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0章 影射

严安不是没有读过含有数字的文章。在天子身边,他经常接触到各种报告,包括各种数据统计。丞相田蚡能力有限,很多时候,他们需要直接与丞相府的掾吏打交道。每年接触到的报表更是数不胜数。

但是他第一次读到这种含有大量数据的理论文章。他不得不放慢阅读速度,一个数字一个数字的慢慢看,必要的时候,还要停下来看看他的计算是否有问题。

一篇不算太长的文章,严安读了近半个时辰。他掩上文稿,沉默了良久。

严格来说,这是一篇没有太多新意的文章,无非是秦始皇不恤民力,导致民生艰难,百姓无以为生,这才起兵反叛,与以前诸贤的文章并没有太多的区别,文辞甚至有所不及。但是,这篇文章的数据绝对是一个亮点,一是多,二是准确。严安没有细查旧档,但是从字里行间,他相信这些数据就是董仲舒在石渠阁辛苦几个月的最大成果。

这些数据让严安意识到,这篇文章不太好反驳。要想反驳他的结论,首先要证明他的数据有误,或者推理过程有关。不管用什么办法,都不是随便扯两句空话就能解决的。

恍惚之间,严安觉得这篇文章有些眼熟。他想了好一会儿,才意识到自己的感觉是对的。这篇文章的风格和董仲舒以往的文章完全不同,倒是和刘陵写过的那些文章有些相似。如果没有人告诉他这篇文章是董仲舒写的,他很可能会误判作者。

刘陵论述诸如琉璃镜折射、反射的文章就是这种味道,简洁,甚至有些质拙,但数据精准,还有定式,让人无从反驳。这篇文章虽然没有写出定式,但是继续研究下去,估计也不会相去太远。

见严安若有所思,馆陶长公主心中得意,淡淡地笑道:“严君,你是天子身边的贤才,这篇文章说得还在理吗?”

严安眉毛轻扬,抬起头,微微一笑。“董夫子的文章,岂是我能随便评价的。不过,这篇文章有些不合时宜啊。”

馆陶长公主早有心理准备,故作不解。“严君何出此言?”

“太主,皇后随侍天子身边,想来太主对朝政并不陌生。如今匈奴人蠢蠢欲动,羌人又想趁机要挟,天子为河西安全,出兵征伐在即。太主既是天子的姑母,又是皇后的母家,这时候难道不应该全力支持朝廷吗,为什么反而推出这样的文章,沮败士气?”

馆陶长公主脸上的笑容更浓。

“严君言重了,这怎么是沮败士气呢?我虽然是妇人,不通兵法,却也听说过‘未算胜,先算败’的道理。如果庙算都没有把握,那还怎么能指望收到捷报呢。天子是难得的英主,他岂能不知这样的道理,又岂能因为一两篇文章而乱了士气?”

严安语塞,觉得有些不太好应付。他当然知道天子这次出征没什么必胜的把握,可是这样的话,他又怎么能随便说?

“诚然,战有必胜之战,有不得已之战。天子决定出征,要么是有必胜的把握,要么是有不得已的难处。我无从得知,只是尽一已之力提醒天子罢了。我当然是希望天子获胜的,要不然,我也不会让陈窦两家的子弟从军征战。只可惜,我们的力量终究还是薄弱了些。”

严安一怔,连忙询问。当他得知陈窦两家子弟有数十人从军的时候,他明白了馆陶长公主的用意,不由得对馆陶长公主刮目相看。他以前一直觉得馆陶长公主除了那些妇人的心思之外,对朝政并没有什么见识,现在看来,馆陶长公主要么是自己开窍了,要么是后面有人在指点。

严安第一时间想到了窦婴。

严安赶到了甘泉宫,还在甘泉山脚下,他就看到了不少营帐,数不清的骑士出入其间,挎弓负矢,往来奔驰,让他觉得自己似乎置身于长安郊外。

甘泉宫是天子行宫,方圆数百里都是禁苑,不容许普通人狩猎,这些贵族少年出现在这里,自然不是为了打猎。只是这么多贵族子弟及随从出现在这里,即使严安早有心理准备,也吃惊不小。

放眼看去,没有一千,也有八百吧。

严安不敢怠慢,立刻入宫请见。天子正在和御史大夫韩安国、大行令王恢商议,大司农郑当时、平阳侯曹时、长平侯卫青等人也在座。丞相府、御史府的掾吏围在一旁,手里都捧着一卷卷的竹简。

看到严安,天子很高兴,招手让严安走到面前,开门见山的问道:“南越的情况如何?短时间内会有变吗?”

