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第三条道路(6)

我们创造了一个被诉讼恐惧搞得瘫痪的社会。医生们疑心重重……校长们碌碌无为,教师们甚至没有维持教室秩序的权威。在没有人负责的情况下,最安全的做法就是避免任何可能的风险……在美国上方矗立着一个巨大的未知起诉人的纪念碑,使我们每天的行动选择都笼罩着阴影。

因此,我们很难说社团主义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在“二战”后有所削弱,更大的可能是其影响力逐渐增强。

上述证据指向的结论是,总体而言,“二战”结束后的几十年,社团主义对欧洲国家的影响扩大,至少是得到了巩固。有人认为美国的变化不明显,但某些证据表明那里的社团主义同样在扩张。英国是个例外,社团主义的影响在1980年前一直在增强,此后有所减弱。战后数十年来社团主义的主要演化趋势显然是工会势力的增强,在某些国家已足以同产业界的势力抗衡,甚至还有超越的时候。

与之相伴的一个深刻的观念变化是:永远不能假定市场是正确的,资方、劳方、职业人士和其他群体的声音应该通过游说等非市场渠道发挥作用。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仍没有解决的一个大问题是,社团主义通过对市场活动的限制,是削弱还是激发了实现自主创新所需要的经济活力?

新社团主义

前文提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两次世界大战间歇期的经典社团主义过去半个世纪在若干国家延续下来。尽管在大多数国家,社团主义都或早或晚接受了工会成为与产业组织平等对话的“社会伙伴”,但它们仍然属于经典社团主义。相对于18世纪的自由主义而言,这种思潮要求扩大政府权力,形成由国家引导的经济发展。这种经典社团主义追求一系列目标:以秩序取代无序,以团结精神取代个人主义,以社会责任取代*行为。“二战”后,这种基本版的社团主义还加入了以劳资协同取代所有者控制、以利益相关者取代公司自身利益的主张,不只是关注实现所有者和工人共同利益最大化的目标。这些观念极大地增加了政府可能以国家利益之名给利益集团输送的好处,拓宽了干预经济的空间。今天,社团主义又出现了新内容。

最近几十年来,一种新型的社团主义发展起来。这种新社团主义或者改变了权力格局,或者提供了双向流动机遇。政府不再是选择方向的向导,而更像是在扮演驾驶员的角色,由乘客付钱,把乘客带到他们想去的地方。某些权力被转移给巨额财富的拥有者和企业重要岗位的掌控者,即使这些人都是分散的个体,政府也不得不关注债券市场和其他市场的风云变幻。政府可能在某些领域保留经典社团主义的特征,当全社会或绝大部分人陷入困境或出现期望时,还会主动采取一些措施。

这种新社团主义还接受了社会契约的观念,超越了经典社团主义的各种群体——包括那些参与集体谈判的群体和加入“协调行动”的群体。社会契约观念的含义是: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是心照不宣的契约签署者,这种契约的内容是所有人都了解的,而且根据契约,任何人的利益都不能在没有赔偿的情况下受到侵害。这种民粹性质的社团主义产生了深远后果,在过去,只有律师、药剂师或服装工人等组成的群体可以获得社团地位,掌握垄断权,而现在所有类型的群体都可以要求发出声音,要求维护自己的权利,或者寻求政府的保护。社团主义的这种新元素超越了经典社团主义用国家控制改善社会状况的范畴(例如通过政府指导促进增长,或者通过协商实现产业和平),它们要求任何时候的社会发展都不能在促进某些人进步的同时忽略另外一些人。这种新思潮呼吁政府采取行动,保护所有人不受其他任何人的损害,至少是尽可能做到。覆盖所有人的社会保障就是新社团主义的座右铭。

于是,政府获得了全套的新职能,可以为那些由于经济发展、外国竞争乃至暴风雨而受损的人提供补偿,可以为各个地区和城市提供花样繁多的资助,当然,这样做的潜在功能(这是罗伯特·莫顿的术语)是以这些资助换取政治或资金上的支持。游说集团受到鼓励,向立法、监管和法律解释机构提出各类要求,提供贿赂尤其受到欢迎。对产业界的监管被强化,以保护企业和员工免受竞争威胁。通过对修建新机场、垃圾场等工程颁布禁令,保护有政治影响的社区的环境。社区、非营利组织或政府敲诈企业,索取捐助或其他好处。集体诉讼把收入从合法受益人那里转移到接受补助或赔偿的人那里。其结果并不必然导致政府规模的扩张,但使得政府不受约束,这才是关键。第十章还将讨论新社团主义的另外一些特征。

