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信中最重要的科技

第257章 信中最重要的科技

【.如今,我们的项目已经进入了关键阶段,按照计划,在明年上半年六月份之前我们将完成第一座核废料试验发电站的建设与启动。】

【但与此对应的,我们同样需要更多的科研资金与相关资源,来加快这一脚步。】

【按照计划,在接下来的安排中,《核能β辐射能聚集转换电能机制项目》将启动】

书房中,明亮的灯光照亮了一个奋笔疾书的人影。

入夜,匍匐在桌前的徐川终于落下了最后一笔。

看着桌上的信纸,他长舒了口气。

这一封信,里面写可不仅仅是这段时期研究所的成果汇报,还有对未来的一些展望,以及对可控核聚变技术的期待。

核能β辐射能聚集转换电能机制项目中的一些技术,可不仅仅单限于处理核废料上。

无论是原子循环理论,亦或者从红珠凤蝶身上得到灵感可以吸收辐射粒子的隙带晶格,都用途相当广泛。

这些技术和理论,他并没有详细展开描述,只是在信纸中简单的提及了一下。

相信即便是他不说,上面也能摸索到的。

或许在创新方面,目前他的祖国还有些欠缺,但是说到拓展,大概没有哪个国家能比得上。

当然,更重要的,还有申请下一阶段的科研经费。

在任何时候做科学研究,钱都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检查了一下自己写出来的信件,确认没有问题后,徐川喊来了郑海,将密封好的信件交给了他。

郑海名义上是他的司机,但也负责作为桥梁在他和上面之间进行沟通。

毕竟大家都是大忙人,不可能每次有点事情就亲自跑来跑去的。

京城,长安街北侧。

一栋古色古香的建筑中,一封简朴的信件递到了一名老人手中。

在听到信件是谁送过来的后,老人波澜不惊的眼眸动了动,拆开了信封从里面取出了信件。

普通的信纸并不算厚,即便是夹杂了一些说明书、设计图之类的东西也才七八页的样子。

老人低眸看去,翻阅着手中的稿件,眼神愈发明亮,只是这份明亮中,不时的带上一些困惑。

对于他而言,即便是信件的主人已经用相当通俗的话语来描述那些科技原理了,依旧有不少弄不懂的名词。

不过这并没有关系,从这份信件中,他看到了广阔的未来。

这才是最重要的。

沉思了片刻后,老人喊过来一名警卫,说了两句话后,再度闭目沉思了起来。

除了广阔的未来外,信件中还有一些其他的东西,他也需要咨询一下专业人士的看法。

可能是第一次将信件送到这里来?那位徐教授在信件中堆了不少的专业名词。

尽管后面都带了较为详细的解释,但对于非专业的他来说,要完全理解还是有点太难了。

并没有等待多久的时间,科技信息蔀的秦安国和水木大学的彭鸿禧院士就跟随着警卫来到了这间屋子。

人无完人,即便是他,也需要听听其他人的意见。

“我这里有一封信,你们先看看。”

