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人代会

英国人的远景威胁代替不了执委会对金钱的现实渴望。12月4日,执委会召开会议讨论后一致决定,对机器纺织厂追加投资,大干快上。为此,大鱼河兵工厂综合车间的一批工匠们紧急行动起来,拿出早就准备好的构件开始组装机器。

目前机器纺织厂内的两台纺纱机和两台织布机,在人员充足、原料供应及时且设备运转良好、无故障的情况下,每天可以织11-12匹布,一个月便是350匹。只可惜目前穿越众人手紧张,机器纺织厂仅有的百来人大部分都在干手工轧棉这些原始的工作,剩下少部分才是维护设备、纺纱织布的工人,再加上设备时不时的出点故障,不但导致废品率升高,还耽误了生产时间,因此,机器纺织厂实际上每个月生产的布匹在280匹-320匹这个区间内浮动。

如果单是为了满足拉普拉塔市场,现有的两台织机已经完全够用了,但是考虑到将来产品要打入别的地区,需求可能大大增加,因此工厂又添置了6台纺纱机和6台织布机。如此一来,一年的产能就被爆到了14000匹以上。这是一个惊人的效率,要知道,此时的英国每年也不过输出十多万匹呢绒和少量的自产棉布而已,工业化大生产的力量展现得淋漓尽致,从各方面完爆手工业者。

由于东方港城墙内已经没有了足够的地方安置这些巨大的机器,因此执委会将西城墙外的一片沿河开阔地划拨给了机器纺织厂,并以此为条件入股20%。与此同时,厂区两岸开始修建起了围墙,并由内务部警察24小时值守,确保没有人能窥视到这些技术秘密。

12月15日,新设备安装到位后,机器纺织厂总共8台纺机和8台织机利用事先准备好的原料进行了试生产,结果试车一次成功,当天就开始织布。

煤矿成功投产、纺织厂盈利前景看好、新城镇的建设、1号公路的接近完工,这些振奋人心的事件构成了12月的主线。除了这些之外,12月份最为引人注目的一件事可谓就是最新一届政府机构的确立了。

新政府机构组成的方案早在8月份就已经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华夏东岸共和国的最高权力机构仍然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央执行委员会为其常务执行机构。在执委会领导下的具体行政机构有政务院、联合参谋本部、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

政务院实行总理负责制,下辖民政部、财政部、工商部、外交部、贸易部、物资部、交通部、农业部、卫生部和教育部十个部门;联合参谋本部下辖陆军部、海军部和军事法庭;最高法院下辖司法部和荣誉法庭(可剥夺人大代表身份和东岸公司股份);最高检察院下辖监察委员会、内务部和国家情报总局。

各个部门的职能从名称就可以看得出来。其实其中很多职位基本都已经有确定的人选了,比如陆军部和海军部,彭志成和王启年二人基本会继续担任部长职位,只是这联合参谋本部的主官——全国武装力量总参谋长的职位怕是要在二人间有一番争夺。最高法院院长和司法部部长不出意外将由白斯文继续担任,这个家伙前一段时间在推动建国这件事上很是卖力,因此涨了不少威望,这回最高法院院长的位置算是跑不掉了。至于最高检察院院长和内务部部长的职位,目前来说还是焦唐呼声最高。其下诸如民政部、工商部、外交部等等也都是早就确定了部长人选,就等上人代会表决了。

除了这些没有悬念的职位外,还剩下一些职位则将面临激烈的竞争,一些有志于此的穿越众提前一两个月就在摩拳擦掌,四处串连,准备到人代会上战个激烈。

12月20日,华夏东岸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正式召开。565名全国人大代表到场550人,会议在陆军鼓乐队演奏的国歌《歌唱祖国》声中开幕。

人代会主任刘为民也没有啰嗦,直接进入了议题。首先就是执委会委员的选举,这个没什么多说的,总共11个委员的名额,刘为民宣布截止到今天为止共接到了15个人报名申请,然后便交由大会表决。

