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南方战区(八)

李卡多判断这些贫户在得了赖以活命的土地后,会渐渐与东岸人靠拢,这在一些地区得到了部分印证。很多贫民在收了土地之后,基本也就意味着他们已经彻底得罪了族长乡老之类的乡间头面人物(一般都是地方上的士绅,与清廷天然走得很近),若是没有东岸军队背书,他们恐怕是分分钟就会被人给灭了。

而在给这些人撑腰的事情上,东岸大军也毫不含糊:新建陆军第四师、第六师、挺身队第五大队(两千名德意志雇佣兵改编)、南非八旗新军等部队几乎无一日得闲,他们数月间辗转各地,厉行连坐之法,残酷镇压各种叛乱、处理各类谋杀事件,在得到了一个“暴虐”的名声的同时,也狠狠刹住了士绅们反攻倒算的浪潮,将局面基本稳定了下来。

而一旦局面稳定下来,那么时间就站在东岸这一边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分得地的贫民们就将逐渐站稳脚跟,他们是东岸的基本盘,与东岸人结成了利益共同体,再加上乡间各村领头的退伍军人,这就意味着东岸人的触角已经逐渐深入了乡间,控制力大大增强。假以时日,随着教育、工业、商业的兴办,地方上的传统士绅就将被逐步排挤出主流社会圈子,他们对地方上的影响力将被极大弱化,最终成为可有可无的人物,再不复成为一种威胁。

鄞县如此,其他县也在逐步推行此类政策,为此,刘海洋、魏博秋等人甚至打算请邵树德从别的地方再迁移一批移民到此地,以改变本地的人口结构,打破盘根错节的势力网。只不过限于种种因素,其他诸县一时还没鄞县这么大的“成绩”,不过随着本土支援来的一批兵团堡干部抵达后,相信这个局面会有所改观。

话说如今东岸人建立的学兵团体系真是穿越以来最大的神来之笔。这些以7-12岁孩童为主(其中大部分是买来的孤儿)的学兵们,历经十年时间的封闭式学习、训练,人人都掌握了远超本时代平均水平的知识,而且个人战斗技能与团结协作精神也相当不错,是执委会控制地方的强力武器。

设立于罗洽县的兵团堡目前每年毕业1000名学生,其中偏重军事类的约占六成左右,执委会将39团毕业生(49年毕业)中几乎全部军事类的、同时也将40团(50年毕业)中军事类学生提前毕业,两者共同编成了一支千余人的队伍,打包送到了宁波,前些日子他们已经乘坐国内第二艘全蒸汽动力船只“火地岛”号在定海港登陆。

这些干部年轻体壮,各项技能都相当不错,战斗意志顽强,团结协作精神也很高。而经历了为期十年封闭式洗脑教育的他们,对执委会也相当忠诚,由他们加入到黑水地区军政系统之中,对于践行执委会的意志帮助相当大,同时也能有效震慑一些颇具野心的家伙。

对于这批干部的到来,邵树德是最欢迎的,茅德胜表示了有限度的支持,刘海洋不置可否,魏博秋则不是很同意——不过这不是他所能抗拒的,这批干部第一个落脚点就是定海港。他们首先将在定海县进行恢复性训练,同时学习各类本地知识,为将来全面接管地方(军管)做准备。当然了,在集训、学习期间,他们这一千多在一起军训了十年之久的同学们,将会把自己武装到牙齿,然后到地方上镇压一些“不法分子”。而被他们抓获的“不法分子”,部分流放到库页岛和阿穆尔河四寨,情节较轻的则将留在本地盐场里做苦力。

目前定海县荒废许久的各大盐场已经进行了恢复性生产,生产出来的盐除供本地消费外,最大部分自然是出口到大泊、黑水二县了。随着这两个县的渔业生产越来越繁荣,对能够腌制海货的粗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这对定海县诸盐场的生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众所周知,盐场是一个极费人工的地方,而宁波府历经明末清初的战火,人口损失不轻,因此产量的提升一直很有限。说句难听点的话,也幸好各地此起彼伏的士绅暴动给了东岸人以口实,可以将大批俘虏送进盐场里做苦力,不然定海县各盐场哪有那么快就恢复生产。

