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强大的晋王

贾诩这老滑头,回来两天到现在,只见过两面,还没顾的上说话。看来又在保守中庸了。本丞相此刻正是用人之际,岂能让他清净。又该是出来发阴使坏的关头了。

我派人去请,贾诩不多时候,就出现在门外:“丞相,诩来迟了,请丞相恕罪。只因为要准备一些东西所以来晚了”贾诩快步走进门。

我正在喝茶,连忙站起来让座:“文和先生,一年不见别来无恙。”贾诩告罪:“托丞相洪福,还可以。丞相此次征讨两川立下不世之功,真是可喜可贺。”

懒得听这些客套话,我推心置腹道:“找先生来,是有几件大事要商议。”贾诩坦然一笑:“不用丞相吩咐,诩早就准备好了。”说着从袖子里掏出一份奏章;“丞相请过目。”

接过来一看,竟是一份奏请给丞相袁熙封王加九锡的本章。贾诩阴笑道:“丞相找我来,莫非是这件事?”我指点着他大笑:“知我者,文和先生。不过——”贾诩道:“不过怎样?”

“不过,现在还不是时候,眼下还有几件事要处理。”

贾诩是智囊不是神仙,当然猜不到我的心思,沉吟道:“以诩看来,征伐两川威震天下,正是时候。”

“先生做了这么长时间的御史大夫,难道就不想高升?”

贾诩翻白眼,原来丞相想要对付朝中的大臣。忙道:“莫非丞相,想在朝中布置亲信。”我笑着走到门口:“我这里有两份奏折,先生找两个人,明日早朝的时候,上奏皇帝。”

“什么奏折?”

我从矮几上拿起三份奏折,扔到贾诩怀里:“你自己看吧。”

贾诩看,第一份就很震惊。大意是要把,司隶、豫、兖、冀、徐、青、扬、益、梁、雍、并、幽州大汉朝十四个州合并为九州,恢复大禹时代的行政划分。把凉州全部并入雍州;交州并入荆州;司州、并州、幽州、都并入冀州。改制后的冀州相当于原来四州的总和,共十个郡。由丞相袁熙出任冀州牧。经过了短暂的瞠目结舌,贾诩转过弯来,丞相不惜屈尊州牧,就是想让自己直接控制的土地大一点。

第二封奏折,更雷人,竟然是告太尉杨彪谋反,私造龙袍、冠冕,图谋不轨。贾诩看完之后,只是笑了笑。心想看来老子要当太尉了。

“丞相征战辛苦,先休息,诩告退了。”

第二天,汉献帝早朝的时候。丞相袁熙因为征战劳累,忽然发高烧,请假没来。献帝正不想看到他,不来更好。献帝发现,这个丞相,自从立功回来,越来越傲慢、跋扈、不可一世。心里很不满意。

贾诩看到献帝,整理了冠冕、龙袍、端正了坐姿,准备就绪。便出班启奏:“陛下,臣有本上奏。”

不知怎么的,汉献帝的心突然往下一沉,仿佛是失足落水,紧张道:“爱卿有何要事?”贾诩把预先准备好的奏折拿出来,太监接过去,递给皇帝。贾诩道:“陛下,当今天下兵戈不断,诸侯四起,不尊皇命。究其原因,其实是州郡太多不便统治,导致政令不通。臣想了一下,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将现今的十四个州,改为大禹时代的九州。才能重振朝纲。”

汉献帝预感到,继续今天发言,会有惊人之语,可没想到,如此的恐怖。尤其是当他看了奏折,将幽州、并州并入冀州,袁熙出任州牧的时候,心中就霍然开朗了。果然是大丞相搞的鬼呀。这可怎么办?这不是要造反吗?伏完第一个反对:“陛下,完全没必要,好好的十四个州,为何要合并为九州,劳民伤财多此一举,贾诩大人是嫌天下不够乱吗?”

杨彪冷笑道:“莫非是有人居心叵测,想要趁机屯兵州郡。”

“住口,乱国反贼,你也配出来说话。”御林将军昌豨,突然带着两队铁甲兵闯入大殿。蛮横的御林军,奔跑入内,锵锵锵锵,拔出明晃晃的佩刀,向两侧伸展开去,把所有的大臣,都围在中央。散骑常侍常林、太仆刘桢、廷尉徐奕、五官中郎将荀爽全被擒拿,推出殿外。汉献帝吓得面如白纸,全身筛糠样抖动,喉头咕嘟咕嘟说不出话来。昌豨穿着铠甲,单膝跪倒:“陛下恕罪,臣没有反意,只是这几个人,同太尉杨彪密谋造反,私造龙袍、冠冕,现在已经查清楚了,证据确凿。理当问斩。陛下不必挂怀,此等乱成贼子,死有余辜。”说着递上一道奏折。

