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东南太平洋(二)

而在返回阿劳坎港的路上——准确地说是在奇洛埃岛附近海域——这几艘船只还将顺带捕捕鱼,这一带的竹荚鱼资源还是很丰富的,大群洄游的竹荚鱼在此聚集,给了南铁公司的捕鱼船队非常好的机会。他们将捕获的海鱼塞进安装了****冷冻机的冷藏室内,以便能够长期保存,这其实大大增强了渔船的海上逗留时间,变相降低了捕鱼的成本。

至于这些捕获的鱼类(以竹荚鱼为主)嘛,部分运回阿劳坎港销售,部分在加工处理后返销回智利。就如同荷兰人在英国近海将捕获的鲱鱼出售给英国人一样,东岸人也将数量庞大的竹荚鱼销售到了智利乃至秘鲁市场,在赚足了利润的同时,也使得秘鲁总督区本就规模极小的捕鱼业——托西班牙国王限制秘鲁捕鱼业的“福”——陷入了灭顶之灾。

当然了,秘鲁方面既然有被外来商品冲击得“死亡”掉的行业,如纺织业、捕鱼业、冶铁业,自然也有获得蓬勃发展的行业,比如粮食种植业、烟草种植业、制糖业、伐木业、酿酒业等等。尤其是烟草种植业和制糖业,无论是烟草种植园还是甘蔗种植园,无疑都是极其消耗地力的,这就对高质量的肥料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已经在巴西种植园内广受好评的东岸豆饼,就成了秘鲁种植园主们大力进口的物资。

据不完全统计,在豆饼大力出口秘鲁的十多个月以来,由于产能的有限,以及巴西、北美市场(弗吉尼亚和佛罗里达)的巨大需求,经罗洽港向外出口的东岸豆饼价格比起最初来已经暴涨了四成,让国内一干榨油-制饼联合企业集体笑歪了嘴。而在这种巨大的市场需求的刺激下,国内各大农业区大豆播种面积激增,谷物播种面积大降(因为利润太过稀薄),新式榨油机及配套蒸汽机的销售量也引来了爆发式的增长,整个行业呈现出了一种火爆兴旺的态势,几乎成了东岸国内不多的至今仍长盛不衰的行业之一。

将东岸的优势商品如优质农具、肥料甚至培育出来的良种(几代后会退化成普通种子),以极高的利润出售到秘鲁总督区,在打击对方手工产业的同时,也使得对方能够生产出更多、更廉价的基础农产品。这些农产品对于降低东岸国内的通货膨胀,解放更多的劳动力(这些宝贵的劳动力资源可以转移到基建行业上)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而由于秘鲁农产品的出口议价权始终掌握在南铁公司手里,再加上一干已经被“金钱腐蚀了灵魂”的买办商人们的推波助澜,整个秘鲁总督区的谷物、甘蔗、烟草乃至棉花种植业的定价权基本都不掌握在自己手里,殖民地化的特征非常明显,国际市场(其实就是东岸市场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出口市场)上价格的任何一点变动,都可能会是这些种植园主乃至自耕农们的噩梦。

他们为了渡过难关,往往不得不勉力生产出更多的商品,但这往往给他们造成了更大的灾难——贪婪的买办商人和冷酷无情的南铁公司会趁机压低收购价格,肆意盘剥他们的劳动血汗结晶,结果就是生产越多的商品越贫穷,越贫穷越要生产更多的商品,如此形成了恶性循环,最后难以自拔,陷入债务陷阱,被那些掌握了他们命运的买办商人们所控制。

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还是由于东岸海军舰船在加勒比海的频繁活动。这些整日里到处进行私掠活动的船只极大打击了与东岸资本产生竞争关系的法国资本、英国资本、荷兰资本乃至意大利资本,使得这些国家商人对秘鲁农产品的收购量大减。此外,东岸人还施展种种手段,不外乎就是协调利益、分化拉拢,从而使得自己在秘鲁市场上的优势地位愈发巩固,垄断特征日益明显,以便攫取超额利润。

