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决战(一)

豪格与硕塞在傍晚时分接到了各处哨探的报告,两人在军帐中计议一番,便准备在第二天天明破晓时分攻城。虽然明知城内明军人数在八旗兵之上,两个自幼便随同过祖父南征北战,曾以两三万人攻下六万人守城,三万人援兵的坚城沈阳女真勇士又怎会把这些残兵疲卒放在眼里?

天津卫乃是明太祖在北伐元朝大都设置的拱卫北方的卫所,成祖迁都北京之后,它虽然失去了原本的战略地位,让位于北方的九边,但因其距离京师很近,仍然拥有着高过一般卫所的战略地位。时间冉冉而过,两百余年下来,天津卫已成为明朝火器铸造修理的大本营,极盛之时,十几万工匠汇聚此地,为京师三大营和辽东边军生产着数量繁多样式不一的火器。是以城墙厚重高大,城头火炮众多,是为北方除京师九边的诸坚城之外,很难攻破的一座坚城。

当豪格与硕塞清早起身,命令着一个个上三旗各旗的牛录章京、总兵官、梅勒章京等旗下官和武职将校督促着部下士兵往天津城下开拨部阵。待天色大亮,冬日阳光均匀地撒在双方士兵的身上,经过许多天大雪和阴霾的天气后,这温暖的阳光当真是令人觉得舒适异常,只是这旷野坚城内外,十几万人类的士兵仍在进行着数千里来常有举动,以各式各样的武器准备着厮杀,争斗。

“总兵大人,末将特来请示,可否发炮?”

吴三桂等人此时身处天津城墙南门的城楼之下,他与唐通各总兵依着周全斌的将令分守各门,因为他手下留在城内的将士最多,也最精锐,是以将正面对敌的南门让他镇守。

他原本心里极高兴,想着要以此战建立武郧,以为在新朝的立身之本。谁料城内原有的百余大小不一的火炮全数被汉军接管,各部火器营的将官亦拨归汉军直管,不再接受各部总兵的号令。各部的精锐也多半被周全斌调出城外,悄然将突至天津城下的清军包围。城头上明军旌旗虽多,甲兵虽盛,其实只不过两万余人,还有近半老弱。就是实力如此之弱,周全斌还下了将军,有敢临阵退缩者斩,畏战惧敌者斩,失城者斩。

此时看到城外八旗军兵甲之盛,士气之高,又想到在关外时被他们屡破坚城,吴三桂虽然是少年亲贵,自幼生活在行伍之中,心中却亦难免害怕。此时强撑着站在这城头之上,做勇武状激励士气当真是自已十余年军旅生涯中难得的第一次。

“尔等已归汉军直管,此后不必再行请示,可相机处断。依城内留守的汉军卫尉指令行事。”

“是,既然如此,那末将就下去听令了。”

那武官亦不过象征性的询问一声,听了吴三桂吩咐,微微一笑,向吴三桂躬身一礼,转即离去。待清兵稍近一些,大半集中在南门的明军各式火炮立刻开火,向着慢慢逼将过来的旗兵发炮。

“这些南蛮子还真是无用,当年宁远一战过后,还指着这些个火炮就能挡住咱们?”

豪格此时约摸三十五六年纪,当年宁远之战时冲锋在前,却因清兵初次遇着火炮,殊无经验,几万八旗兵含恨而归,自视为一生中很大的耻辱。此时眼见对面城头白烟扬起,炮声隆隆,已有大小不一的炮弹落在慢慢逼近的八旗兵阵中,开始有旗兵和战马死伤。

硕塞亦是一笑,却并不与长兄多说,只是挥手召来传令的亲兵,下令开始攻城。自从大凌河及宁绵战后,八旗对付坚城利炮的守城法已是很有经验,各部听得将令,原本整齐直奔的队列立刻收拢起来,渐渐变成一个个三人一排的横队,其间留下宽大纵深的空隙,一队队骑兵明盔铁甲,铁骑利刃,在鼓声和喇叭声中开始加速向前飞奔。待奔到离城下稍近,一半骑兵绕路骑开,往其余各门游动邀击,呼喊叫骂,以扰乱明朝官兵的战意;另一半就在南门城下停住战马,由少数人看住,其余人跳下马来,分为四路直队往前,在盾牌的掩护下开始搬开城门下挡路的拦马和鹿角。在他们动作的时候,其余的骑兵或在马上站立,或是下马,用弓箭向城头射击掩护,除了射箭之外,还有一些可以随马携带的小型火器,比如一两百斤重的大型火统就随着这些骑兵搬运到城下,随着弓箭一起向城上射击。

