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古代钉子户

阿里海牙道:“大汗,不用费神去分析了,那南人只不过是投机取巧而已,如果两军再次相遇,还得看我无敌之铁骑,臣斗胆请求大汗给臣一万精兵,臣立即南下去夺回阳家镇。”

忽必烈似笑非笑地看着阿里海牙道:“阿里海牙,你知道我蒙古铁骑为何被称作无敌之师吗。”

“当然知道。”

“那你讲讲。”

“大汗,那是因为我蒙古铁骑的骑射能力天下第一。”

“这点沒错,是其中之一,但不是根本,阿里海牙,各位爱卿,我蒙古铁骑之所以号称天下一等一的骑军,是因为我们的骑军改变了以往骑军的传统军事思想,那么这点是如何做到的呢,先祖成吉思汗及其手下的追随者们在初期时都不懂兵法,不懂行军布阵之道,甚至连大字都不认识几个,然而却最终统一了蒙古部落,为今曰的蒙古帝国奠定了基础,这又是如何做到的呢,本汗可以明确告诉各位,先祖成吉思汗等人在军事上的成长就是得自于战后的分析讨论会,每次大战之后,先祖及手下大将们最先讨论的不是胜负,而是这场战争的得失,也就是说他们的先生就是战争,众位爱卿,明白吗。”

“臣等明白。”

“恩。”忽必烈神情严肃道,“阿里海牙,今曰之会议,本汗令你只听不言,否则将你驱逐出去。”

阿里海牙“啊”了一声,见忽必烈不像是说笑,哪里还敢冒犯,小声道:“是,大汗。”

蒙古朝中另一位汉人名将张柔道:“南朝的偷袭方案准备充分,虎驰的应对方案也基本上沒有大碍,唯一出现的变数应该是那位剑手,否则倒还是有一线机会的,从这点可以看出,宋人的这次筹划者是位高人也。”

郝经道:“如果说南朝剑手來自临安,那就只会有一种可能。”

“帝师请言。”

“大汗,臣认为这次战役的真正筹划者是宋廷,而不仅仅是夏贵。”

忽必烈想了想,问道:“董大,你怎么看。”

被忽必烈称作“董大”的汉人将领正是其亲信,统军副使董文炳,在所有将领中,得此名号的也仅此一人而已,即便如蒙古族将领也极尽羡慕,

“大汗,臣也赞同帝师的说法,此次战役完全可以看作是宋廷的筹划,扬州军的配合也证明了这点,自南朝小皇帝登基以來,南朝的军情也发生了变化,原以贾似道为首的枢密院似乎正在被军务院所取代,臣认为这场战役的筹划者应该就是南朝的小皇帝,而來自临安的剑手,臣估计就是南朝的御前侍卫,臣也十分赞同史大人的看法,我朝各军需要重新审视南朝军队的格局了,数年前,南朝虽然拥有王坚、张珏、夏贵等一大批名将,但因失去了孟珙的统一指挥,宋军并不会对我朝造成多大的阻碍,但是如果宋廷小皇帝就是张大人所言的高人,那就务必要引起大汗的高度重视了,臣以为,这次阳家镇战役是南朝军事从防御走向进攻的分水岭。”

阿术赞道:“董将军高见,一支军队最关键的就在于其统帅,最近南朝的军队改革也是如火如荼地在展开,从这次他们竟然主动出击來看,小皇帝也是野心勃勃啊。”

“父汗,儿臣以为现在的南朝小皇帝才是属于正常的。”

忽必烈有些不明道:“真金,此话何意。”

“父汗,南人的江山自一百多年前被金人占领后,南朝皇帝便一直偏安一方,小皇帝之前有五位皇帝,虽然偶有收复故土之心,也有收复之力,但屡次错过战机,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的心理有些,有些扭曲吧,儿臣也不知道该用哪个词來形容他们的心态,按照常理來说,家园被他人所占,我辈自当死命夺回,但是直到小皇帝登基,儿臣才觉得南朝有了这种收复故土的心思,而这才该是正常人的想法吧。”

忽必烈笑道:“真金,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南朝赵禥的行为难道就不会是三把火吗,要知道其老皇帝也有过端平入洛的经历。” wWW¤ тtkan¤ c○

“父汗,儿臣也说不清,但总觉得南朝的一系列变革并不是普通的三把火,从我朝掌握的情报來看,儿臣认为,用阿术将军所说的‘野心勃勃’來形容南朝小皇帝是十分恰当的。”

“好,真金,你能有此想法,父汗很是欣慰,真金,你再來说说,如果南朝皇帝如此高明,或者说如此正常,那我朝该如何应对。”

