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庆幸

严安立功心切,曾经和梁啸产生过分歧。不过,被梁啸骗去参加演习,受过教育之后,他有了切身体会,并没有固执已见,非要和梁啸斗个你死我活。

他毕竟不是严助。他和梁啸有理念之争,却没有私仇。即使是理念之争也并非针锋相对,他只是想取首功罢了。当他发现首功的风险实在太大,而梁啸根本没兴趣和他争时,他自然而然的放弃了。

正因为如此,梁啸才能和他化干戈为玉帛,继续合作,否则他早就打道回府,让严安一个人在南越折腾了。就算是辞了这中大夫的官职,他也不肯陪严安在南越冒险。

严安富贵心是重,但他分得清轻重,是一个聪明人,还是一个有学问的聪明人。梁啸和严安有过交流,也从窦婴口中听到严安的上书,觉得严安除了有一定见地之外,本质上还是有一点民本思想的人,并不是那种为了富贵,一心奉迎君主的小人儒。

梁啸愿意和严安合作。他自己清楚,他有一肚子的理念,却没有足够的学问来包装,太过直接,很难让天子心情愉快的接受。如果经由严安这样的文学之臣说出来,效果会好得多,也避免了与天子发生直接冲突。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这是我党能够成功的致胜法宝。想一个人与天斗,与地斗,纯属意淫,半夜做梦的时候可以想想,大白天的就免了。

梁啸将从驺力那么打听来的消息说了一遍。他没有提驺力的名字,只说是闽越故人。严安也知趣,知道梁啸有些事不可能毫无保留的告诉他,没有追问。

“闽越驻东瓯的将军征武是我小师妹的父亲,也就是卫青的丈人。有这层关系在。我觉得韩公和卫青如果要进攻闽越的话,很可能会选择策反征武,进入东瓯。如果由东瓯跨海,绕到番禺……”

梁啸用手指蘸着水,在案上画了一个草图,又从东瓯开始。划了一道弧线,最后落在番禺城。“你想想看,那会对南越君臣产生什么样的震慑力。”

严安盯着案上上渐渐收缩成一滴滴水珠的水迹,太阳穴上的血管呯呯直跳,一股股热血涌上了头。

“这是一支真正的奇兵啊,跨海而来,从天而降,直捣肺腑。”严安喃喃说道:“如果兵力足够,甚至可以一举拿下番禺。”

梁啸笑了。“原本的确有这样的计划。不过。楼船数量有限,恐怕运不了太多人,吓吓他们可以,拿下番禺城就力有不逮了。”

严安抬起头,眼神复杂的看着梁啸。“你原本的计划,是亲自率领这支楼船水师突袭番禺的吧?”

“不是我的计划,是陛下的计划。”梁啸轻叹一声:“可惜,为了逼迫南越君臣低头送质。只好提前露梗了。你说得对,东郡大水。陛下需要一个胜利来稳定人心,山东也需要南越的稻米救饥。”

严安反复思考,又有些担心。“淮南商人能提供多少商船,运多少兵?”

“不知道。我只是觉得有机会,究竟能不能把机会变成现实,要看天子和淮南王怎么商量。或许……”梁啸顿了顿。笑了一声,没有再说下去。

严安心领神会。按照梁啸的计划,这一战需要淮南王的配合,至少要动用淮南拥有的楼船,天子会不会答应。谁也不敢打包票。梁啸提出这个计划,其实也是一个试探,看朝廷对淮南究竟是什么意思。

他看了梁啸一眼,嘴角微挑。“请君侯多费心,打探海路。若是可行,我来上书天子,请求变换战术。反正现在也是雨季,时间应该来得及。”

梁啸点点头,挑起大拇指,赞了一声:“严君,你虽然缺少临战经验,却有普通将领没有的深谋远虑,是个难得的谋士。将来有机会出征的话,你来做我的军师吧。”

严安明知梁啸说的是客气话,依然很高兴。“求之不得,求之不得。”

