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烧心

江苏常州,又称龙城。前世,顾瑾之出生于此。

不过,现在叫延陵府。

延陵府风景如画,龙溪河傍城而过。龙溪河比邻大运河,近通东海、长江、太湖,交通便利,就有了“中吴要辅、八邑名都”的美称。

延陵乃是鱼米之乡,物华天宝。如今天下太平,更是万舸争流、商贾如云,富贵繁荣自必不说。

前世,顾瑾之的父母都是京城望族子弟,而她自己却是生于常州、长于常州的。

当年她父亲从政,下基层历练,乃是常州市副市长,母亲也随着到了常州工作。顾瑾之就在常州出生。她十三岁的时候,做到了常州市委书记的父亲调往京城,她就跟着父母回了京城的家。

后来,顾瑾之偶尔因为工作的关系路过常州,却再也没有机会长住。

她死的时候,总是梦到自己在常州时的小院子。繁茂的栀子花树,端午节前后,雪色娇蕊布满翠绿枝头,满院子馥郁浓香。

她一辈子再也没有闻过那种浓郁的香。

她也没有想到,自己穿越,居然还有能机会回到常州。

不过,此常州,已是延陵,更加古色古香的古代城镇。

她现在,也不再是那个中医世家的大小姐顾瑾之,而是成国公府的七小姐顾瑾之。

和前世相同的是,她的祖上都是医药传家,享有盛名;她的祖父都是济世圣手,而她的父亲叔伯都不愿意继承家业,一个个非要经商或从政。

祖父没有了依托,就将一身的医术传授于自己最疼爱的孙女,跟她前世的爷爷一模一样。

当祖父顾世飞每天交她念入门的医经,顾瑾之没觉得枯燥索然,反而是津津有味,表现得非常勤奋好学。虽然祖父顾世飞教她的东西,早是她烂熟于心的。

她是明白老人的,不想祖父难过。

祖父原本不是想教顾瑾之的。他开始教顾瑾之的时候,顾瑾之已经十岁了,在这个年代,她再过三五年就要出嫁。

祖父是想教顾瑾之的胞弟顾煊之。

顾煊之才五岁,书都读不懂,祖父跟他说内经,他哪里明白祖父在说什么?祖父常常为此气闷,一个人发火。

顾瑾之想到了前世的爷爷,心中不忍。

老人迟暮之年,不过是想自己一生所钻研后继有人。他的儿子们个个觉得他医术平庸,其他孙儿孙女远在京城,只有顾瑾之一家陪着他。

顾瑾之有两个弟弟,一个七岁的庶弟,一个五岁的胞弟。

祖父爱恨分明,他很不喜欢顾瑾之的庶弟顾琇之。

看着祖父颓败失落的模样,顾瑾之就开始故意在祖父面前背诵几句内经上的话。祖父惊讶之余,试探性教顾瑾之一点东西。很快,他就发现顾瑾之记忆力惊人,且领悟能力超强。

他感叹着:顾瑾之乃是天纵奇才,理应成为他的继承人。

从那时候开始,顾瑾之就天天跟着祖父学医。

两年来,她又重新把《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学了一遍。

顾瑾之的父母一开始反对。他们认为,女孩子读几本女四书五经,再学了女诫和孝经,也就差不多了。以后还有功夫,念些诗词装点门面。针黹女红才是本分。

只是,顾瑾之从前总是恹恹的不爱说话,祖父也是懒懒的不问世事。自从开始学医,顾瑾之有了精神,也偶然露出小女孩子的活泼;祖父精神头也足了,说话声音洪亮有力。

顾瑾之的父母就再也没有干预。

在延陵,规矩没有京城那么严格。

孩子健康,老人健朗,这是最大的福气了。

一晃,已经两年了,顾瑾之把祖父的知识学了个九成熟。家里谁有个头疼脑热的,都是她开了方子吃药。

她就没有必要再掩饰自己前世的本事。

只是,家里人谁有了病,开始露出征兆时就被顾瑾之发现,开了药方。吃过之后,病就痊愈了。

因为防微杜渐的时候治好了,大家都不知道自己情况严重,还以为自己原本就是小病,顾瑾之也是小手段。

于是,她得了个半桶水的名头。

没人相信她有医术。

“瑾姐儿,你怎么又发呆?”

