章 艰难的工业进步(三)第六十二章 非洲航线(续二)第二百七十一章 澳洲的惨淡经营第四十三章 河中堡的困境(七)第九十五章 附属地建设(二)第四百六十八章 巴塔哥尼亚(一)第二百九十八章 起义(二)第四百四十八章 教会第一百章 西大荒(六)第二百八十章 火烧营房事件(二)第七十二章 海军与海盗(七)第四百五十六章 谈判指导方针第四百四十三章 漂洋过海(六)第一百六十三章 罗洽(二)第九十二章 南方战区(四)第四百三十七章 艰难的谈判(四)第二十一章 训练第十八章 济南(一)第一百四十九章 乱局(十一)第三百五十七章 魏氏经济学(二)第四百零四章 既要战争,也要发展(一)第二百八十一章 火烧营房事件(三)第三十四章 西进与铁矿(四)第二百三十章 新市场(二)第十四章 西大荒(四)第二百六十六章 网(四)第一百零五章 新华夏、新危机(一)第二百零六章 血肉磨坊(五)第一百六十八章 制革第二百十二章 游击(二)第四百八十七章 漂洋过海(十一)第九章 大建设(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东南太平洋(二)第二百二十五章 西北走廊(一)第七章 风起云涌(四)
第四百七十五章 巴拉多利德和约第三百六十二章 嬗变的局势第一百六十三章 罗洽(二)第二十四章 本土:教育第七十四章 南方战区(一)第四百七十三章 从南到北(二)第四百四十章 棉河(一)第一百八十二章 影响(一)第二百三十八章 东岸人在黑龙江上(二)第一百三十章 东南太平洋(三)第二百八十六章 圣菲,指日而克!(一)第十三章 粮食问题第一百六十九章 奥斯曼之行(一)第三百六十五章 合作(二)第三百七十章 智利南部的老朋友第三百九十九章 西班牙的凛冬(二)第四百五十章 社会变迁(二)第三百二十二章 策应(三)第九十七章 重返黑水港(一)第七十六章 决战:尾声(三)第四百十六章 抱犊崮第一百四十一章 南方战区(九)第二百四十八章 拉普拉塔暗流第一百十四章 迟来的接触第三百八十章 战争与和平(一)第二十八章 乌江之畔(一)第五十九章 海上收费站(一)第八十三章 财富与销赃(一)第四百二十四章 逐渐复苏的经济(一)第三百六十五章 合作(二)第六十八章 蜂拥而至的移民(四)第一百九十二章 微调(二)第二十四章 百万法郎战争(三)第三章 新起点(三)第四十八章 外交与危机(三)第二百三十五章 僵持与突破(三)第七十六章 参谋旅行(二)第九十二章 表兄(五)第一百六十九章 奥斯曼之行(一)第二百二十一章 经济工作(一)第十六章 深固根本(二)第一百零九章 远东根基第九十二章 表兄(五)第三百零七章 热那亚人的目光(一)第八十七章 新欧洲贸易秩序(二)第六十三章 铩羽而归的舰队第三章 安齐拉纳纳(三)第四十三章 这就开战了?第一百四十二章 商业与外交(五)第四百四十一章 棉河(二)第四百二十九章 漂洋过海(四)第二百二十八章 疯狂的棉花第五十三章 漂洋过海(十五)第二十六章 荷兰人的未雨绸缪(二)第一百六十七章 桥口屋第一百二十一章 见闻(四)第四十三章 这就开战了?第二百八十章 火烧营房事件(二)第三百四十九章 判断(二)第二十二章 百万法郎战争(一)第三百六十七章 合作(四)第二百三十九章 东岸人在黑龙江上(三)第五十八章 东岸主义(二)第一百二十六章 乱局(一)第三百十一章 新的拓殖(一)第六十五章 艰难的工业进步(三)第六十二章 非洲航线(续二)第二百七十一章 澳洲的惨淡经营第四十三章 河中堡的困境(七)第九十五章 附属地建设(二)第四百六十八章 巴塔哥尼亚(一)第二百九十八章 起义(二)第四百四十八章 教会第一百章 西大荒(六)第二百八十章 火烧营房事件(二)第七十二章 海军与海盗(七)第四百五十六章 谈判指导方针第四百四十三章 漂洋过海(六)第一百六十三章 罗洽(二)第九十二章 南方战区(四)第四百三十七章 艰难的谈判(四)第二十一章 训练第十八章 济南(一)第一百四十九章 乱局(十一)第三百五十七章 魏氏经济学(二)第四百零四章 既要战争,也要发展(一)第二百八十一章 火烧营房事件(三)第三十四章 西进与铁矿(四)第二百三十章 新市场(二)第十四章 西大荒(四)第二百六十六章 网(四)第一百零五章 新华夏、新危机(一)第二百零六章 血肉磨坊(五)第一百六十八章 制革第二百十二章 游击(二)第四百八十七章 漂洋过海(十一)第九章 大建设(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东南太平洋(二)第二百二十五章 西北走廊(一)第七章 风起云涌(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