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创业与发展(二)

和煦的春风轻轻拂过塔河(原塔夸里河,注入梅林湖,非北鸭子湖地区的塔夸里河,南美有很多重名的河流)两岸已经蔚为壮观的各色果树林,刚刚从私家马车里下来的徐文选轻嗅着清新的空气,微微有些陶醉。

周围是大片地势平缓的草原,经过一个冬天的蓄势,在春天到来后,纷纷破土而出的青草嫩芽将平坦的地面装扮成了一副绿得炫目的地毯。而在这么一片美不胜收——或许略显单调?——的风景中,偶尔还有一些红色的砖房掩映在绿草红花之中,房前几匹马儿在悠闲地嚼吃着野草,几个脸上脏兮兮的孩童正追逐着一群在河岸边“散步”的鸭子,砖房顶上的一顶烟囱内正向外徐徐冒着袅袅炊烟。

“真是一副恬淡的乡间美景啊……”徐文选轻轻呢喃了一句,然后又仔细检查起了脚下的土地。看得出来,这些土地都是未经开垦的处女地,谈不上多肥沃,但也不差就是了。至少,前几年用来种种苜蓿、大豆还是相当合适的,足够支撑一定规模的养牛业了。

是的,徐文选今天就是来这里实地考察的。执委会前阵子在此规划了一个新定居点,名曰“塔河堡”,意为塔河畔的定居点,具体地址在后世乌拉圭普拉西多.罗萨斯小村附近,以农牧业为主。这个定居点与更靠北的“丰国堡”(后世帕拉波河岸边帕尔马村,因首批移民来自济南府丰国镇而得名)一起,算是伊河、南鸭子湖地区从上面好不容易才争取到的定居点名额了。

要知道,如今执委会大力发展乌江、雅库伊河这两个大河流域,别的地方想要争取建新定居点那是千难万难,往往需要活动好久才能批下来一两个,与执委会政策重点倾斜的乌江、北鸭子湖完全不可同日而已。塔河堡、丰国堡这两个定居点就是如此,伊河和南鸭子湖地区上下为此争取了许久,这才在今天获得了执委会的许可,开始在这两地勘址、规划。

在这两个定居点之中,丰国堡目前基本还是一片荒芜:低洼潮湿的河滩上,东岸人仅仅插上了一根硕大的旗杆,然后寥寥两三百名拓荒者居住在用芦苇编成的棚屋内,与别的定居点宽敞明亮的砖房根本没法比。其实不光这里了,就是附近已经建立许久的新民堡,目前仍有大约三分之二的居民住在木屋或草棚里,落魄得很。之所以这样,没别的原因,主要还是缺乏合适的交通工具将大量的建筑物资运过去。偶尔挤出的一些马车运力拉来的建筑物资,也被优先拿来修了各种基础设施,至于房屋,除非东岸建筑公司在当地投资建立砖瓦轮窑,不然慢慢等吧。

塔河堡的情况比丰国堡稍好一些,至少这里还建起了几座砖瓦房屋,充当组织拓荒的国家开拓总局的仓库与建设指挥部。就徐文选所见,这些砖瓦房屋前的院子内还栽种着几株葡萄藤,院子外的围墙边则搭着一些芦苇杆做的菜架子——只不过目前还是早春的九月底,菜籽还没种下,如果等到夏秋季节,豇豆、丝瓜爬满架子,扁豆布满围墙顶上的时候,那副安逸的美景一定能够让每个浑身疲惫的旅行者再也挪不动脚步。

“国中似如此沃土还有很多,若是都能细细收拾一下的话,别的不敢说,种下苜蓿和大豆养个几年,这地一定肥沃无比。”徐文选弯腰抓起一把泥土,放在手里细细看着,然后才叹着气说道:“若是当年大明也有此渺无人烟的处女地,局势又何至糜烂于此?唉,不说了,俱往矣……”

跟随徐文选一起出来的长子徐仲文略显疑惑地看了父亲一眼,心中却开始盘算起了别的事。继承法兰西母亲容貌的徐仲文长得颇为英俊,如今他已进入了家族企业徐记榨油厂开始实习,这次跟随父亲前来塔河堡附近考察就是实习内容之一。