四月初三,是顾瑾之的大舅母孙氏寿辰,母亲带着顾瑾之和胞弟顾煊之去贺寿。

华盖浓流苏马车吱呀着前进,母亲顾三夫人替胞弟顾煊之整理衣襟,回头就看到顾瑾之坐着发呆,不由轻轻喊了她一声。

顾瑾之回眸,露出一个清浅的笑容。

而母亲最不喜欢她发呆。每每看到她怔愣,母亲心里就咯噔一下,生怕她是个傻的,就要喊她一句。

“等会儿嘴巴要甜,见人就要叫……”母亲又叮嘱顾瑾之。

顾瑾之是出了名的不爱说话。

她点头,说了句:“我记住了,娘。”打住了母亲的唠叨。

“坐席的时候不要发呆!”母亲还是停不下来,又叮嘱了她。

顾瑾之从前总是恹恹的,坐着谁也不爱搭理,一个人安静想事情,家里的亲戚时常在背后说她脑子不好,有点问题,母亲气的要死。

时间久了,顾瑾之是个傻姑娘,已经是名声在外了,今年十二岁都没人上门求亲。

母亲为此忧心忡忡。

顾瑾之又是淡笑,继续说了句:“知道了。”

真知道还是假知道,顾三夫人无从得知。见顾瑾之一脸顺从,就没有再说她。

车子就到了青果巷。

青果巷是延陵府最有名气的地方之一,住着延陵两大望族:宋氏和姜氏。

其中的宋氏,就是顾瑾之的外家。

延陵宋家,闻名江南,乃是三百年的望族。

宋家历代出了不少名人。

比如顾瑾之的外曾祖父宋铭,是抗倭名将,死在战场上,被文人墨客大肆褒奖,流传至今。

又如顾瑾之的二舅舅宋希,才惊江南的神童,十五岁中了进士,乃是当朝第一人。他在翰林院两年,而后辞了差事回到延陵,整日诗书字画,已有了江南第一才子之称。

他的书画,千金难求。

后世的青史上,都有宋铭和宋希的名字,顾瑾之很是感叹。

原来这就是千古留名。

顾瑾之的外祖父和大舅舅没什么名声。外祖父曾经做过温州刺史,大舅舅如今乃是江苏苏州盐法道,极好的肥差。

宋氏一脉就繁盛至今。

马车直接到了宋府的垂花门前。

顾瑾之三人下了车,二舅母秦氏带着丫鬟仆妇们,亲自迎了出来。

“煊哥儿又长个儿了!”二舅母笑着对母亲说,“我们家俦哥儿比他还大两个月呢,个子不及他一半。”

俦哥儿是二舅母的幼子,学名宋言俦,今年也七岁了。

“小孩子长个儿哪有定论的?”母亲笑着道,“长得晚,将来长得好。您性子太急了…….”

二舅母呵呵笑:“可不是,我恨不能他一下子就长大了…….”

说得大家都笑。

而后二舅母又夸顾瑾之长漂亮了。

顾瑾之喊了声二舅母,就安静跟在母亲身后。

一行人去了大舅母的院子。

今日是大舅母孙氏的寿辰,和往年的热闹不同,今年只请了宋氏族里的妯娌小姑、几家近亲,其他人一概没有,倒也简单。

母亲看着这样,心里微讶,想问怎么回事。

大舅母一向爱铺张的。

月华亭搭了小小戏台,客人齐来之后,就去了月华亭开席。

大舅母有些精神不济。

母亲就问她:“大嫂,您是不是累了?”

大舅母和母亲交情好,就低声和她说:“身上不太好……上个月染了风寒,发热。吃了赵大夫的药,热也退了,风寒也好了。只是,心里一团火似的,总不爽利,吃饭也不好,睡觉也不好……”

母亲往大舅母脸上瞧,果然清减了些,就道:“挨着可不行。再请赵大夫看看?”

赵大夫叫赵道元,从前是个道士,看卦精准,看病更准,是江南数得上名的神医。

“他去了京城。”大舅母颇遗憾,然后压低了声音,道,“听说京里有位贵人病了,专程请了赵大夫。”

母亲微微错愕。

赵道元很孤傲,给人看病讲究缘分。他和顾瑾之的外祖父有点交情,所以大舅母能请他来瞧。

一般贵族请不动他的,除非是大人物。

母亲就缄口不接话。

顿了顿,母亲才说:“那再请其他大夫瞧瞧?”

“请了…….”大舅母道,“延陵的大夫请便了,吃了药仍是不见好,心里就更热了,总馋冰吃。上次吃了碗冰镇莲子羹,睡了晚好觉。可是冰镇的东西,总是阴寒之物,这又不是酷夏,我也不敢多吃…….”

母亲就眉头微蹙。

她不通医理,就一筹莫展了。

“上次你说你的头疼,吃了你家老爷子开的药就好了。能不能请你家老爷子也给我开剂药?”大舅母想起了顾家的老爷子。

那位老爷子听说医术平庸。

可大舅母想着,他既然做过太医院的提点,应该有点本事,至少比延陵那些不知名的大夫强。

延陵有点名气的大夫,大舅母就看遍了。

吃了一个月的药,仍是不见效。

她现在是病急乱投医啊。

母亲就笑:“……我家老爷子已经五六年都不开方子了。上次我疼得实在厉害,以往的药又不济,生不如死,是瑾姐儿开的方子。她懂什么?事后我想着,应该是老爷子念着我日常孝顺,把方子说给瑾姐儿听的……..”

