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 金陵来使

秦岭南麓的气候要比北方温润得多,到二月下旬,凋零萧条的山头便泛起淡淡的青色,不再索然无味。

从墙头望下去,残缺的墙砖缝隙里,还残存雨水没有冲刷去的血迹,嫩黄的草茎似得到血肉的滋养,此时已顽强的钻出头来,甚至还有一两朵细碎的粉白色无名小花已经绽放。

韩谦站在城头,神色凝重的往四处眺望而去。

虽然迄今已有十二万梁军通过方城缺口,似滚滚铁流般踏入荆襄大地,但梁军并没有办法彻底封锁丹江西岸的崇山峻岭,因此韩谦他们被困淅川城中,也随时能掌握汉水东岸、南岸的局势发展。

枣阳、随州、郢州等城几乎没有像样的抵抗,便相继陷落,在天佑十四年元月下旬,梁军以玄甲都为核心的南线主力,便都从郢州城东渡过汉水,进入汉水西岸的石门山一线。

南线梁军先攻陷石门山南面的平州城,然后坚定不移往北推进,与杜崇韬所部在北界山、宣城两地接连激战。

梁军兵马甚众,又将强兵悍,作战勇猛,杜崇韬于二月上旬不得不放弃北界山、宣城等襄州城北面的城隘,使得梁军从南面逼迫襄州城下。

与此同时,北线梁军也推进到汉水北岸的樊城城下。

梁军几乎是兵不血刃拿下枣阳、随州、郢州等汉水东岸的重要城池,除了上万地方守军沦为战俘外,汉水东岸数十万民众也都落入梁军的控制之下,这使得梁军南北两线兵马,进逼襄州城、樊城之下,很快就从汉水东岸强征三万多精壮民夫过来参与围城的工事修筑、战械制造。

樊城与襄州城隔汉水相望,襄州水营又拥有两千多将卒、近一百艘大小小战船,沟通两城,照理来说樊城与襄州互为犄角,就能够像一把截天巨锁,将汉水拦腰死死锁住。

只可惜世人,更准确的说是立足以江淮地区、此时更着力往南经营的楚朝,更重视汉水南岸的襄城州,对汉水北岸的樊城,或者说对襄、樊作为整体的战略防御地位认识严重不足。

杜崇韬以及前任出镇邓襄,以及其他委派到荆襄的刺史、兵马使等大吏,主要还是全力恢复汉水南岸、东岸的州县民生。

即便修缮城池,也是以东岸的郢州、随州、南岸襄州城、宣城等城为先。

汉水北岸,民众逃散、土地荒芜,杜崇韬即便有心,只能调拨襄州的钱粮,也无力修缮之。

韩谦他们去年入冬抵达襄州,樊城的城墙,还到处都是坍塌的缺口。

去年入冬之后战事紧张起来,从江鄂等州调入襄州的钱粮激增,杜崇韬才有余力着手修缮北线的城垒。

不过,在确认梁雍王朱裕率玄甲都精锐进入南阳盆地之前,邓襄行营对梁军在西翼的战略意图认识严重不足,以为他们最终所要抵御的,仅仅是梁军二线兵马并不会很坚决的扰袭而已。

也因此,有限的钱粮都分摊到枣阳、唐河等北线诸多城垒的修缮之上,并没有集中到樊城的修缮上。

到最后枣阳、唐河等城都是兵不血刃的落入梁军之中,而待梁军杀到樊城之下时,风吹雨打、近百年经受十数次战事摧残的残缺旧城墙都未拆除,仅仅是先补修缺口,然后就直接在残墙的基础上加筑到三丈多高。