看到两人过来,老人点了点头,示意身边的工作人员将复印好的信件交给秦安国和彭鸿禧两人。

Wωω★ ttκǎ n★ c o

带着些疑惑的眼神,两人接过信件翻阅了起来。

看到信件的标题,彭鸿禧嘴角带上了一丝笑容。

尽管在来之前并不知道是什么事情,但当信件拿到手的时候,他大抵就猜到了。

和老人不同的是,他快速的掠过了那些对他来说没什么意义的套话,目光落到了附信中技术解析和说明设计之类的文字上。

作为一名核能领域的工作者,他很清晰的知道核能β辐射能聚集转换电能机制项目的价值。

但对于这个项目中的一些技术细节和理论,他并不是完全清楚。

毕竟他只是顾问,全盘掌控所有细节的,恐怕就只有一个人。

哪怕是韩锦这个主管,可能也并不清楚所有的细节和技术。

所以他对于这份信件中的那些技术原理相当感兴趣,尽管只是一些简洁的话语,但依旧可以看出这些技术背后的精妙,以及一些他之前想都没有想过的用途。

另一边,科学技术蔀的秦安国同样翻阅着手中的信件。

尽管他以前同样是一位科研人员,但如今身处管理岗位上,思考的东西与角度,自然不同。

与彭鸿禧不同,他更多的是思考投资这一项目能带来的收益,以及这封信中提到‘可控核聚变计划’。

【.恕我直言,尽管核能β辐射能聚集转换电能机制项目能够妥善的处理核废料,核裂变发电同样属于清洁能源,但我们依旧必须要寻找一种新的、无污染、且更加廉价的能源。】

【原因想必不需要我过多的赘述,比如它每产生一度电付出的成本是火电一倍多、比如.】

【而可控核聚变技术,无论是相比较传统的火力发电、亦或者核裂变发电,都具有极大的优势。】

【在原子循环技术与辐射电能转化技术的成熟条件下,我们已经有了足够的资格去完善它,在这一方面,相信将技术整合后,我们已经站在了世界的前列.】

【.】

看着信件,秦安国陷入了思索中。

前者不用多说,如今发展到这个地步,核废料发电站的建设是必须的。

哪怕这封信件中提出了超过三百亿的第二批科研资金,也会毫不犹豫的拨付下去,而且肯定是以最快的速度。

但除此之前,还有信件中对可控核聚变未来的展望,同样是一件值得仔细考虑的事情。

尽管从目前的角度上,在核废料能得到妥善的处理后,核裂变发电已经是真正的清洁能源了,也能得到最大力度的推广。

但正如信件中所述说的一样,核裂变发电有着它自己的缺点。

首先是核电站的前期投入极大。

由于核级设备对设计、材料、制造工艺等要求比常规设备更高,使得核电厂的建设周期比较长,从前期规划到投入运营通常需要5-7年。

这期间,绝大部分资金开支来自于银行贷款,产生的利息非常高,若是发生项目延期,花费则更为高昂。

比如芬兰的奥尔基洛托核电站3号机组从2004年开建,至今已比原计划拖期了近15年,投入几乎是预算的3倍多,已经高达85亿欧元。

其次出于安全性的考虑,核电站设置了大量冗余设备,无形中抬高了设备制造和机组建造的成本。

比如国内目前正在建设的三代机组‘华龙一号’,就较二代机组考虑了更多安全性,其建造成本也明显增加。

华龙一号的预计建造成本在16000~20000元/千瓦之间,而EPR的预计单位造价更高达6000美元/千瓦以上。

而除了建造成本高以外,在未来,国际铀价上涨、核电厂老化退役等因素也有可能进一步增加核电的成本。

高成本最直接的就是影响核电在电力市场上的竞争力,高成本也不利于核电出口。

这些都是可以遇见的到的。

更关键的是,华国可是真正的能源消费大国。

从去年的统计来看,2018年,全社会用电量达到了68449亿千瓦时。

而这其中,由煤炭作为主要发电能源的火电,其发电量约为全国发电总量的73.23%,真正的大头。

而核电只占4.33%,还不到百分之五。

是华国建造不起更多的核电站吗?

并不是。

如果要建,以华国强大的基建能力来说,能一夜之间让核电站在沿海的所有城市遍地开花。

但并没有。

一方面是得益于之前核废料难以处理的问题。

另一方面,则是核电发电的成本过于高昂了。

相比较火电来说,每一度核电入网都需要花费超过一倍的成本,这会导致电价剧烈上升。

其他的不说,从最简单的居民用电来说,每一度电从0.6元涨到1.2元,这几乎是一个无法让人接受的价格。

但相对比核裂变来说,核聚变的确是真正的终极能源。

无论是从发电成本,亦或者其他方面来考虑,核聚变才是真正的理想。

只不过,这份理想一直距离人们太远太远,远到人们用‘永远的五十年’来形容。

“关于这封信,你们怎么看?”

等待秦安国和彭鸿禧看完手中的复件后,坐在一旁的老人缓缓开口问道。

沉吟了一下,秦安国果断的开口说道:“其他的暂且不说,关于徐教授申请的第二批科研资金,用于建设核废料试验的,我觉得是很有必要的,而且要尽快。”

老人和彭鸿禧院士都点了点头,两人都认同这一看法。

毕竟能在今天站在这里,没人会是短视的。

核废料的重新发电,这不仅仅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华国能源紧缺的问题,还能在国际上为华国带来更大的话语权。

尤其是在欧洲方面,能为华国带来更大的利益。

全世界没有哪个地区比欧洲更依赖核电了。

比如最大的核电生产国法兰西,其核能发电量达到了全国总发电量的百分之五十以上。

剩下的日耳曼、西班牙、瑞典等国家也占比也相当庞大。

因此,这些国家基本都积累了庞大数量的核废料不知道该如何处理。

而如今,他们手中掌控了关键技术,可能以此为交换,从那边获取到更多的利益和支持。

三人交流了一下后,老人将目光投向一旁的彭鸿禧院士,接着开口道:“彭院士,听说你在核能项目中担任顾问,关于这封信件的中的一些科学技术名词,能劳烦伱讲解一下吗?”

