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3章 新朝气象

老朱在初二的大朝会中宣布要退位的消息时,朝野上下迎来了一场极大的震动。

以六部尚书为首的朝廷高官们,俱都对此表示反对。朝会之上难得的出现了人声鼎沸的混乱状况,官员们全都慌了神,在奉天殿里七嘴八舌的跪请老朱收回成命。

这般纷乱的景象,在洪武年间还是第一次出现。

老朱御宇三十年,将华夏从被前元肆虐过后的残破景象中,经营成了如今这一副蒸蒸日上的模样。重开华夏之天的功业已是前无古人,缔造出的这个洪武盛世更是媲美汉唐。在他的手上,几乎可以说是做成了古往今来第一等的功业。

这样的一位皇帝,纵使老朱御下甚严,对官吏也是束以严刑峻法居多,但他突然说要退位,忽然之间也一定有不少人觉得茫然无措。

当然,其中或许也有觉得老朱是在考验众臣的。表现出来就是朝野上下对此事惊惶不已,齐声反对。

对于朝臣们的反对,老朱只回答了八个字:“朕意已决,无须多言。”

但饶是如此,散朝之后,还是有雪片一般的奏疏朝着老朱飞来。老朱则一律留中不发。

“陛下竟欲退位,这不是平地生波嘛……这大明天下,日后何去何从……”

“唉,可不是。而今交州新复,朝中事务千头万绪,陛下若是退位,太子殿下还不知能不能压服万方……”

“某倒是觉得,陛下既年事已高,早些将帝位传给太子殿下,倒也不无不可。太子殿下毕竟监国多年……”

“唉,话虽如此,然则陛下之威望,太子殿下却是远远未及。若是陛下退位,只怕流言四起,四方不稳。须知人言可畏……”

“当今陛下龙体康健,有陛下坐镇,我大明开拓进取自无后顾之忧,但若是陛下退位,那些个魑魅魍魉只怕就要出来了。好在我大明四方如今倒没什么敌手……”

诸如此类的议论充斥着朝野,大体来说,人们都是害怕变动的。现在洪武皇帝执政,大明蒸蒸日上,他们便也害怕这样的日子突然发生了变化。再加上皇帝想要退位,若是不劝,岂不显得自己不够忠心?各种各样的心思糅杂在一起,反对老朱退位的声浪也就变得异常强烈。

在这样的反对声里,若是老朱仍旧一意孤行的退位,只怕朝廷就要如那些人所猜测的那般,当真的迎来一场动荡。

但老朱何许人也,既然已经决定好了退位,自然就已经做好了下一手的准备。没过几天,劝阻皇帝退位的势头还没平息,在大明朝野的高层里,就开始流传出另外一则流言来。

“据说,内阁已经拟好了数十个分封的赏格,只待新君登基,便要分封天下。”

“果真?这裂土封疆的事说了几十年了,实质上封出去的领土却是不多……一次要分封数十?这可动作可不算小……”

“太子殿下登基,能有这般大的动作?想来此事是空穴来风。”

“咱大明这些年来开疆拓土,封出数十个诸侯倒也绰绰有余。我看这消息,倒也不一定便是无稽之谈。新君继位,自有新气象,封赏诸侯,倒也合理。”

这“分封天下”的传言传出,朝野之间的许多人顿时就动心起来。大明承诺要分封已经数十年了,但至今为止,只封了魏公徐家、韩公李家、以及秦王、晋王、燕王、周王等几位朱姓皇子,对其他人来说,这分封就像是一张吊在驴子眼前的,看得着却吃不着的大饼。

wωω⊙Tтkan⊙℃o 而现在,这大饼竟然真要落到嘴里来了?

在“分封”大饼的诱惑之下,朝野舆论开始了变动,开始有不少人站出来认为,陛下不恋栈权位,将皇位退给太子殿下,才是真正的明军所为。

这正说明了我大明朝父慈子孝,乃历朝之最。至于天下会不会动荡……陛下虽然退位了,不也可以坐镇整个天下么?

提前退位,还能更好的帮助太子殿下查缺补漏,使我大明帝位传承更加平稳。

这个风向,渐渐盖过了先前不愿意老朱退位的浪潮,朝中风向的转变,自然也传到了老朱的耳中。

“这群墙头草……”看着手中锦衣卫蒋𤩽递上来的秘奏,老朱一副怒极反笑的模样。“老五,你瞧瞧这份,‘宋国公于富乐院密会吏部两位侍郎,着起引动风向,支持新君继位’,”

“还有这份,‘巩昌候于私室中书密信,予户部尚书张叔亮,欲疏通内阁,谋取分封名额’……”

“哼哼,前两日还求着咱继续当这皇帝,分封的消息一放出去,就又巴不得咱赶紧卷了铺盖走人了……”

他的语气之中,竟是带着几分莫名的酸味儿。

朱肃陪坐在一边,一边暗自心惊于老朱麾下锦衣卫的无孔不入,一边对老朱笑道:“您老啊,可真是难伺候的紧。”

“您不就是料定了他们会转变风向,这才故意放出的风声?”