最典型的就是******的圣乔治商行,这家在西班牙加的斯港从事了一百多年美洲特产品进口生意的老牌辛迪加企业,最近一两年内已经完全停止了从秘鲁进口烟草、甘蔗、棉花回欧洲售卖的生意,其原因一是无利可图,二是他们找到了更好的赚钱机会——东岸人与他们协调了利益关系,将诸多优质东岸商品的代理权授予了他们,同时也向圣乔治商行敞开了市场,他们可以将意大利生产的优质奶酪、火腿、橄榄油、黄油、葡萄酒、干果等商品出口到东岸及其殖民地——这是一个拥有着几十万人口的市场,且其中消费人群的比例极高。

拉拢相对友好的******资本,着重打击与东岸存在竞争的英国资本和法国资本(这都是立志发展本国工业的国家),与既得利益者荷兰资本保持有限度的合作,这就是东岸共和国执委会为本国产业资本制定的整体发展战略。在丢失了法兰西市场的今天,集中精力开发秘鲁市场,将英国人、法国人和葡萄牙人的商业触角逐出,同时培养出一批与东岸利益捆绑紧密的买办阶层,进而通过这些商业买办间接控制与影响秘鲁地区的生产者与消费者,这才是长期保持东岸在秘鲁的优势,进而通过吮吸秘鲁的鲜血滋养东岸自身的关键所在。

总而言之,在两年前与代表东岸共和国工商业力量的南铁公司谈妥了走私贸易后,秘鲁的结局基本上就已经注定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拥有众多人口、资源丰富的地区,其经济殖民地化的特征将进一步加深。东岸可不是不事生产的西班牙人,他们拥有着初步工业化的生产体系,虽然受限于人口、教育、市场等因素其工业化程度还不够深,体系还很不完全,但已经足够摧毁秘鲁总督区的大部分手工工业力量了。

可以说,如果没有外来力量暴力打破这个过程的话,那么秘鲁的未来简直堪忧。在执委会和南铁公司的远景规划中,先是大量廉价的东岸工业制品涌入秘鲁,当这个进程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已经通过吮吸秘鲁的营养而完成积累的东岸工商业资本(比如南铁公司)也会开始把过剩资本投入到秘鲁地区。也就是说,到了这个阶段,东岸的商品与资本将同时进入秘鲁,进而控制秘鲁的市场与经济——这就是所谓的帝国主义国家的资本输出阶段了。

不过与历史上所发生的帝国主义经济入侵所不同的是,伴随着东岸商品进入秘鲁市场的还有数量颇为不小的移民——大部分都是来自远东的明国移民,如今在毛林河畔就有不少,其数目大概在七八百人左右。

这些移民名义上都是南铁公司的职员——而事实上也差不多,他们都与南铁公司签订了为期五年的劳务雇佣合同,同时分得了一笔数量不菲的安置费,然后坐船来到毛林河畔登陆。按照计划,这些人将在毛林河两岸东岸人购置的土地上修建商站、仓库、店铺、旅馆内工作,为来往的南铁公司船只与人员提供服务。此外,南铁公司还找了种种借口往这里迁移了相当数量的农业人员,他们目前已经在毛林河畔开辟出了一些肥沃的农田,种下了大量的瓜果蔬菜,此外还养殖了许多牲畜,栽种了一些果树,正儿八经地发展起了定居农业。

至于说西班牙人会不会担心这里的东岸人太多了?这其实完全不是个问题,因为这里本来就是蛮荒地带,定居者都没几个,再经过两次东西战争的蹂躏,早期的殖民者要么死于战火,要么被暴乱的阿劳坎人杀掉,毛都不剩一根了。现在这里因为走私贸易而又繁荣了起来,人员也急剧增多,日常生活用品的消耗不是一个小数目,因此急需有农业劳动者过来为城市里的人提供各种蔬菜、禽蛋、肉类等各种食品。

所以,东岸农民的到来,其实是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的,对大家都有一定的好处。你看,这些农民是如此地勤劳,生产效率是如此之高,提供的产品种类丰富、价格实惠,还有比这更令人满意的事情吗?