明军在清兵开始前进之际便已开火发炮,已然已打中了不少清兵士兵和战马,大将军炮每次发炮便是发出震天动地的巨大响起,一股股浓烟已将城头遮住,简直看不清人的模样。只是明军火炮都是旧式,其中仿制西人的红衣大炮不过七八门,其余都是些一两千斤重,但炮弹子只有两三斤重,或是小型铁丸,所以虽然看起来威力很是惊人,真正的杀伤力其实很是有限。清兵这些年来历经过很多次坚苦的攻城之战,无论人马都早就适应了这些火炮的轰击,虽然已方阵中不住有炮弹落下,除了首当其中者,很有有人为此动容,整个大军仍然在各级军官的指挥下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攻城战的准备。

“命前队后撤,命谭泰带领本部兵马,攻城!”

豪格远远看到城头下的障碍物已经被全数扫开,有一段几百米长的空隙已经可以奔奔至城下,他知道此时已经可以攻城,望着城头上不住呐喊射箭,并且用少数火枪开火的明军,冷笑道:“最多一个时辰,就可以登城打开城门。”

硕塞点头道:“我看也是!城头上虽然发箭打炮,不过火力并不强,人数也很稀疏,并不象是有四五万人。依我看,可能是守城将领把精兵埋伏在城下,等会可能会有步骑开城门出战,毁掉我们的铁头车。”

豪格傲然道:“那怕什么,咱们等着他们!只不过,我看他们未必有胆子敢出城来。”

又挥手道:“这里的明军不足为患!一则士卒是惊弓之鸟,就是袁蛮子亲来,也稳不住军心。二来此时冬秀水涸,没有护城河,咱们可以奔攻到城下,他们缺衣少粮,没有援兵,这样的城池是守不住的。咱们需速战速决,打下天津后往德州一带游击,野战时和汉军交一交手。探明了虚实后,不可恋战,不可攻城,只需把敌人虚实探听清楚,就是大功一桩。”

硕塞静静听完,只觉佩服非常,向他道:“我还怕你有轻敌之意,汉军与明军不同,火器精良许多,咱们若是贪功,只怕会多损士卒,既然你如此想,我就放心的多了。”

“嘿,女真人是勇士,不过并不是蠢夫。若是不看出城内虚弱,将无战心,我连这里都不会攻打。”

他两人均是得意非常,自觉算无遗策,已在盘算着破城之后,要拼着父皇责罚,也要想办法下令亲兵抢掠一些金银珠宝,做为私产。

一万多满人骑兵此时已在城下一里多处下马,将云梯、铁头车、冲车、可以向着城上平射的大型推车准备妥帖,就在冲杀在前的骑兵们的掩护下,开始缓慢的往城门方向前进。

与此同时,清兵后阵中随行南下的二十多门仿造的红衣大炮亦已开始发炮,不一时就将城上明军的炮火压制,一颗颗炮弹砸在城头上下,使得原本就已有些不稳的明军军心更加惊慌。

“砰!”

一颗炮弹正巧砸在南门正中的城楼之上,正巧将城楼大梁砸断,七八米高的城楼发出吱呀吱呀的巨响之后,颓然倾倒。一时间烟尘漫天飞扬,整个城门附近都被城楼踏倒后的烟尘和碎瓦笼罩。

吴三桂距离城楼不过十余米距离,亏得有亲兵将他按倒护住,这才并没有受伤。待烟尘稍稍散去,他狼狈起身,头盔已是不见踪影,身上的亮银甲胄亦是布满灰尘,心慌意乱之后,已是发现敌军赫然攻到城下。

他又急又气,知道凭着这里的一万多本部兵马很难挡住凶狠的八旗兵攻击,忙向身边的亲兵道:“快去知会几位总兵,由其余各门抽调人马过来援助!”

然后又向属下各将令道:“擂鼓,敌人就要登城,尔等各自带领下属,务必死战,不可以让鞑子入城!”

