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钱袋子

被蔡锷交口称赞及蒋百里的重视,再在朱启钤女儿的生日宴上一鸣惊人后,名不见经传的公子哥儿张汉卿在北京城才真的是名声鹊起:能文能武能赚钱,胆大包天二愣子。特别是挣到人生第一楹金,让他高兴了几天。

不过很快就被新的压力所稀释。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若只是为了挣这几万块钱,直接穿越几天前,把最近一期彩票中了就好了,还用跑这么远!咱张少爷是有抱负的好不?

不是自己生活费出了问题,而是筹划了许久,他心中的很多发展东北的项目只能停留在脑中。讲武堂、兵工厂,这些花费的钱先期那个便宜老爸是要自己筹备的,不能光让自己这个儿子出力吧。张汉卿最在意的,还是能够让奉天财政生钱的玩意。没钱去整军,用一个词“穷兵黩武”来形容是再贴切不过了----咦?这个词好像就是专为它而存在的?

现在日本对东北的控制与渗透还没像后来那样严密,沙俄马上就有一场惊天动地的大变革,如何在此期间顺势而起让未来的奉系提前出笼以减少中国的乱局?如何让未来壮大了的奉军能够有源源不断的财力支撑起其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地位并伺机结束未来的三国纷争局面?张汉卿伤透了脑筋,要知道,三国历史上魏之所以最终吞并蜀与吴,与其强大的经济力是分不开的。

富贵当衣锦还乡,中国向有这样的传统,也不乏富贵后造福乡里的巨匠。如潮汕帮,如后世上改革开放初期支援家乡建设的相当一部分华人华侨们。

奉天要发展,需要一笔可观的启动资金,更需要能有一只只生金蛋的“金窝子”。要引进这些能生财的实业进入奉,需打人脉及与东北的感情牌。

当时中国北方屈指可数的实业巨子身份大多复杂:像著名的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实业家和慈善家熊希龄,同时也是民国第一任民选总理;与江南的张謇并称为“南张北周”的周学熙,身为华北新式工商业的开拓者,亦是袁世凯政|府的“钱袋子”,本人担任中|央财政部长。也是,在民国初年,没有官方背景,即所谓的“官商勾结”,普通人是无法在经济领域有所建树的。

朱启钤也指点他去找周学熙,认为以周的影响力,如果成功地说动了他,对其他人便有了榜样,融资就相对容易多了。

周学熙是谁?他的父亲财馥,跟随李鸿章办洋务达三十余年,诸多赞画,深受倚重。遂由候补县累迁至两广总督,成为淮系集团中颇有建树和影响的人物,曾被广泛认为是李鸿章的接班人,而非袁世凯。

他本人是实业巨子,素有“北周南张”之说。南张,是南通的张骞。

没有得力的人推荐,以张汉卿这个一名声不彰的毛头小子,冒冒然上门,被打出去不至于,但想做什么事情,凭什么?好在蔡大将军人脉很广,在京城这块地皮上,基本上是请进请出,让张汉卿顺利异常。当然蔡大将军不是无目的地支持,在他看来,张作霖的实力越强,将来反袁造成的声势会越大,成功的机会也会越高。

在商言商,张汉卿决定先拜会周学熙。

周学熙曾是袁世凯内阁的财政部长与工艺局总办,目前任中国实业银行部经理,名下拥有15个企业,被北方工商业者奉为皋圭。他一生的闪光点便是成为民国初期著名的“水泥大王”。

1906年周学熙筹建“启新洋灰公司”,由于产品质量好,所以销路很畅。启新水泥很快被全国重大的建筑工程所采用,津浦铁路上的淮河铁路桥、黄河大桥,京汉铁路上的洛河铁桥,北宁铁路上的渭水铁桥,以及青岛、烟台、厦门、威海等地的海坝、码头,用的都是启新生产的马牌水泥;北京图书馆、辅仁大学、燕京大学、大陆银行、交通银行、河北体育馆、上海邮政总局等当时的有名建筑,也都是用马牌水泥建造的。经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这些建筑大部分仍然完好无损,与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并肩挺立。

外国商人、特别是日本商人为了争夺中国水泥市场,与启新公司展开了一场殊死的竞争大战。日本商人仗着日本水泥产量高、质量好,又离中国最近,大量运到中国倾销。为了挤垮启新公司,他们孤注一掷,拼命压低价格。他们的水泥在日本的销售价是每袋2.97两白银,运来中国的运费合到每袋2.5两白银,但他们却以每袋3两白银的价格出售,也就是说每卖出一袋就要亏损白银2.47两。这是一场不见刀光血影、没有呐喊冲杀的战争。启新公司也及时采取了应付措施,将原来每桶的售价2.25两白银降到1.55两白银,袋装水泥从每包1两白银降到0.7两白银。