其实不光盐场了,宁波府下辖各县的茶叶、蚕桑、棉花以及最最重要的主粮生产,在这时代哪一个不是最要耗费人工的产业?比如东岸人最先恢复生产秩序的茶场——目前四明山、天目山一带的很多原属清廷将官的茶场已经被收归国有——去年共向东岸本土出口了二三十万元的茶叶,但这些茶场却“消耗”了数千劳工。随着东岸本土茶叶消费的逐年增加,相信这些茶场需要的劳工数量将与日俱增,可奉化县是小县,全县人口不过区区七八万人,这要从哪才能变得出来这么多的劳动力呢?难道不搞种植农业了?

不过不种地了,这似乎也是一个思路,而且还是黑水开拓队政府所大力推广的观念,这种观念源自于执委会对殖民地单一经济体系的设计,即每个殖民地的经济体系最好极度单一,一旦离开东岸本土就可能会陷入经济崩溃或者“失去的N年”这样的长期经济阵痛,以确保东岸本土能够攫取产业链上最丰厚的利润。

黑水离东岸本土有十万八千里之遥,总体来说不太适合这种经济体系,但如果改良下,与黑水等地的经济形成互补,倒也不无裨益。比如,东岸人治下土地最肥沃、水利设施最完善的鄞县,就可以以谷物种植和蚕桑业为主;定海县盐场很多,那么就可以出口盐和各类腌制品,当然农民也可以发展蚕桑养殖业,毕竟这是紧俏商品;奉化县就好说了,整体上将以蚕桑养殖及茶产业为主,至于日常生活所需的谷物、食盐,大可以从邻县进口。

而如果我们将东岸人治下的宁波府诸县视作一个整体,参与到整个黑水经济体系的运行中去的话,就可以发现,整个宁波府(包括已经据有的台州府宁海县,共六县一卫,观海卫已被清军占领)向北方山东(包括济州岛、釜山、元山津等地)、黑水地区出口谷物、生丝、茶叶、竹器、盐以及部分手工制品,同时从北方进口水泥、石灰、金属器具、罐头食品、腌鱼腌肉、海货、皮革、牲畜、药材、优质家具、大木以及部分手工品,总体上来看双方的贸易大体平衡,宁波府略微呈入超之势,但毫无疑问两地经济的互补性是非常强的。

若是政府引导并大力发展的话,不出十年,必然会逐步影响到两地上百万百姓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社会风气。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经济层面的潜移默化最终将深刻影响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从而使得包括宁波府、登州府、莱州府以及黑水诸岛在内的整个地区与古老的中原大地渐渐格格不入,这样东岸人的统治才算真正稳固下来。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当这些地区的经济以工商业资本主义为主体时,才会真正没有敌人生存的土壤。

如今唯一可虑的,大概就是在东岸这个体系还没有真正建立并且稳固下来的时候,就被强大的外来武力强行打破,然后一切再度回归原样。因此,如今东岸人所需要做的,那就是在西面和北面拼死抵挡住大队清军的攻势,然后对内镇反、循序渐进地进行社会改革,最终将其纳为己用。

而从现在的局势看来,西面的问题不大,大顺刘国昌、刘世俊二人率领的部队在东岸军队的配合下,依托车厩堡、田螺堡两个装备了大量火炮的棱堡,以及随时从慈溪江面上支援过来的海军浅水炮舰,将清军牢牢挡在了余姚县境内。

不过在北面的观海卫、慈溪县一线,情况则不是很乐观,丁维岳的新建陆军第十师三千人在观海卫被拥有青铜火炮的清军击败,损兵数百,元气大伤。如今丁大师长已经率着残部败退至慈溪县,依托城墙固守,而坐镇后方的刘海洋闻讯后也大吃一惊,立刻抽调由德意志雇佣兵临时编组而成的挺身队第五大队火速驰援慈溪,以抵挡清军可能的攻势。同时,海军还抽出了数艘军舰,深入杭州湾内,故意让清军看见,使他们产生东岸陆军可能会伺机登陆的想法,以牵制他们一部分的兵力。