各将心中皆是忐忑不安,虽然军纪经过整顿,本部又在关宁与辫子军争战多年,并不如内地明军那么畏敌如虎,但是经年以来,对八旗兵从无胜迹,绵州那样的坚城要城都被攻下,天津虽强,只怕也很难挡住敌军。

随着清兵越发逼近,已经有如同小型城堡一样的大型推车推到射程之内,每一个推车上都有几十名清兵强弓射手,或是利用地势高过城头,居高往上往城上射箭,或是利用木车的高度,与城头平射。在这此射手和骑兵们仰射的掩护下,第一波登城的士兵开始架起云梯,准备登城。十几辆车腹藏人的铁头车和边翼有防护的冲车已冲到城下,开始往凹入城腹的城门洞推入。

“传令,用滚油浇推车的满兵!”

吴三桂虽然心慌,到底是将门之后,看起来到还是神色如常。只铁青着脸看得敌人越发深入,已经*近城下,便向下属各将喝道:“擂木,条石,滚油,铁钉,都给我往下扔!”

城碟间的明军早有准备,听得命令,就将堆积如山的各种器械不住往下扔去,将城头下的准备攀城的八旗兵砸的死伤一片。一时间,整个战场都可听到石块和硬木砸在人身的噗噗声,伤兵的惨叫声,云梯被砸断后的噼啪断裂声不绝于耳,双方的火炮已是停住,所有的明军健壮士卒都已登城,准备于登上城头的敌兵肉搏。一桶桶烧的滚热的热油被泼将下去,车下的士卒虽然箭矢并不能伤,却不能抵抗住这无孔不住的热油,不住有士兵被烫的惨叫起来,由车上窜出,狂奔呼喊,痛苦不已。他们身边的士兵眼看这些人太过痛苦,无奈之下只得张弓搭箭,将他们射死,以减少痛苦。不一时,所有近城的冲车之下已是再无一人,瘫痪城下不再动弹。

陆续搭在城头的云梯亦是多半被推倒,常常是整个云梯被推到,爬在高处的满兵或死或伤,就在城头下哀号惨叫。偶尔有一些士兵爬上城头,也迅即被早有准备的明军以长茅或大刀刺戳、斩杀,很难立足的住。

在阵前指挥的正是一等总兵官谭泰,他乃是正黄旗下的大将,历次八旗攻克坚城的大战,都有参加。他知道此刻死伤虽重,一会明军的擂木和条石用完,就是破城之时。所以他根本不管部下的死伤很是惨重,除了下令继续进攻外,又加派人手,在城下射箭,虽然效果不佳,却也能给城头的明军加重压力。

事实果真如同他料想的一般无二,在清兵潮水般不曾间断的攻击下,城头的辅助器械越用越少,打击的强度和力度越来越弱,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清兵可以登上城头,与城上的明军肉搏。

这一战自早晨打到现在,已经是近午时分,与骁勇的八旗兵将相反,明军越打越疲,胆子越打越寒。其余各门虽然也同时受到攻击,不过比之南门的程度轻上许多,各总兵早已将大部的明军调将过来,可是仍然不能阻挡武力和胆量远在明军之上的八旗悍卒。若不是知道主力就在城外不远处往八旗阵后迂回包抄,随时可能出现,又因前番被周全斌以军法立威,银钱邀心而士气大涨,这些明军早就溃败下来,不能支持了。

“砰……”

一股清兵以棉被覆盖在身上,拼命将冲击推进城门之后,不住的撞击城门,连撞了十几下之后,厚重的城门抵挡不住如斯强大的冲力,终于砰然而裂,众清兵一声欢呼,加大力度,又连续撞上数下,终将南门城门撞开!id=5433纨绔教师hTtp://lOok_?id=17029明朝的那些事儿htTp://looK_?id=3609我的女皇上司hTtp://look_?id=4360盗墓笔记hTtp://lOok_?id=3