由于周学熙十分重视生产设备的更新与改良,启新公司的水泥生产在产量和质量上不断提高,成本不断降低,并且多次在国际赛会、博览会及国内展览会上获得奖章和奖状,所以日本商人那种自杀式的倾销,最终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启新公司垄断中国的水泥市场达14年之久,销量达到全国水泥总销量的92%以上。启新公司的成功,为多灾多难的中国民族工业争了光,也为中国人在国际上赢得了宝贵的荣誉。

周学熙对于外国竞争者的这种不惜自损三千也要杀敌一万的民族骨气,不是一天养成的,当然也不是战无不胜的,第二年,这位号称“钱袋子”的传奇人物,也遇到了钱袋子不敷使用的窘境,遭遇了人生的滑铁卢。

还是与外国同业竞争,这回对象是英国人。

1905年起英商变本加厉掠夺中国矿权,他们不仅采了开平矿区所属的矿坑,还虎视眈眈地注视着与开平矿区毗邻的滦州的矿源。周学熙认为如不先开采滦州矿源,该地区矿权势必旁落,北洋一切资源将被外国人掠夺。于是争得北洋大臣袁世凯的同意与支持,创建了滦州煤矿。准备通过开发资源,收回权利,即“以滦收开”

由于直隶各界人士对英国人以卑鄙手段骗取开平煤矿都很愤怒,所以对中国人自办的滦州煤矿都积极支持,纷纷投资入股,在几个月的时间,“滦州煤矿有限公司”成立,周学熙担任总经理。他不等新式采煤机械运到,就先以土法上马开采,最先建成的是陈家岭矿井,随后又在印子沟、桃园、赵各庄、狼尾沟等地开挖了矿井,并在各矿之间建成专用铁路,安装电话。他还派人到德国**适合滦州煤矿使用的最新式采煤机械,使煤炭质量大大超过了开平,在市场上大受欢迎,对开平煤矿构成了很大的威胁。

此外,针对开平煤矿蕴藏将开采完的情况,周学熙决定首先开采开平附近各矿的煤层,使开平的矿井无法向外延伸。面临着即将无煤可采的困境,英国商人多次对周学熙威逼利诱,周学熙都不予理睬。

由于滦州煤矿已将开平煤矿紧紧包围住,而开平煤矿本身的蕴藏也快要开采完了,英国商人通过领事向时任直隶总督陈夔龙施加压力也被顶住。无法,经过与英国外交部和英国公司长达半年的交涉,双方终于达成协议:英国把开平煤矿交还中国,中国付给英商178万英镑。当时开平煤矿的股票市价已达到170万英镑,加上公司拥有的其它产权,实际上已超过178万英镑,可见收回开平煤矿不仅维护了国家主权,经济上对国家也是有利的。

可是由于当年出卖开平煤矿的张翼从中破坏,掌握国家大权的摄政王听信了张翼的胡话,不同意由国家支付这178万英镑,而滦矿也无力承担这笔费用,收开一事功败垂成。

英国商人在无可奈何之际,施出了最后一招,凭借着经济上有英国财团的大力支持,挑起一场煤价大战,把每吨煤价价格降低几乎一半,而且还根据销量,附赠礼品,企图以此压垮滦州煤矿。周学熙果断地接受了挑战,也采取相同的降价措施。两家公司争相降价,最后每销售一吨煤,两家公司都要倒赔很多。在这种情况下,清政|府对周学熙的斗争却不给一点财力上的支持。经过了近一年的价格大战后,双方处境都很艰难。最后英国商人改变了策略,开始大肆鼓吹“开滦合作”。他们在天津、上海的报纸上大造舆论,还专门花钱在天津办了张《北方日报》为“开滦合作”摇旗呐喊。同时,他们又从滦州煤矿内部进行分化瓦解,收买滦州煤矿的股东,要他们在董事会上提议放弃斗争、与开平煤矿合作。而滦州煤矿的一些股东,也因为公司亏损、无利可图,赞成与开平合作。

面对着重重困难,周学熙还是咬牙顶住了各方面的压力,准备与开平煤矿斗争到底。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了,滦州煤矿的股东们惟恐因为革命失掉自己的既得利益,纷纷主张向开平煤矿投降,企图靠外国势力保住自己的利益。周学熙势孤力单,最后只得痛苦地接受了与开平煤矿合作的谈判。当股东们一致推举他担任合并后成立的开滦矿务局总局督办时,周学熙坚决地推辞了。收回开平煤矿是周学熙的心愿,但在正史上他的有生之年却未能实现。

这是一个可亲可敬的有骨气的中国人,也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杰出代表。张汉卿想和他合作,既是敬佩他的人品,又是想在将来,用政|府的力量,让这些被外国人欺侮的爱国人士能够再次抬起胸膛做一个中国人。如果自己将来能够主政中国的话,他想,也坚信。

