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二章 橡胶

一艘从镇海港驶来的内河小汽船缓缓停靠在了永安港码头,码头上的力工们在蒸汽吊杆的协助下,很麻利地将很多包装好的货物卸下。而在他们旁边,七八辆载重货运马车早就等得不耐烦了,车夫们拿着提货单,直接将一些自己需要的货物——橡胶和****——抢了过来,然后驾起马车,朝旁边不远处的一间工厂驶去。

这间工厂占地规模相当不小,其中大部分土地上都建着宽敞明亮的砖瓦厂房。而在此时,这间被命名为“永安橡胶制品厂”的企业(工商部占股70%,东岸公司占股20%,新华夏开拓队占股10%)内,许多工人正坐在工作台前,小心地忙碌着。

他们正在神情专注地处理着生胶片,而生胶片的来源则是新华夏岛。自从多年前东岸人在新华港附近的山里面陆续栽种了三千多株橡胶树树苗、种子后,由于气候、环境以及照顾不力等方面的原因,橡胶树成活率不高。后来无奈四处换地方移栽,折腾至今,新华港附近才有大约不到八百株橡胶树陆续长成,并到了割胶期。

橡胶树树皮内层某种细胞分泌的粘液,便是东岸人所需要的“胶乳”的原材料了。当地的采集工人们拿出刀或斧子在树皮上切个口,然后切口内流出的液体便可被收集到固定在树上的容器内。这些采集回来的液体是无法直接利用的,必须适当稀释,然后再加醋酸制作成胶凝,最后再来一道加热和烟熏的工艺,这才能够初步利用。

这些加工工艺东岸人一开始也一窍不通,因为没人懂这方面的知识,他们也是在这些年不断的摸索实践中,才逐渐找到了一些加工处理橡胶的方法。比如分析橡胶树流出的液体中的成分啦,比如如何去处胶乳中的杂质啦,比如如何制作生胶啦等等——其中制作生胶是最关键的一道工艺了。

制作者一般都是从放置胶乳的小桶内拿出一根涂满了层白色胶乳的棍子,然后将这根棍子凑在火盆上面反复烟熏,使其干燥;接着再将木棍伸进小桶内,继续在其表面涂上一层胶乳,然后再熏干;如此反复多次,直到木棍上面积累了一大块白色胶状物质后,便将其切下,放置在一旁,经由专人收走。

这个时候,他们得到的物质便是生胶。当然有的时候还会用一种工艺,即用滚筒反复碾压胶凝,去处其中的乳清,然后得到厚度为几毫米的胶片——这也是一种有价值的中间品。

而关于橡胶的如何利用,东岸人这些年也做了大量的研究——毕竟这是一种在后世应用极为广泛的物质,由不得他们不重视——东岸人对橡胶利用的第一手资料来自于巴西的马梅卢科人,这些捕奴队员们经常深入亚马孙河流域捕捉土人,因此也有幸见识到了土人是如何利用橡胶这种东西的。

生活在丛林中的印第安人早早就发现了橡胶的种种妙用,他们知道如何制作较为粗糙的胶片,然后用这种胶片制作成雨鞋;他们还发现胶乳可防水,这在多雨的亚马孙流域可是一项了不得的功能——东岸人据此脑洞大开,认为可以将胶乳涂抹在帆布或衣物上,以使其防水;印第安人还利用粘土模子制作了很多橡胶容器,这又是一项妙用;当然了,印第安人最伟大的发现则是他们意识到胶乳经烟熏后有了皮革状的外观,可以制作很多有用的东西。

总而言之,印第安人在漫长的岁月中开发出了很多橡胶的用处以及加工处理方法,东岸人想方设法地汇总了这些信息后,开始自己设计加工工艺,准备抢在欧洲人还没反应过来之前,大规模应用这种神奇的自然恩赐——橡胶。

不过也许东岸人过于乐观了,事实上早在1615年,西班牙人就开始用橡胶来制作士兵们的防雨斗篷了。只可惜西班牙人没有深刻意识到这种东西的其他妙用,直到一百多年后的1736年,法国一支前往秘鲁的考察队在研究橡胶后,才逐步开发出了种种妙用,并最终风靡整个世界。可以说,是法国人开发出了橡胶这种伟大的材料——当然如今这项殊荣,似乎将由东岸人来获得了。

