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捧杀

第252章 捧杀

已是亥时,皇帝还坐在御桌前批阅奏折。

孙奎犹豫了下,旋即走上前来,开口提醒皇帝时候不早了,该歇息了。

皇帝没有搭理孙奎的提醒,继续批阅奏折。

等到亥时四刻,孙奎再次提醒皇帝该睡了。

皇帝被孙奎说烦了,只好停下手中的笔,合上手中的奏折,抬眸望向孙奎,略微不满地说道:“朕怎么发现你越来越啰嗦了。”

孙奎忙陪着笑脸说:“皇上,奴婢总得为您的龙体着想,您不能一直批阅奏折不休息啊,这对龙体不好,昭仪娘娘可是再三交代奴婢,一定要经常提醒您休息。”聪明机智的孙奎没说谢皇后,也没说荣贵妃交代,因为他要是这样说,皇帝肯定不会听。但是,只要他说是昭仪娘娘叮嘱的,皇帝肯定会听。

皇帝气笑了,抬脚踹了下孙奎的屁股:“你小子倒是会拿潇潇做幌子。”

孙奎堆着笑容说:“皇上,您只听昭仪娘娘的话啊,奴婢只能拿昭仪娘娘做幌子了。”

“行了,伺候朕洗漱吧。”

皇帝坐在榻上,泡着脚。他手中拿着一个小人看,这个小人和他长得一模一样,是赵曜送给他的生辰礼物。

孙奎蹲在皇帝的脚边,正在给皇帝洗脚。他见皇帝又把赵曜送的小人拿出来看,便拍马屁道:“十殿下雕的真好,没想到十殿下的手这么巧。”

皇帝笑道:“这个臭小子为了给朕雕刻这个小人,十根手指头被扎了好几个洞,这小子还瞒着不说。”

“十殿下不说,是为了不让您担心。”孙奎继续拍着龙屁,“皇上,十殿下心里是有您这个父皇的,不然也不会雕出这么好的小人。”

皇帝手中的小人,不管是眼神,还是神态都十分逼真,与皇帝本人非常相似。

“朕没白疼这个臭小子。”皇帝说这话的语气充满宠溺。

“十殿下是个孝顺的孩子。”

皇帝抬起脚,放下手中的小人,从孙奎手里拿过巾帕,弯身擦了擦自己的双脚。

在他弯腰的时候,佩戴在胸口的血玉从衣领中跳了出来。

皇帝擦完脚。孙奎忙端来一盆干净的温水,让皇帝净手。

擦干手,皇帝把血玉重新塞回到衣领中。当血玉贴在胸口时,一抹暖意弥漫着胸膛上。

“自从戴了这块血玉,朕的胸口一直都是暖的。”虽然皇帝不怕冷,但是这块血玉是赵曜的一片孝心,他一直贴着胸口佩戴着。

“皇上,十殿下不是说这块血玉还有缓解疼痛的作用吗?”孙奎有些好奇地问道,“皇上,您感觉有用吗?”

“是有些用。”皇帝年轻时候经常在外打仗,身上大大小小受了不少伤,有好几次受了致命的伤,差点丧命。如今这些伤势都已痊愈,但是在他的身上留下了不少的伤疤。在皇帝的心口处有一个一寸左右的伤口,这处看起来不起眼的小伤口差点要了皇帝的命。

虽然这处伤已经痊愈,但是由于当时伤的太重,留下了后遗症。一到阴雨天气,或者因为太过气愤时,心口就会泛起钝痛。

除了心口处的这处伤,其他地方的伤口,一到阴雨天气就会隐隐作痛。这些后遗症,根本没法彻底治好,也没有办法彻底缓解。皇帝这些年来,都一直强忍着。

别看皇帝身子强壮,步伐矫健,但是他身子有很多问题。这些只有贴身伺候的太监孙奎知道,其他人并不知道。

每到阴雨天气,皇帝经常因为身上的疼痛无法入睡。他只好用批阅奏折来转移注意力。

每次,孙奎看到皇帝凝着眉头,强忍着痛苦批阅奏折,心中很是不好受。

这两年,冯太医利用针灸之术和药浴之术缓解皇帝身上的疼痛。虽然还是没法根治这些疼痛,但是好歹能缓解一点疼痛。

现在又有了这块血玉,皇帝身上的这些顽疾留下来的疼痛又减少了些。

前段时日,天气阴冷,皇帝没有像以往那样疼的睡不着觉。虽然还是疼,但是跟以前相比,真的要减少些,最起码能让他睡觉。

“十殿下送您的这块血玉真是贴心。”孙奎在心里感激赵曜送给皇帝这块血玉。

“这哪是他送的,是他二舅送的。”

