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〇八章 鸿胪寺

工作需要经验,但是新工作,很明显得,没有累积经验的地方,但是一个人做事的能力,要看这个人处理日常生活的能力,慢慢的,经历的事情多了。

就会有很多经验累积下来。

在这方面,时常接触各种奇妙事件的商人,比专心的抄写工,能累积更多经验。

但是他们都是钱汝君学堂的学生,最开始,谁也不比谁差,但是毕业后,每个人有不同的日子,就会有不同的生活,人就有不同的成长。

看似是一个必然,但是却不一定是必然,跟一个的性格,有很大的关係。

一个喜欢冒险犯难,挑战极限的人,很难接受书本抄写工这样的任务,即使他必须写字,也想要记录下来自己的文字。

所以一个人会有什么发展,学到什么是一方面,个人的性格,又是另一方面。

但是个人性格并不是固定的。

也是在一个人漫长的人生中,发生的许多事情,让人有了些许改变。

所有改变累积起来,才构成一个人的性格。

在繁複的变化中,其中一个性格,就会成为主人格。

所以人类的面貌才会如此有趣。

当然,在大部分的情况之下,钱汝君都是败在别人的人性之下,所以她对人性的变化并不是很喜欢。

甚至交通署里的工作,很多人性需要排除,但是钱汝君也知道,如果只想要找到最佳人性来做事。

可能交通署,皇帝好不容易收集来的帮手,就会被她赶跑。

合唱团总是能够唱出最美的歌声,越大的合唱团能够演绎更美的歌声。

一个个不美的嗓音,唱出来的时候,会有很多声音线重叠在一起,构成最美丽的音波线,把不美妙的杂音给,融合掉。

钱汝君只能希望里面的人,由于彼此的合作,能够唱出最美妙的弧线。

走了一趟皇宫,把她的发现,跟皇帝做了最后的交流,钱汝君就回到交通署盯着众人做事。

钱汝君知道,有时候不需要妳做什么,妳的出现,就能够让人脑子变好,做事情更有灵感。

钱汝君没有事做,在人来人往的地方,也不适合跑到空间里,所以她在交通署的时候,就开始练字。

她好久没有练字了,她的狗爬字,在经过这么多年的锤炼一样没有太大的改进。

虽然这个时候,钱汝君没有电脑可以用,但是一样没有办法把字写好。

估计,钱汝君天生缺乏耐心。

突然,有一个人跑进来,小心翼翼的说道。

“公主,有鸿臚寺的人过来找公主。”

钱汝君倒是没有告诉这个学生不要害怕。

钱汝君知道,这些人跟学堂岛学生不同,没有经过洗脑的人,终究会跟她越走越远,不会是时常陪在她身边,所以她不需要怯除她的恐惧感。

有了恐惧,人们也不会做太多的坏事。

“鸿胪寺的人不去陪伴外国使节,过来找我做什么?”

钱汝君知道大汉的鸿胪寺还没有后世那种天朝上国的气度。

至少,他们在面对匈奴人时必须低下头颅,夹杂在两国中间的小国,就是顺风草,哪边的风大,就往哪边吹,如果没有风,就自尊自大。

只有南边的邻国,没有这等的好处,只能摸摸鼻子,靠了过来。

这时候还没有送礼物的传统,毕竟大汉皇帝还阮囊羞涩,有那个钱送人,还不如来增进民生。

而皇帝收到的大部分材产,也是粮食。

只能砍几家人头的时候,才能收获些令人眼睛一亮的物品。

“回公主的话,估计还是商税的事情。”

钱汝君也没有多想,脱口而出说道:

“商税跟他们有什么关係?”

