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八四章 正务与事务

“妳的意思是说,官员最好达到二十一岁以上吧?”

皇帝刘恒瞬间抓到了钱汝君陈述的重点。

皇帝刘恒喜欢青年才俊,尤其给他的儿子刘启安排的未来辅佐官员,更有许多在二十岁以下的俊杰。

时代前进,累积的知识量,也愈可怕。在后代,一个人学到三十岁,遍览群里,都不敢说自己读遍了那个学门的知识。

而在大汉,知识流传不易,一个人或者一个家族能收藏到的书简有限。

有时候,一本书简,一千多字,对他们来说,已经是洋洋洒洒的长篇大论。

看论语的话有多简洁有力就可以知道这时期文字精简程度。

所谓学富五车,根本只是后世一本大部头的书。

所以这个时代,读会一本书的意思是,你要能倒背如流。跟人对话的时候,要能够原句引用。

后世的文章,你背背看,能背个十几篇就了不起了。

至于玄幻大神的书,你要背?自杀还比较快。

后世,讲究得更多是读通。

所以这个时代,十三、四岁的人把经典都读通,不是作梦,诸子百家,人家也没要你全会,会个四五家,读通一家,自成一言就可以了。

然而,钱汝君认为掌一国大政者,采用一个性格还没有稳定下来的年轻人,简直是冒天大的危险。

而三十、四十岁的人,性格稳定之后,就算再有外界的诱因,一般来说,性格不容易改变。

也就是说皇帝能掌握臣子的个性。那时候,再用人,也比较容易判断这个人适合哪一种职位。

“是。当官的人,必须掌握几种学问。地理、历史、数学、物理。而且他的了解,不能只是表面知识,而必须能够深入。学地理,能在家中坐,而通晓天下。知道山川河流的变化,知天文灾变。读历史,可以明兴替,知前代的得失,引以为戒。知数学,能运算统计。朝政,其实就是数字科学。把数字算明白了,就知道什么是缺少的,什么是多余的。而物理,能让百官明白万物变化的规则。依规则行朝政,就不容易有失。”

钱汝君休息一下,继续说道:

“除此之外,当地方官的人,可以读心理学。知百姓心理之变化。不过,或许不用教,有些人天生就能通心理变化。这几种学问,就是儿臣认为百官需要会的学问。自然,儿臣不是大学博士,说的话只是跟父皇之间的闲聊,父皇可以听过就算。”

皇帝刘恒,怎么会听不出来钱汝君这是以退为进。其实很希望皇帝听进她的建言呢?

钱汝君自从出现在皇帝面前,每一样的建议,或者奉献,几乎都对皇帝,或者大汉有极大的帮助。

给他特别准备的蔬菜水果,别的不说,让他整天都能维持好的心情。

就算不是给皇家的东西,而是给薄家饲养的马匹,卖给薄家军的食物,也让大汉出现了一支强军。足以跟匈奴单挑。

如今,已经守卫边防的主力。

至于给胡家生产的棉布,对大汉百姓的作用还感觉不出来。中产人家,倒是多了一种衣料选择。

棉布比麻布穿着舒适多了。最重要的还是钱汝君给皇帝提供的棉甲做法。

大汉的军事力量很强。做为后盾的少府,虽然有千般不是。但他的研发能力比起后世的相关机构,强上很多。

钱汝君回到长安之后,看到的第一个变化,就是脚踏车已经出现,而且透过齿轮传动,水车又有别的设计产生。

任何一个国家的先进科技,如果是官方研发出来,都会加以保密。钱汝君相信,

大汉皇帝刘恒时代的少府,比起前世后世,都强上不少。

有些发明,或许应用在军事方面,只是一般人,甚至她这个公主见不到而已。

脚踏车发明出来,其他东西就不远了。

可惜,后世贫民百姓都能骑上的脚踏车,以现在的冶铁能力,还不能大量生产。

钱汝君一直纠结着,要不要把冶铁技术兑换出来。钱汝君知道,一旦冶铁技术改进,后多发明将涌现出来。

但是想要冶铁技术改进,炼煤技术的投入,是不可避免的。

而煤的大量使用,是污染的重要来源。

看着大汉的青山绿水,钱汝君真的不想让环境恶化。

大汉在战争对匈奴的弱势,其实不明显。钱汝君的做法是改良马种,改进士兵的身体。

现在钱家农场生产的产品,有一半是奉献给军方使用。这也是朝廷虽然对钱汝君有些不满,但不敢动钱汝君。

军方,不管是属于哪个阵营的,都承钱汝君的情。就算钱汝君根本不知道他们的存在,但是只要钱汝君一句话,又无关造反的事。他们就能派出一小队军人,让钱汝君指东打东,指西打西。

皇帝也感受到这点,对于钱汝君因此感到纠结。

幸好,钱汝君没有朝廷和军方一把抓,要不然,皇帝真的得把钱汝君限制在长安,不能去金麦逍遥了。

钱汝君提出关于太学学程的看法,打确了皇帝一直以来的思维,他的脑中,大概有两种作法,一种是中央学堂式,就是看做官的需要些什么,就教他什么。钦天监的教天文,水文官教水利。要这么教,就得找些老经验的人。