在执委会的规划中,塔河堡、丰国堡两地未来——或者说至少前几年——将以畜牧业为主,拓荒者们将以这两个定居点为依托,然后在附近种植苜蓿、放牧牛马。徐家父子消息灵通,因此在第一时间就赶到这片地方搞起了实地考察。他们经营的家族企业目前在传统的榨油业上面已经没有了太多的提升空间,这行当现在搞的人越来越多,利润也越来越薄,因此实际主持着企业前进方向的徐文选在危机感的驱使下,打算开始多元化发展,进军奶制品行业,以扩大企业的生存空间。

恰好最近原本乳制品产业颇有规模的梅林县发生了大规模的牛传染病,这使得该县梅林镇、丘伊乡原本蓬勃发展的乳制品行业遭受重创,不但牛奶、奶酪、奶粉等乳制品大量滞销,就连牛也开始陆陆续续死亡,饲养奶牛的农户们损失惨重。为了应付这种情况,经伊河地区行政公署批准,梅林县政府将县内尚未被传染病波及的奶牛驱赶到了塔河堡、丰国堡一带,以躲避被疾病传染的厄运。

徐家父子在看到梅林县饱受传染病摧残的奶牛业的惨状后,立刻意识到了这是一个极好的切入点,即如果他们响应政府的号召,前往塔河堡等地投资牧场、开办乳制品加工厂,一定能够有一个不错的回报前景。关于这一点,徐文选心里有数,他一直认为即便此次没有梅林县爆出的传染病风波,投资乳制品行业也一定大有可为。盖因在东岸共和国政府持续多年不懈的宣传和鼓动下,普通百姓如今对乳制品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消费量也越来越大,这其中便存在着巨大的市场和可观的利润,完全值得投资试一试。

徐文选的想法得到了幕后多位穿越众投资者的认可,他们甚至给出了一些很不错的建议,即重点发展乳酪、黄油(这两样可供出口)、各型奶粉(全脂奶粉、脱脂奶粉等),同时也可以向自然科学研究院购买生产乳糖、酪蛋白、炼乳、麦乳精之类的工艺授权,不过具体生产哪种要靠他们自己判断选择,机器也必须自己设计、定制,听起来风险还是不小的。

徐文选本人对自己的幕后老板的建议自然是言听计从,不过他觉得如果投身乳制品行业的话,初期还是稳健些比较好,即首先投资技术和工艺都已经比较成熟的乳酪、黄油产业,通过革新工艺以及工业化的机器生产,应该能够做到比外国人低得多的成本,竞争起来优势很大。

东岸人手里目前还是有一些干酪制作技术的,这得益于细菌学的迅猛发展。自从首都河南玻璃厂重金招募的荷兰制镜技师磨制出了放大倍数极高的镜片后,东岸人在光学仪器上的发展便开始了一日千里,他们试了各种奇奇怪怪的设计,搞出了许许多多的显微仪器,并在长期的观察中发现了细菌方面的诸多奥秘。

比如,他们(当然是指极少数研究人员)现在已经知道了牛奶发酵剂的原理,同时也知道乳酪变色、牛奶变酸之类事情在细菌学方面的原理,同时更知道控制牛奶温度和细菌繁殖之间的联系,因此他们通过不间断的试验,陆陆续续搞出了很多制作乳酪的工艺。

这些工艺都是建立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上,他们通过一种细菌的繁殖来抑制另一种细菌的生长,通过严格控制温度变化来控制牛奶、发酵剂等原料中的细菌数量,这比欧洲人误打误撞、效率极低的传统制作工艺先进了许多,口感与质量得到了统一,合格率大大提高,这一切都使得大工业化的低成本生产成为了可能。

干酪的工业化生产问题不是很大,奶粉同样如此,甚至还更要简单一些,自然科学研究院就有成套的生产工艺,并且已经在小型实验线上获得了成功。这种工艺说穿了其实也很简单,即在新鲜牛奶中加入纯碱,然后放在一个大型蒸汽罐里面烘干,最后罐子底部会形成一种面状固体。这个时候再按比例往里加入蔗糖,取出后放入滚轴间压成干条状,经干燥后研磨成粉状,这便是成品了。