汉献帝哆哆嗦嗦的打开一看,上面写着,杨彪等人谋反,今晨从杨彪家中搜到皇冠、龙袍等物。

杨彪大叫冤枉:“信口雌黄,胡说八道,本官对朝廷忠心耿耿,肝脑涂地,怎么会谋反,你说从我家中搜出了龙袍、皇冠,谁看见了。”

昌豨冷笑着从地上站起来:“乱臣贼子,还敢狡辩。本将军早料到你有这一手,给你找了证人来;“来呀,带上来。”

又是两个铁甲军哗啦啦颤动着铠甲上的鳞片冲进来,手里还提着一个,已经被打得不成人形的书生。杨彪大哭道:“修儿,你怎么样?”

杨修被皮鞭子蘸盐水暴揍了将近半个时辰,差点死了,眼前金星乱窜,动动指头,就疼得要死。不过这不是最痛苦的,最让他接受不了的,是平素里一本正经,让他引以为偶像的父亲,居然是个反贼。家里居然有一条密道,里面藏了无数的金银,还有龙袍、九锡等等违禁的东西。

昌豨伸出一双紫色的大手,揪住奄奄一息的杨修的脖领。后面的士兵,猛然揪起杨修被血浸透的乱发,头一下子抬起来。“说,你们家为何会有密道、龙袍。徐奕、常林、荀爽是不是谋反同谋?”

杨修瞪着惊恐的眼睛,脑袋剧烈的左右摇摆:“不,我不知道,跟我没关系,我真的不知道,我没有参与造反,陛下,陛下,我真的不知道父亲私造龙袍,那地道——地道的事情,我也不知道——”

昌豨阴笑着放开双手,走到惊呆了的太尉杨彪身前;“太尉大人还有什么好说的,来呀,给我抓起来,押赴刑场正法。”杨彪脸上的肌肉突然剧烈的抽动,眼神中露出无限怨毒神色,突然大笑:“混账,混账,这是阴谋,是陷害——”他转过身,对献帝道:“陛下,老臣是冤枉的,这是有人故意加害。”

汉献帝本来就不敢替他说话,加上,杨修贪生怕死,竟然一口承认,更加无可奈何。皱着眉,叹着气,右臂抬起来,缓慢的挥动。昌豨微微躬身;“是,陛下。”对御林军道:“拉出宫门,就地正法。”

荀爽大声喊冤:“昌将军,杨彪谋反,和我们有什么关系?”昌豨道:“你等都是同谋,还敢狡辩。”荀爽怒道:“有什么证据?”昌豨从怀里掏出几封书信拆开来,举到他眼前:“这是反贼家中搜出来的,是不是你荀爽大人的笔记。”

荀爽仿佛看到了世上最恐怖的东西,倒吸了一口冷气,眼珠子瞪的差点掉在地上,半响才摇头:“这——这是假冒的,是假的。”

昌豨道:“你只说,是不是你的笔记?”荀爽惊惶道:“是我的笔记,不过——信不是我写的,一定是有人假冒。”

昌豨大怒,一个耳光掴在他脸上;“放屁,除了你自己,谁能伪造的这么真。拉下去砍了。”荀爽愣住了,心里一直在想,莫非是我在梦里写的!没有梦游的毛病啊?!

铁甲军拽死狗一样把六名人犯,拖出宫门,常林、徐奕喊冤之声,震痛耳膜,可就是没人敢站出来说句话。

昌豨回来安慰了一下汉献帝;“陛下,乱成贼子已经被臣除掉了,陛下,可以安心上朝,此刻已经安全了,有臣在陛下身边,陛下一定安全。臣告退。”

汉献帝想把昌豨掐死,剁成肉馅吃下去。可想想,这种事情不是昌豨一介武夫可以做的。一定是背后有人指使,那指使的人,恐怕正在家里发高烧呢!