老实说,之前的执委会成员们干得都还不错。无论是发展工业,还是行军打仗,抑或是贸易外交,都还算中规中矩。因此执委会委员的选举并没有什么悬念,原班人马继续留任,勇敢站出来竞争的4个穿越众只能暂时铩羽而归。

由于接下来工业建设是主旋律,因此在执委会主席马乾祖提议下,马甲以高票当选政务院总理,负责日常建设,同时他仍然保留了举足轻重的工商部部长的职务。全国武装力量总参谋长的职位在彭志成和王启年之间展开了激烈竞争,由于前阵子大战中陆军的表现更加直观一些,所以多数人大代表将票投给了彭志成,使得他如愿以偿压过了王启年一头。当然,他们还各自兼任了陆军部长与海军部长的职务。

接下来一些职能部门的选举进行得波澜不惊,一如前文所述。民政部长由中央执行委员肖明礼兼任、财政部长由中央执行委员汤圆兼任、外交部长由中央执行委员高摩兼任、贸易部副部长许信被扶正,同时他也接受高摩的分管、物资部长由中央执行委员邵树德兼任、交通部长由中央执行委员萧百浪兼任,同时萧百浪由于前段时间的功绩被提名为副总理、农业部长由中央执行委员金科拉兼任、教育部长由中央执行委员杜雯兼任、卫生部长由莫小夕担任,同时她也接受杜雯的分管。

以上所有职位的任期从1634年1月1日起,至1638年12月31日止。这些职位选举完毕后,刘为民宣布休会一小时。趁此机会,财政部长汤圆又拿着下一年度的财政预算表和众位委员沟通了一下,确定没有问题后才推了出来。

会议重新开始后,财政部长汤圆向众位代表们推出了1634年度财政预算报告。在这份总额高达50万元的财政预算报告中,占据份额最高的是移民费用,为25万元,占比50%;其次是物资采购费用75000元,占比15%;分期偿还东岸公司欠款5万元,占比10%;海军造舰特别支出5万元,占比10%;军费3万元,占比6%;人员薪资及办公费用3万元,占比6%;工业投资及建设支出15000元,占比3%。

同时,汤圆给出了一份1634年度预计财政收入报告,总计不到40万元。其中工商业税收及分红16万元;铸币收入4万元;各项贸易收入2-3万元;预计出口5000吨各类粮食作物,收入14万元;各类人头税、消费税及海关关税1万元;农田出让金2万元。

如此刺眼的数据甫一推出就令整个会场一片哗然。财政收入和支出之间竟然有10万元的巨额赤字,这笔亏空甚至都已经足够造一艘全新的“八月十日”级战列舰了。人大代表们顿时淡定不能了,纷纷质问财政部长汤圆这笔亏空准备怎么填。

对此,汤圆不得不表示,这只是一个粗略的财政预算报告,具体收入与支出由于没有往年参照物,没办法详细算出,因此只能在接下来一段时间内逐步完善。

“先照着50万的预算支出花,不够的钱到时候再想办法,实在不行找东岸公司临时借一笔钱周转周转也行。”汤圆如是解释。

不过底下这些一年到头难得一见的人大代表们显然不能满意,他们抠着财政支出里的每一条细则反复质问,搞得汤圆头大如斗。

“移民费用占财政支出一半,奶奶个熊,真他妈的金贵。一个明朝难民400块啊,抵40头牛的价钱了,唉,真不知道值不值得。”

“什么?每年买牛花费就要近5万元?一个月就要吃掉400头牛,4000块!一年吃掉4万8千块!不行,不行!太奢侈了!砍掉砍掉!”