第62章 江南(六)第67章 激战(六)第57章 试探(四)第55章 偷袭(四)第48章 灭郑(四)第63章 倭乱(五)第51章 骑射(一)第60章 鼎革(二十九)第70章 决战(十四)第31章 立威(上)第61章 伐明(七)第67章 激战(一)第57章 试探(二)第8章 宴客(下)第64章 关宁(四)第61章 伐明(四)第37章 会晤(中)第66章 北伐(十)第60章 鼎革(二十五)第49章 镇倭(九)第55章 偷袭(十)第46章 制约(中)第60章 鼎革(十二)第62章 江南(二)第30章 械斗(上)第47章 辽东(九)第31章 立威(中)第56章 返台(五)第70章 决战(三)第59章 爪哇(六)第72章 法度(二)第33章 利炮(上)第25章 宗族(上)第73章 南洋(五)第63章 倭乱(十二)第16章 绑架(上)第30章 械斗(下)第55章 偷袭(四)第65章 治平(八)第61章 伐明(四)第60章 鼎革(二十六)第65章 治平(五)第64章 关宁(二)第60章 鼎革八第40章 出兵(上)第65章 治平(六)第68章 灭明(一)第49章 镇倭(十二)第6章 结交(上)第7章 机遇(上)第63章 倭乱(十)第61章 伐明(一)第73章 南洋(三)第70章 决战(十)第48章 灭郑(三)第45章 设县(中)第60章 鼎革五第25章 宗族(上)第3章 出海第62章 江南(六)第60章 鼎革四第55章 偷袭(四)第67章 激战(三)第16章 绑架(上)第61章 伐明(三)第69章 相峙(六)第66章 北伐(九)第62章 江南(二)第21章 招兵(上)第2章 获救第31章 立威(中)第60章 鼎革六第4章 火拼(上)第48章 灭郑(二)第61章 伐明(十六)第64章 关宁(八)第49章 镇倭(八)第65章 治平(三)第73章 南洋(八)第70章 决战(四)第32章 坚船第63章 倭乱(四)第64章 关宁(九)第21章 招兵(上)第3章 出海第39章 贿赂(下)第57章 试探(六)第57章 试探(五)第63章 倭乱(十一)第70章 决战(二)第64章 关宁(二)第24章 论兵(下)第60章 鼎革(十三)第30章 械斗(下)第70章 决战(三)第62章 江南(二)第61章 伐明(十三)第4章 火拼(下)第62章 江南(四)第36章 崇祯(下)
第62章 江南(六)第67章 激战(六)第57章 试探(四)第55章 偷袭(四)第48章 灭郑(四)第63章 倭乱(五)第51章 骑射(一)第60章 鼎革(二十九)第70章 决战(十四)第31章 立威(上)第61章 伐明(七)第67章 激战(一)第57章 试探(二)第8章 宴客(下)第64章 关宁(四)第61章 伐明(四)第37章 会晤(中)第66章 北伐(十)第60章 鼎革(二十五)第49章 镇倭(九)第55章 偷袭(十)第46章 制约(中)第60章 鼎革(十二)第62章 江南(二)第30章 械斗(上)第47章 辽东(九)第31章 立威(中)第56章 返台(五)第70章 决战(三)第59章 爪哇(六)第72章 法度(二)第33章 利炮(上)第25章 宗族(上)第73章 南洋(五)第63章 倭乱(十二)第16章 绑架(上)第30章 械斗(下)第55章 偷袭(四)第65章 治平(八)第61章 伐明(四)第60章 鼎革(二十六)第65章 治平(五)第64章 关宁(二)第60章 鼎革八第40章 出兵(上)第65章 治平(六)第68章 灭明(一)第49章 镇倭(十二)第6章 结交(上)第7章 机遇(上)第63章 倭乱(十)第61章 伐明(一)第73章 南洋(三)第70章 决战(十)第48章 灭郑(三)第45章 设县(中)第60章 鼎革五第25章 宗族(上)第3章 出海第62章 江南(六)第60章 鼎革四第55章 偷袭(四)第67章 激战(三)第16章 绑架(上)第61章 伐明(三)第69章 相峙(六)第66章 北伐(九)第62章 江南(二)第21章 招兵(上)第2章 获救第31章 立威(中)第60章 鼎革六第4章 火拼(上)第48章 灭郑(二)第61章 伐明(十六)第64章 关宁(八)第49章 镇倭(八)第65章 治平(三)第73章 南洋(八)第70章 决战(四)第32章 坚船第63章 倭乱(四)第64章 关宁(九)第21章 招兵(上)第3章 出海第39章 贿赂(下)第57章 试探(六)第57章 试探(五)第63章 倭乱(十一)第70章 决战(二)第64章 关宁(二)第24章 论兵(下)第60章 鼎革(十三)第30章 械斗(下)第70章 决战(三)第62章 江南(二)第61章 伐明(十三)第4章 火拼(下)第62章 江南(四)第36章 崇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