大舅母就露出几分遗憾来。

说着话儿的功夫,她额头又有汗珠,心里的燥热莫名浮起来。

一燥热,心里直烧,人很难受。

“去端碗冰镇莲子羹来。”大舅母犹豫了一下,吩咐身边的小丫鬟。

熬不住的时候,她就吃冰来镇一镇。

母亲在一旁看着心惊。

她嫁到顾家十几年,耳濡目染知道些医理。体内有热,应该用药疏导,这样用冰来压,只怕病会加重。

可是她只懂这些,又不知道该怎么办,话就没有多说。

晚上回到家,母亲就和父亲顾延臻说起大舅母的病。

顾瑾之和弟弟顾煊之在一旁吃父亲带回来的新鲜桃子。

这个季节,桃子还没有上市,也不知道父亲从哪里淘来的,弟弟吃得开心。顾瑾之不怎么爱桃子的味道,有一口没一口啃着,听父母说话。

“严重不严重?”顾延臻关切问。

“看不出来。”宋氏道,“大嫂原本就丰腴,清减了些,看着还精神。不过,她说心里烧心。这总归不是好事。”

顾瑾之又咬了口桃子,脆脆的,有点酸。

第215节 泡药第363节 挽留第254节 尊卑第517节 拢才第257节 香袋第510节 安置女儿第86节 较量第516节 慈悲第470节 偷会第501节 攀扯第535节 庇护第241节 献计第190节 落花有意第200节 诺言第364节 勒索第503节 撒泼第478节 寻找第307节 怒因第402节 中意第234节 眼线第189节 做戏的目的第144节 逼迫第129节 拥抱第78节 陪伴第128节 以势压人第423节 起效第276节 不寐第150节 请旨第321节 颜面第346节 写信第424节 嫉妒第406节 恋情第153节 管束第335节 破茧第483节 春日第433节 伏邪第72节 帝前辩证第66节 治愈第106节 怨恨第334节 发册第502节 白首第165节 寒热混淆第399节 除夕第191节 结亲第276节 不寐第278节 止沸第355节 拉拢第65节 客人第298节 改变第141节 换爵位第459节 剑拔第411节 健康第217节 喜欢第454节 不顾第237节 谭宥第91节 搬走第344节 口不择言第198节 历史第385节 往昔第42节 拒绝第429节 失恋第528节 顿悟第22节 相左第232节 偷听第372节 消闲第211节 做局第475节 礼物第474节 谁的错第497节 鸡飞狗跳第244节 婚期定第445节 离巢第155节 除夕第364节 勒索第89节 答应第144节 逼迫第400节 咬钩第113节 跟踪第412节 念头第249节 刺激第347节 串门第162节 逃不开第209节 贵降第346节 写信第89节 答应第89节 答应第59节 探险第342节 表白第329节 讽刺第477节 竹马第383节 姜昕的姻缘第534节 旧债第386节 遮掩第281节 风寒第327节 异象第274节 私密第28节 高洁第250节 侄女第493节 肯定第192节 急促第515节 千般愿
第215节 泡药第363节 挽留第254节 尊卑第517节 拢才第257节 香袋第510节 安置女儿第86节 较量第516节 慈悲第470节 偷会第501节 攀扯第535节 庇护第241节 献计第190节 落花有意第200节 诺言第364节 勒索第503节 撒泼第478节 寻找第307节 怒因第402节 中意第234节 眼线第189节 做戏的目的第144节 逼迫第129节 拥抱第78节 陪伴第128节 以势压人第423节 起效第276节 不寐第150节 请旨第321节 颜面第346节 写信第424节 嫉妒第406节 恋情第153节 管束第335节 破茧第483节 春日第433节 伏邪第72节 帝前辩证第66节 治愈第106节 怨恨第334节 发册第502节 白首第165节 寒热混淆第399节 除夕第191节 结亲第276节 不寐第278节 止沸第355节 拉拢第65节 客人第298节 改变第141节 换爵位第459节 剑拔第411节 健康第217节 喜欢第454节 不顾第237节 谭宥第91节 搬走第344节 口不择言第198节 历史第385节 往昔第42节 拒绝第429节 失恋第528节 顿悟第22节 相左第232节 偷听第372节 消闲第211节 做局第475节 礼物第474节 谁的错第497节 鸡飞狗跳第244节 婚期定第445节 离巢第155节 除夕第364节 勒索第89节 答应第144节 逼迫第400节 咬钩第113节 跟踪第412节 念头第249节 刺激第347节 串门第162节 逃不开第209节 贵降第346节 写信第89节 答应第89节 答应第59节 探险第342节 表白第329节 讽刺第477节 竹马第383节 姜昕的姻缘第534节 旧债第386节 遮掩第281节 风寒第327节 异象第274节 私密第28节 高洁第250节 侄女第493节 肯定第192节 急促第515节 千般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