因此,新社团主义经济中充满了对政府、利益相关方、工会以及大量提起诉讼的个人和企业的敲诈的担忧。我们已经知道,在一个劳动和资本无法自由竞争的经济体中,企业将永远重复生产过时的产品,投资活动会萎缩。而且,社团主义社会中对现有企业产生威胁的各种势力将对这些企业的利润前景和股价产生严重影响,从而减少投资活动、缩小就业规模。另外需要补充的是,如果贪得无厌的利益集团要求对任何创新都分一杯羹,令潜在创新者深感忧虑,那普通人就不能指望获得兴旺发达的生活。在这种情况下,整个经济都将逐渐过时,陷入越来越严重的萧条。

社团主义的阴暗面

接下来的两章将进行一些经济学分析,以验证有关社团主义经济的核心观点。当然,只需要借助一些常识,我们不用经济学知识也能看到社团主义的一些弊端。

理想化的社团主义制度取消了个人主义和竞争,它们被妖魔化为丑陋的、非人性的事物。但这个制度只是把个人主义从市场移植到了政府,那里的人也在为争夺权力而斗争。这个制度可以终结厂商之间争夺众多市场买家的竞争,但取而代之的是厂商和职业人士争夺政府订单和政府扶持的更阴险的竞争,而且此时只有一个买家——一个全能的买家。这个理想中的制度消除了劳资双方的冲突,但“二战”后的体制最后只是给工会和大企业授予了垄断权,授权双方进行协商。有人说这个制度重建了物质主义和文化发展的平衡,但它并不符合大多数伟大的文学和艺术作品的主题,因为那些作品都宣扬个人主义。与它取代的现代社会的混乱相比,这个制度被赞誉为科学的制度,但它只是用政府创新活动的不确定性取代无数个人创新者要面临的不确定性,由此造成的不确定程度可能更大。社团主义者攻击现代经济赋予了富有的产业巨头或金融投机商权力,把他们的新制度描述为全社会的公仆,但这个制度最后却让少数政治巨头及其经济支持者掌握了更加可怕的权力。

可以理解,在早期资本主义社会,市场力量会让参与者感到自己像羔羊一样听任环境的摆布(当然在这方面,市场的仁慈之处在于,它是让人们自愿做那些为改善资源配置必须要做的事情),因此重商资本主义时代可能不够美好。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经济参与者第一次能够普遍地参与到构思和探索新产品和新工艺的过程中来,开辟新的职业生涯。这样的个人机遇意味着精神激励、职业投入以及从挑战和个人发展中获得回报。社团主义压抑了这些个人机遇,很多人甚至要靠献媚取宠才能获得批准,才能进入某个产业、争取成功。这无疑是一种压迫式的制度。社团主义观念激发了各种类型的极权主义(这是墨索里尼的说法),把大多数社会成员真正变成了任人宰割的羔羊。