真金想了想道:“父汗,依儿臣之见,不管对手如何,自己的实力才是最重要的,儿臣记得小时候父汗曾经教导过儿臣摔跤之术,说只要自己的实力够强,那么无论对方怎样出招,自己都可立于不败之地,这两国之争,也就如同两人摔跤,只要我朝的综合实力超过对方,就可占据主动。”

“恩,真金,说得好。”忽必烈笑道,“伯颜,你也來说说。”

“是,大汗。”伯颜恭敬言道,“大汗,臣沒有多少战争经历,从各位大人的分析來看,臣以为,我朝军队首先当在思想上重视对手,从夏贵率领禁军支援庐州起,南朝的军事方针就已经产生了变化,正如各位大人所言,南朝小皇帝登基后,其国策已经不再趋于保守,而是在积极备战了,这点我朝上下必须达成共识,其次,我朝军队的布防需要加强,特别是我朝占领时间不长的区域,比如三四年前夺得的南朝潼川府路的部分地区,以免再被偷袭,第三就是需要加快水师的建设了,臣以为当给刘整将军更大的支持。”

“恩,伯颜,有理,阿术。”

“臣在。”

“立即传令川中巴拉,董士亨两位将军,加强戒备。”

“是,大汗。”

“刘整。”

“臣在。”

“水师建设务必加快,有何政务问題,你可以直接找帝师解决,有何军务问題,则可直接找真金协助解决。”

“是,臣刘整遵旨。”

“各位,从现在起,大家都要正视南朝,要把南人当作我朝的正式对手來看待,不得再掉以轻心。”

“是,大汗。”

“很好,赵禥如果以进攻为其军事方向,倒也省却了我军攻击城池的麻烦。”

“是,大汗。”郝经道,“从这个角度來说,的确如此,只不过,似乎沒有大汗想象中那般简单吧。”

忽必烈微微一笑:“帝师放心,本汗会重视每一个对手的。”

全玖处理奏折的速度越來越快,倒不是说每份奏折她都能准确地作出批示,而是知道哪些奏折可以自行处理,哪些需要我亲自过目,

“官家,你看看这两份奏折。”

“什么内容。”

“是有关临安城内拆迁民居引发的争论。”

“民居拆迁。”

这种事情在后世也是司空见惯的,而且大都不了了之,弱势群体再怎么抗争,也最终只能偃旗息鼓,尽管也有不少媒体相助,但又能怎么样呢,

“恩,临安知府事潜大人认为当以临安的整体格局为先,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官府的全面布局,要求拆除,而房屋的拥有者不服,加上那人又略知律法,便将临安府衙告到了临安通判处,通判也不知该怎么处理这桩民告官之事,将诉状转到了刑部,而刑部根本不想受理,又将这事推到了大理寺,大理寺认为此是地方姓纠纷,不属于刑事案件,所以无须立案,而要临安府衙和当事人协商解决即可,后來,这事不知怎么被御史台知道了,御史台就谏言上书,说官府办事不利,官家,这两份奏折就是临安府衙和御史台的。”

民告官之事在封建社会历朝历代都是极其艰难的,宋朝的政治应当算是最为开明的了,这和宋朝皇帝重视民命的思想大有关系,但依旧鲜有民告官的案件出现,因为各级官府基本上都不受理这类案件,后世有名的戏曲《铡美案》就是发生在宋朝,虽然是虚构的,

古代的律法都规定了对于侵犯公民财产的强盗予以惩罚,但都沒有明确指出,如果侵犯私产的是政斧,该如何处理,政斧不是强盗,自然不适合定为侵犯财产罪,

宋朝法典《大宋刑统》中也明确指出,侵犯公民财产罪当判杖刑、流放、充军甚至死刑,但同样只是针对盗和贼,

看完两份奏折,我大致明白了其中的经过,

潜说友在上任后,大力整治临安的市容市貌,疏通河道,改善环境,数月下來,临安城已是焕然一新,大约十天前,在天街附近的东康坊开始拆迁,按照临安府的规划,会在这一带建造一座大型的广场,作为临安城百姓的活动中心,这件事我也知道,原本是件不错的惠民方案,但沒有想到的是,其中的一户田姓人家死活不愿意搬离,田家主人名叫田铭,秀才出身,时代居于此地,

目前,整个东康坊就剩下这田家一家还沒有搬迁了,

“这不就是典型的古代钉子户吗。”

“啊,钉子户,官家,您说什么。”

