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 太子的抉择

自从唐缘出事后,帝后以体恤太子为理由,免除了太子许多政事,这些都转给了一直辅佐他的晋王。对这个弟弟太子一直都没有太多的防备之心,毕竟他自幼为储,晋王向来就以辅助的形式站在他身后,帝后虽然对子女都是宠爱的,但始终确立着太子高于众皇子、公主的地位。

而晋王一向谦和,处处尊敬着太子不说,在诸事上都不忘记为太子分忧,比如说这几年来帝后因为太子偏心延昌郡王的缘故对东宫有了很多不满,多亏了晋王不时出入宫闱,承欢淳于皇后膝下,从中说和……这几年?太子脸色一变!

一旦提起防备之心,再想晋王的举动是非常的可疑了!

借口帮助太子和延昌郡王在帝后跟前斡旋,在太子毫无戒心的情况下频繁的出入宫闱,与能够极大影响到咸平帝的淳于皇后日益亲善……问题是,晋王口口声声说他一直是为了太子才不断去哄皇后开心,但帝后对太子、对延昌郡王的印象却是每况愈下!

对于这一点,晋王一直暗示是因为太子妃和真定郡王时常在帝后跟前说太子和延昌郡王坏话的缘故——但现在太子如梦初醒,忽然醒悟了过来——帝后经常称赞太子妃贤德大度,以帝后的喜好,假如太子妃真的不时去告状,那……帝后还会这么信任和喜欢太子妃?!

究竟是帝后亲自抚养长大的,太子非常清楚帝后是绝对不会喜欢一个怨妇嘴脸的媳妇的,更不要说太子妃进谗言的还是她的丈夫和庶子!是帝后的嫡长子和亲孙!

既然如此……那太子想不怀疑晋王都难了!

这样想来太子妃的警告不是没有缘由的!她的话也并非危言耸听!太子知道自己这几个月的所作所为令帝后非常的失望。但长年以来的东宫身份,嫡长子的出身,让他忽视了帝后可以将他捧到储君的位置,同样,也可以拿去这些!

而绿姬不也正是因为帝后对他的容忍才活到现在的吗?

如今淳于皇后要杀绿姬了……这是多么明显的皇后的忍耐已经到了极限的征兆?!

太子的手微微颤抖,他顾不得太子妃还在跟前,匆匆别过头去,对左右道:“去!把方才的属官叫回来……继续……议事!”

——储君之位已经摇摇欲坠,在这种事情再去救绿姬,不但救她不下来,反而还会失去自己的太子之位!

到那时候,绿姬死了,唐澄也必然保不住……

宝奴已经去了……太子心神不宁的回过身来往里走,他用力捏紧了拳:为了咱们如今唯一的儿子,绿儿,不是孤狠心,即使你在,必然也是选择保住我和珍奴,既然如此,孤绝不能辜负你的牺牲,不会给晋王这样的机会!

——待孤登基之后,必诛晋王,为你报仇!

但现在他必须尽力挽回帝后的心意!

太子颤抖着回到屋中,正要扶着榻坐下,夹脚跟进来的太子妃嘴角噙着毫不掩饰的嘲笑,道:“你真是糊涂透顶!现在继续议事?!”

“……那你说该怎么办?!”太子想骂她,可最终说出来的竟是询问!

只凭这一句,太子妃明了——他的心已经乱了!

太子妃越发不掩饰自己眼中恶意的笑,淡淡的道:“绿姬好歹伺候了你几十年,朝野上下都晓得她深得你的喜欢……现下触怒了母后身死,你觉得,你可以当作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母后就会满意吗?”

太子深深吸了口气,强迫自己镇定下来:“你是说孤应该去……求情?”

他心底才生出一丝希望,就被太子妃无情的击碎:“真是蠢到了极点!你这会去求情,是怕母后废弃你的圣旨还没备好?!”

“……”虽然如今满心都是为储君之位的忧急,但太子妃的态度和措辞还是让太子怒上心头!他不假思索的道,“你还想不想你的儿子登基?!”

“你会让他登基吗?”太子妃一扬广袖,冷笑着道,“若是不能,我觉得他做个世子更安全,不是么?”

太子冷冷的道:“你若是甘心让他就做个太子,为什么要赶来提醒孤?”他到底久为储君,迅速抓住了太子妃的所求,意图占据上风!