长安城,未央宫前殿。

朝会正在进行,天子坐在御座上,看着窦婴和丞相田蚡辩论,神情忧郁。

窦婴和田蚡辩论的是黄河决口的事。因为朝廷没有及时行动,又正值夏季多雨,河水泛滥,已经殃及周边郡县,各郡太守、国相纷纷上书,请求朝廷救灾,堵塞决口。

可是丞相府却一直没有行动,田蚡坚持认为宜疏不宜堵,应该等郁结之气散发干净,水患自然消散。如果强行堵塞,只会劳民伤财,很快又会决口,而且声称这不是他个人的意见,是望气者的专业判断。

天子派人查访过,的确有几个望气者这么说。不过,面对汹汹之议,他心里也没底。

特别是董仲舒的话让他很不安。董仲舒被江都王刘建连累,国相是不能做了,回到京城做了一个下大夫的参议之职。黄河决口之后,他再次拿出了他的天人感应学说,认定这是上天对朝廷政策的不满,降灾以示警告,天子应该斋戒自省,反思得失,以免出现更大的灾难。

对董仲舒的言论,天子从心里反感,甚至觉得有些遗憾,当初怎么没有接受梁啸的建议,直接把这什么天人感应当作邪道给禁了呢。原本打算用他来对付黄老之道,结果却给自己找了个大麻烦。

但是,面对这黄河决口的事实,他又不敢轻易的一禁了之。

有了董仲舒这个大儒的理论支持,田蚡更加有底气,坚决反对堵塞决口,结果惹恼了窦婴。窦婴拍案而起,直接将矛头对准了田蚡。

“陛下,臣以为,望气者之说不可信。天子为万民父母,岂有父母任由子女困于水中,坐视不理的道理,必舍身相救,然后再说其他。纵有所谴责,也应该等救灾之后再说。”

“魏其侯所言。似是而非。”田蚡立刻反驳道:“河水决口,一泄万里,若要堵塞,非一日之功。若能毕其功于一役,固然为美。可若郁结之气不散,今日堵。明日复决,奈何?如此,必徒劳无功,虚耗钱财。”

窦婴转过身,冷笑一声。“那依丞相之见,什么时候才是合适的时候?又或者,干脆不堵?”

田蚡不敢与窦婴直视,此刻的窦婴如下山之虎,气势逼人。“不然。大禹治水,堵不如疏。用不了多久,河水南入长江,东入大海,自然平息。如今之计,应该追根寻源,解决朝政不当之处,从根本上疏解阴气。以求得上天的原谅。”

“丞相所言,倒也不算错得太离谱。不过。婴以为,若黄河决口真是对朝廷政策的警告,那要接受惩罚的也应该是丞相,而不是天子。丞相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安百姓。既然有郁结之气,那就是阴阳不平,丞相岂能置身事外?”

此言一出,田蚡哑口无言,朝堂上也是一片死寂。

田蚡瞪着一双小眼睛。死死的盯着窦婴。他觉得很委屈。窦婴的话说得是没错,可是他这个丞相现在还能干什么,哪一项政策不是天子决定好了,再通知他执行的?窦婴不是不知道这个情况,他将这个责任推到他身上,显然是故意针对他,为天子开脱。

见田蚡无语可说,天子松了一口气,随即下诏,命大司农郑当时和主爵都尉汲黯一起赶赴东郡,负责调遣人力物力,堵塞决口。

朝会散去,恼羞成怒的田蚡拂袖而去。

天子留下了窦婴。两人沿着长长的甬道,向后殿走去。

“魏其侯这一击正中要害,果然犀利。”

窦婴落后半步,苦笑道:“陛下,臣也是不得已,这才出此下策。”

“下策?”天子愣了一下。“为何说是下策?”

“陛下,臣虽奉儒学,但是对天人感应之说却不以为然,特别是听了梁啸一席谈之后,更是如此。”

“梁啸?”天子嘀咕了一声,脚步慢了下来,眉心微蹙,似乎在考虑该不该继续这个话题。梁啸远在南越,怎么还有这么大的影响力。不过,他又好奇不已,梁啸究竟说了些什么,居然连窦婴都被他说服了。

“他说了些什么?”

“梁啸说,天道远,人道近。与其听天意,不如听人情。别说那些鱼龙混杂的望气者,就拿太史令来说,得到千里眼之前,他所以为的天也不是真正的天,所谓天道,又从何说起?”