一听这话,严安心里就咯噔一下。天子这么问,显然心里没底。没底自然是因为实力不足,担心一旦南越出事,无法兼顾。

严安看看四周,虚晃一枪。“泱泱华夏,又何惧南越生事。服则赏,不服则诛而已。”

天子眨了眨眼睛,没有再说。他听懂了严安的意思。他想了想,对韩安国等人说道:“行了,说了这么久,诸卿想必也累了,暂且退下吧。”

韩安国等人心领神会,纷纷起身告辞,三五成群的退了下去。大殿上安静下来,天子指了指空出来的坐席,示意严安入座。严安没有坐,而是从袖子里取出了馆陶长公主托他带来的文稿。天子有些意外,不过还是接过来,看了片刻,他皱了皱眉头。

“梁啸写的?”

“不是,是董仲舒的文章,在长门园的聚会上宣讲的。”

“董仲舒?长门园?”天子冷笑了两声,眼中却没什么笑意。他让严安把经过说了一遍,眼中的不屑渐渐散去,脸色也变得凝重起来。他在御案后坐下,摊开董仲舒的文章仔细严安也不说话,只是静静地等着。他相信以天子的聪明,不难看出这篇文章背后的文章。

天子看完文章,抬起手,挠了挠眼角。“董仲舒居然会写出这样的文章,真是出乎意料。”

“是的,不仅风格完全不同,就连研究方式也变了味。”

“嗯,有点梁啸的味道。”天子拿起文稿,看了一眼,又放下了。“如果让梁啸看到这篇文章,他能辩得倒吗?”

“不太容易。”严安顿了顿,又道:“不过,臣以为他不会辩驳。”

“没错,他们现在就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了,又怎么会辩驳呢。”天子把目光转向严安。“你呢?”

严安摇摇头。“臣觉得,若以秦事论秦政,这篇文章无从辩驳。可若是以古鉴今,就不得不驳。”

“说来听听。”

“唯!”严安躬身施了一礼。“陛下,臣担心孝文朝贾谊事再现。”

天子目光微闪,没有接严安的话茬。他知道严安说的是什么,也明白了严安担心的是什么。在实力不足以同时支撑两场战事的时候强行出兵,必然要倚重功臣集团。要他们帮忙,就要给他们好处。一旦功臣集团重新崛起,严安这些出身庶民的人就会受到排挤。

孝文帝为什么不敢重用贾谊?因为周勃、灌婴他们不喜欢。

天子心里有些不舒服,说不上来的一股厌恶感。他重新拿起董仲舒的文章看了一眼,平复了一下心情。“你从南方来,经过豫章时,可曾与灌夫和梁啸见面。”

“灌夫未曾见着,梁啸倒是见了一面。”

“都说了些什么?”天子斜睨了严安一眼,有些心不在焉。

严安把与梁啸见面的经过说了一遍,特别提到了《白鹿赋》和梁啸送的润笔。虽说大臣之间互相送礼是不言而喻的规矩,但天子心情不好,又对梁啸多有猜忌,能明说的事尽量说在明处,免得莫名其妙地就被人打了报告。

严安说着,把《白鹿赋》文稿拿了出来,请天子过目。天子迅速地浏览了一遍,有些意外,剑眉挑了起来,想说什么,迟疑了片刻,却又换了一个话题。“严君,南越的情况,你最了解,你要多留心些。万一有变,你可能还要再去一趟。”

“唯!”严安躬身道:“臣会尽快整理有关资料,呈与陛下御览。”

“甚好。魏其侯也在整理相关的资料,不日即将送来。届时,我一并参看。”

严安心中一动,立刻会意,连忙躬身领命。

严安下了殿,天子重新拿起《白鹿赋》,扫了一眼,带着几分不屑的哼了一声,起身踱步。

“你想养名自重,朕便让你多养两年。你以为除了你,天下就没有人才了?哈哈,可笑。没有人,朕就打不赢匈奴人?”