第262章 一举两得第376章 灌顶续命第208章 狮峰分行第175章 受教第177章 民族矛盾第382章 公孙堂主第406章 东征序曲第427章 大战安阳滩第437章 武圣第383章 守护者第235章 军改会议第433章 兵围襄阳城第501章 太后懿旨第217章 中秋拜月第15章 佳人之约第64章 你若来了 ,便是春天第478章 西路战火第413章 方言第78章 点火为号第219章 老将之声第51章 先帝托梦第103章 大宋银庄第509章 紧要之处第63章 定调第152章 林家家主第24章 和谐家宴第178章 珍妮织布机第300章 凤舞九天第421章 告大宋百姓书第2章 我是宋度宗?第9章 微服私访第423章 下江南檄第69章 贡院训示第277章 奇兵沈墨第134章 集英殿议神州第386章 失忆第110章 赤松山第396章 纸老虎第438章 定计困襄阳第1章 南宋少帝陵第284章 东康坊第403章 入宫第158章 艰难的抉择第393章 御医会诊第446章 忐忑不安第563章 海战第107章 谢道清的态度第155章 公开的秘密第365章 安南朝贺第109章 人生没有如果第404章 恭喜发财第153章 剑痕第376章 灌顶续命第412章 从军热潮第447章 大哉乾元第126章 激情演讲第44章 夜袭第374章 救治第209章 虽远必诛第223章 三份战报第69章 贡院训示第297章 琏真北回第102章 土地制度第258章 奸相之后第481章 喜事第51章 先帝托梦第103章 大宋银庄第159章 重开南衙第241章 破虏军第304章 锦衣卫第470章 晴天霹雳第110章 赤松山第190章 赵禥的内心世界第356章 执法原则第237章 游击队第175章 受教第410章 克复广安军第301章 新年大朝会第254章 新任统制第227章 临安夜市第135章 蒸汽机第256章 医科学院第548章 兵不血刃第103章 大宋银庄第510章 战鼓声声第142章 名臣赵顺孙第70章 不拘一格第65章 人定胜天第535章 出兵许昌第449章 出兵龙尾洲第67章 宁缺母滥第304章 锦衣卫第289章 教育为本第339章 穿越苗区第323章 方家老三第418章 天意如此第277章 奇兵沈墨第538章 神君第459章 御驾亲征
第262章 一举两得第376章 灌顶续命第208章 狮峰分行第175章 受教第177章 民族矛盾第382章 公孙堂主第406章 东征序曲第427章 大战安阳滩第437章 武圣第383章 守护者第235章 军改会议第433章 兵围襄阳城第501章 太后懿旨第217章 中秋拜月第15章 佳人之约第64章 你若来了 ,便是春天第478章 西路战火第413章 方言第78章 点火为号第219章 老将之声第51章 先帝托梦第103章 大宋银庄第509章 紧要之处第63章 定调第152章 林家家主第24章 和谐家宴第178章 珍妮织布机第300章 凤舞九天第421章 告大宋百姓书第2章 我是宋度宗?第9章 微服私访第423章 下江南檄第69章 贡院训示第277章 奇兵沈墨第134章 集英殿议神州第386章 失忆第110章 赤松山第396章 纸老虎第438章 定计困襄阳第1章 南宋少帝陵第284章 东康坊第403章 入宫第158章 艰难的抉择第393章 御医会诊第446章 忐忑不安第563章 海战第107章 谢道清的态度第155章 公开的秘密第365章 安南朝贺第109章 人生没有如果第404章 恭喜发财第153章 剑痕第376章 灌顶续命第412章 从军热潮第447章 大哉乾元第126章 激情演讲第44章 夜袭第374章 救治第209章 虽远必诛第223章 三份战报第69章 贡院训示第297章 琏真北回第102章 土地制度第258章 奸相之后第481章 喜事第51章 先帝托梦第103章 大宋银庄第159章 重开南衙第241章 破虏军第304章 锦衣卫第470章 晴天霹雳第110章 赤松山第190章 赵禥的内心世界第356章 执法原则第237章 游击队第175章 受教第410章 克复广安军第301章 新年大朝会第254章 新任统制第227章 临安夜市第135章 蒸汽机第256章 医科学院第548章 兵不血刃第103章 大宋银庄第510章 战鼓声声第142章 名臣赵顺孙第70章 不拘一格第65章 人定胜天第535章 出兵许昌第449章 出兵龙尾洲第67章 宁缺母滥第304章 锦衣卫第289章 教育为本第339章 穿越苗区第323章 方家老三第418章 天意如此第277章 奇兵沈墨第538章 神君第459章 御驾亲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