“全砍掉也不行,老子是无肉不欢。这样吧,砍掉一半!每个月买200头用来吃,这样一年才花两万四。”

“这…还要买绵羊?哦,是发展纺织业的,嗯,应该买。”

“这个…造军舰要花5万块啊?没必要吧,项目能下马吗?什么?已经先期投入一万多了?那算了,当我没说,那就继续造完吧。”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将汤圆喷得体无完肤。到最后,汤圆又将财政支出报告现场修改了下,将物资采购费用降到了5万元;同时,一帮既是人大代表又是东岸公司股东的穿越众们还纷纷“大度”地表示,政府欠东岸公司的债务可以延期偿还。要不是有些人反对,一些没啥概念的人差点就说要免除这笔债务了。这样一来,1634年度财政支出下降到了42.5万元,总算不那么难看了。

会议一直拖到下午五点,这才在刘为民的嗓音中宣布会议闭幕。此时离1633年底虽然还有十天左右,但是对穿越众来说这一年已经算是过去了,新的一年即将到来。

第二百三十六章 僵持与突破(四)第五十八章 南方的英国人(六)第七十四章 南方战区(一)第二十八章 本土:外交(四)第八章 狼群(三)第二百七十一章 澳洲的惨淡经营第一百二十八章 乱局(三)第五十八章 东岸主义(二)第十五章 军部的独走第五章 鸭子湖(一)第三百六十八章 清算银行体系第六十六章 新一届政府第一百二十四章 南方战区(七)第一章 非洲航线(一)第四十八章 外交与危机(三)第五十三章 追逐战(二)第二百七十九章 火烧营房事件(一)第六十七章 颓势与调整(三)第二百三十四章 僵持与突破(二)第八十一章 大河以西(四)第三百十五章 海上“托儿所”第一百零五章 打草谷(二)第四百五十章 社会变迁(二)第七十六章 参谋旅行(二)第四百七十七章 外交风险(二)第六十三章 艰难的工业进步(一)第六十七章 颓势与调整(三)第四百五十三章 西大荒(二)第一百二十七章 虾夷地的谋算第九十四章 附属地建设(一)第六十六章 新一届政府第四章 荷兰纪行(二)第三十四章 谈判(二)第一百四十一章 南方战区(九)第六十一章 炮舰外交(一)第二百二十七章 西北走廊(三)第七十二章 决战:高潮(二)第一百四十一章 商业与外交(四)第四章 荷兰纪行(二)第六十八章 蜂拥而至的移民(四)第五十八章 东岸主义(二)第四百七十一章 漂洋过海(九)第一百九十七章 卡法(一)第三百二十二章 策应(三)第一百二十八章 东南太平洋(一)第四百零二章 新青岛,新生活(三)第一百十二章 橡胶第一百二十九章 乱局(四)第五十二章 波尔多风云(九)第十九章 进击的舰队(一)第一百九十一章 微调(一)第十五章 新发展(四)第四百六十四章 社会变迁(四)第五十章 南非驻屯军第十二章 南巴塔哥尼亚(五)第六十八章 南巴塔哥尼亚(六)第三百三十九章 进攻战与防御战(三)第七章 狼群(二)第四百零四章 既要战争,也要发展(一)第三百零六章 第勒尼安海(三)第一百六十三章 罗洽(二)第三百三十二章 西北垦殖局(一)第三百四十九章 判断(二)第二十章 济南(三)第一百五十九章 伊河(二)第四十章 血河(三)第二百十九章 热带沃土(五)第六十六章 蜂拥而至的移民(二)第四百三十五章 博览会(二)第三百十二章 新的拓殖(二)第四十六章 圣维森特协定第二十三章 本土:财税第三百五十七章 魏氏经济学(二)第一百九十八章 卡法(二)第一百九十九章 山雨欲来(一)第四百四十七章 岱山岛第二百九十八章 起义(二)第二百十六章 热带沃土(二)第六十二章 非洲航线(续二)第四十六章 马岛上的生活第四百八十五章 “抢收”行动第八章 大建设(一)第二十七章 贸易摩擦(三)第三百九十七章 挖掘根基(三)第一百二十七章 虾夷地的谋算第四百二十五章 逐渐复苏的经济(二)第二百八十七章 圣菲,指日而克!(二)第三百十六章 军队与财政(一)第二百七十一章 澳洲的惨淡经营第四百五十二章 西大荒(一)第一百九十六章 南方车辆厂第四百九十章 风起云涌(二)第三百零八章 热那亚人的目光(二)第二十四章 百万法郎战争(三)第二十四章 百万法郎战争(三)第一百四十五章 哈巴罗夫的抉择(二)第二百六十章 误判?第四百八十一章 西北铁路(一)第一章 必须是穿越第四百九十七章 灼热的经济(三)