他自说自话了片刻,又想起了董仲舒的那篇文章,脸色便有些不自然。那篇文章像一根针一样,深深的扎在他的心里。他转身回到案前,拿起文章又看了一遍,想了想,吩咐道:“召韩安国、郑当时、桑弘羊来。”

“唯!”旁边的宦者应了一声,转身出去了。

天子继续在殿中踱步,一会儿昂着头自言自语,愤愤不平,一会儿又蹙眉沉思,面露忧色,神色变幻。过了好一会儿,他仰头长叹一声:“太一神,请保佑大汉,保佑朕,莫被小人看了笑话。”

门外传来轻快的脚步声,离得最近的桑弘羊先赶到了。天子将董仲舒的文章递给他,示意他抓紧时间读一下。桑弘羊不敢怠慢,连忙拿起他读得很快,读完之后,又默算了片刻,这才放下文章。

“如何?”天子问道。

“梁啸的这篇文章……”桑弘羊刚说了几个字,忽然见天子眼神不对,连忙停住了。“陛下?”

“这是董仲舒的文章,不是梁啸写的。”

桑弘羊愕然,拿起文章重新扫了一遍,依然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陛下,这是……”

“千真万确。”

桑弘羊吃惊不已。“董夫子……怎么也改变了作风,研究起经济民生来了?”

“这其中的原因等会儿再说,你觉得这篇文章如何,可有破绽?”

“要说破绽,自然是有的。不过……”桑弘羊顿了顿,露出些许兴奋之色。“臣觉得这是一个新的思路。比起前贤,这篇文章的论点似乎更为扎实,也更为具体……”

天子打量着桑弘羊,见他有收不住的趋势,连忙打断了他。他让桑弘羊看这篇文章,是要他找出其中的破绽进行辩驳的,不是要他来为董仲舒助阵的。不管这篇文章说得是否在理,其背后的影射用意却不可不究。穷兵黩武,不恤民力,你是说秦始皇还是说本朝?

桑弘羊吃了一惊,这才从欣喜中回过神来,收起笑容,仔细揣摩。在他看来,这篇文章的论证算不上完美,他完全可以做得更好。可是,他越想越不安,因为按照他的计算,情况可能还会更严重。如果把这个方法套用到现在,本朝虽然还没有到土崩瓦解的地步,却也不容易乐观。

直到韩安国和郑当时先后赶到,桑弘羊也没有找到驳倒董仲舒的办法。

韩安国、郑当时先后看过文章,也愣住了。他们第一次看到这种风格的文章,一直竟不知道如何评价。而更让他们不安的是,这篇文章验证了他们一直藏在心底的一个观点:国虽大,好战必亡,用兵无度是亡国之本。

看到韩郑二人的脸色,天子立刻后悔了。他叫他们俩人来,是因为韩安国代理丞相事,而郑当时身为大司农,经济民生更是他的职责范围。但他忘了一件事,韩安国的思想倾向不明,但可以肯定不是儒家,而郑当时很明显,他是信奉黄老的,最反感朝廷多事。

还是儒者……天子忽然想起一件事:因为文章的风格太像梁啸,他一直觉得对手是梁啸。可是现在他突然意识到,写这篇文章的董仲舒不就是儒者么,连在背后兴风作浪的窦婴也是一个儒者。

这是怎么回事,难道儒者和黄老携手了?

天子的后背惊出一身冷汗。

就在这时,吾丘寿王奔了进来。“陛下……”

“什么事?”天子有些恼怒的转过头,瞪着吾丘寿王。吾丘寿王吓了一跳,连忙放慢了脚步,走到天子面前,附在他耳边,轻声说了一句。

天子脸色剧变,厉声道:“你说什么,定陶又决口了?”