当然也有人担心这些东岸农民来了就不走了——这基本属实——然后他们繁衍出的子孙后代就会将毛林河流域完全占据,到时候这片领土就将在事实上属于异教徒了。不过在商业氛围浓厚的毛林城,这种担心并没有引起多大的共鸣。大家该做生意的做生意,该发财的发财,谁又会对几十年乃至几百年后的事情关心呢?

第七十六章 参谋旅行(二)第三百九十八章 西班牙的凛冬(一)第二百二十四章 经济工作(四)第七十一章 换血计划第五十章 南非驻屯军第二百零九章 血肉磨坊(八)第一百九十二章 微调(二)第四百五十七章 漂洋过海(八)第一百二十七章 乱局(二)第三十章 新华堡(三)第一百四十章 乌江之畔(八)第三百六十章 震动全鲁第十九章 济南(二)第五章 波罗的海第八章 狼群(三)第十章 库艾特的到来第一百七十三章 浑水(一)第一百七十四章 浑水(二)第三百三十四章 钱荒与票据(一)第七十七章 西线无战事第六十六章 蜂拥而至的移民(二)第二十一章 训练第一百四十四章 乱局(六)第一百二十六章 乱局(一)第一百三十六章 湖西(四)第三十二章 东岸见闻录(一)第二百五十五章 “访问”(二)第二百零三章 血肉磨坊(二)第五十二章 运输工具的革新第四百四十九章 社会变迁(一)第三十五章 太平洋贸易第六章 风起云涌(三)第十六章 混乱与秩序(二)第七十五章 目标:苏伊士港(三)第二百四十三章 船舶与航运(二)第二百五十七章 一路向西第四十九章 恢复性发展(三)第五十三章 战备之物资(一)第二百六十九章 网(七)第七十七章 决战:尾声(四)第一百六十三章 果阿(二)第一百七十三章 浑水(一)第三百零七章 热那亚人的目光(一)第四十七章 外交与危机(二)第四百二十章 黑海乱象(一)第七十六章 伟大的航行(一)第六十章 决战:插曲(二)第二百七十九章 火烧营房事件(一)第四十七章 恢复性发展(一)第十八章 深固根本(四)第六十二章 炮舰外交(二)第四百十八章 艰难的谈判(二)第四十六章 圣维森特协定第三十一章 不期而遇(一)第五十五章 目标:太平洋!第一百六十二章 罗洽(一)第三百五十八章 魏氏经济学(三)第三十九章 善后会议第四百二十一章 黑海乱象(二)第十二章 新发展(一)第六十一章 东岸主义(五)第四百三十七章 艰难的谈判(四)第二十七章 圣奥古斯丁(五)第五十九章 南方的英国人(七)第一百三十三章 湖西(一)第一百四十六章 新华夏、新危机(五)第九十六章 附属地建设(三)第十章 南巴塔哥尼亚(三)第八十二章 伟大的航行(七)第一百十一章 有线电报第一百十九章 见闻(二)第四百八十四章 商品化的农业第一百二十八章 东南太平洋(一)第四十四章 波尔多风云(一)第六十三章 困难与希望(一)第六章 狼群(一)第三百五十八章 魏氏经济学(三)第五章 安齐拉纳纳(五)第九十五章 再次出航前的准备(五)第三百四十七章 冬日(七)第二百七十八章 男爵的回信第十三章 十二字方针第一百四十九章 乱局(十一)第四百四十五章 共和寨第二百七十八章 男爵的回信第五十八章 东岸主义(二)第八十五章 东方港的西班牙人(一)第三百四十章 进攻战与防御战(四)第三百八十六章 铜钱(一)第一百六十九章 候鸟第七十二章 联合舰队第五十七章 南方的英国人(五)第一百八十八章 丘区(四)第二十三章 本土:财税第一百六十一章 西印度洋(十五)第二十五章 荷兰人的未雨绸缪(一)第四百九十一章 筚路蓝缕(一)第四百二十六章 逐渐复苏的经济(三)第一百三十一章 东南太平洋(四)第二百六十二章 大发展