说实话,这两样产品如今无论在国内外,其实都有着很大的市场,盈利前景相当不错。只要他们肯投入巨资进行研发、生产,肯定能够在不长的时间内打败那些以手工制作为主的民间家庭主妇们,因为他们的成本优势实在太大了。

如今唯一可虑的,也许就是这些产品的发明专利和生产工艺专利都在自然科学研究院手中了,向他们购买授权的话势必要花费一笔不菲的资金,这是大家所头痛的。毕竟,在肇建不久的东岸共和国,徐文选这种商人还不敢公然山寨自然科学研究院的东西——况且他们对生产工艺也确实是两眼一抹黑。

“回去后便拜访科学院的研究者,希望能少花些银钱买下专利。若不能买断独享专利,最次也要获得生产授权。”徐文选定定地看着远方如茵的绿草,大脑已经开始了工作:“当然最理想的情况还是自然科学研究院以技术专利入股,那样不但省了一大笔钱,还搭上了大靠山,前景大妙!”

第八十一章 伟大的航行(六)第三百四十二章 冬日(二)第一百三十七章 湖西(五)第二十三章 漂洋过海(十三)第七十二章 海军与海盗(七)第三百十一章 新的拓殖(一)第七十章 突然恶化的局势第三十二章 不期而遇(二)第四百零八章 风吹麦浪(二)第四十章 平安堡(二)第三百十五章 海上“托儿所”第二百三十一章 新市场(三)第八十五章 东方港的西班牙人(一)第三百十二章 新的拓殖(二)第四百零九章 漂洋过海(一)地三百五十一章 撤退(二)第七十四章 决战:尾声(一)第十九章 济南(二)第一百三十二章 东南太平洋(五)第十九章 进击的舰队(一)第十一章 外交抗议第七十二章 大扫荡第一百九十一章 微调(一)第八十三章 伟大的航行(八)第四十八章 波尔多风云(五)第三百六十四章 合作(一)第三百零六章 第勒尼安海(三)第七十三章 决战:高潮(三)第七章 狼群(二)第二十一章 进击的舰队(三)第二百零六章 血肉磨坊(五)第六章 风起云涌(三)第一百三十六章 湖西(四)第二百七十二章 矿区(一)第二百九十六章 贸易与消息第四百八十章 南铁公司(三)第六十一章 东岸主义(五)第三十二章 西进与铁矿(二)第七十五章 经济圈第四十六章 马岛上的生活第五十三章 战备之物资(一)第十八章 河中堡第三百九十三章 来自荷兰的好消息第七十一章 共同防御第二十一章 帕斯奎尔家族第八十八章 新欧洲贸易秩序(三)第五十章 战备之轨道(三)第九十八章 好望堡的新主人第三章 荷兰纪行(一)第四百七十章 冷冻和麻醉第四十四章 贸易与殖民(三)第一百六十九章 奥斯曼之行(一)第三百九十四章 巴西局势再平衡第九十二章 表兄(五)第二百零四章 血肉磨坊(三)第四章 公司在行动第六十章 海上收费站(二)第四十五章 贸易与殖民(四)地三百五十一章 撤退(二)第一百七十五章 浑水(三)第七十三章 乌江之畔(四)第一百零一章 开拓总局(一)第四百二十二章 智利的野望第四百八十一章 西北铁路(一)第三百七十二章 战争催化(二)第五十四章 布宜诺斯艾利斯炮击事件第四百三十章 新政(一)第四十四章 波尔多风云(一)第二百零五章 血肉磨坊(四)第九十七章 山间的战斗(三)第八章 新移民(一)第四百七十九章 南铁公司(二)第三百二十六章 策应(七)第二十六章 荷兰人的未雨绸缪(二)第五十八章 南方的英国人(六)第四章 艰难的开始(二)第三百七十六章 围困第二百二十四章 经济工作(四)第三百十二章 新的拓殖(二)第三百六十章 震动全鲁第一百三十九章 商业与外交(二)第四百二十九章 漂洋过海(四)第五章 安齐拉纳纳(五)第七十一章 决战:高潮(一)第一百零二章 本土的准备(三)第三百二十七章 黑水城的新客人第二十七章 贸易摩擦(三)第十三章 粮食问题第四百四十二章 漂洋过海(五)第四百三十三章 资本(二)第二百十五章 热带沃土(一)第一百八十四章 影响(三)第二十二章 进击的舰队(四)第一百零二章 开拓总局(二)第一百章 西大荒(六)第七十七章 参谋旅行(三)第七十三章 目标:苏伊士港(一)第三百五十八章 魏氏经济学(三)第四章 安齐拉纳纳(四)第二百四十二章 船舶与航运(一)