第287章 座次之争(上)第415章 分化第414章 谈判第754章 交通大建设(下)第545章 得民心者得天下第72章 打秋风第672章 大国抱负第394章 长缨在手第993章 男人女人的心思第978章 泡妞也是为了国家第899章 拼刺刀我也不怕你第228章 骗局第69章 王爷卖王府第70章 少将军的生意经第349章 国库券与粮票第196章 上门第576章 别开生面的训话第589章 遗憾与知识分子的人格第629章 中国向何处去第21章 初见蒋百里第173章 耻第540章 要账第324章 刺猬第328章 波澜起第94章 听黄调第331章 急转直下第890章 各有所谋第241章 内讧第828章 监视第201章 护短第396章 投石问路第948章 指责第211章 床前第530章 对峙第6章 袁世凯的心思(上)第789章 长脸第302章 接班人(上)第66章 誓言第790章 那层纱第681章 国家大义第949章 美国的正义第148章 毛脚女婿第158章 屈辱与自强第668章 会晤第866章 民国第一场海战第647章 张府的座上客第332章 土匪来了第732章 经济战线的一场较量第150章 两块大洋第97章 被盯上了第834章 新婚姻法背后的较量第555章 血性在否第781章 国会选举前夕第836章 走下神坛的皇帝第652章 病急乱投医第957章 战争决心第854章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上)第84章 论英雄第695章 文化人那点事第864章 海上烽烟起第51章 礼物第57章 我有一所房子第579章 外交家第588章 碰撞第577章 人民党政|府的优越性第372章 说客(上)第959章 严防死守第662章 温水煮青蛙(下)第472章 座谈会第403章 以超强硬对付强硬第427章 汽车第382章 铁汉柔情第511章 推心置腹第628章 战后(下)第29章 君子与小人第210章 杀机第753章 交通大建设(上)第677章 大明湖畔的狗血剧情第612章 逼宫第153章 暗杀第105章 闹心第344章 难言之忍第339章 就这样被你征服第468章 言欢第923章 厉兵秣马第477章 长远布局第696章 一种情第843章 田中奏折第758章 呼声与应对第335章 粮食告急第876章 战争升级第275章 赈灾(上)第513章 阅兵式第315章 日本要介入中东路第960章 日军的辉煌第301章 分果果第597章 意外之喜(下)第880章 轻敌第85章 温柔乡第856章 大战爆发
第287章 座次之争(上)第415章 分化第414章 谈判第754章 交通大建设(下)第545章 得民心者得天下第72章 打秋风第672章 大国抱负第394章 长缨在手第993章 男人女人的心思第978章 泡妞也是为了国家第899章 拼刺刀我也不怕你第228章 骗局第69章 王爷卖王府第70章 少将军的生意经第349章 国库券与粮票第196章 上门第576章 别开生面的训话第589章 遗憾与知识分子的人格第629章 中国向何处去第21章 初见蒋百里第173章 耻第540章 要账第324章 刺猬第328章 波澜起第94章 听黄调第331章 急转直下第890章 各有所谋第241章 内讧第828章 监视第201章 护短第396章 投石问路第948章 指责第211章 床前第530章 对峙第6章 袁世凯的心思(上)第789章 长脸第302章 接班人(上)第66章 誓言第790章 那层纱第681章 国家大义第949章 美国的正义第148章 毛脚女婿第158章 屈辱与自强第668章 会晤第866章 民国第一场海战第647章 张府的座上客第332章 土匪来了第732章 经济战线的一场较量第150章 两块大洋第97章 被盯上了第834章 新婚姻法背后的较量第555章 血性在否第781章 国会选举前夕第836章 走下神坛的皇帝第652章 病急乱投医第957章 战争决心第854章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上)第84章 论英雄第695章 文化人那点事第864章 海上烽烟起第51章 礼物第57章 我有一所房子第579章 外交家第588章 碰撞第577章 人民党政|府的优越性第372章 说客(上)第959章 严防死守第662章 温水煮青蛙(下)第472章 座谈会第403章 以超强硬对付强硬第427章 汽车第382章 铁汉柔情第511章 推心置腹第628章 战后(下)第29章 君子与小人第210章 杀机第753章 交通大建设(上)第677章 大明湖畔的狗血剧情第612章 逼宫第153章 暗杀第105章 闹心第344章 难言之忍第339章 就这样被你征服第468章 言欢第923章 厉兵秣马第477章 长远布局第696章 一种情第843章 田中奏折第758章 呼声与应对第335章 粮食告急第876章 战争升级第275章 赈灾(上)第513章 阅兵式第315章 日本要介入中东路第960章 日军的辉煌第301章 分果果第597章 意外之喜(下)第880章 轻敌第85章 温柔乡第856章 大战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