第七十六章 参谋旅行(二)第三百九十八章 西班牙的凛冬(一)第二百二十四章 经济工作(四)第七十一章 换血计划第五十章 南非驻屯军第二百零九章 血肉磨坊(八)第一百九十二章 微调(二)第四百五十七章 漂洋过海(八)第一百二十七章 乱局(二)第三十章 新华堡(三)第一百四十章 乌江之畔(八)第三百六十章 震动全鲁第十九章 济南(二)第五章 波罗的海第八章 狼群(三)第十章 库艾特的到来第一百七十三章 浑水(一)第一百七十四章 浑水(二)第三百三十四章 钱荒与票据(一)第七十七章 西线无战事第六十六章 蜂拥而至的移民(二)第二十一章 训练第一百四十四章 乱局(六)第一百二十六章 乱局(一)第一百三十六章 湖西(四)第三十二章 东岸见闻录(一)第二百五十五章 “访问”(二)第二百零三章 血肉磨坊(二)第五十二章 运输工具的革新第四百四十九章 社会变迁(一)第三十五章 太平洋贸易第六章 风起云涌(三)第十六章 混乱与秩序(二)第七十五章 目标:苏伊士港(三)第二百四十三章 船舶与航运(二)第二百五十七章 一路向西第四十九章 恢复性发展(三)第五十三章 战备之物资(一)第二百六十九章 网(七)第七十七章 决战:尾声(四)第一百六十三章 果阿(二)第一百七十三章 浑水(一)第三百零七章 热那亚人的目光(一)第四十七章 外交与危机(二)第四百二十章 黑海乱象(一)第七十六章 伟大的航行(一)第六十章 决战:插曲(二)第二百七十九章 火烧营房事件(一)第四十七章 恢复性发展(一)第十八章 深固根本(四)第六十二章 炮舰外交(二)第四百十八章 艰难的谈判(二)第四十六章 圣维森特协定第三十一章 不期而遇(一)第五十五章 目标:太平洋!第一百六十二章 罗洽(一)第三百五十八章 魏氏经济学(三)第三十九章 善后会议第四百二十一章 黑海乱象(二)第十二章 新发展(一)第六十一章 东岸主义(五)第四百三十七章 艰难的谈判(四)第二十七章 圣奥古斯丁(五)第五十九章 南方的英国人(七)第一百三十三章 湖西(一)第一百四十六章 新华夏、新危机(五)第九十六章 附属地建设(三)第十章 南巴塔哥尼亚(三)第八十二章 伟大的航行(七)第一百十一章 有线电报第一百十九章 见闻(二)第四百八十四章 商品化的农业第一百二十八章 东南太平洋(一)第四十四章 波尔多风云(一)第六十三章 困难与希望(一)第六章 狼群(一)第三百五十八章 魏氏经济学(三)第五章 安齐拉纳纳(五)第九十五章 再次出航前的准备(五)第三百四十七章 冬日(七)第二百七十八章 男爵的回信第十三章 十二字方针第一百四十九章 乱局(十一)第四百四十五章 共和寨第二百七十八章 男爵的回信第五十八章 东岸主义(二)第八十五章 东方港的西班牙人(一)第三百四十章 进攻战与防御战(四)第三百八十六章 铜钱(一)第一百六十九章 候鸟第七十二章 联合舰队第五十七章 南方的英国人(五)第一百八十八章 丘区(四)第二十三章 本土:财税第一百六十一章 西印度洋(十五)第二十五章 荷兰人的未雨绸缪(一)第四百九十一章 筚路蓝缕(一)第四百二十六章 逐渐复苏的经济(三)第一百三十一章 东南太平洋(四)第二百六十二章 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