“现在他们果然如您所料了,您心里却又不痛快了。”

“哼哼。”老朱轻哼一声,不置可否,只是面上的不悦之色,仍是消下去了几分。

虽说已经决定了要急流勇退,但其实,老朱心里还是有不舍的。

这普天之下,又有谁能不恋栈权力?更何况,老朱手中的权力乃是皇权,是世间第一等的、至高无上的权力。

老朱自然也是恋权的。若不恋权,当年也不会谋划着将以宰相之身、分走皇权的胡惟庸给彻底扫落马下,最后更是彻底废除了宰相制,以内阁取而代之。

但权力于他而言,其实更多的是一种责任……他现在,也想看看自己挑选的后继者朱标,能不能真正的承担起这个责任。

“罢了。”他随手将那几份锦衣卫的密报甩落在御案上。“这些人的小心思,咱就不参合了。左右也就只有那么点见不得人的算计。”

“老五,咱寻你来,是有事儿要吩咐你。咱退位后……”老朱向朱肃招了招手,朱肃凑了过去,老朱在朱肃耳边附耳说了许多……

……

流言发酵了足足有两个月之久,两个月,秦淮河边本来干枯的柳枝已经抽出了新芽,朝野市井之间,关于洪武皇帝准备退位给太子的事,也终于基本有了定论。

终究是利禄动人心,在一众功臣勋贵的推动下,朝野市井之间的风向终究是倾向于不反对皇帝让位了。一则太子也已经做了三十年的太子,这几年来监国理政,从未出错,实际上也已经和皇帝差不离儿了。二则太子上位,必然要大肆施恩于群臣,这施恩的手段现在已传出来了是分封。

分封,对于武人来说,自然是一件大好事,已经立下了大功的有望得到一块切实的封地,暂时功绩还不够的,开了这先河,日后自然也更加的有盼头。而对于文人来说,则也多了一条新的出路:大明朝中官员数量已经趋近饱和,文人们想要求官,就只能去卷科举。

但若是朝廷开始了分封,科举不成的文人们,往往也能在这些分封出去的武将那里,求得个一官半职。那些分封出去的荒僻之地人才匮乏,莫说是他们这些饱学之士,基本只要识字,愿意到那些地方去的,就能够当个管人的官儿。

这在现在已有的几个封国里是被证明了的。

于是,在这样的舆论风向之下,洪武皇帝第二次在朝会中提出要退位时,朝臣之中反对的声浪便小了许多。廷议几次之后,朝野上下便也基本达成了一致。之后就是太子三辞三让,同意之后,礼部开始筹备相关的大典,朝中上下也开始忙碌起来了。

又三个月后,老朱在钟山举办了退位大典,太子朱标顺利继承皇位,号“懿文皇帝”,拜老朱为太上皇,于钟山祭奠天地,并布告天下。

同时,在登基大典上,宣布了大明分封的名单,其中包括曹国公、宋国公、郑国公、凉国公四位国公及数位侯爷,手笔之大,令人咋舌。基本于国有大功、且锐意进取的勋贵,皆有封赏,武勋阶层大喜,新朝气象生机勃勃。

同时,洪武帝、懿文帝也在钟山之上议定了大明华夏根基之土,其东至辽东,西至哈密,南达交州,北至蒙古。并与一众封臣及天下万民盟誓,永世护卫华夏根基,若有进犯华夏根基之土者,举天下共击之。

这个盟约,后世称之为“钟山会盟”,成为华夏子民俱都遵守的铁律,也是日后大明华夏帝国宪法的开篇第一条纲领。

在分封完诸封臣之后,懿文皇帝颁布了第一条大赦天下的诏命,普天同庆。同时,传出了洪武皇帝要移居中都凤阳的消息。众臣自无疑意,只以为洪武皇帝这是要衣锦还乡,落叶归根。

这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最为平稳的一次权力交接,没有血腥,没有算计,大明帝国的第一任和第二任皇帝,给后世的子孙们开了一个十分美好的榜样。