”虽然血玉是梁二爷从西域买回来的,但肯定是十殿下托梁二爷买的。“

皇帝面上一片欣慰的笑容:“算这小子有孝心。”

“皇上,您看十殿下弄出来的棉衣和棉被,还有猪泡做的热水袋,这可都是过冬的宝贝啊。”孙奎对赵曜充满敬佩,“十殿下能想到用棉花做棉衣和棉被,真的是太了不起了。托了十殿下的福,天下所有人都能穿得暖喝,睡得暖和了。”

皇帝自然是知道赵曜这些奇思妙想来自于哪里,他笑着说:“这臭小子在读书上面不聪明,倒是在这些上面机灵。”

“十殿下还小,等他长大了,一定会好好读书的。”

孙奎见子时了,不敢再和皇帝说话,忙劝说皇帝歇下。

皇帝也有些困了,躺下后挥挥手,让孙奎退了下去。

今晚不是孙奎守夜,是他的徒弟孙豆豆值夜。

孙豆豆守在皇帝的寝殿的门口,虽然吹不到风,但是深冬的夜晚还是非常寒冷的。幸好孙豆豆怀里怀着热水袋,这样晚上守夜不会被冻着。

除了孙豆豆,守在承广殿门口的侍卫在晚上也能用热水袋暖身。

因为热水袋的出现,让猪泡一下变成了紧俏的东西。以前的猪泡没人要,现在的猪泡抢着要。

“师父,你放心,我会好好守着的。”孙豆豆轻轻地拍了拍怀中的热水袋,咧着嘴笑着对孙奎说,“现在有了热水袋,晚上守夜也不怕冷了。”

“不怕冷就容易睡着,你晚上可不要睡死了。”

“您放心,我绝不会睡死过去。”

孙奎又嘱咐了几句,这才回到自己的房里。

他的房里早就有人收拾好了,有一盆炭火,烧得房间里非常暖和。他的床上也被放了几个热水袋暖床。

洗漱好后,孙奎躺在暖和的床上,怀里抱着热水袋,发出一声舒服的喟叹。

“十殿下真是好人啊。”这个冬天因为十殿下变得不再那么寒冷。

守在宫门口的侍卫每到冬天守夜时都会喝酒暖身,不喝酒的话,他们的身子是低挡不住冬夜的寒冷,但是现在他们有了热水袋,守夜的夜晚变暖和了不少。

“头儿,十殿下真是太聪明了,竟然想出用猪泡做这个热水袋。”说话的宫门侍卫双手抱着热水袋,满脸的笑容,“这一般人可想不出来。”

常义笑道:“可不是么,多亏了十殿下弄出来的热水袋,让我们在冬天晚上守夜时暖和了不少。”

“还有棉衣和棉被。”宫门的侍卫说道,“我爹娘身子不太好,每年一到冬天都说冷,晚上睡觉经常冷的睡不着觉,现在有了棉花做的被子,还有热水袋,我爹娘晚上睡的可香了。”

“棉花的确是个好东西,皇上已经下旨要大范围种棉花,到时候被子和衣服会越来暖和。”

不止守在宫门口的侍卫们念着赵曜好,禁卫军和其他军营里的将士也念着赵曜的好。当然,还有大臣们和百姓们也念着他的好。

棉花和热水袋这两个东西,让大周百姓在今年的冬天过得非常暖和。

赵曜当初不仅让梁润把乌孙和西域其他国家的棉花全都买了下来,还买了很多棉花的种子。不过,冬天不适合种植棉花,等到明年四月份开始种植。

买回来的棉花种子,赵曜让梁润留下来一半,剩下的一半送给皇帝了。

赵曜还让梁润买下不少地,专门用来种植棉花。他又让梁润他们每年在西域收买棉花。

宫中所有人穿的棉衣和京城里不少百姓穿的棉衣都是朝廷发放的,并且一文钱不收。

这是赵曜把棉花送给皇帝时的要求。他之所以免费送棉被和棉衣,其实是为了日后的棉花生意做准备。等大家见识到棉花的好处后,不仅会自愿种植棉花,还会心甘情愿地买棉衣和棉被。