第八十一章 伟大的航行(六)第三百四十二章 冬日(二)第一百三十七章 湖西(五)第二十三章 漂洋过海(十三)第七十二章 海军与海盗(七)第三百十一章 新的拓殖(一)第七十章 突然恶化的局势第三十二章 不期而遇(二)第四百零八章 风吹麦浪(二)第四十章 平安堡(二)第三百十五章 海上“托儿所”第二百三十一章 新市场(三)第八十五章 东方港的西班牙人(一)第三百十二章 新的拓殖(二)第四百零九章 漂洋过海(一)地三百五十一章 撤退(二)第七十四章 决战:尾声(一)第十九章 济南(二)第一百三十二章 东南太平洋(五)第十九章 进击的舰队(一)第十一章 外交抗议第七十二章 大扫荡第一百九十一章 微调(一)第八十三章 伟大的航行(八)第四十八章 波尔多风云(五)第三百六十四章 合作(一)第三百零六章 第勒尼安海(三)第七十三章 决战:高潮(三)第七章 狼群(二)第二十一章 进击的舰队(三)第二百零六章 血肉磨坊(五)第六章 风起云涌(三)第一百三十六章 湖西(四)第二百七十二章 矿区(一)第二百九十六章 贸易与消息第四百八十章 南铁公司(三)第六十一章 东岸主义(五)第三十二章 西进与铁矿(二)第七十五章 经济圈第四十六章 马岛上的生活第五十三章 战备之物资(一)第十八章 河中堡第三百九十三章 来自荷兰的好消息第七十一章 共同防御第二十一章 帕斯奎尔家族第八十八章 新欧洲贸易秩序(三)第五十章 战备之轨道(三)第九十八章 好望堡的新主人第三章 荷兰纪行(一)第四百七十章 冷冻和麻醉第四十四章 贸易与殖民(三)第一百六十九章 奥斯曼之行(一)第三百九十四章 巴西局势再平衡第九十二章 表兄(五)第二百零四章 血肉磨坊(三)第四章 公司在行动第六十章 海上收费站(二)第四十五章 贸易与殖民(四)地三百五十一章 撤退(二)第一百七十五章 浑水(三)第七十三章 乌江之畔(四)第一百零一章 开拓总局(一)第四百二十二章 智利的野望第四百八十一章 西北铁路(一)第三百七十二章 战争催化(二)第五十四章 布宜诺斯艾利斯炮击事件第四百三十章 新政(一)第四十四章 波尔多风云(一)第二百零五章 血肉磨坊(四)第九十七章 山间的战斗(三)第八章 新移民(一)第四百七十九章 南铁公司(二)第三百二十六章 策应(七)第二十六章 荷兰人的未雨绸缪(二)第五十八章 南方的英国人(六)第四章 艰难的开始(二)第三百七十六章 围困第二百二十四章 经济工作(四)第三百十二章 新的拓殖(二)第三百六十章 震动全鲁第一百三十九章 商业与外交(二)第四百二十九章 漂洋过海(四)第五章 安齐拉纳纳(五)第七十一章 决战:高潮(一)第一百零二章 本土的准备(三)第三百二十七章 黑水城的新客人第二十七章 贸易摩擦(三)第十三章 粮食问题第四百四十二章 漂洋过海(五)第四百三十三章 资本(二)第二百十五章 热带沃土(一)第一百八十四章 影响(三)第二十二章 进击的舰队(四)第一百零二章 开拓总局(二)第一百章 西大荒(六)第七十七章 参谋旅行(三)第七十三章 目标:苏伊士港(一)第三百五十八章 魏氏经济学(三)第四章 安齐拉纳纳(四)第二百四十二章 船舶与航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