当然,其实许多皇家的部门,比如锦衣卫,最大的权力还是握在太上皇帝洪武帝的手里的。这是懿文皇帝朱标自己的请求。纵使父皇已经退位,他也不愿意当真拿走父皇的全部权力。

父皇想要微服周游天下,手中还是要有一支隐秘的亲军护卫,方才稳妥。

在这样的背景里,洪武太上皇帝移架中都的仪仗,终于要出发了。

第1148章 到达非洲第365章 巩昌候的觉悟第978章 释放俘虏第224章 尔等是要试试本王宝剑是否锋利吗第54章 武器代差第813章 傅普信第187章 风雨欲来第443章 为国立言第529章 你们这些大名,也就是个村长罢了第438章 要不,咱先去把倭国端了?第490章 老农民朱元璋第127章 英雄血泪第1113章 决意西征第950章 见龙卸甲第1093章 科举异动第221章 负荆请罪第1154章 好大条鱼第938章 太孙监军第813章 傅普信第478章 溃于蚁穴第161章 庄中变化第834章 内讧第636章 姚广孝的心思第108章 老朱你个浓眉大眼的也偷诗词?第251章 审问(上)第101章 李文忠,徐达!第774章 朱标出手第368章 好大的官威啊第215章 神医戴思恭第284章 无双勇悍!第1011章 黎氏入瓮第742章 带你见真祖第617章 神明之城第937章 文艺之重第1149章 决意向前第762章 事有蹊跷第830章 海上堵截第515章 朱肃的谋算第204章 苏州之疾第30章 请个假第190章 抱歉了恩相,我是卧底第1019章 自入险地第103章 邓愈与朱守谦第1057章 威吓第16章 我真的是穿越者第140章 茹太素,你找死!第891章 嫌隙第156章 向自己倾斜的力量第1015章 范淮献策第241章 皮市街血战第1154章 好大条鱼第1004章 朱肃招生第123章 拜师第163章 高丽学子第377章 大明的正统性第108章 老朱你个浓眉大眼的也偷诗词?第961章 第一口锦盒第758章 二王归京第401章 越权擅为之罪第18章 大明之亡第665章 送钱也要看资格第1101章 改变从教育开始第161章 庄中变化第751章 帝国黄昏第565章 瓦剌第743章 突围失败第225章 貔貅松口第304章 原来我真是华夏苗裔?第836章 占据三佛齐第582章 成亲之日第281章 伏兵第1144章 大明海盗第930章 事后处置第853章 先礼后兵第254章 难缠的陈惠第457章 杯茶收铁券第231章 兴奋的戴思恭第6章 战报送达,老朱由喜转惊!第1047章 是谁杀了陈天平第908章 被迫仁义第186章 殿下为何自残?第297章 自惭形秽的藤原第882章 西南反迹第104章 楚王朱桢第854章 合浦南珠第99章 科学之于国第1117章 大撒币第4章 马皇后第841章 治大国如烹小鲜第826章 天兵第99章 科学之于国第58章 进水放水第1008章 在下范淮第511章 修筑租界第56章 小公爷来访第604章 少年中国说第873章 舍兹夫人第21章 汝等,可知道建州女真!第635章 能将几何第986章 迁移箭台
第1148章 到达非洲第365章 巩昌候的觉悟第978章 释放俘虏第224章 尔等是要试试本王宝剑是否锋利吗第54章 武器代差第813章 傅普信第187章 风雨欲来第443章 为国立言第529章 你们这些大名,也就是个村长罢了第438章 要不,咱先去把倭国端了?第490章 老农民朱元璋第127章 英雄血泪第1113章 决意西征第950章 见龙卸甲第1093章 科举异动第221章 负荆请罪第1154章 好大条鱼第938章 太孙监军第813章 傅普信第478章 溃于蚁穴第161章 庄中变化第834章 内讧第636章 姚广孝的心思第108章 老朱你个浓眉大眼的也偷诗词?第251章 审问(上)第101章 李文忠,徐达!第774章 朱标出手第368章 好大的官威啊第215章 神医戴思恭第284章 无双勇悍!第1011章 黎氏入瓮第742章 带你见真祖第617章 神明之城第937章 文艺之重第1149章 决意向前第762章 事有蹊跷第830章 海上堵截第515章 朱肃的谋算第204章 苏州之疾第30章 请个假第190章 抱歉了恩相,我是卧底第1019章 自入险地第103章 邓愈与朱守谦第1057章 威吓第16章 我真的是穿越者第140章 茹太素,你找死!第891章 嫌隙第156章 向自己倾斜的力量第1015章 范淮献策第241章 皮市街血战第1154章 好大条鱼第1004章 朱肃招生第123章 拜师第163章 高丽学子第377章 大明的正统性第108章 老朱你个浓眉大眼的也偷诗词?第961章 第一口锦盒第758章 二王归京第401章 越权擅为之罪第18章 大明之亡第665章 送钱也要看资格第1101章 改变从教育开始第161章 庄中变化第751章 帝国黄昏第565章 瓦剌第743章 突围失败第225章 貔貅松口第304章 原来我真是华夏苗裔?第836章 占据三佛齐第582章 成亲之日第281章 伏兵第1144章 大明海盗第930章 事后处置第853章 先礼后兵第254章 难缠的陈惠第457章 杯茶收铁券第231章 兴奋的戴思恭第6章 战报送达,老朱由喜转惊!第1047章 是谁杀了陈天平第908章 被迫仁义第186章 殿下为何自残?第297章 自惭形秽的藤原第882章 西南反迹第104章 楚王朱桢第854章 合浦南珠第99章 科学之于国第1117章 大撒币第4章 马皇后第841章 治大国如烹小鲜第826章 天兵第99章 科学之于国第58章 进水放水第1008章 在下范淮第511章 修筑租界第56章 小公爷来访第604章 少年中国说第873章 舍兹夫人第21章 汝等,可知道建州女真!第635章 能将几何第986章 迁移箭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