等到明年四月份,朝廷就会向百姓发放棉花种子,也一文钱不收。等收棉花时,百姓记得把之前朝廷发放给他们的种子还回来就行了。

因为棉花和热水袋一事,赵曜在民间的名望又提高了很多。已经有不少百姓认为赵曜是菩萨派到人间的童子,来人间救苦救难。

到了腊月,因为天气太过寒冷,文德殿闭馆,皇子们不用去读书了。虽然天气越来越冷,但是赵曜还是经常往外跑。

前段时日,赵曜让梁昭仪她们把手套做了出来,并且送给贺莲芳几副手套。

贺莲芳年轻时也受了不少伤,并且伤了底子,一到冬天,他的身子就变得不太好,经常卧病在床。但是,今年的冬天因为有了棉衣和热水袋,他没有像去年那样卧病在床。

“你的信。”贺莲芳从怀中取出一封信递给赵曜。

赵曜接过信,再次好奇地问道:“二叔,你这位朋友是谁啊?”

贺莲芳还是老回答:“你不认识。”

“我不认识,你可以告诉我啊。”

从前段时日开始,赵曜就从贺莲芳这里收到他朋友写来的信。每个月,贺莲芳的这位朋友会写两封信给赵曜。

信中写的并不是大道理,也不是书上的内容,而是民间的事情。

贺莲芳告诉赵曜,是他叫他的朋友写信给他,为的就是让他知道民间的事情,这样日后他长大去岭南,能更好地管理和照顾好岭南的百姓。

赵曜没有怀疑,并且非常乐意跟贺莲芳的这位朋友写信。

贺莲芳让赵曜称呼他这位朋友为“三叔”。

赵曜对三叔的身份很好奇,贺莲芳只告诉他,三叔是个农夫,并没有什么特殊的身份。

对于三叔是农夫的身份,赵曜是不相信的,他觉得三叔是隐世的高人。如果三叔只是普通的农夫,是写不出包含深意的内容。

每次三叔给他写的信都是关于民间的一些事情,但是在这些事情背后却有更深的意思。

当然也不只是写民间的事情,三叔还会写一些历史上的事情。

“他不想告诉你他是谁。”贺莲芳淡漠道,“你也不要再问他是谁。”

“好吧,我不问了。”赵曜说完,忙看三叔写给他的信。和以前的信一样,三叔先在信里写民间的一些趣事,接着又开始写历史上的事情。这次写的是陈朝的历史,写的是陈元帝年幼登基,面对权臣把持朝政的情况下,是怎么一步步小心谨慎,仔细筹划布局斗败权臣,把握朝政的事情。

赵曜是知道这段历史的,不过他当时看的时候,是当故事看的,并没有细读。如今看了三叔的信后,他才发现这段历史背后还有这么多门道啊。

三叔在信的最后问赵曜,为什么陈元帝能斗败权臣?

赵曜看完信,把信递给了贺莲芳。

贺莲芳接过信,仔细地看了看。看完后,他在心里感慨郑溪林还真适合做帝师。每次给赵曜写的历史故事都是有深意的,并且是一步步递进的。

郑溪林写信给赵曜一事是皇帝安排的。郑溪林不想被皇帝抓到京城,继续任职太尉,只能答应写信教赵曜帝王心术。

皇帝为了不引起赵曜的怀疑,就让贺莲芳把郑溪林的信交给赵曜,并且让贺莲芳声称是他朋友写的。

贺莲芳跟郑溪林认识,但是两人并不是朋友。不过,贺莲芳对郑溪林还是非常认同的。

对郑溪林的才能,贺莲芳是佩服的。除了义勇太子,郑溪林是贺莲芳第二个佩服的人。

当初,贺莲芳向皇帝提议找人教赵曜帝王心术,他打的就是郑溪林的主意。

郑溪林没有让贺莲芳失望。他写的每封信不仅深谙帝王心术,还写到了很多计谋。

贺莲芳看完后,问出跟郑溪林同样的问题。

“你觉得陈元帝为什么能斗败权臣?”

赵曜认真地思索了一番说:“首先,陈元帝小心谨慎,并且向权臣示弱。”

贺莲芳问:“当年陈元帝登基后,权臣上奏要把朝政还给陈元帝,陈元帝却拒绝了这个请求,并且还加封了权臣,这是为何?”

赵曜答道:“权臣上奏说要把朝政还给陈元帝是借口,他是想试探陈元帝,并不是想真正的把朝政还给陈元帝。”

贺莲芳故意问道:“你为何认为是试探?”

“权臣把握朝政多时,朝中大事都是他说了算,他怎么可能会把朝政还给陈元帝?”赵曜道,“他上奏折提出归还朝政,一方面是为了试探陈元帝,想看看陈元帝是什么心思,另一方面是为了做样子,毕竟满朝大臣和天下百姓看着。”

“陈元帝为何拒绝权臣归还朝政的请求?”