樊城的城墙结构及基础有多脆弱,也就可想而知了。

梁军此次打定注意要占领荆襄,也做好强攻大城的充足准备,随军有大批的工匠,二月上旬就造出一批投石机,昼夜不休的收集石料轰击樊城。

十多天后,樊城守城军民便伤亡两千多,脆弱的城墙也连片垮塌,再难守御。

杜崇韬不得不放弃樊城,将最后剩不到两万的守军都撤到南岸的襄州城。

拥有大大小小近百艘战船的襄州水营,由于在襄城州附近失去与敌周旋的开阔水域,欲趁夜往汉水下游突围,进入长江等金陵的水师过来会合,但在通过在宜城东南的水域时,被梁军驾驭上百艘载满柴草、油料后点燃的火船围上来。

樊城失陷后,襄州军的将卒士气低迷,水营夜航时遇到突袭,也无心作战,一心想着逃跑,最后被仓促间收拢降兵组建的梁军水营杀得大溃,千余将卒溺死、七八十艘战船被烧毁。

樊城失陷后,汉水中游除襄州城外,要隘城垒几乎都落入梁军之手,梁军更是在樊城与其南岸营垒间修建铁索浮桥,加强汉水南北两岸的联络,为强攻襄州城做最后的准备。

枣阳陷落的时候,韩谦他们最先放弃沧浪城,并抢在梁军再次突袭过来之前,将沧浪城的物资以及包括刑徒兵、山寨募兵周惮部以及民夫近三千人,第一时间运入淅川城。

周数所部龙雀军第三都,则第一时间乘船赶去荆子口。

待梁军攻陷樊城之后,韩谦他们也最终放弃铁鳄岭,将李知诰、郭亮所部都撤入淅川城中。

目前,柴建、高承源、周数统领龙雀军第三、第四都以及襄州军张保部三千多兵马,在荆子口抵挡梁国关中军万余兵马从武关方向杀过来的攻势。

由于荆子口地势狭窄险峻,不利梁军展开,同时梁军掌握关中地区的时间也短,梁国关中军作战意志远不如梁军主力精锐坚定,因此柴建、高承源、周数、张保等人在粮草耗尽前,只需要死守住城垒便行。

淅川城这边的形势就要严峻多了。

李知诰、郭亮、郑晖、周惮以及此时归韩谦直接节制的叙州营,瓜分郢州州兵之后,总兵力也就八千稍多一些,淅川城也是残破不堪。

而在他们的正面,主将韩元齐统领近四万梁军,足足是他们的四五倍之多。

不过,梁军也意识到淅川的守军准备充分、作战意志坚定,知道难以猝下,也舍不得将精锐战卒白白消耗在攻城血战之中,前期的作战重心主要在樊城以东,近日才转移到西边来。

韩谦站在这边的城墙之上,拿着望镜,能清晰看到梁国越多越多聚集过来的工匠,正马不停蹄的砍伐树木,拖拽到利用淅川外围残堡所修筑的营寨里,加紧时间打造楼车、偏厢车、攻城车、投石弩等攻城战械。

杨元溥要从韩谦手里接过望镜窥探敌营之时,他们看到西边临近淅川河码头的城门这时候缓缓打开来。

“怎么回事?”杨元溥疑惑的看向韩谦问道。

虽说淅川城的西城墙背依淅川河,中间仅有四五百步宽的空地,码头那边还有叙州船帮的八艘战船、三百水军,不足以让梁军强插进去,但通常情况下,即便是白天也是严禁随便打开城门的。

韩谦派人赶去西城询问发生什么事情需要这时候打开城门,拿起望镜看过去,却见沈漾、陈德二人此时正在西城墙巡视,跟三皇子说道:“沈漾先生正在那边,或许是杜崇韬派军使从襄州城突围赶到淅川来了。”

虽然襄州城没有陷落,杜崇韬在襄州内还有小两万的守军,但守军是什么状况,士气如何,城内物资储备是否充足,韩谦他们则不是特别清楚。

这时候襄州城与淅川城是两座陷入梁军汪洋大海里的孤岛,哪怕是精神上,都需要相互给予支持,才有可能坚守到援军到来。

无论是襄州城,还是淅川城,任何一城陷落,对另外一城的守军士气,都是毁灭性的打击。

听说可能是杜崇韬派军使过来,杨元溥也很高兴,待要拉韩谦直接赶去西城。

这时候韩谦通过望镜看到沈漾、陈德神情激动的从登城道走下城墙,往西城门洞那边大步迎过去,片晌过后,韩谦看到瘦脱水似的内侍省少监沈鹤以及溧阳侯、右校署材官杨恩二人,在高绍等人护卫下,狼狈不堪的走进城来。