贾诩就像是什么事也没发生,咳嗽了一声道:“陛下,陛下——臣刚才的奏章?”汉献帝正处在一种无法派遣的恐惧中,心神早飞到九霄云外去了,随口答道:“好吧,好吧,就这样,退潮。”

辛毗的封赏名单终于拟定出来。不但名单拟定出来,连应当封赏的官职、和金银都替皇帝想好了。名单如下:郭嘉封为雍凉大都督、汉中侯、食邑三万户。赵子龙征东将军,统领青州、扬州军事封九江侯,赏千金——文丑封征南将军统领荆州、豫州军事、建昌侯、张郃封征北将军统领辽东军事、河间侯、张绣封征西将军封永宁侯、张燕封安南将军、颍阴侯,高览封安东将军、江阳侯。藏霸为安西将军、槐里侯,都是县侯。于禁为豫州刺史,益寿乡侯,李典为车骑将军,无终侯。蒋义渠封前将军、居巢侯、藏霸封后将军、白马侯、庞德为左将军、甘宁为右将军、巴郡太守。

武将的封赏,倒是没有什么,文官却让献帝有些头疼。阎圃封为散骑常侍、列侯。费祎封五官中郎将、列侯。这个五官中郎将,相当于副丞相,比尚书令还厉害,费祎心满意足了。许靖封为太仆;徐庶封为廷尉。和洽为尚书仆射、卫凯为谏议大夫。杨彪空出来的太尉一职则有御史大夫贾诩担任。

汉献帝恍然大悟,我说为什么好端端的杀人呢,原来是让他们腾地方,好安插自己的亲信。他一想起,那天的血腥就头疼,干脆连想都不想,直接朱笔御批了事。反正就是这种傀儡的日子,不认也不行,这皇帝能干一天是一天,实在人家不让干了,就走人。其实要是能辞职,他说不定早甩手走了。这个皇帝比平民百姓当得还难受。

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做好了,剩下的就是封王了。曹操是先封的魏公,而后进位称王,我也用不着这么麻烦,反正已经有蜀王和吴王做铺垫了。天下人早就见怪不怪了。

汉献帝不是傻子,实际上很聪明。经过一个月的动荡,他早就预料到了这一天。当新任太尉贾诩,带着光禄勋崔琰、尚书令辛毗、议郎阴夔、西曹掾陈琳、执金吾审荣,还有四个新任的他根本就不认识的大臣,联名上表,请求封立有大功的丞相袁熙为晋王。他几乎立刻就点了头。贾诩连圣旨都拟好了,只等他用玉玺来盖章。

汉献帝也是这样想的,反正已经有个蜀王、吴王加九锡了,在多一个也无所谓。

建安十六年,四月初八。

汉献帝在种种威逼之下下诏以新划分的冀州十郡为晋国。封丞相袁熙为晋王,加九锡。以丞相的身份领冀州牧。

调整了领导班子,基本上已经把皇帝架空。加了九锡就从仪式形势上和皇帝无二了。所谓的九锡,其一就是可以乘坐特制的车驾,大、小各一辆,四匹马;其二、可以穿衮服带冠冕,穿最上等的鞋子;其三可以享受四十八人的礼乐、舞蹈。皇帝的歌舞,是六十四人,还差一点。其四,府邸可以用朱漆粉刷门户;其五可以直接登上皇帝的坐位临朝奏事。其六,可以享受三千人的警卫,其七,可持斧、钺各一件为权威象征;其八,可用彤弓、彤箭、黑公、黑箭;其九可用特殊的象征皇家威严的玉器。这九种特殊的待遇,是皇帝以下任何人都不可以享用的。加了九锡就相当于九千岁的地位。

四月底,晋国的雏形基本形成,大致以王修为丞相,管统为尚书令,刘循为大理、糜竺为大司农、沮授为大将军、田丰为御史中丞、沮鹄为大司马,尹楷为郎中令,鲜于辅为侍中、田畴为中书令、平原侯,阎柔为少府。

立甄宓之子袁睿为晋国太子。甄宓为晋王王后。蔡琰、甘夫人、曹节皆为王妃。

五月初,晋国建社稷、宗庙。把祖宗牌位全部都搬进去像皇帝一样的四时拜祭,仿佛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王。