总而言之,如今东岸人在浙东地区的形势还很微妙,内有士绅地主作乱,外有清军大队威压,可谓是在钢丝绳上起舞,一点闪失都不能有。不过总体来看刘海洋、魏博秋、黄仪等人还能勉强应付,局势还处于可控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宁波府将会离清廷越来越远,最终转化为东岸人自己可资利用的力量。

第十二章 须鲸港的战斗第三百二十九章 收获的里昂第一百二十六章 乱局(一)第三百六十二章 嬗变的局势第五十五章 目标:太平洋!第一百六十一章 西印度洋(十五)第三百八十九章 大帅的临别献礼(二)第四百九十四章 筚路蓝缕(四)第二百五十五章 “访问”(二)第三百二十八章 混乱的巴黎第三十章 圣奥古斯丁(八)第三百三十二章 西北垦殖局(一)第一百四十八章 乱局(十)第一百三十三章 湖西(一)第三百九十七章 挖掘根基(三)第一百四十章 商业与外交(三)第一百三十九章 商业与外交(二)第四百七十章 冷冻和麻醉第六十七章 决战:主题(五)第二十八章 大开发:垦殖第二百七十三章 矿区(二)第四十三章 河中堡的困境(七)第二百九十一章 东地中海的盛夏(二)第四百七十三章 从南到北(二)第三十九章 河中堡的困境(三)第四十章 “东岸之鹰”号第一百零二章 开拓总局(二)第七章 第一件工业制成品第二十六章 本土:外交(二)第九十九章 西大荒(五)第六十三章 非洲航线(续三)第七十二章 海军与海盗(七)第六十五章 决战:主题(三)第二百七十二章 矿区(一)第四百九十一章 筚路蓝缕(一)第四百五十章 社会变迁(二)第二百九十一章 东地中海的盛夏(三)第一百九十八章 卡法(二)第二百零一章  山雨欲来(三)第五十一章 战备之船舶(一)第二十章 济南(三)第一百十章 南方战区(六)第七十三章 乌江之畔(四)第四十三章 平安堡(五)第七十一章 共同防御第三十四章 燧发枪第三十三章 谈判(一)第十六章 混乱与秩序(二)第一百七十四章 浑水(二)第一百九十八章 卡法(二)第一百三十七章 创业与发展(二)第二十章 济南(三)第三百章 战争岁月(一)第四十三章 血河(六)第六十七章 蜂拥而至的移民(三)第二十八章 新华堡(一)第三十二章 战争机器(一)第一百七十七章 浑水(五)第四百十三章 且战且退(二)第三百五十七章 魏氏经济学(二)第五十六章 齐洛埃岛第四百八十九章 风起云涌(一)第八十六章 东方港的西班牙人(二)第一百五十三章 后方(二)第四十一章 平安堡(三)第八十章 收割及预备役第七十二章 联合舰队第四章 艰难的开始(二)第七章 第一件工业制成品第四十二章 贸易与殖民(一)第一百零七章 哥萨克与满洲人第四十二章 波尔多来信第三百五十四章 西地中海的盛夏(三)第一百九十三章 微调(三)第八十五章 伟大的航行(十)第四百七十五章 巴拉多利德和约第十八章 深固根本(四)第四百四十七章 岱山岛第二百十一章 游击(一)第三百零四章 第勒尼安海(一)第六十四章 所谓的偷渡航线第二百六十章 误判?第五十章 波尔多风云(七)第六十八章 决战:间奏(一)第二百五十四章 “访问”(一)第四十九章 波尔多风云(六)第二百零四章 血肉磨坊(三)第二百二十七章 西北走廊(三)第一百九十八章 卡法(二)第五十七章 决战:前奏第四百十七章 艰难的谈判(一)第二百九十一章 东地中海的盛夏(二)第五章 波罗的海第四百七十九章 南铁公司(二)第十二章 新发展(一)第二十章 “走私商人”的兴趣第二十六章 本土:外交(二)第二十七章 大开发:“剿匪”第一百二十七章 乱局(二)第一百零二章 开拓总局(二)
