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拦虎路

韩谦扭过头,目光越过一堵土墙,看到巷子那一侧的灌月楼顶层,有一扇窗户往外打开来。

他们站在明处,自然看不到灌月楼顶那间光线昏暗的房间里有什么动静,不过,韩谦这时候注意到,要是有人站在那个窗口,是能够观察到芙蓉园里的动静。

“要不通知灌月楼的东家,将顶楼西向的窗户全部封死?”

韩谦到叙州后就没有歇过,今天才第一次留意到这些细节,但高绍他们早就注意那是一处破绽,只是还没能腾出手解决这个事情。

消除隐患的最简捷手段,便是要求灌月楼直接将那封窗户封死,相信灌月楼的东家,在叙州地盘上,怎么都不敢违拧芙蓉园的意志。

“这么简单粗暴,可不是我的风格啊,”韩谦收回视线,微微笑道,“安排一个伙计进去便是了。”

黔阳城少,城中宅院的格局都比较紧凑,即便芙蓉园占地较广,但芙蓉园内的每一层院落,还是偏狭窄,而院墙又较为高耸。

即便有人借用灌月楼有利的地形,观察芙蓉园内的动静,所能窥探也极为有限,但留下这么一处破绽不去弥补,反而有可能会看到平时到底都有哪些人,会暗中窥视芙蓉园。

韩谦虽然不会在叙州城停留太久,差不多将一些紧急事务都安排好之后,就会回金陵去,但还是会暗中将一到两组人马留在叙州,防备范锡程他们行事不够缜密。

田城翻身上马,看到在他们身后侧坐上马背的奚夫人一眼,心想四姓应该会消停一阵子,少主想要在灌月楼里安插人手,应该是防范潭州的眼线吧?

田城似乎也猜到韩谦在忧虑什么,凑过来说道:“潭州那边毫无动静,似乎也不合常理……”

“兴许是少主打草惊蛇太迅雷不及掩耳了,潭州暗藏在黔阳城里的人手,都没有来得及反应吧?”高绍说道。

韩谦点点头,马氏控制八百里洞庭湖最精华地带,明面上就坐拥近两万水师马步军精锐,要不是天佑帝这些年来攻无不克,马氏是有割据荆湖实力的。

四姓说到底还是一群不知轻重好歹的土豹子,手里有三五百寨兵就胆大妄为到不知所以,实际上并不难对付,但他针对四姓的阴谋诡计,倘若是遇到拥有强悍硬实力的潭州,就很难再发挥什么作用了。

这也就是所谓的“一力破十会”。

此时主要也是潭州节度使马寅忌惮天佑帝,不愿意引起天佑帝的注意,他们才有见逢插针的机会罢了。

不过,话说回来,即便潭州此时极力保持低调,但正如田城、高绍他们所判断的,韩谦也绝不会相信,潭州在叙辰邵衡等湘南诸州,没有布局。

想到这里,韩谦轻叹一口气,他父亲想在叙州立足,潭州才是最难应对的。

火候拿捏不好,又或者说潭州看他父子不顺眼,以及戒心稍稍强一些,直接切断进出阮水的通道,他能找谁哭去?

潭州不想惹得天佑帝注意,也只要不去留难替地方州县运输税粮的船舶就行了,而韩谦真正要将叙州的物产大规模运出去,必然需要大量的商船参与才行。

而一旦潭州在沅水入口设卡,韩谦所谓的流民引诱计划,也完全没有实施的可能啊!

想到这里,韩谦突然想到他父亲并没有特别强烈的反对他的流民引诱计划,或许就已经料到潭州这道坎不好过吧?

“公子,你在为什么事情头疼啊?”赵庭儿骑上一匹小马,凑过来问道。

“我在想要怎样跟我爹斗智斗勇啊!你这妮子,竟然敢不帮我说话。”韩谦伸手去敲赵庭儿的脑壳。

“少主是担心潭州成拦路虎吧。”高绍笑着说道。

韩谦哈哈一笑,说道:“只要能看到问题,总归有办法解决的!”