“不是杜崇韬所派的军使,是陛下从金陵派来的使者!”韩谦这一刻也禁不住兴奋的喊出声来。

…………

…………

“老奴真是想死殿下了,这一路过来都以为再也见不到殿下……”

沈鹤与杨恩这一路过来也是吃尽辛苦,特别从荆州北上,要避开梁军的耳目,一路跋山涉水,还在深山老林里与梁军斥候遭遇了三次。

带在身边的扈卫死了近一半,沈鹤、杨恩才算是活着进入淅川城中跟三皇子杨元溥见上面。

杨恩早年跟天佑帝出生入死的次数多了,即便到淅川城后,之后的生死还未卜,他都没有什么感觉。

沈鹤主要是在内府伺候,勾心斗角惯了,却没有怎么经历过凶险战事,一路奔波也是疲惫到极点,他此时近乎瘫软似的跪在地上,抓住三皇子的手,声音都带着哽咽,也算是情难自禁、真情流露。

“沈大人请起,叔侯请入座。”杨元溥高兴的搀扶沈鹤、杨恩入座。

要不是沈鹤在进城中,已经换上官袍,杨元溥他们都难认出金陵相别时长得白白胖胖的沈鹤,此时竟然黑瘦了一大圈。

“这是陛下的手谕!”