话讲完之后,钱汝君才想到,有什么关係。

这些来到大汉的使者,很多人都还肩负着另外一个任务,他们必须把带来的物资在长安卖掉,要不然他们连回家的路费都不见得能够出的起。

大汉取消商税很多年,突然收商税,又跟之前不同,让曾经经历过吕后时代,被收过商税的人,也非常不适应。

最不适应的,大概是鸿胪寺的这些使节,他们以前可不用缴交商税,以前他们在需要缴交商税的时候,他们就不在外面贩卖,把客户引进使馆里。

鸿胪寺的官员,必须监督他们的行动,他们不出去活动,还能节省他们的工作,所以他们公开在使馆区做生意的事情,并没有受到阻挠。

但是,等吕后商税时期过去,他们又在外面租下商店,继续做生意,生意比以前还红火。

钱汝君建议的商税,跟以前的作法不太一样,不是一刀切,而是分成很多层级。

具体的差别,就要看你的规模,还有你卖的商品是什么。

对大汉或者这个时间来说,都是头一遭经历这种事,而且钱汝君对大汉以前的商税模式,也非常不满。

把商税的事情搞定,不只是国库的税收会增加,更重要的事,要造反的人,累积造反的资本,又更困难了。

至于农民起义,能成功的,多半找到财主,有人投资和没人投资,拥有很大的差别。

如果自身的金钱不够,你本身又没有霸气侧漏,那么造反成功的可能性不高。

至于搞笑性的造反,钱汝君不想要讨论。

大汉皇室,就来过好几次搞笑性的造反。

最后,造反的人,皇帝都还很烦恼该用什么理由砍头。

如果杂物和奢侈品一起卖,利润差别大和小实在是差太多,你的商税在缴纳的时候,就必须分成两个单元。

也就是你的产业最好不要什么都卖,朝廷不会往低了收,只会往高了收。

也就是要商家进行专业化。

新的商税,皇帝的了解层度,还没有一般交通署的工作人员那么多。

至于交通署这个名字,很快的要改成商税署,至于商业发展,皇帝目前还没有独立成立一个署来管控的认知。

在他看起来,商人也是百姓,把他们交给户部来管控就行了。

这次商税会引起很多人的抗议,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管的“太宽”,商人作为百姓,自由度其实比一般人都要来得高。

所有做生意的人,就算你打游击,税官还是会找上来。

税官在这方面培养了很多耳目,并不是都自己来。他们也知道,他们人手有限,不属于可以贪婪的部分,他们都把事情交给别人了。

可以说把皇帝手底下的人,都调过来用了。

皇帝的耳目,现在盯的不是贪赃枉法,而是税收,皇帝对百官的掌握好像变低了,但是事实上,百官几乎是是商业活动的首脑人物,手也伸的特别长。

奢侈品的税很高,甚至高达七成,因为皇帝是一个节俭的人,你在节俭的人旁边吃香的,喝辣的,早就把他馋的要死。

何況在皇帝的眼中,奢侈品就是你生活中用不到的商品,就算没有那么高档的东西,并不会影响你的生活。

然而,有些奢侈品只是现阶段没有办法普及,如果有机会大量生产也会让平民百姓每天享用。

人除了基本食粮之外,还需要一点精神食粮。

而奢侈品对有钱来说,就是一种精神食粮,我有你没有。才能看出我的伟大。

这些来自于四面八方,遥远地方的人,自然不能带必须品来贩卖,关中以外的地方,想把粮食运进来都不容易了。

何况是国外,至少,离长安城最近的国家,就是匈奴,现在匈奴被灭了以后,国境线又往外推了说多。

不是奢侈品,怎么能够卖出高价。

他们上一次回国的使节都有一项重大的任务,调查长安城缺什么物品,能够高价卖出。

然而才有针对性的送来他们的特产。

例如西域的葡萄酒之类的货品,在大汉都能够卖到万金的价格。

“来求见我的人是鸿胪寺的官员还是使者?”

钱汝君想了一下,又问道。她现在是用官方身份跟他们接触,那么久必须正式一点。

“鸿胪寺官员,还有使者都来了。这些使者没有鸿胪寺官员陪伴的话,大部分的人是没有权利到处乱走的。”

钱汝君点点头表示能够理解,大汉有些事情并不想让外邦人观察的到,而大汉长安,在以往的确是最高科技生成的地方。即使金麦城冒出来,也没有办法在各方面全面取代长安的地位。