要说韩谦此行最大的收获之一,可以说就是发现高绍、田城二人。

不管是林宗靖、郭奴儿,乃至箭术过人、天生就刺客料的赵无忌,或许未来的成就更大、能力更强,但他们目前相比高绍、田城,差得最多的就是十几二十年颠沛流离的人生经历跟见识。

也不仅仅是发现高绍、田城两人的能力,而且两个多月的相处,韩谦也叫高绍、田城认识他是值得追随之人,因而他们在韩谦面前也不再收着敛着,倒有一种主随相知的从容。

…………

…………

沅水进黔阳城一段,特别滩险流急,两岸也皆是崖山,但到黔阳城,进入大“之”字形流段,地形则平缓下来。

盛夏之时正值湘南洪水泛滥的时节,但由于沅水从黔阳城往外两岸多为浅淤地,江水往两岸漫涨有七八里开阔,加上大“之”字形将这一段的水道延长五六倍,水势也十分的平缓。

不少渔舟悠然自得的停在江面上捕捞渔获。

黔阳城内外,却是有不少土籍番民认得奚夫人。

说实话,韩谦带奚夫人出城,就是要让人认出她来。

即便四姓酋首及四姓里的关键人物,都知道奚夫人为什么会在自己的身边,但绝大多数的土籍番民不会知道原因,这就将错乱普通土籍番民的认知,会误以为冯昌裕将身边的小妾拱手相赠,也要屈意讨好新任刺史。

不过,有人认识奚夫人很正常,毕竟奚夫人在靖云寨也不是就不抛头露面,但沿途有那么多的土籍番民都认得奚夫人,韩谦还是有些意外。

要知道当世男女之防没有后世那么严重,叙州土籍番民更是如此,但是普通人家女子的活动范围总是很有限,特别像叙州这种望山跑断脚的地形,奚夫人无论是出嫁前,或者嫁给冯昌裕为妾,能为这么多土籍番民认得的可能性,实在不大。

韩谦见奚夫人恨不得拿布蒙住头脸的样子,心里暗想,难道自己之前猜错这番女与奚成的出身了?

韩谦暂时将这层心思放下,心想待有机会再问冯宣、高宝不迟,他们继续往城外驰去。

出于安全考虑,季尧希拉杨钦挑选建造船坞的湾口,不会离黔阳城太远。

韩谦他们骑马出了西城,然后沿着江滩往北走,看到季希尧、杨钦带着数人,站在黔阳城西北角的一处江滩边。

他们驱马赶过去。

韩谦到叙州,先在黔阳城西南角的江堤码头停船上岸,之后又出城,往东走,经靖云溪深入南面的深山老林之中去见冯家父子。

在靖云寨住了四日,昨日才回黔阳城。

韩谦到今天,都没有认真的出城兜上一圈,特别是黔阳城的西北及东北方向,都没有机会眺望上几眼。

这时候江水漫涨,黔阳城西北方向的水面差不多有十里开阔,有数座三四十高的矮山立于江心,山上树荫浓密。

韩谦也不知道在水势小下去后,那几座矮山是不是连成一片,而那数座小山往东北方向,差不多有四里多宽的水面,再往东,地势陡然高起来露出水面——那边是黔阳城的正北面——有三五十座屋舍临岸而建,形成一座规模中等的村寨。

村寨再往东,地势渐渐高耸,乃是黔阳龙脊山的西麓坡地,树木郁郁葱葱。

兴许是这时候江水稍稍褪下去些,韩谦远远看到江心那几座小山到北面的那座村寨之间,浑浊的江面浮出一道断断续续的黑影,指过去,问杨钦、季希尧:“那是什么?”