第57章 参考文献(4)第4章 概论(1)第28章 第三条道路(6)第23章 第三条道路(1)第29章 新社会主义与新社团主义经济(1)第52章 大事件(1)第13章 精神之火:现代经济如何影响世界(3)第42章 经济为什么会衰落(5)第51章 结语 (3)第28章 第三条道路(6)第21章 社会主义的诱惑(2)第55章 参考文献(2)第4章 概论(1)第35章 衰败的里程碑(1)第18章 经济社会是如何形成的(4)第45章 美好生活:亚里士多德和现代的定义(3)第51章 结语 (3)第56章 参考文献(3)第4章 概论(1)第10章 没有止境的经济增长(2)第6章 现代经济体的活力之源(1)第33章 各国的满意度(2)第49章 结语 (1)第30章 新社会主义与新社团主义经济(2)第50章 结语 (2)第43章 美好生活:亚里士多德和现代的定义(1)第24章 第三条道路(2)第22章 社会主义的诱惑(3)第47章 美好与正义(2)第10章 没有止境的经济增长(2)第36章 衰败的里程碑(2)第36章 衰败的里程碑(2)第22章 社会主义的诱惑(3)第2章 中文版序第53章 大事件(2)第17章 经济社会是如何形成的(3)第52章 大事件(1)第25章 第三条道路(3)第16章 经济社会是如何形成的(2)第8章 现代经济体的活力之源(3)第31章 新社会主义与新社团主义经济(3)第25章 第三条道路(3)第49章 结语 (1)第33章 各国的满意度(2)第32章 各国的满意度(1)第12章 精神之火:现代经济如何影响世界(2)第17章 经济社会是如何形成的(3)第1章 序第20章 社会主义的诱惑(1)第8章 现代经济体的活力之源(3)第19章 经济社会是如何形成的(5)第14章 精神之火:现代经济如何影响世界(4)第5章 概论(2)第57章 参考文献(4)第32章 各国的满意度(1)第20章 社会主义的诱惑(1)第50章 结语 (2)第50章 结语 (2)第16章 经济社会是如何形成的(2)第46章 美好与正义(1)第25章 第三条道路(3)第42章 经济为什么会衰落(5)第57章 参考文献(4)第51章 结语 (3)第52章 大事件(1)第35章 衰败的里程碑(1)第22章 社会主义的诱惑(3)第52章 大事件(1)第10章 没有止境的经济增长(2)第46章 美好与正义(1)第30章 新社会主义与新社团主义经济(2)第38章 经济为什么会衰落(1)第18章 经济社会是如何形成的(4)第55章 参考文献(2)第34章 各国的满意度(3)第47章 美好与正义(2)第21章 社会主义的诱惑(2)第11章 精神之火:现代经济如何影响世界(1)第25章 第三条道路(3)第39章 经济为什么会衰落(2)第42章 经济为什么会衰落(5)第49章 结语 (1)第4章 概论(1)第39章 经济为什么会衰落(2)第1章 序第58章 参考文献(5)第41章 经济为什么会衰落(4)第49章 结语 (1)第45章 美好生活:亚里士多德和现代的定义(3)第49章 结语 (1)第25章 第三条道路(3)第39章 经济为什么会衰落(2)第24章 第三条道路(2)第28章 第三条道路(6)第21章 社会主义的诱惑(2)第28章 第三条道路(6)第50章 结语 (2)第58章 参考文献(5)第27章 第三条道路(5)
第57章 参考文献(4)第4章 概论(1)第28章 第三条道路(6)第23章 第三条道路(1)第29章 新社会主义与新社团主义经济(1)第52章 大事件(1)第13章 精神之火:现代经济如何影响世界(3)第42章 经济为什么会衰落(5)第51章 结语 (3)第28章 第三条道路(6)第21章 社会主义的诱惑(2)第55章 参考文献(2)第4章 概论(1)第35章 衰败的里程碑(1)第18章 经济社会是如何形成的(4)第45章 美好生活:亚里士多德和现代的定义(3)第51章 结语 (3)第56章 参考文献(3)第4章 概论(1)第10章 没有止境的经济增长(2)第6章 现代经济体的活力之源(1)第33章 各国的满意度(2)第49章 结语 (1)第30章 新社会主义与新社团主义经济(2)第50章 结语 (2)第43章 美好生活:亚里士多德和现代的定义(1)第24章 第三条道路(2)第22章 社会主义的诱惑(3)第47章 美好与正义(2)第10章 没有止境的经济增长(2)第36章 衰败的里程碑(2)第36章 衰败的里程碑(2)第22章 社会主义的诱惑(3)第2章 中文版序第53章 大事件(2)第17章 经济社会是如何形成的(3)第52章 大事件(1)第25章 第三条道路(3)第16章 经济社会是如何形成的(2)第8章 现代经济体的活力之源(3)第31章 新社会主义与新社团主义经济(3)第25章 第三条道路(3)第49章 结语 (1)第33章 各国的满意度(2)第32章 各国的满意度(1)第12章 精神之火:现代经济如何影响世界(2)第17章 经济社会是如何形成的(3)第1章 序第20章 社会主义的诱惑(1)第8章 现代经济体的活力之源(3)第19章 经济社会是如何形成的(5)第14章 精神之火:现代经济如何影响世界(4)第5章 概论(2)第57章 参考文献(4)第32章 各国的满意度(1)第20章 社会主义的诱惑(1)第50章 结语 (2)第50章 结语 (2)第16章 经济社会是如何形成的(2)第46章 美好与正义(1)第25章 第三条道路(3)第42章 经济为什么会衰落(5)第57章 参考文献(4)第51章 结语 (3)第52章 大事件(1)第35章 衰败的里程碑(1)第22章 社会主义的诱惑(3)第52章 大事件(1)第10章 没有止境的经济增长(2)第46章 美好与正义(1)第30章 新社会主义与新社团主义经济(2)第38章 经济为什么会衰落(1)第18章 经济社会是如何形成的(4)第55章 参考文献(2)第34章 各国的满意度(3)第47章 美好与正义(2)第21章 社会主义的诱惑(2)第11章 精神之火:现代经济如何影响世界(1)第25章 第三条道路(3)第39章 经济为什么会衰落(2)第42章 经济为什么会衰落(5)第49章 结语 (1)第4章 概论(1)第39章 经济为什么会衰落(2)第1章 序第58章 参考文献(5)第41章 经济为什么会衰落(4)第49章 结语 (1)第45章 美好生活:亚里士多德和现代的定义(3)第49章 结语 (1)第25章 第三条道路(3)第39章 经济为什么会衰落(2)第24章 第三条道路(2)第28章 第三条道路(6)第21章 社会主义的诱惑(2)第28章 第三条道路(6)第50章 结语 (2)第58章 参考文献(5)第27章 第三条道路(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