然而,在钱汝君的建议里,她把官员分为两种。具有决策权的正务官,具有执行能力的事务官。

决策的官员,要能明白对错,而事务的官员,必须娴熟于实际政务。具有执行的能力。

正务官对于事务不熟悉,可以聆听事务官的意见。然而正务官必须有事非判断的能力。

大学,应该培养的是正务官,至于事务官,则为小学。

这里的小学,可不是句读之学。

但是大汉现在的朝廷,是小朝廷。所以官员人数,其实不太多。更多的只是胥吏。

在钱汝君的意见里,胥吏也应该属于官的一部分。领国家奉禄。他们的考核,不应该提升官级,而是提升奉禄。

第七二六章 新地方新气象第七二一章 蔗糖第二六〇章 幽州柳国第八八二章 商税第八八五章 偶遇第七九九章 坐不住第五十五章 拚爹小郎第七七七章 寻找海湾长期停靠第三一〇章 匆匆忙忙又两年第三九七章 再临中央水塔第九十四章 招募第四七四章 编书第二八五章 龙目井第四〇六章 什麼鬼東西?第五九六章 抢劫不断第六一四章 设计第五十七章 有人好办事第一一三章 罚站第五十七章 有人好办事第一九五章 守门第一六一章 丞相张苍第八七七章 缺乏第十四章 前方无路第九五八章 改革永无止境第二二八章 不单纯第四十二章 上达天听第三五七章 人饥己饥第八六五章 行军第十二章 城外农家第二七五章 好吃的鱼第五七三章 不是我干的第七二〇章 启程第一七〇章 人和人有差别第十九章 品嚐野菜第三八六章 一视同仁第九四九章 找人算帐第九六六章 沙漠里的水流声第三五二章 谁大谁小第九四七章 大欺小第七四三章 监督第六八二章 回头第二一二章 张伯廷第五二九章 烤肉大不同第六三五章 热闹的长安女学堂第八十二章 行动受限第六二八章 少府的新任务第七十四章 抢衣服第七九七章 交换第十七章 金妙创举第六七〇章 辎重营四处出击第七五九章 养孩子大不易第六八一章 误会第七三〇章 生产总量第一三七章 失踪第七〇七章 环湖洪族第七四七章 追过来第六七〇章 辎重营四处出击第七二七章 血脉第五二二章 比较第八二九章 粮食第一六九章 大砍刀第三三七章 成本降低第二六二章 计划第五九四章 回流第八三九章 空气上升第二〇五章 预言第七十一章 大家都是吃货第八〇八章 野地孤儿第九五二章 受欢迎的征服第五七六章 入山第二八三章 药铺第六四三章 新颖美食就是贵(一)第七五三章 必须打第一四九章 绿绣眼第八七四章 治理成本第七二七章 血脉第四十八章 兩百六十毫升第六十七章 壮汉萧阳第二八四章 男儿志在四方第二五九章 冬战第五二四章 会合第一八二章 新鲜肉第二四〇章 买年货第三二一章 胡家棉纺工第八四五章 告知第七十二章 胡说的挣扎第三六八章 两路人第六三二章 面向北方第六一七章 大建设(三)第七七二章 升级第七一〇章 划分牧场第七〇四章 天寒地冻有人家第四章 積分第六七七章 丢弃第三十一章 金妙爬爬爬第二六九章 女人的选择第三〇九章 电第八十五章 都是哭泣的人(二)第三三〇章 偷窥第八一九章 回忆
第七二六章 新地方新气象第七二一章 蔗糖第二六〇章 幽州柳国第八八二章 商税第八八五章 偶遇第七九九章 坐不住第五十五章 拚爹小郎第七七七章 寻找海湾长期停靠第三一〇章 匆匆忙忙又两年第三九七章 再临中央水塔第九十四章 招募第四七四章 编书第二八五章 龙目井第四〇六章 什麼鬼東西?第五九六章 抢劫不断第六一四章 设计第五十七章 有人好办事第一一三章 罚站第五十七章 有人好办事第一九五章 守门第一六一章 丞相张苍第八七七章 缺乏第十四章 前方无路第九五八章 改革永无止境第二二八章 不单纯第四十二章 上达天听第三五七章 人饥己饥第八六五章 行军第十二章 城外农家第二七五章 好吃的鱼第五七三章 不是我干的第七二〇章 启程第一七〇章 人和人有差别第十九章 品嚐野菜第三八六章 一视同仁第九四九章 找人算帐第九六六章 沙漠里的水流声第三五二章 谁大谁小第九四七章 大欺小第七四三章 监督第六八二章 回头第二一二章 张伯廷第五二九章 烤肉大不同第六三五章 热闹的长安女学堂第八十二章 行动受限第六二八章 少府的新任务第七十四章 抢衣服第七九七章 交换第十七章 金妙创举第六七〇章 辎重营四处出击第七五九章 养孩子大不易第六八一章 误会第七三〇章 生产总量第一三七章 失踪第七〇七章 环湖洪族第七四七章 追过来第六七〇章 辎重营四处出击第七二七章 血脉第五二二章 比较第八二九章 粮食第一六九章 大砍刀第三三七章 成本降低第二六二章 计划第五九四章 回流第八三九章 空气上升第二〇五章 预言第七十一章 大家都是吃货第八〇八章 野地孤儿第九五二章 受欢迎的征服第五七六章 入山第二八三章 药铺第六四三章 新颖美食就是贵(一)第七五三章 必须打第一四九章 绿绣眼第八七四章 治理成本第七二七章 血脉第四十八章 兩百六十毫升第六十七章 壮汉萧阳第二八四章 男儿志在四方第二五九章 冬战第五二四章 会合第一八二章 新鲜肉第二四〇章 买年货第三二一章 胡家棉纺工第八四五章 告知第七十二章 胡说的挣扎第三六八章 两路人第六三二章 面向北方第六一七章 大建设(三)第七七二章 升级第七一〇章 划分牧场第七〇四章 天寒地冻有人家第四章 積分第六七七章 丢弃第三十一章 金妙爬爬爬第二六九章 女人的选择第三〇九章 电第八十五章 都是哭泣的人(二)第三三〇章 偷窥第八一九章 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