“或许徐教授已经尽力用简洁的话语来描述了,但没有学习过这些东西的我要了解起来的确有些困难。”

对于信件中的一些科技名词,他有一些理解,但不确定是否真的是这个意思,以及是否能做到。

所以才找来了同是核能领域的院士,也是核能研究项目的顾问彭鸿禧进行咨询。

对于自己的不足,老人并没有什么不好意思。

人没有完人,学习是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都要一直进行的。

彭鸿禧院士连忙点了点头,开口道:“这也是我接下来想要向您提及的。”

顿了顿,他接着道:“关于这份信件中的一些科技”

古色古香的房间中,彭鸿禧用着沉稳中带着一些思索的语气将自己的理解用老人能听懂的话描述出来。

“.,相比较上一种原子循环技术,接下来的的这种可以吸收辐射粒子的隙带晶格,其重要性可能更胜一筹。”

顿了顿,彭鸿禧用谨慎的话语接着说道:“因为它不止能运用到可控核聚变技术上,更可能运用到一个我们从未想到过的领域--电磁波隐身,进而推广到军事领域!”

听到这,老人颇感兴趣的问道:“怎么说?”

彭鸿禧理了理思路,接着说道:“因为它能吸收辐射!”

“而目前我们使用的雷达、无论是哪一种,其本质都是电磁波,而电磁波的本质是辐射”

说到这,一旁科学技术蔀的秦安国也反应了过来,脱口而出道:“如果这项技术能运用到涂层材料上的话,我们或许可以制造出一种全新的隐身战机。”

对面,彭鸿禧院士点了点头,接着道:“是的。”

“我之前亲自在魔都科学院原子核研究所那边见证了辐射电能转换实验的一部分过程的,毫无疑问,它能吸收利用除去中子辐射之外的大部分辐射。”

“按照道理来说,对于同属于辐射中一种的电磁波,这项技术应该也有着吸收能力。”

“只不过目前从未试验过,我也不清楚它是否真的能做到,如果能,又能做到一个怎样的地步。”

顿了顿,他接着道:“当然,我也有可能误解了徐教授真正的意思。”

“毕竟对于核能项目相关的技术,其实我了解并不是很多,我虽然是顾问,但并没有全面参与进核能项目的工作去。”

“如果您想要真正的了解,我还是建议您找找徐教授问问。”

(本章完)