现在设立在永安港的这家橡胶制品厂,便承担了研究、开发橡胶用法的重任。虽然设立才短短两个多月,但他们以自然科学研究院移交给他们的部分实验记录为基础,已经初步开发出了几样小玩意。第一个便是橡皮——他们发现橡胶块能够擦掉纸上的铅笔字迹,这令东岸的绘图技师们喜出望外,他们再也不用因为绘图中一个小小的错误就重画一张了,这省了他们很多事。

第二个用处则比橡皮有意义多了,因为永安橡胶制品厂技术科的技术人员们仿效印第安人和西班牙人的思路,制作出了很多防水器具,比如防水皮具、防水布(棉布、麻布、呢布等等)。不过他们不像西班牙人或印第安人那样直接将天然胶乳涂抹在布匹上,他们没这个条件,因为那需要在原产地直接加工,但从新华夏运过来的基本都是橡胶块(天然胶乳很容易凝结成块),而橡胶块显然是没法直接涂抹在任何物体上的,因为你首先需要软化它们。

不过这显然无法难住已经脑洞大开的东岸技师们,他们一遍遍试用自己能够找到的所有化学品,如焦油(煤焦油中的苯倒是可以溶解橡胶)、硫酸、盐酸、纯碱、烧碱、****等等,最后终于发现****(北方化工厂生产,目前在东岸主要应用于冷冻机冷媒以及医用麻醉方面)这种化学品是生胶块的良好溶剂。溶解、软化后的橡胶具有非常好的粘性,可以调和成各种溶胶,然后由人工用刷子将其均匀地涂抹在皮革或布匹等材料上,待其干燥后便是良好的防水材料——大家终于不用再穿产量不高、价格昂贵以及较为笨重的鲸鱼皮防水制品了。

到了后来,还有人提出可以用这种涂了溶胶的防水布来制作气球,这种想法甚至得到了几位穿越众的兴趣并大力投资,目前这个项目已经正式展开,相信过一段时日后就会有进一步的消息传出来了。

另外,该厂还和大鱼河机器纺织厂、平安织造厂、罗洽纺织厂等三家企业合作,专门向他们输出固定规格的生胶片,然后这些企业便将胶片粘到织物上(溶解后的生胶具有非常好的粘性),制作成各种吊带袜、松紧裤等纺织品。目前这些产品同样正处于试验阶段,不过就东岸本土一些试用顾客们的反响来看,市场上对这些纺织品的接受程度较高,销售前景应该相当不错——这以后必将成为东岸纺织品系列中的另一颗明珠。

吊带袜、松紧裤有了,那么在技师们的发散思维下,其他各种橡胶制品也都一一开发了出来,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们做不到的——比如充气床、游泳圈、气枕、气垫等等。而制作方法也相当简单,只要将这些物品的内芯浸入用溶解橡胶制作的溶胶中即可。除此之外,胶管、胶丝、胶带、弹性绷带等有用的小东西也被大家逐渐设计了出来,下一步便是试制生产,看看效果怎么用,能不能用。

当然了,从以上叙述也可以看出,目前东岸所有的橡胶制品用的都是生橡胶,也就是没有硫化过的橡胶。用这种橡胶制作的物品,虽然粘性、弹性和伸缩性方面都相当不错,但如果长时间置于低温环境下,橡胶会慢慢变硬然后失去弹性,这对这种商品来说是致命的。因为这意味着在寒冷的冬天,橡胶制品将有很大几率失去效用。

另外,经过溶剂溶解过的生橡胶,一旦遇到炎热天气,便很容易分解从而失去效用。可以说,如果这两个缺陷不解决的话,那么橡胶制品在东岸乃至全世界的销售便会遇到很多局限,最终会影响到这个朝阳产业的发展。

特别是在寒冷的南巴塔哥尼亚以及炎热的新华夏地区,你还指望这种东西能卖得上价钱么,任何一个有理智的人都不会买这么一种只能在夏秋季节用用的东西。什么?你说鲸鱼皮制作的雨鞋很笨重?好吧,也许是很笨重,也很昂贵,但这种雨鞋在极端低温的情况下都不会出问题,保温性能也很良好,这就是一个很大的优点,难道不是吗?