“呵!”太子妃举袖掩嘴,垂下眼帘,淡淡的道,“好罢,我不和你多说,母后还在等着……你发誓,登基之后,立刻立凤奴为太子,永不废弃!我就陪你走一趟蓬莱殿!”

太子何尝受过这样的威胁?就是绿姬当年也不过是在他跟前哭诉担心因为他的偏宠,往后太子妃为后、真定为储君,他们母子无葬身之地,让太子自己说出会力保他们母子的话罢了!

但触及到太子妃无可摇动的眼神,太子沉默数息,到底点了头……

三月末,太子生辰前两日,淳于皇后因绿姬逾越太子妃之权、且不顾太子身体,媚惑太子、谋害储君,将之处死。太子携太子妃至蓬莱殿,长跪凤座之前向皇后忏悔自己多年来沉迷绿姬美色、忤逆父母、不尊嫡妃、疏远嫡子之罪。

太子的忏悔非常动人,到底是亲生爱子,既然醒悟,淳于皇后也被他哭得心软了,加上贤德的太子妃在旁不时帮着说话,一再表示不管太子之前如何冷落了自己母子,总归是她的丈夫、真定郡王的父亲。

闻讯进宫的真定郡王亦是跪在父母身后,不住磕头为太子求情……

东宫的一家三口与皇后抱头痛哭,冰释前嫌。咸平帝虽然不像皇后这样立刻原谅了太子,但也止住了立刻易太子的打算。

总而言之,这一次废太子,太子到底是过了关。

过关之后,他当然也不敢厚葬绿姬,甚至为了表示悔悟的程度,根本没敢去问绿姬安葬在了何处……甚至于唐澄闯进东宫责问太子时,太子也只能狠心将他赶出去……

曾经盛宠万分的绿姬,就这样无声无息的消失在宫闱里。连带她和太子唯一剩下的幼子唐澄,地位也是一落千丈,不复当年锦衣绣服骄行人前的光景。

私下里遥遥看到暮气沉沉、身体渐差的唐澄,太子不是不心疼,可为了证明自己在皇后跟前的忏悔是发自内心的,父子相见时他只能选择训斥唐澄的不好——为了不再伤害唐澄,他只能尽量少见这个儿子。

久而久之,在外人看来,唐澄失宠就成了定局了,下人伺候起来,亦是惫懒万分。

爱姬身死、幼子困窘,堂堂皇孙,居然不时在下人手里受气,太子有时候想起来未免不感到悲伤和凄凉。

——但这些都是值得的。

因为五月末圣驾照例驾幸翠微山避暑,可抵达翠微山当晚,咸平帝在游览山景时,毫无征兆的昏倒!亏得起居舍人宁摇碧扶得快,才避免了头磕到山石上的结果。

虽然皇后及时召了许珍,但咸平帝仍旧到午夜才舒醒,醒后一时间竟是起不了身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咸平帝倒是对太子的悔悟松了口气,更换储君必然要使得民心动荡些时候的。他现在这样……很明显日子不多了,自然是以稳为主。

而且晋王世子不如真定郡王出色……

咸平帝御体欠佳,朝野上下自然都有所震动。纪阳长公主闻讯心急如焚,不顾年迈亲自到行宫探望皇弟,姐弟两个如今都是白发苍苍,病中相见,均是又感慨又伤心。两人颇谈了些往事——这让淳于皇后感到非常的不祥,刻意把话岔开了。

好在咸平帝虽然自此开始卧榻,然而病情到底被控制住了。到了八月初,已经可以由人扶着下榻走上几步。

被帝辇抬回长安后,这一年淳于皇后实在无心庆贺自己的千秋,就下令将原本打算办千秋宴的银钱施于长安及京畿的济慈所。又命大赦天下,以为咸平帝祈福。

这样做了之后,咸平帝的病情倒是稳定了些,只是上朝还是非常困难——太子又悔悟了,索性就让太子监国,真定郡王从旁辅助。

太子现在对真定郡王也颇为慈爱、并且在绿姬去后经常到太子妃住处过夜了,至于太子妃每次只让他睡书房,那就不足为外人所知了。

在帝后看来,这一切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便是驾崩,也算心平气和的去了。

十月份的时候卓昭节再次诊出身孕,这次是真的身孕。之前骗纪阳长公主的那次,当然是寻个借口“小产”了,这一回因为没有必须生下嗣子的压力,十一月的时候,许珍便直言相告是位小郎君。