“前任刺史王庾,想在那处筑一条江堤,将北面的坡地跟江心的五峰山连接起来,将沅水挡在外面,从前年初就着手兴工筑堤,但泥堤不固,前年、去年夏秋都被江水冲垮过一回,王庾大人犹不死心,去年入冬后又想修筑此堤,未曾想终是没能竞功,就溘然病逝了。”杨钦这几天留在黔阳城,不仅将左右的水情都摸熟了,知道江心那里是一座没有修成的废堤,还将这座废堤的来拢去脉都打听清楚。

“真是该杀!”韩谦恨恨的低声诅骂道。

杨钦也是知水势的人。

他虽然不知道沅水水势汹涌时,能到何等程度,但就看此时的水势,即便在江心方位的五峰山与北面村寨之间修的是泥堤,沅水想要将大堤冲垮,也不大容易。

很显然是有人不想前任刺史王庾在黔阳城北修成这座大堤,暗中动手脚,大堤才修两次、两次都被江水冲垮。

而在王庾不甘心受制于地方,尝试第三次时,就被有些人迫不及待的出手“病逝”了。

韩谦并不赞同他父亲舍己为公的凌心壮志,但于对一个愿意在地方上做些事的官员,却落得这样的结局,他心里是真不好受。

而有人不惜冒那么大的风险、费那么大的力量,也要王庾病逝,道理其实很简单。

以江心那几座小山(五峰山)为核心,往两边分别造堤,分别跟陆地接上,将江水挡在外面,少说能在黔阳城外北的浅淤地里围出一万二三千亩的良田。

这种新围垦出来的淤田,依大楚律皆为官有,一方面能容纳五六百户外来雇农,一方面能为州府每年增加两三千石收租粮的官田收入——真要多出这块官田,州府的主动权就大多了。

这不仅是一心想控制住地方的土籍大姓所难以忍受,潭州那边也难以忍受吧?

因为王庾这么做,直接加强的是中央政府对叙州的控制力。

又或者说,王庾的死,不一定就是四姓中人下的手,或者说,不只是四姓中人下的毒手?

韩谦回头看了一眼奚夫人,不知道她是否知道一些秘密。

不过,筑堤之事,韩谦相信他父亲应该早已经看到了,也因此才迫切要从他那里拿走一笔钱粮,大概也是想在江水退下去之后,就立刻去做这事吧?

只是四姓即便被他震慑住了,但潭州怎么会容忍他父亲做这事?

这事甚至比直接讨好土籍番民或控制客籍民众,更令潭州难以忍受吧?

以潭州的立场,他们只会希望辰、叙、邵、衡等州,州府对地方的控制力越弱越好,这样一旦金陵发生什么变故,他们就立时能割据自立,而不用担心腹背会受到牵制或攻击。

自己想将叙州的物产运出去,潭州有可能拦路,想将外面的民众诱骗进叙州,潭州有可能拦路,而他父亲想要兴修水利、围垦淤田,潭州更会拦路,他要怎样将潭州这头拦路虎搬开?