而这些使者总是想要探测大汉的消息。

钱汝君突然有所警觉,长安以外的地方,可没有大汉鸿胪寺的官员。

必须让边关的人知道,没有经过同意,还有鸿胪寺陪伴,不是不能进长安,连大汉都不准进来。

这样才能拉大差距。

钱汝君叹口气,至少大汉,多多少少有一些保密的意识。

大汉知道丝绸炼铁,甚至是茶叶的制造方法,还有养殖方法不能够随意的传播出去。

所以在后世即使欧洲人拿到了丝绸,也不知道是从事哪一种植物长出来的,完全把丝绸产生的概念弄错。

事物基本的概念弄错,就必须花更多的时间才能够把丝绸原理弄出来。

其实最后他们还是知道了丝绸原理,不是他们发明的,而是偷盗了知识。

到了21世纪,义大利的丝绸做法,已经大大的超越中国。

一个人来说,大汉但并不重视智慧产权。

但是在国家的层面上还是有一些智慧者知道,有些东西不能够流传出国外。

而这些智慧者,每每都是掌控朝政的。

有些人知道,只有国家民族占到优势,他所有的权势地位才能有用。

像石晋塘这类的人,把土地割让给外族,换来之后朝代的衰微,他本身也没有过到好日子。

他们必须以人为的手段来防止这些流传出去,在大汉最普遍的就是盯住不一样的人。

对于这些外来的使者,他们进到了大汉的国内,想要偷走大汉的禁止流通的事情有出去就变得非常的困难。

有非常重要的事情,甚至连长安以外都不能够拥有。

最重要的事,只能存在在宫廷里。

除非宦官把事情传出去。皇帝不做事的,真正做事的人是宦官。

大汉所能做到最大的防御手段就是一进到了大汉最伟大的城市长安的时候。

身为外邦人,你的行动就不能够自由自在,必须接受鸿胪寺官员的陪伴。

官员在陪伴的时候,甚至会带你去玩一些普通人见不到,甚至是不合法的事情。

但是国家宣布不准流通的智慧,他们就会监管了。

鸿胪寺官员看来是让你吃喝玩乐。或者是跟你作为同伴,但是外邦使节,甚至下人想要出去却不太允许。

当然使节,一般也会非常爱护生命。

因为他们的生命危险在国外的时候是特别高的。

他们需要一些人手来访户他们的生命安全,置于他们的手下想要出去。

鸿胪寺有非常多的封锁。

除非他们能有大汉人的长相。

但是有很多人的长相跟大汉人差别太大,只要走出去就会被人家发现。

反正这是鸿胪寺的职能,一般说起来在大汉鸿胪寺也没有太多偏差的行为。

大汉的制度,毕竟还没有形成规矩,大部分是人治理。所以能够当一般一个地方首长的人,是因为他的关系够了都不见得是他有这方面的能力。

反而他下面必须有人能够知道如何做事。

“来人的分量,值得我亲自接见吗?”

如果这些人去正式来访,那么就代表是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如果钱汝君接见那么就代表着大汉,但是他是大汉的公主,见她的必须是使者。

其实,钱汝君在知道外面有人来访,就放开了神觉,体察外面的状况,听了一阵子,她大概对来者的身份,就做到心里有数。

但是这个时候,正是锻炼交通署官员的眼力的时候,所以钱汝君就问道。

“这件事情他们没有主动说明。说这件事是他商业的事情,没有关系到国家与国家的行为。所以不需要派他们的正史出来。”

“那鸿胪寺官员怎么说。”