第二百三十六章 僵持与突破(四)第五十八章 南方的英国人(六)第七十四章 南方战区(一)第二十八章 本土:外交(四)第八章 狼群(三)第二百七十一章 澳洲的惨淡经营第一百二十八章 乱局(三)第五十八章 东岸主义(二)第十五章 军部的独走第五章 鸭子湖(一)第三百六十八章 清算银行体系第六十六章 新一届政府第一百二十四章 南方战区(七)第一章 非洲航线(一)第四十八章 外交与危机(三)第五十三章 追逐战(二)第二百七十九章 火烧营房事件(一)第六十七章 颓势与调整(三)第二百三十四章 僵持与突破(二)第八十一章 大河以西(四)第三百十五章 海上“托儿所”第一百零五章 打草谷(二)第四百五十章 社会变迁(二)第七十六章 参谋旅行(二)第四百七十七章 外交风险(二)第六十三章 艰难的工业进步(一)第六十七章 颓势与调整(三)第四百五十三章 西大荒(二)第一百二十七章 虾夷地的谋算第九十四章 附属地建设(一)第六十六章 新一届政府第四章 荷兰纪行(二)第三十四章 谈判(二)第一百四十一章 南方战区(九)第六十一章 炮舰外交(一)第二百二十七章 西北走廊(三)第七十二章 决战:高潮(二)第一百四十一章 商业与外交(四)第四章 荷兰纪行(二)第六十八章 蜂拥而至的移民(四)第五十八章 东岸主义(二)第四百七十一章 漂洋过海(九)第一百九十七章 卡法(一)第三百二十二章 策应(三)第一百二十八章 东南太平洋(一)第四百零二章 新青岛,新生活(三)第一百十二章 橡胶第一百二十九章 乱局(四)第五十二章 波尔多风云(九)第十九章 进击的舰队(一)第一百九十一章 微调(一)第十五章 新发展(四)第四百六十四章 社会变迁(四)第五十章 南非驻屯军第十二章 南巴塔哥尼亚(五)第六十八章 南巴塔哥尼亚(六)第三百三十九章 进攻战与防御战(三)第七章 狼群(二)第四百零四章 既要战争,也要发展(一)第三百零六章 第勒尼安海(三)第一百六十三章 罗洽(二)第三百三十二章 西北垦殖局(一)第三百四十九章 判断(二)第二十章 济南(三)第一百五十九章 伊河(二)第四十章 血河(三)第二百十九章 热带沃土(五)第六十六章 蜂拥而至的移民(二)第四百三十五章 博览会(二)第三百十二章 新的拓殖(二)第四十六章 圣维森特协定第二十三章 本土:财税第三百五十七章 魏氏经济学(二)第一百九十八章 卡法(二)第一百九十九章 山雨欲来(一)第四百四十七章 岱山岛第二百九十八章 起义(二)第二百十六章 热带沃土(二)第六十二章 非洲航线(续二)第四十六章 马岛上的生活第四百八十五章 “抢收”行动第八章 大建设(一)第二十七章 贸易摩擦(三)第三百九十七章 挖掘根基(三)第一百二十七章 虾夷地的谋算第四百二十五章 逐渐复苏的经济(二)第二百八十七章 圣菲,指日而克!(二)第三百十六章 军队与财政(一)第二百七十一章 澳洲的惨淡经营第四百五十二章 西大荒(一)第一百九十六章 南方车辆厂第四百九十章 风起云涌(二)第三百零八章 热那亚人的目光(二)第二十四章 百万法郎战争(三)第二十四章 百万法郎战争(三)第一百四十五章 哈巴罗夫的抉择(二)第二百六十章 误判?第四百八十一章 西北铁路(一)第一章 必须是穿越第四百九十七章 灼热的经济(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