要解决这个问题,也许只能在橡胶的处理上再想想办法了。穿越众们再无知,再孤陋寡闻,至少也有人听说过“硫化橡胶”这个名词。不过具体到怎么硫化,具体工艺又是如何,这就两眼一抹黑了。没办法,还是得靠永安橡胶制品厂自己想办法,至少他们已经知道一个大体的方向,那就是用硫磺来和橡胶一起反应。至于是火烧、还是加热,抑或是溶解,那就得靠自己多做实验了,这没别的捷径可走,只能一步步试,一个个可能地排除。

向大家介绍一本书,书友梁向俭写的同人《西望:从华夏到东岸》,就发表在起点,大家有空的话可以去看看,个人认为写得比我好。。。。。。

第三十八章 意料之外的战斗第二百二十五章 西北走廊(一)第三百三十章 加勒比海的新客人(一)第二百十五章 热带沃土(一)第三百九十五章 挖掘根基(一)第四十七章 勇敢者的游戏第一百六十四章 人口饥渴症第七章 风起云涌(四)第七十五章 决战:尾声(二)第九十七章 山间的战斗(三)第一百四十章 商业与外交(三)第一百八十八章 丘区(四)第四百二十章 黑海乱象(一)第八章 安齐拉纳纳(八)第二百四十二章 船舶与航运(一)第二百七十五章 市面(一)第六十九章 农业问题第一百十二章 渔汛第十八章 河中堡第九十九章 西大荒(五)第三章 荷兰纪行(一)第二百十二章 游击(二)第十章 狼群(五)第二百八十章 火烧营房事件(二)第四百七十三章 从南到北(二)第三十八章 意料之外的战斗第四百九十三章 筚路蓝缕(三)第十八章 济南(一)第二百九十四章 去国离乡(二)第四百六十三章 纷扰的欧洲局势(三)第一百四十章 商业与外交(三)第八十三章 东方港的奥斯曼人(三)第六章 政治与生意第三百八十七章 铜钱(二)第一百章 本土的准备(一)第二十八章 乌江之畔(一)第三十七章 为王前驱(二)第四百八十二章 西北铁路(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乱局(三)第六十九章 不速之客第十一章 贝齐米萨拉卡人的噩梦(三)第十九章 深固根本(五)第三百零二章 战争岁月(三)第一百六十七章 制碱第四百二十八章 漂洋过海(三)第二百三十章 新市场(二)第一百八十六章 丘区(二)第一百八十章 浑水(九)第一百十八章 松前藩第一百三十三章 南巴塔哥尼亚(十)第一百十章 南方战区(六)第二百十八章 热带沃土(四)第二十九章 新华堡(二)第二十九章 本土:乡间(一)第四十一章 海试第一百九十九章 山雨欲来(一)第三百四十章 进攻战与防御战(四)第四百四十九章 社会变迁(一)第一百章 本土的准备(一)第四十三章 河中堡的困境(七)第三百一十章 贸易往返第一百十四章 河间奴(一)第四百二十九章 漂洋过海(四)第七十二章 联合舰队第一百四十四章 哈巴罗夫的抉择(一)第九十五章 山间的战斗(一)第四百五十九章 山东新形势第一百二十三章 新华夏、新危机(四)第二十八章 乌江之畔(一)第四百六十一章 纷扰的欧洲局势(一)第一百十一章 有线电报第七十三章 斩波第四百七十章 冷冻和麻醉第十二章 须鲸港的战斗第四百四十七章 岱山岛第二百二十五章 西北走廊(一)第七十四章 探险船队的出发第三十六章 棉布市场(二)第一百十七章 乌江之畔(六)第二百二十一章 经济工作(一)第三百七十五章 燃烧的瓦尔迪维亚第三百八十三章 东线无战事(一)第五章 安齐拉纳纳(五)第四百七十八章 南铁公司(一)第二十六章 本土:外交(二)第四十六章 外交与危机(一)第四十三章 贸易与殖民(二)第四百二十八章 漂洋过海(三)第二十六章 圣奥古斯丁(四)第一百八十七章 丘区(三)第四百七十四章 从南到北(三)第一百零三章 火爆的贸易第二百十六章 热带沃土(二)第六十九章 南巴塔哥尼亚(七)第八十四章 伟大的航行(九)第八十七章 伟大的航行(十二)第二十九章 本土:乡间(一)第九十六章 远航船队第四百六十七章 社会变迁(七)第二百二十八章 疯狂的棉花