第146章 德利涅与威腾双导师第119章 晨星数学奖第498章 CERN那不切实际的想法第599章 村子里面修族谱第694章 黎曼猜想,有答案了?第72章 你能听出一面鼓的形状吗?第35章 光明下的阴影第728章 研究‘黎曼猜想’的热潮第250章 核能研发的第二阶段第143章 数学界有史以来最强的天才第447章 星海研究院成立第16章 P大的招揽第402章 大亚湾捷报!第590章 徐院士许愿石第334章 徐川:我懂的其实并不是很多第211章 大会开幕(补更)第10章 二试第739章 徐川:我整篇论文就好了第26章 同时抢人第77章 悲剧的某研究生学长(求追读求月票)第551章 人类有史以来的巅峰智慧第237章 诺奖前的准备第784章 徐川:或许我会选择用自己的名字来第471章 威腾:这怎么可能?!第9章 预赛(提前更明天中午的章节,有事)第280章 毕竟是我的学生(求月票)第296章 麦格米伦:你就是个疯子!第131章 天文学界热烈的讨论第360章 院士到底有多牛逼?第273章 突破性的成果!第9章 预赛(提前更明天中午的章节,有事)第85章 南大的奖励第564章 舒尔茨:帅的人都已经结婚了!第85章 南大的奖励第630章 入轨!(为盟主大佬星焰加更410)第87章 普林斯顿的邀请第451章 新一代局座?第750章 强电统一理论的延伸第237章 诺奖前的准备第320章 解存在!且光滑!第514章 一篇论文引起的轰动第174章 瑞典皇家科学院的来电第643章 月表生物圈计划第42章 奇怪的问题和奇怪的答案第38章 提前一个月的数竞国集第60章 高考第108章 证明Weyl-Berry猜想的最后一步第18章 国决开始第742章 一篇论文掀起股市跳楼机第340章 高温超导的机理与强关联效应第790章 热闹的物理学界第399章 能用数学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麻烦第691章 NASA宇航局的无奈第10章 二试第328章 送上门来的二次打脸!第32章 可能你永远都不知道为啥考试那么难第319章 痛苦的陶哲轩!第99章 上架感言第448章 航天发动机的方向第281章 走不通的道路第358章 不好,群众中有‘坏人’!第167章 就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第133章 新闻发布会第466章 让人惊艳的制备方式!第53章 自负的第一区第450章 空天发动机!(求订阅月票)第366章 低下头颅的日耳曼佬第417章 最后一道关卡第412章 人和设备,我都要了!第287章 锂电池的巨变,只不过是一点小小的第731章 亚太科创投资峰会第289章 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第676章 来自学姐的灵感第528章 报告会都要预定了吗?第542章 将工程上的难题,转嫁到理论上!第134章 找不到审稿人员的天文物理期刊第326章 火力全开的陶哲轩第675章 启动载人登火工程!第668章 合作‘好伙伴’第447章 星海研究院成立第346章 激光增能与粒子加速第1章 回国第590章 徐院士许愿石第445章 爆肝是项必备技能!第674章 PNP?第519章 搅屎棍的米国第306章 又一项诺奖级的成果第28章 卧虎藏龙的母校第649章 该死的,他们面对的到底是一个怎样第233章 诺贝尔'数学'奖第733章 NASA宇航局的到访第707章 新的研究方向:量子化学!第461章 你川哥还是那个川哥!第12章 进门再做题第268章 大计划!第13章 令人惊叹的解题方法第721章 来自学生的灵感!第389章 命运的纷争,开始了!第342章 有一个变态的老板是种怎样的体验第445章 爆肝是项必备技能!
第146章 德利涅与威腾双导师第119章 晨星数学奖第498章 CERN那不切实际的想法第599章 村子里面修族谱第694章 黎曼猜想,有答案了?第72章 你能听出一面鼓的形状吗?第35章 光明下的阴影第728章 研究‘黎曼猜想’的热潮第250章 核能研发的第二阶段第143章 数学界有史以来最强的天才第447章 星海研究院成立第16章 P大的招揽第402章 大亚湾捷报!第590章 徐院士许愿石第334章 徐川:我懂的其实并不是很多第211章 大会开幕(补更)第10章 二试第739章 徐川:我整篇论文就好了第26章 同时抢人第77章 悲剧的某研究生学长(求追读求月票)第551章 人类有史以来的巅峰智慧第237章 诺奖前的准备第784章 徐川:或许我会选择用自己的名字来第471章 威腾:这怎么可能?!第9章 预赛(提前更明天中午的章节,有事)第280章 毕竟是我的学生(求月票)第296章 麦格米伦:你就是个疯子!第131章 天文学界热烈的讨论第360章 院士到底有多牛逼?第273章 突破性的成果!第9章 预赛(提前更明天中午的章节,有事)第85章 南大的奖励第564章 舒尔茨:帅的人都已经结婚了!第85章 南大的奖励第630章 入轨!(为盟主大佬星焰加更410)第87章 普林斯顿的邀请第451章 新一代局座?第750章 强电统一理论的延伸第237章 诺奖前的准备第320章 解存在!且光滑!第514章 一篇论文引起的轰动第174章 瑞典皇家科学院的来电第643章 月表生物圈计划第42章 奇怪的问题和奇怪的答案第38章 提前一个月的数竞国集第60章 高考第108章 证明Weyl-Berry猜想的最后一步第18章 国决开始第742章 一篇论文掀起股市跳楼机第340章 高温超导的机理与强关联效应第790章 热闹的物理学界第399章 能用数学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麻烦第691章 NASA宇航局的无奈第10章 二试第328章 送上门来的二次打脸!第32章 可能你永远都不知道为啥考试那么难第319章 痛苦的陶哲轩!第99章 上架感言第448章 航天发动机的方向第281章 走不通的道路第358章 不好,群众中有‘坏人’!第167章 就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第133章 新闻发布会第466章 让人惊艳的制备方式!第53章 自负的第一区第450章 空天发动机!(求订阅月票)第366章 低下头颅的日耳曼佬第417章 最后一道关卡第412章 人和设备,我都要了!第287章 锂电池的巨变,只不过是一点小小的第731章 亚太科创投资峰会第289章 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第676章 来自学姐的灵感第528章 报告会都要预定了吗?第542章 将工程上的难题,转嫁到理论上!第134章 找不到审稿人员的天文物理期刊第326章 火力全开的陶哲轩第675章 启动载人登火工程!第668章 合作‘好伙伴’第447章 星海研究院成立第346章 激光增能与粒子加速第1章 回国第590章 徐院士许愿石第445章 爆肝是项必备技能!第674章 PNP?第519章 搅屎棍的米国第306章 又一项诺奖级的成果第28章 卧虎藏龙的母校第649章 该死的,他们面对的到底是一个怎样第233章 诺贝尔'数学'奖第733章 NASA宇航局的到访第707章 新的研究方向:量子化学!第461章 你川哥还是那个川哥!第12章 进门再做题第268章 大计划!第13章 令人惊叹的解题方法第721章 来自学生的灵感!第389章 命运的纷争,开始了!第342章 有一个变态的老板是种怎样的体验第445章 爆肝是项必备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