第一百章 黔阳第三百二十九章 拦街第二百九十一章 文瑞临(二)第四百九十四章 变化第一百二十六章 拉人入彀第三百二十九章 拦街第六百八十九章 澜涌第二百二十八章 家奴第六百三十五章 解释第五百一十八章 偷袭第一百六十八章 世事无常第四百四十九章 婚约(二)第一百八十九章 援师第六百三十七章 独山津第三十五章 误解第二百二十一章 无害而肥第五百二十七章 传旨第三百八十三章 秘密(二)第二十六章 收奴第二百七十五章 守株辰阳第三百七十章 岳阳第十六章 侯府第二百五十一章 封官赏爵第八十九章 袭寨第一百五十三章 意外来客第三百一十六章 神陵司疑云第三百六十六章 蜀主心思第四百七十二章 灭口第五百九十八章 宫中(一)第五百八十二章 晋帝消息第九十三章 相邀第四百九十五章 宣慰使第七百七十三章 战起第三百四十二章 迂腐第二十三章 翻手为云第七百八十七章 蜀国君臣第一百三十一章 质询第三百四十二章 迂腐第四十六章 奴婢第六十六章 问询第二十七章 水蛊疫第五百八十七章 闲时雨第一百五十三章 意外来客第二百八十二章 问策第七百三十五章 西征(二)第四百九十四章 变化第七百九十三章 渡江(四)第三百八十五章 偏锋第七十一章 父女之辩第五百七十二章 李知诰的难处第三百六十章 分肥第一百五十五章 策反第一百六十二章 奚氏族人第六百一十五章 回京(二)第二百三十三章 召见(二)第二百二十章 厚礼第六百七十七章 反应第二百零七章 王府气势第五百九十六章 鳌山岛第三百九十三章 会合第六百九十二章 削藩第七百八十四章 私宴第四百零一章 星火第六百六十九章 和议第一百五十章 条件第三百五十章 郭荣第五百零一章 偏执的胜利第一百零四章 船帮之用第一百四十二章 石坝第四百五十六章 不满第五百八十章 淮东第四百八十九章 新官第一百四十七章 荆子口第五百四十六章 奇功可居第四百七十一章 家奴第四百八十八章 秋意第一百零三章 州狱第三百八十章 离别第六百五十六章 兵衅(二)第五百八十二章 晋帝消息第二百七十一章 秘旨之意第三百三十章 秘窟第七百七十一章 听闻第六十二章 爪牙第四百六十八章 残尸第二百八十四章 岳东大营第二百零七章 王府气势第五百九十五章 韩家第二百八十四章 岳东大营第四百二十七章 短兵(二)第二十三章 翻手为云第二百七十章 新的秘旨第三百零七章 离去第二百五十四章 定策第二百一十八章 郑氏第三十九章 故作大方第一章 千年一梦第四百六十九章 刺客第二百四十二章 惊澜
第一百章 黔阳第三百二十九章 拦街第二百九十一章 文瑞临(二)第四百九十四章 变化第一百二十六章 拉人入彀第三百二十九章 拦街第六百八十九章 澜涌第二百二十八章 家奴第六百三十五章 解释第五百一十八章 偷袭第一百六十八章 世事无常第四百四十九章 婚约(二)第一百八十九章 援师第六百三十七章 独山津第三十五章 误解第二百二十一章 无害而肥第五百二十七章 传旨第三百八十三章 秘密(二)第二十六章 收奴第二百七十五章 守株辰阳第三百七十章 岳阳第十六章 侯府第二百五十一章 封官赏爵第八十九章 袭寨第一百五十三章 意外来客第三百一十六章 神陵司疑云第三百六十六章 蜀主心思第四百七十二章 灭口第五百九十八章 宫中(一)第五百八十二章 晋帝消息第九十三章 相邀第四百九十五章 宣慰使第七百七十三章 战起第三百四十二章 迂腐第二十三章 翻手为云第七百八十七章 蜀国君臣第一百三十一章 质询第三百四十二章 迂腐第四十六章 奴婢第六十六章 问询第二十七章 水蛊疫第五百八十七章 闲时雨第一百五十三章 意外来客第二百八十二章 问策第七百三十五章 西征(二)第四百九十四章 变化第七百九十三章 渡江(四)第三百八十五章 偏锋第七十一章 父女之辩第五百七十二章 李知诰的难处第三百六十章 分肥第一百五十五章 策反第一百六十二章 奚氏族人第六百一十五章 回京(二)第二百三十三章 召见(二)第二百二十章 厚礼第六百七十七章 反应第二百零七章 王府气势第五百九十六章 鳌山岛第三百九十三章 会合第六百九十二章 削藩第七百八十四章 私宴第四百零一章 星火第六百六十九章 和议第一百五十章 条件第三百五十章 郭荣第五百零一章 偏执的胜利第一百零四章 船帮之用第一百四十二章 石坝第四百五十六章 不满第五百八十章 淮东第四百八十九章 新官第一百四十七章 荆子口第五百四十六章 奇功可居第四百七十一章 家奴第四百八十八章 秋意第一百零三章 州狱第三百八十章 离别第六百五十六章 兵衅(二)第五百八十二章 晋帝消息第二百七十一章 秘旨之意第三百三十章 秘窟第七百七十一章 听闻第六十二章 爪牙第四百六十八章 残尸第二百八十四章 岳东大营第二百零七章 王府气势第五百九十五章 韩家第二百八十四章 岳东大营第四百二十七章 短兵(二)第二十三章 翻手为云第二百七十章 新的秘旨第三百零七章 离去第二百五十四章 定策第二百一十八章 郑氏第三十九章 故作大方第一章 千年一梦第四百六十九章 刺客第二百四十二章 惊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