第十二章 须鲸港的战斗第三百二十九章 收获的里昂第一百二十六章 乱局(一)第三百六十二章 嬗变的局势第五十五章 目标:太平洋!第一百六十一章 西印度洋(十五)第三百八十九章 大帅的临别献礼(二)第四百九十四章 筚路蓝缕(四)第二百五十五章 “访问”(二)第三百二十八章 混乱的巴黎第三十章 圣奥古斯丁(八)第三百三十二章 西北垦殖局(一)第一百四十八章 乱局(十)第一百三十三章 湖西(一)第三百九十七章 挖掘根基(三)第一百四十章 商业与外交(三)第一百三十九章 商业与外交(二)第四百七十章 冷冻和麻醉第六十七章 决战:主题(五)第二十八章 大开发:垦殖第二百七十三章 矿区(二)第四十三章 河中堡的困境(七)第二百九十一章 东地中海的盛夏(二)第四百七十三章 从南到北(二)第三十九章 河中堡的困境(三)第四十章 “东岸之鹰”号第一百零二章 开拓总局(二)第七章 第一件工业制成品第二十六章 本土:外交(二)第九十九章 西大荒(五)第六十三章 非洲航线(续三)第七十二章 海军与海盗(七)第六十五章 决战:主题(三)第二百七十二章 矿区(一)第四百九十一章 筚路蓝缕(一)第四百五十章 社会变迁(二)第二百九十一章 东地中海的盛夏(三)第一百九十八章 卡法(二)第二百零一章  山雨欲来(三)第五十一章 战备之船舶(一)第二十章 济南(三)第一百十章 南方战区(六)第七十三章 乌江之畔(四)第四十三章 平安堡(五)第七十一章 共同防御第三十四章 燧发枪第三十三章 谈判(一)第十六章 混乱与秩序(二)第一百七十四章 浑水(二)第一百九十八章 卡法(二)第一百三十七章 创业与发展(二)第二十章 济南(三)第三百章 战争岁月(一)第四十三章 血河(六)第六十七章 蜂拥而至的移民(三)第二十八章 新华堡(一)第三十二章 战争机器(一)第一百七十七章 浑水(五)第四百十三章 且战且退(二)第三百五十七章 魏氏经济学(二)第五十六章 齐洛埃岛第四百八十九章 风起云涌(一)第八十六章 东方港的西班牙人(二)第一百五十三章 后方(二)第四十一章 平安堡(三)第八十章 收割及预备役第七十二章 联合舰队第四章 艰难的开始(二)第七章 第一件工业制成品第四十二章 贸易与殖民(一)第一百零七章 哥萨克与满洲人第四十二章 波尔多来信第三百五十四章 西地中海的盛夏(三)第一百九十三章 微调(三)第八十五章 伟大的航行(十)第四百七十五章 巴拉多利德和约第十八章 深固根本(四)第四百四十七章 岱山岛第二百十一章 游击(一)第三百零四章 第勒尼安海(一)第六十四章 所谓的偷渡航线第二百六十章 误判?第五十章 波尔多风云(七)第六十八章 决战:间奏(一)第二百五十四章 “访问”(一)第四十九章 波尔多风云(六)第二百零四章 血肉磨坊(三)第二百二十七章 西北走廊(三)第一百九十八章 卡法(二)第五十七章 决战:前奏第四百十七章 艰难的谈判(一)第二百九十一章 东地中海的盛夏(二)第五章 波罗的海第四百七十九章 南铁公司(二)第十二章 新发展(一)第二十章 “走私商人”的兴趣第二十六章 本土:外交(二)第二十七章 大开发:“剿匪”第一百二十七章 乱局(二)第一百零二章 开拓总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