将添新丁的好消息让纪阳长公主担心咸平帝的阴霾去了许多,但因为卓昭节有“小产”的经历,长公主越发紧张她的安胎,倒是对宫里减了很多关注。

十二月的时候时斓致仕终于成功,咸平帝对老臣很是优厚,封了已经垂老的时斓为文靖伯,由于时斓致仕后不想在长安久住,却打算返回故乡江南,华容长公主思索之后决定随行,咸平帝又赐了一笔仪程。

时斓要走,没有功名、不在长安任职的子嗣当然也要随行。比如说时采风和慕空蝉。

宁摇碧和卓昭节对于时五夫妇的离开还是非常惋惜的,两家这两年处的很不错,鸿奴与双生子关系也好,听说鸿奴要随父母、曾祖父、曾祖母去遥远的江南,双生子都哭闹了起来。

对和时家有关的亲眷故交来说这一年的年节主题当然是辞别——此去江南烟水渺,时家子孙还有再回长安的可能,但时斓这一去,和长安诸人基本上就是永别了。

不过辞别在某几家眼里并不是最重要的,对朝中来说,是时斓终于致仕,那么他空出来的首辅之位,到底该由谁来坐?

温峥和高献陵各有所长,之下的臣子里,也有几个跃跃欲试。

按理时斓致仕时会推荐一下自己的继任者,但太子问起时,时斓却借口年岁已老,不敢妄言,说什么也不肯开口。

虽然咸平帝已经不上朝、完全把政事交给太子了,但经过绿姬之死的惊醒,太子现在做事反而越发的有分寸。时斓既然不肯说,他便以宰相之职关系极大,不敢自专为理由,特意呈到咸平帝跟前,咸平帝如今反应已经很慢了,思虑良久,才缓缓的道:“如今监国的既然是你,那便由你做主罢。”

太子试探着问:“儿臣愚钝,还求父皇疼一疼儿臣,帮儿臣掌掌眼罢?”

咸平帝却已经合了目,含糊不清的道:“你做主罢。”

圣人连说两遍,旁边伺候的宫人便使起了眼色——太子心头一松,晓得咸平帝是真的让自己做主了。

而且看咸平帝的模样……他能够完全当家作主的时候也不远了。

只是太子不知道,他面色肃穆、脚步却分外轻快的离开紫宸殿时,太子妃正托着腮,漫不经心的和心腹使女下着棋,似闲闲的道:“这一局也差不多了,再不落子,怕是……连个看的人都没有了。”

使女眼睛陡然一亮!顾不得下完,起身一礼,欢喜无限的道:“娘娘放心,婢子这就去告诉宁九!”