第三十八章 意料之外的战斗第二百二十五章 西北走廊(一)第三百三十章 加勒比海的新客人(一)第二百十五章 热带沃土(一)第三百九十五章 挖掘根基(一)第四十七章 勇敢者的游戏第一百六十四章 人口饥渴症第七章 风起云涌(四)第七十五章 决战:尾声(二)第九十七章 山间的战斗(三)第一百四十章 商业与外交(三)第一百八十八章 丘区(四)第四百二十章 黑海乱象(一)第八章 安齐拉纳纳(八)第二百四十二章 船舶与航运(一)第二百七十五章 市面(一)第六十九章 农业问题第一百十二章 渔汛第十八章 河中堡第九十九章 西大荒(五)第三章 荷兰纪行(一)第二百十二章 游击(二)第十章 狼群(五)第二百八十章 火烧营房事件(二)第四百七十三章 从南到北(二)第三十八章 意料之外的战斗第四百九十三章 筚路蓝缕(三)第十八章 济南(一)第二百九十四章 去国离乡(二)第四百六十三章 纷扰的欧洲局势(三)第一百四十章 商业与外交(三)第八十三章 东方港的奥斯曼人(三)第六章 政治与生意第三百八十七章 铜钱(二)第一百章 本土的准备(一)第二十八章 乌江之畔(一)第三十七章 为王前驱(二)第四百八十二章 西北铁路(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乱局(三)第六十九章 不速之客第十一章 贝齐米萨拉卡人的噩梦(三)第十九章 深固根本(五)第三百零二章 战争岁月(三)第一百六十七章 制碱第四百二十八章 漂洋过海(三)第二百三十章 新市场(二)第一百八十六章 丘区(二)第一百八十章 浑水(九)第一百十八章 松前藩第一百三十三章 南巴塔哥尼亚(十)第一百十章 南方战区(六)第二百十八章 热带沃土(四)第二十九章 新华堡(二)第二十九章 本土:乡间(一)第四十一章 海试第一百九十九章 山雨欲来(一)第三百四十章 进攻战与防御战(四)第四百四十九章 社会变迁(一)第一百章 本土的准备(一)第四十三章 河中堡的困境(七)第三百一十章 贸易往返第一百十四章 河间奴(一)第四百二十九章 漂洋过海(四)第七十二章 联合舰队第一百四十四章 哈巴罗夫的抉择(一)第九十五章 山间的战斗(一)第四百五十九章 山东新形势第一百二十三章 新华夏、新危机(四)第二十八章 乌江之畔(一)第四百六十一章 纷扰的欧洲局势(一)第一百十一章 有线电报第七十三章 斩波第四百七十章 冷冻和麻醉第十二章 须鲸港的战斗第四百四十七章 岱山岛第二百二十五章 西北走廊(一)第七十四章 探险船队的出发第三十六章 棉布市场(二)第一百十七章 乌江之畔(六)第二百二十一章 经济工作(一)第三百七十五章 燃烧的瓦尔迪维亚第三百八十三章 东线无战事(一)第五章 安齐拉纳纳(五)第四百七十八章 南铁公司(一)第二十六章 本土:外交(二)第四十六章 外交与危机(一)第四十三章 贸易与殖民(二)第四百二十八章 漂洋过海(三)第二十六章 圣奥古斯丁(四)第一百八十七章 丘区(三)第四百七十四章 从南到北(三)第一百零三章 火爆的贸易第二百十六章 热带沃土(二)第六十九章 南巴塔哥尼亚(七)第八十四章 伟大的航行(九)第八十七章 伟大的航行(十二)第二十九章 本土:乡间(一)第九十六章 远航船队第四百六十七章 社会变迁(七)第二百二十八章 疯狂的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