天子眼神一闪,想起了太史令正殚精竭虑研究的天象,若有所悟。没错,有了千里眼,太史令能看到的星星比没有千里眼看到的星星多出很多,以前的星象学问已经不敷所用。那些望气者又没有千里眼,他们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天?如果连真正的天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望气岂不是信口开河。

“再者,臣也请教过一些望气者,他们说法不一,并无定论。”窦婴顿了顿,看了天子一眼。天子看看他,笑了。“你有什么话就直说吧。”

“陛下,天意难测,可是山东大水,百姓渴望朝廷救灾,若朝廷不能及时施以援手,惹出民变,却是近在眼前的事。山东是国家粮赋所在,片刻也耽搁不得啊。”

天子一惊,如梦初醒,背后升起一道凉意。天意是什么,现在还没人说得清,可是如果闹出民变,那责任却很清楚。他转了转眼珠,后悔不已。“这……就是梁啸所说的天道远,人道近吧?”

“陛下所言甚是,臣也是这么以为的。”窦婴说道:“天意是什么,丞相可以说是上天示灾陛下,臣也可以说是上天降罪丞相,反正都没证据。可若是山东民变,责任却是一清二楚。”

天子愣了半晌,长吁一口气,一时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两人一前一后,向后殿走去。

这时,身后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天子侧身而望,不由得一愣。两个郎官快步走来,风尘仆仆,满面疲惫。他一眼就看了出来,这两人是经常陪他外出的期门郎,走在前面的那个正是秦歌。

天子心里莫名的一紧。他们不应该在南越么,怎么突然赶回来了?莫非南越有变?

天子和窦婴交换了一个眼神。窦婴也有些不安。

秦歌二人赶到天子面前,躬身行礼。

“你们怎么回来了?”

“奉严安、梁啸二位使者之命,送回收集到的情报。”

“送情报?”天子松了一口气。“不能让驿传送吗,非要你们亲自赶回来?”

“陛下,有些情报只能口头汇报,不宜书于简帛。”

天子听了,没有再说,转身入殿。窦婴、秦歌跟了进去。天子命人叫来徐乐等人,又准备好笔墨,这才让秦歌二人开始汇报。

秦歌一五一十,从梁啸进入横浦关,和横浦关的南越将领蔡传相识开始说起,一直说到他们与赵广的部下较量,沿途的地理形势,南越的气候,南越将士的战术,以及打听到的一些零星防务,一一说来。

因为要配合徐乐等人记录,秦歌说得不是很快,还经常停下来绘图,解答疑问,时间耗费得很长,一直到深夜,这次汇报才算结束。

天子看着刚刚绘成的几幅图,头皮一阵阵的发麻。

虽然秦歌一开始就声明南越将领的警惕性很高,他们能打听到的防务情况非常有限,可是从他们亲眼看到的横浦关防务来看,南越对朝廷的防备心理非常重。推而论之,汉越边境的其他要害之地恐怕也不会差到哪儿去。

在此之前,朝廷对南越的情况一知半解。在军事上,他们所知更是有限。到目前为止,汉军还没有在真正意义上深入南越。唯一的了解也是仅限长沙国伸入南越的疆域,其他地方都一点概念也没有。

现在,他们算是初步了解了南越的地形。虽然只是片鳞只爪,却可以想见南越地理形势的险要,绝不是几万大军就能轻易攻破的。再考虑到双方将士对地形气候的适应程度,如果真的开战,将是一场彻头彻尾的灾难。

秦歌等人是什么人?他们是天子精挑细选出来的精锐,身手不知道要比普通的士卒强多少。如果他们都适应不了南越的气候,普通士卒更别指望在短时间内适应。

难怪当年秦军攻南越打得那么艰苦。

天子又庆幸,又惭愧,还有一些说不出的郁闷。

梁啸违背了他的命令,可是他却无法指责梁啸,相反要感谢梁啸。否则,他不仅不可能指望征服南越来解决信任危机,还可能陷入南越之战的泥潭。如果真是那样,那可就是雪上加霜了。-