第二百三十五章 体恤还是不体恤第三十一章 毒誓了结第三十九章 新人第十六章 古盼儿第六十四章 伤愈第五十四章 安排第一百七十一章 到时家第二百二十三章 父亲(下)第四十五章 飞来诬告第一百三十五章 欧家来人第五十七章 五夫人第二章 姑嫂相谑第八十七章 打发第三十三章 孕讯第二章 姑嫂相谑第一百三十九章 还人情第一百十七章 玉娘拜访第四章 绮香第三十六章 雨中游湖第九十二章 铃铛第六十八章 不守妇道?第二百二十二章 父亲(中)第八十四章 千秋宴第二百三十章 云谲波诡(上)第一百零一章 铁枪拖玉瓶第一百六十七章 如何阻止挑拨离间第一百二十九章 慕氏(上)第一百九十章 风波藏第一百零三章 姑嫂第一百零八章 老夫老妻(下)第二百三十章 云谲波诡(上)第一百九十八章 真相第二百二十四章 背水之战(上)第一百二十五章 宁朗清第七十一章 心沉吟第四十七章 沈氏第六十八章 延昌郡王第一百十六章 悲哀的人第一百四十九章 两位舅舅第十七章 盘问第三十六章 雨中游湖第三十四章 匕首风波(上)第九十五章 双生子第一百二十章 五房出事第一百零九章 进府(下)第七十二章 唐澄第六十章 常嬷嬷第五十六章 南下真相第一百三十三章 翁婿的首次见面第七十三章 二乔(上)第二十六章 分别第一百三十八章 丹古很好客第一百八十八章 旧仆第一百十四章 传话第二百三十二章 云谲波诡(下)第一百七十四章 探口风第五章 卓芳华第六十一章 唐若缥第五十六章 苦肉计第八十三章 宁娴容的婚事第三十九章 归府第四十七章 沈氏第三十三章 淳于皇后第一百零一章 海青拿天鹅第一百四十章 事暂歇第一百六十六章 白子华的危机第七十四章 回府第八章 公主请贴第七十一章 心沉吟第一百二十四章 太子妃第二百十六章 宁夷徽的婚事第一百四十七章 好的堂妹第一百六十四章 病中人第一百八十九章 卓昭姝的婚事第一百六十六章 尴尬的婚事第一百零三章 谁下的手?第五十二章 过继第一百九十六章 帝后第一百三十五章 欧家来人第四十七章 请帖第一百三十一章 大夫人第一百六十五章 惊马第一百二十四章 恭喜全猜错!第三十八章 相思门中客第二百四十八章 绛娘出阁第四十六章 事发挨打第一百六十章 皇家第一百六十四章 封侯第四十七章 请帖第一百三十六章 敦远伯世子妇第一百二十章 五房出事第二百零五章 幕后真凶(下)第八十一章 各自的小算盘第六十六章 商议对策第九十五章 父母忧心第六十一章 阮致第十四章 林鹤望第一百零七章 笔墨相伤第九十章 寻滋缘故第一百四十一章 为子孙计(上)
第二百三十五章 体恤还是不体恤第三十一章 毒誓了结第三十九章 新人第十六章 古盼儿第六十四章 伤愈第五十四章 安排第一百七十一章 到时家第二百二十三章 父亲(下)第四十五章 飞来诬告第一百三十五章 欧家来人第五十七章 五夫人第二章 姑嫂相谑第八十七章 打发第三十三章 孕讯第二章 姑嫂相谑第一百三十九章 还人情第一百十七章 玉娘拜访第四章 绮香第三十六章 雨中游湖第九十二章 铃铛第六十八章 不守妇道?第二百二十二章 父亲(中)第八十四章 千秋宴第二百三十章 云谲波诡(上)第一百零一章 铁枪拖玉瓶第一百六十七章 如何阻止挑拨离间第一百二十九章 慕氏(上)第一百九十章 风波藏第一百零三章 姑嫂第一百零八章 老夫老妻(下)第二百三十章 云谲波诡(上)第一百九十八章 真相第二百二十四章 背水之战(上)第一百二十五章 宁朗清第七十一章 心沉吟第四十七章 沈氏第六十八章 延昌郡王第一百十六章 悲哀的人第一百四十九章 两位舅舅第十七章 盘问第三十六章 雨中游湖第三十四章 匕首风波(上)第九十五章 双生子第一百二十章 五房出事第一百零九章 进府(下)第七十二章 唐澄第六十章 常嬷嬷第五十六章 南下真相第一百三十三章 翁婿的首次见面第七十三章 二乔(上)第二十六章 分别第一百三十八章 丹古很好客第一百八十八章 旧仆第一百十四章 传话第二百三十二章 云谲波诡(下)第一百七十四章 探口风第五章 卓芳华第六十一章 唐若缥第五十六章 苦肉计第八十三章 宁娴容的婚事第三十九章 归府第四十七章 沈氏第三十三章 淳于皇后第一百零一章 海青拿天鹅第一百四十章 事暂歇第一百六十六章 白子华的危机第七十四章 回府第八章 公主请贴第七十一章 心沉吟第一百二十四章 太子妃第二百十六章 宁夷徽的婚事第一百四十七章 好的堂妹第一百六十四章 病中人第一百八十九章 卓昭姝的婚事第一百六十六章 尴尬的婚事第一百零三章 谁下的手?第五十二章 过继第一百九十六章 帝后第一百三十五章 欧家来人第四十七章 请帖第一百三十一章 大夫人第一百六十五章 惊马第一百二十四章 恭喜全猜错!第三十八章 相思门中客第二百四十八章 绛娘出阁第四十六章 事发挨打第一百六十章 皇家第一百六十四章 封侯第四十七章 请帖第一百三十六章 敦远伯世子妇第一百二十章 五房出事第二百零五章 幕后真凶(下)第八十一章 各自的小算盘第六十六章 商议对策第九十五章 父母忧心第六十一章 阮致第十四章 林鹤望第一百零七章 笔墨相伤第九十章 寻滋缘故第一百四十一章 为子孙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