“陈元帝心里清楚这是对他的试探。如果他同意,那就完了。他刚登基,朝中没有任何势力,根本不是权臣的对手,一旦他同意权臣的请求,无异于在告诉权臣,他的野心,以及他对权臣的忌惮和不满。”

“权臣扶持陈元帝继位,就是看中他在朝中无权无势,也看中他软弱无能其实,权臣就想让陈元帝做他的傀儡。陈元帝心里明白,在他没有能力对抗权臣之前,他是不会让权臣对他心生不满。”

“他下旨加封权臣的目的有三个:第一个目的是感激权臣扶持他做上帝位,并且同时也向权臣表示他不会处理朝政,没有权臣,他什么都做不了。第二个目的是成全权臣,让天下人都知道不是权臣把持朝政不愿意还,而是他这个皇帝需要权臣,不想让权臣归还朝政。第三个目的是让权臣对他放下戒心。”

贺莲芳满意地点了点头:“说的不错,继续。”

“陈元帝也一直在隐忍,乖乖扮演好一个离不开权臣的傀儡皇帝,但是同时又暗中的培养自己的人。在他登基后的几年,他在权臣的眼皮子底下,安插自己的人,但是权臣见这些人任的都不是要职,并没有放在心里。”

他又道:“陈元帝装作很感激权臣,一直给权臣和他的家人加封官职或者爵位,并且把权臣捧得越来越高。就这样,权臣和他的家人变得越来越放肆,也变得越来越贪心。”

“权臣和他的家人做了很多天怒人怨的事情,弄得百姓怨声载道。同时很多大臣对权臣不满,他们逐渐偏向陈元帝,向陈元帝投诚。陈元帝暗地里也收买了不少权臣的人。”

“等到时机成熟,陈元帝一举歼灭权臣和他的家人。虽然陈元帝为此隐忍了十年。在这十年里,陈元帝一直给予权臣和他的家人无上的光荣和地位,这才让权臣对他放松了警惕,并且认为他不足为虑。”

“其实,这就是捧杀。”

“捧杀?”贺莲芳第一次听说这个词,不明白是什么意思,问道,“什么是捧杀?”

“就是把一个人捧的高高的,让他们骄傲自满,让他们堕落或者失败。”赵曜说道,“陈元帝对权臣用的就是捧杀。”

“这个词倒是不错。”贺莲芳对赵曜时不时冒出从未听说过的词语已经习惯了,但是每次赵曜说出来从来没有听过的词语却又形容的非常贴切。

他夸赞赵曜道:“分析的不错。”

“陈元帝是个能忍的人,换做是我不一定能忍得住。”陈元帝刚登基的那几年,权臣完全没有把他放在眼里。不仅如此,他的儿子还当着宫人的面羞辱过他,还曾明目张胆地抢他的妃子。

“陈元帝忍不住就只有死路一条,换你沦落到那个地步,你也会和他一样能隐忍。”

“或许吧。”赵曜又说,“也正是因为如此,陈元帝才能做一个好皇帝。”

“陈元帝灭了权臣后,把控了朝政,并且一直稳稳的把持着朝政,没有再发生一言堂的情况,你觉得这是为何?”

“制衡之术啊,陈元帝制衡之术玩的真好。”虽然三叔在信中没有详写,但是他看出来陈元帝很会玩制衡之术。“父皇的制衡之术也玩的好。”

贺莲芳听赵曜这么说,饶有兴味地问道:“你父皇是怎么玩制衡之术的?”

“父皇是这样玩的……”

下一章是过渡章节,然后男主长了些。

月底了,求老铁们手中的月票!

(本章完)