第185章 卫青的任务第580章 归来第329章 封侯难第507章 重逢第481章 打脸第229章 一阳初生第423章 李广封侯第372章 序幕第612章 志同道合第578章 拒绝第447章 打秋风第517章 意志第425章 杀人不用刀第606章 虚张声势第19章 求神第303章 蒲类王第141章 狩猎(中)第301章 难兄难弟第23章 激将第153章 见微识着第290章 侠义第73章 又相逢第63章 阴魂不散第104章 忠言逆耳第151章 有毒妙计第113章 狡兔三窟第222章 距离产生美第392章 大捷第76章 李当户第540章 枚皋第273章 金山第93章 开赌第615章 无赖面孔第232章 大宛明珠第143章 脱钩第522章 神迹第288章 月氏内讧第58章 孤坟第496章 往昔第184章 说客第253章 甲骑第68章 郑当时第486章 决口第225章 为老不尊第110章 严助第159章 免起鹘落第535章 翻船第566章 贤王第319章 重逢第232章 大宛明珠第50章 有一种坑叫粪坑第622章 诱敌第112章 马善被人骑第545章 反省第83章 假戏真做第416章 似曾相识第418章 赏罚由人第543章 手足第356章 女神作证第498章 滇马第584章 调解第195章 百亩良田第80章 打脸第174章 首功第107章 大坑第93章 开赌第453章 书生第552章 伟业第9章 小心机第261章 百骑袭营第451章 羽毛第632章 杀手锏第152章 骑兵出击第70章 风已逝,波未平第89章 吃硬不吃软第516章 冲阵第543章 手足第602章 神话第586章 集束铁箭第93章 开赌第223章 他乡遇故知第255章 雪上加霜第220章 噩梦第34章 授弓第557章 师友第427章 风云再起第270章 兄与弟第305章 机不可失第418章 赏罚由人第41章 惊喜不断第73章 又相逢第645章 养寇自重第322章 功和罪第544章 大局第555章 浪潮第525章 威逼第141章 狩猎(中)第250章 指点江山第144章 援手第251章 伏击
第185章 卫青的任务第580章 归来第329章 封侯难第507章 重逢第481章 打脸第229章 一阳初生第423章 李广封侯第372章 序幕第612章 志同道合第578章 拒绝第447章 打秋风第517章 意志第425章 杀人不用刀第606章 虚张声势第19章 求神第303章 蒲类王第141章 狩猎(中)第301章 难兄难弟第23章 激将第153章 见微识着第290章 侠义第73章 又相逢第63章 阴魂不散第104章 忠言逆耳第151章 有毒妙计第113章 狡兔三窟第222章 距离产生美第392章 大捷第76章 李当户第540章 枚皋第273章 金山第93章 开赌第615章 无赖面孔第232章 大宛明珠第143章 脱钩第522章 神迹第288章 月氏内讧第58章 孤坟第496章 往昔第184章 说客第253章 甲骑第68章 郑当时第486章 决口第225章 为老不尊第110章 严助第159章 免起鹘落第535章 翻船第566章 贤王第319章 重逢第232章 大宛明珠第50章 有一种坑叫粪坑第622章 诱敌第112章 马善被人骑第545章 反省第83章 假戏真做第416章 似曾相识第418章 赏罚由人第543章 手足第356章 女神作证第498章 滇马第584章 调解第195章 百亩良田第80章 打脸第174章 首功第107章 大坑第93章 开赌第453章 书生第552章 伟业第9章 小心机第261章 百骑袭营第451章 羽毛第632章 杀手锏第152章 骑兵出击第70章 风已逝,波未平第89章 吃硬不吃软第516章 冲阵第543章 手足第602章 神话第586章 集束铁箭第93章 开赌第223章 他乡遇故知第255章 雪上加霜第220章 噩梦第34章 授弓第557章 师友第427章 风云再起第270章 兄与弟第305章 机不可失第418章 赏罚由人第41章 惊喜不断第73章 又相逢第645章 养寇自重第322章 功和罪第544章 大局第555章 浪潮第525章 威逼第141章 狩猎(中)第250章 指点江山第144章 援手第251章 伏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