沈鹤解开腰带,将夹藏在腰带的天佑帝手谕拆下来。

沈鹤与杨恩赶来淅川,一路被梁军斥候封锁,他们都做好随时丢弃行囊的心理准备,将天佑帝的手谕跟腰带缝在一起防止丢弃了。

紧要之时,自然一切从简,杨元溥接过手谕,示意沈漾、韩谦、郑晖、李知诰等人一起围过来看,更不会不去搞摆香案接旨那一套。

第六百三十八章 河朔第一百三十六章 赎人第七百零八章 腊月第一百零四章 镇压第七百八十二章 旧事(二)第一百七十七章 江畔第四十五章 烧石第六百五十六章 兵衅(二)第二十章 解惑第二百三十四章 心意顺逆第三百二十五章 联词第一百九十八章 偶遇第六百三十三章 信使第四百三十章 短兵(五)第一百六十六章 重赏之下第二百六十章 血战第二百五十二章 棋局第七百二十章 金陵第三百二十七章 献策第一百三十三章 试探第五百四十一章 选择第五百二十一章 醒悟第七章 赠弓第七百零八章 腊月第六百五十四章 手诏(三)第七十三章 婚宴第三百八十八章 以山为城第一百一十章 说服第六百五十七章 兵衅(三)第六百八十八章 狂澜第七百五十八章 关中(五)第三百九十四章 将门子弟第五百五十六章 对峙第三百九十三章 会合第五百七十二章 李知诰的难处第四十七章 王族杨恩第五十七章 杀戮第五百六十二章 意外相见第三百五十一章 劫持第六百九十六章 靴子落地第二百一十八章 郑氏第四百四十六章 心扉第三百九十九章 问话第六百四十二章 阻拦第四百四十四章 辞表第四百六十一章 天工匠书第一百二十三章 窥心第一百六十七章 叙州刑徒第三百五十章 郭荣第五百八十六章 不谋而合第三百四十九章 夜营第一百五十七章 戴罪立功第五百九十六章 鳌山岛第三十五章 误解第六百八十七章 束手就擒第一百六十四章 风声第一百七十三章 扣船第四十七章 王族杨恩第五百八十七章 闲时雨第七百七十二章 非议第二百五十五章 诡计第七百六十章 洛阳(一)第二百三十四章 心意顺逆第一百八十六章 封赏第七百一十三章 幽宫第一百六十三章 奴兵第三百五十六章 弑第四百七十二章 灭口第四百八十七章 定计(二)第四百六十五章 天子之权第一百八十七章 知情第七百七十章 金陵诡局第七十五章 楚州馆第六百二十九章 黄雀在后(一)第四百六十二章 回宫第五百三十九章 逃营第七百零一章 尾声第三百六十二章 太妃第五百零四章 密谈第四百八十七章 定计(二)第七百一十五章 兵锋第七百二十章 金陵第七章 赠弓第五百七十七章 交易第七百一十九章 喘息第三百四十五章 驾崩第四百八十五章 顾虑第二百九十一章 文瑞临(二)第七百六十章 洛阳(一)第六百八十三章 移花接木第二百五十二章 棋局第二百三十六章 打草惊蛇第五百零三章 商船第九十六章 潭州心思第十五章 信任第五百四十四章 撤军第三百五十四章 居丧第六十五章 物性第五百九十三章 秘议第五百八十二章 晋帝消息
第六百三十八章 河朔第一百三十六章 赎人第七百零八章 腊月第一百零四章 镇压第七百八十二章 旧事(二)第一百七十七章 江畔第四十五章 烧石第六百五十六章 兵衅(二)第二十章 解惑第二百三十四章 心意顺逆第三百二十五章 联词第一百九十八章 偶遇第六百三十三章 信使第四百三十章 短兵(五)第一百六十六章 重赏之下第二百六十章 血战第二百五十二章 棋局第七百二十章 金陵第三百二十七章 献策第一百三十三章 试探第五百四十一章 选择第五百二十一章 醒悟第七章 赠弓第七百零八章 腊月第六百五十四章 手诏(三)第七十三章 婚宴第三百八十八章 以山为城第一百一十章 说服第六百五十七章 兵衅(三)第六百八十八章 狂澜第七百五十八章 关中(五)第三百九十四章 将门子弟第五百五十六章 对峙第三百九十三章 会合第五百七十二章 李知诰的难处第四十七章 王族杨恩第五十七章 杀戮第五百六十二章 意外相见第三百五十一章 劫持第六百九十六章 靴子落地第二百一十八章 郑氏第四百四十六章 心扉第三百九十九章 问话第六百四十二章 阻拦第四百四十四章 辞表第四百六十一章 天工匠书第一百二十三章 窥心第一百六十七章 叙州刑徒第三百五十章 郭荣第五百八十六章 不谋而合第三百四十九章 夜营第一百五十七章 戴罪立功第五百九十六章 鳌山岛第三十五章 误解第六百八十七章 束手就擒第一百六十四章 风声第一百七十三章 扣船第四十七章 王族杨恩第五百八十七章 闲时雨第七百七十二章 非议第二百五十五章 诡计第七百六十章 洛阳(一)第二百三十四章 心意顺逆第一百八十六章 封赏第七百一十三章 幽宫第一百六十三章 奴兵第三百五十六章 弑第四百七十二章 灭口第四百八十七章 定计(二)第四百六十五章 天子之权第一百八十七章 知情第七百七十章 金陵诡局第七十五章 楚州馆第六百二十九章 黄雀在后(一)第四百六十二章 回宫第五百三十九章 逃营第七百零一章 尾声第三百六十二章 太妃第五百零四章 密谈第四百八十七章 定计(二)第七百一十五章 兵锋第七百二十章 金陵第七章 赠弓第五百七十七章 交易第七百一十九章 喘息第三百四十五章 驾崩第四百八十五章 顾虑第二百九十一章 文瑞临(二)第七百六十章 洛阳(一)第六百八十三章 移花接木第二百五十二章 棋局第二百三十六章 打草惊蛇第五百零三章 商船第九十六章 潭州心思第十五章 信任第五百四十四章 撤军第三百五十四章 居丧第六十五章 物性第五百九十三章 秘议第五百八十二章 晋帝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