汉献帝也想开了,反正九锡满天飞了,与其让人家逼着封赏,还不如主动点,争取些好感,大家都省心。

五月中汉献帝在下诏,诏令天下,晋王袁熙位在诸侯王之上。并且从国库拨款,制造了晋王的印玺,另外打造了一顶黄澄澄的金冠,亲自送到晋王王府。以示君臣同心。

五月二十日,留藏霸、胡车儿十万兵守洛阳,其余众将随晋王车驾返回邺城。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第40章 第二高手第18章 美酒飘香第44章 五日苦战第34章 美好姻缘第38章 火力集中第28章 奸计得逞第1章 益州不归路第37章 大江鸿门宴第34章 桃色事件第48章 女扮男装第28章 天府之国入囊中第2章 战火浓烟第7章 无敌子龙第34章 阴谋败露第16章 西园禁军第50章 趁火打劫第35章 里应外合第8章 草原霸主第27章 临阵换将第6章 弹琴说爱第20章 罄竹难书第51章 喜得二子第11章 废长立幼第34章 阴谋败露第34章 桃色事件第16章 父子生隙第3章 密谋行刺第41章 袁大丞相第48章 叔侄之情第44章 渡过难关第44章 五日苦战第9章 反败为胜第38章 闭月羞花第45章 深夜劫营第36章 盖世神卜第14章 千古奇冤第37章 洛阳内乱第2章 张辽再出山第24章 人心涣散第8章 舅甥之争第13章 大凶之兆第11章 舌辩滔滔第48章 巨星陨落第38章 燃烧的大江第50章 趁火打劫第17章 垂死挣扎第31章 悲愤诗篇第9章 赈济灾民第18章 偷袭阴平(1)第12章 我的洛神(2)第14章 华佗之死第4章 蒋干 杨仪第29章 乌桓归降第9章 长兄袁谭第19章 夺取居庸第23章 死亡气息第3章 苛捐杂税第9章 鲸吞汉中第38章 燃烧的大江第34章 三分之一第49章 疏不间亲第31章 孙权被谋杀10第10章 狗熊周仓第32章 黑贼张燕第42章 曹女布子第22章 凤雏卧龙第39章 美人徐莹第31章 奇兵制胜第46章 瞒天过海第11章 舌辩滔滔第11章 我的洛神(1)第15章 历史淹没的悍将第24章 螳螂捕蝉第22章 刘备做大第10章 微妙形势第15章 心狠手辣第35章 第二封衣带诏第51章 喜得二子第12章 司马懿的反噬第24章 雄心壮志第35章 诱敌之计第5章 张辽的心第30章 士兵哗变第7章 形势危急第54章 徐庶战略第6章 坚壁清野第35章 诱敌之计第23章 天下无敌第25章 望风归降第46章 瞒天过海第30章 张颌逞威第34章 策划政变第12章 校场阅兵第1章 益州不归路第2章 兵临城下第43章 真的假的第36章 制造冤案第25章 偷袭江夏
第40章 第二高手第18章 美酒飘香第44章 五日苦战第34章 美好姻缘第38章 火力集中第28章 奸计得逞第1章 益州不归路第37章 大江鸿门宴第34章 桃色事件第48章 女扮男装第28章 天府之国入囊中第2章 战火浓烟第7章 无敌子龙第34章 阴谋败露第16章 西园禁军第50章 趁火打劫第35章 里应外合第8章 草原霸主第27章 临阵换将第6章 弹琴说爱第20章 罄竹难书第51章 喜得二子第11章 废长立幼第34章 阴谋败露第34章 桃色事件第16章 父子生隙第3章 密谋行刺第41章 袁大丞相第48章 叔侄之情第44章 渡过难关第44章 五日苦战第9章 反败为胜第38章 闭月羞花第45章 深夜劫营第36章 盖世神卜第14章 千古奇冤第37章 洛阳内乱第2章 张辽再出山第24章 人心涣散第8章 舅甥之争第13章 大凶之兆第11章 舌辩滔滔第48章 巨星陨落第38章 燃烧的大江第50章 趁火打劫第17章 垂死挣扎第31章 悲愤诗篇第9章 赈济灾民第18章 偷袭阴平(1)第12章 我的洛神(2)第14章 华佗之死第4章 蒋干 杨仪第29章 乌桓归降第9章 长兄袁谭第19章 夺取居庸第23章 死亡气息第3章 苛捐杂税第9章 鲸吞汉中第38章 燃烧的大江第34章 三分之一第49章 疏不间亲第31章 孙权被谋杀10第10章 狗熊周仓第32章 黑贼张燕第42章 曹女布子第22章 凤雏卧龙第39章 美人徐莹第31章 奇兵制胜第46章 瞒天过海第11章 舌辩滔滔第11章 我的洛神(1)第15章 历史淹没的悍将第24章 螳螂捕蝉第22章 刘备做大第10章 微妙形势第15章 心狠手辣第35章 第二封衣带诏第51章 喜得二子第12章 司马懿的反噬第24章 雄心壮志第35章 诱敌之计第5章 张辽的心第30章 士兵哗变第7章 形势危急第54章 徐庶战略第6章 坚壁清野第35章 诱敌之计第23章 天下无敌第25章 望风归降第46章 瞒天过海第30章 张颌逞威第34章 策划政变第12章 校场阅兵第1章 益州不归路第2章 兵临城下第43章 真的假的第36章 制造冤案第25章 偷袭江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