钱汝君皱起眉头。

第三七九章 贾宝第一四八章 野外破房子第四四一章 心动第一二二章 散伙第一二七章 皇女和皇后大不同第六八九章草原城市第九九〇章 人的日子第八六二章 新的作战模式第三一二章 轨道第九〇一章 家第二九八章 收购第九四三章 追求第七〇三章 透明水晶的用途第三八〇章 巧遇第九十二章 宣室殿第六一三章 娇娇女第三八三章 太学第六章 弘农第三三七章 成本降低第四六九章第三六七章 夕阳西下第六九四章 贸易第五〇八章 趋吉避凶第六七〇章 辎重营四处出击第七六六章 循迹探影第一四八章 野外破房子第三五七章 人饥己饥第五二三章 种植第六二四章 招生第九五五章 生存第三七〇章 鸡腿第一九四章 色不迷人人自迷第八七一章 枪兵队第二十六章 种田育苗第九七一章 光阴匆匆第二〇六章 吴王世子第六八九章草原城市第七二〇章 启程第九八四章 走向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第四〇〇章 挡在门外第一七六章 衣服不对第七二三章 杀虫第四三四章 登高望远第四〇八章 新城第九七六章 文良的猜测第二九四章 烧烤口味第五十八章 收学生第五六八章 邀请第五六一章 入城选择第八二七章 人力简化第一九八章 世界地第二七〇章 比价第一五〇章 香菇、松茸第三四一章 中地理论第九七六章 文良的猜测第二八六章 迷雾第九〇七章 观念第五六五章 消失的美味第二一四章 女护卫第六十一章 挥毫第三六一章 专厢第七一六章 三天后第三二五章 大会议第四三二章第一五三章 王对王第四四〇章 面向东北第六五四章 大家都不简单第七九七章 交换第七七五章 新生活第三十八章 逛长安城第六六四章 绿豆芽第九十章 没钱第九四六章 人人都想调皮捣蛋第七四五章 感情第五〇一章 大火第五七二章 吞噬第六二九章 黑土失效第三章 耳钉第九〇七章 观念第一六五章 讲道理第四六八章 村里第九四八章 再次死亡第一〇七章 缇萦好用功第一八三章 炒面第一七七章 高洋的亲朋好友第三六四章 糖草第九七〇章 探视伤情第九七二章 貝第一五三章 王对王第五八六章 放假第四〇〇章 挡在门外第一二一章 神迹?第九八七章 與人的相遇第七二一章 蔗糖第四四八章 一死一生第三一六章 金刀公子第四九三章 动手第二三四章 五品官第三五一章 大议案第一三八章 木工
第三七九章 贾宝第一四八章 野外破房子第四四一章 心动第一二二章 散伙第一二七章 皇女和皇后大不同第六八九章草原城市第九九〇章 人的日子第八六二章 新的作战模式第三一二章 轨道第九〇一章 家第二九八章 收购第九四三章 追求第七〇三章 透明水晶的用途第三八〇章 巧遇第九十二章 宣室殿第六一三章 娇娇女第三八三章 太学第六章 弘农第三三七章 成本降低第四六九章第三六七章 夕阳西下第六九四章 贸易第五〇八章 趋吉避凶第六七〇章 辎重营四处出击第七六六章 循迹探影第一四八章 野外破房子第三五七章 人饥己饥第五二三章 种植第六二四章 招生第九五五章 生存第三七〇章 鸡腿第一九四章 色不迷人人自迷第八七一章 枪兵队第二十六章 种田育苗第九七一章 光阴匆匆第二〇六章 吴王世子第六八九章草原城市第七二〇章 启程第九八四章 走向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第四〇〇章 挡在门外第一七六章 衣服不对第七二三章 杀虫第四三四章 登高望远第四〇八章 新城第九七六章 文良的猜测第二九四章 烧烤口味第五十八章 收学生第五六八章 邀请第五六一章 入城选择第八二七章 人力简化第一九八章 世界地第二七〇章 比价第一五〇章 香菇、松茸第三四一章 中地理论第九七六章 文良的猜测第二八六章 迷雾第九〇七章 观念第五六五章 消失的美味第二一四章 女护卫第六十一章 挥毫第三六一章 专厢第七一六章 三天后第三二五章 大会议第四三二章第一五三章 王对王第四四〇章 面向东北第六五四章 大家都不简单第七九七章 交换第七七五章 新生活第三十八章 逛长安城第六六四章 绿豆芽第九十章 没钱第九四六章 人人都想调皮捣蛋第七四五章 感情第五〇一章 大火第五七二章 吞噬第六二九章 黑土失效第三章 耳钉第九〇七章 观念第一六五章 讲道理第四六八章 村里第九四八章 再次死亡第一〇七章 缇萦好用功第一八三章 炒面第一七七章 高洋的亲朋好友第三六四章 糖草第九七〇章 探视伤情第九七二章 貝第一五三章 王对王第五八六章 放假第四〇〇章 挡在门外第一二一章 神迹?第九八七章 與人的相遇第七二一章 蔗糖第四四八章 一死一生第三一六章 金刀公子第四九三章 动手第二三四章 五品官第三五一章 大议案第一三八章 木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