韩安国等人目瞪口呆——

(。)

第538章 不仁第546章 白鹿第559章 启蒙第498章 滇马第479章 韩嫣之死第579章 出征第233章 戳破牛皮第567章 大狱第524章 示威第549章 招生第175章 箭不虚发第237章 骑虎难下第7章 藏龙卧虎第641章 长远规划第296章 扬长避短第387章 困难重重第287章 有钱与没钱第535章 翻船第445章 欲擒故纵第363章 赛马第280章 心有灵犀第401章 乘马步卒第38章 葡萄架下第277章 滑雪板,副团长第578章 拒绝第329章 封侯难第348章 夜袭交河城(上)第524章 示威第643章 群策群力第400章 分功第270章 兄与弟第286章 危险和机遇第497章 吕嘉第651章 野望第23章 激将第407章 强敌来袭第650章 猜忌第435章 王霸之间第422章 不孕不育第578章 拒绝第272章 往事第270章 兄与弟第437章 聘礼第542章 新纸第228章 贵山城第227章 大汉来的土豪第65章 义绝第509章 保姆第187章 刺客之剑第616章 塞人少年第154章 近朱者赤第439章 自取其辱第17章 挖坑第225章 为老不尊第502章 练兵第200章 匈奴少女第432章 推恩令第290章 侠义第351章 信佛的太子第371章 千户侯第56章 不清不楚第455章 四两拨千斤第496章 往昔第153章 见微识着第394章 宿将与新贵第590章 仇人见面第378章 冠军侯第294章 疏勒第435章 王霸之间第318章 升官第253章 甲骑第153章 见微识着第577章 人心第57章 忠孝第42章 失望而归第318章 升官第365章 暗流涌动第318章 升官第427章 风云再起第530章 心机第433章 迂回第392章 大捷第510章 首胜第482章 三策第234章 刘陵献宝第6章 暴力少年第277章 滑雪板,副团长第266章 欢喜第85章 权贵如山第609章 得道者多助第647章 背叛第225章 为老不尊第458章 主父偃第358章 戆汲黯第479章 韩嫣之死第352章 换人第46章 耳听八方第70章 风已逝,波未平第195章 百亩良田第545章 反省
第538章 不仁第546章 白鹿第559章 启蒙第498章 滇马第479章 韩嫣之死第579章 出征第233章 戳破牛皮第567章 大狱第524章 示威第549章 招生第175章 箭不虚发第237章 骑虎难下第7章 藏龙卧虎第641章 长远规划第296章 扬长避短第387章 困难重重第287章 有钱与没钱第535章 翻船第445章 欲擒故纵第363章 赛马第280章 心有灵犀第401章 乘马步卒第38章 葡萄架下第277章 滑雪板,副团长第578章 拒绝第329章 封侯难第348章 夜袭交河城(上)第524章 示威第643章 群策群力第400章 分功第270章 兄与弟第286章 危险和机遇第497章 吕嘉第651章 野望第23章 激将第407章 强敌来袭第650章 猜忌第435章 王霸之间第422章 不孕不育第578章 拒绝第272章 往事第270章 兄与弟第437章 聘礼第542章 新纸第228章 贵山城第227章 大汉来的土豪第65章 义绝第509章 保姆第187章 刺客之剑第616章 塞人少年第154章 近朱者赤第439章 自取其辱第17章 挖坑第225章 为老不尊第502章 练兵第200章 匈奴少女第432章 推恩令第290章 侠义第351章 信佛的太子第371章 千户侯第56章 不清不楚第455章 四两拨千斤第496章 往昔第153章 见微识着第394章 宿将与新贵第590章 仇人见面第378章 冠军侯第294章 疏勒第435章 王霸之间第318章 升官第253章 甲骑第153章 见微识着第577章 人心第57章 忠孝第42章 失望而归第318章 升官第365章 暗流涌动第318章 升官第427章 风云再起第530章 心机第433章 迂回第392章 大捷第510章 首胜第482章 三策第234章 刘陵献宝第6章 暴力少年第277章 滑雪板,副团长第266章 欢喜第85章 权贵如山第609章 得道者多助第647章 背叛第225章 为老不尊第458章 主父偃第358章 戆汲黯第479章 韩嫣之死第352章 换人第46章 耳听八方第70章 风已逝,波未平第195章 百亩良田第545章 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