514.第514章 魏王气得吐血第479章 阅兵仪式的前一晚第230章 我好像是裴家人第145章 无知者无畏第77章 第五更第81章 第一更第338章 这笔账他记下了第199章第160章 为了牛肉也得把匈奴打下来第230章 我好像是裴家人第368章 一切的真相第276章 匈奴人到了521.第521章 水磨坊第222章 输得心服口服第183章第474章 宣传的重要性第92章 沈虎的惊奇第105章 一箭双雕第462章 招女工第195章第189章第395章 一波接一波的刺杀第434章 被南魏人盯上第173章第484章 北境形势复杂第455章 韩王没有夺嫡之心?第197章第88章 皇上儿子多,少你一个不少第338章 这笔账他记下了第128章 胡人第238章 去岭南第57章 没有让朕失望过第338章 这笔账他记下了第439章 安阳公的算盘第95章 这宫里只要十殿下才是个孩子第58章 苦心第216章 新纸第485章 赵曜的计划第32章 蜀地第441章 提前让郑王回来第182章第181章第326章 屠杀第436章 该轮到王家了第302章 他不能去见老四第306章 小没良心第124章 神兽不过是被人胡编乱造出来的第116章 扬州的异样是?第69章 三皇子的秘密第467章 输给大周并不冤第33章 两只猴子第440章 高叔回来了第205章第128章 胡人536.第536章 抵京第238章 去岭南第497章 韩王势必要杀死楚王第38章 栽培第60章 他是人第282章 八哥跟南魏又有什么关系?第418章 不回京城第490章 匈奴和蝗灾第467章 输给大周并不冤536.第536章 抵京第320章 抵达金陵第334章 楚王的警告第456章 胆大妄为的王家第135章 中年男人曾经是一名将士第91章 四皇子的苦心第486章 下毒第419章 先皇后之死的真相第293章 没有封地第269章 不怀好意的匈奴人第270章 要给匈奴人一个下马威第155章 皇上,您玩脱了第335章 跟猪一样第400章 制作新海盐第281章 又要出家第386章 要东西第281章 又要出家第224章 丝绸之路和海上贸易得搞起来第81章 第一更534.第534章 互相欺骗第286章 早已知晓第150章 先帝狠,周武帝更狠第360章 难搞第143章 周武帝看重四皇子第137章 读过兵书吗?第159章 【周】这个国号的意义第270章 要给匈奴人一个下马威第6章 今晚这场戏真是好看第191章第60章 他是人第438章 安阳公竟然支持第291章 楚王想十弟第470章 镇北营的异样第172章 密谋第102章 八皇子的担心第192章517.第517章 谢皇后吃神丹
514.第514章 魏王气得吐血第479章 阅兵仪式的前一晚第230章 我好像是裴家人第145章 无知者无畏第77章 第五更第81章 第一更第338章 这笔账他记下了第199章第160章 为了牛肉也得把匈奴打下来第230章 我好像是裴家人第368章 一切的真相第276章 匈奴人到了521.第521章 水磨坊第222章 输得心服口服第183章第474章 宣传的重要性第92章 沈虎的惊奇第105章 一箭双雕第462章 招女工第195章第189章第395章 一波接一波的刺杀第434章 被南魏人盯上第173章第484章 北境形势复杂第455章 韩王没有夺嫡之心?第197章第88章 皇上儿子多,少你一个不少第338章 这笔账他记下了第128章 胡人第238章 去岭南第57章 没有让朕失望过第338章 这笔账他记下了第439章 安阳公的算盘第95章 这宫里只要十殿下才是个孩子第58章 苦心第216章 新纸第485章 赵曜的计划第32章 蜀地第441章 提前让郑王回来第182章第181章第326章 屠杀第436章 该轮到王家了第302章 他不能去见老四第306章 小没良心第124章 神兽不过是被人胡编乱造出来的第116章 扬州的异样是?第69章 三皇子的秘密第467章 输给大周并不冤第33章 两只猴子第440章 高叔回来了第205章第128章 胡人536.第536章 抵京第238章 去岭南第497章 韩王势必要杀死楚王第38章 栽培第60章 他是人第282章 八哥跟南魏又有什么关系?第418章 不回京城第490章 匈奴和蝗灾第467章 输给大周并不冤536.第536章 抵京第320章 抵达金陵第334章 楚王的警告第456章 胆大妄为的王家第135章 中年男人曾经是一名将士第91章 四皇子的苦心第486章 下毒第419章 先皇后之死的真相第293章 没有封地第269章 不怀好意的匈奴人第270章 要给匈奴人一个下马威第155章 皇上,您玩脱了第335章 跟猪一样第400章 制作新海盐第281章 又要出家第386章 要东西第281章 又要出家第224章 丝绸之路和海上贸易得搞起来第81章 第一更534.第534章 互相欺骗第286章 早已知晓第150章 先帝狠,周武帝更狠第360章 难搞第143章 周武帝看重四皇子第137章 读过兵书吗?第159章 【周】这个国号的意义第270章 要给匈奴人一个下马威第6章 今晚这场戏真是好看第191章第60章 他是人第438章 安阳公竟然支持第291章 楚王想十弟第470章 镇北营的异样第172章 密谋第102章 八皇子的担心第192章517.第517章 谢皇后吃神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