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9章 抵达安南

任昂的话,让黎季柏颇拿不定主意。思虑再三之后,他决定,遣人返回安南,询问他的族兄、安南权臣黎季牦的意见。

任昂很快便将这事告知给了朱肃,朱肃得知之后,将此事报知了朱标和老朱,接着就直接开始筹备起了远赴安南事宜。

虽然黎季柏才刚刚去信安南,但朱肃已然笃定,黎季牦必然会答允此事。

无他,延请他朱肃往安南,对他黎季牦来说,利大于弊。

朱肃如今已在黎季柏处,树立了“高人”的形象,黎季柏定然会将此事报知他的族兄黎季牦。再加上朱肃周王身份的加持,在安南受到的追捧,只怕不会比宋濂弱。

那么,对黎季牦来说,就也能增强安南新学的影响力,间接的增进他黎氏的影响力。

甚至,朱肃可是大明皇族子弟。若和这位周王处好关系,他黎氏,后面就相当于有了大明撑腰……

别管大明是不是真的会为他黎氏站台,但,只要让安南人看到他黎氏请来了大明的周王,所有人都会觉得,大明是与他黎氏交好的。

而大明,可是安南的宗主国。和宗主国的皇室成员交好,这也能极大的增进黎氏在安南朝堂的影响力。

至于为朱肃设立租界……这对安南来说,也不是不可答允的事情。

安南而今并无大明租界,但,安南的邻国占城,却是有一处大明的租界的,这一处租界由大明的南洋舰队驻防,大明将之经营成了一处海上丝路在南洋的贸易中转站。

因为有这一处大明的贸易中转站,许多番商与大明商人流入了占城国中,刺激了占城国的商贸发展,给占城国库带来了数量可观的财富。

占城国与安南国素来纷争不断,而经济上的优势,是会转变为战场上的胜势的。这笔由大明带来的财富,必然让安南吃了许多苦头,安南人必然对租界垂涎三尺。

因而这次能以迎接大明周王之名,向大明皇帝申请设立租界,于安南而言,也是一件好事。

但朱肃想办法让安南主动要求设立租界,自然也不是专程给安南送福利去的。

安南国,地势相对狭长,且其虽早年亦属华夏,但如今却已独自建国百年,国中之人早不知华夏为何物。

故而大明日后攻打安南,是必然要付诸以军事手段的。若大明由陆路从南至北攻安南,安南人必然依靠狭长的战略纵深,且战且退,和大明打游击,大明想要平定安南,必然麻烦至极。

且,大明仅仅与安南的北部接壤,日后郡县安南之后,朝廷的影响力想要辐射安南,也很难影响到安南的南部地区。

但若是在安南的中部,有一处大明经营许久的租界,那就不一样了。

要知道,作为安南的宗主国,大明在租界,可是拥有驻军和行政的权力的。面对安南狭长的战略纵深,大明大可以双管齐下,一面由早已磨刀霍霍的李文忠、蓝玉所部,从云贵边境进袭安南;另一面,则可以调兵进入租界,安南国的狭长地势,瞬间就会变成他们的弱点。

大明大可以由租界出兵,将安南国拦腰斩断,使其首位不能相顾。

有了租界,大明军队就可以从容从海岸线登陆安南,相当于一开打,就在安南的腹心之处直接捅上了一刀。

而且,租界既是管理安南的一处极好抓手,也是一处很好的范例所在。大明大可以好生经营租界,使得在租界的安南百姓,亲眼看到在大明治下,和在安南国主的治下有什么样的差别。在这样的差别下,必然有许多人选择为大明摇旗呐喊,自愿成为大明的顺民。这就能够避免许多不必要的叛乱发生。

要知道在瀛洲(倭国),正是因为星罗棋布的租界的存在,使许多倭国人对强大富饶的大明心生向往,因而使得倭国成为了大明最为重要的廉价劳动力来源地之一。

而倭国国主的统治,也在煌煌的投顺大明的民意之下,变得名存实亡。

因而,让大明在安南设立租界,就是朱肃为安南延请自己而开出的“价码”,且他亦笃定,安南一定会接受这个价码。

朱肃亦想到了有倭国殷鉴在前,黎季牦或许会忌惮让大明在安南设立租界的请求。

但是,黎季牦并非是什么安南圣人,他是一个在历史上谋朝篡位了的野心家。而野心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

自己的利益,一定会远远的高过于国家主权的。

纵使知道让大明设立租界,有可能会给安南国留下隐患。但,黎季牦一定会答允的。

毕竟,谋划窃国,本就是一场豪赌……已经对安南王位红了眼的黎季牦,不会在意把国家也当做筹码,押在赌桌之上。

……

果然,几个月后,黎季柏久违的再次拜访了朱肃。而这一次,他十分直截了当的述说了自己的请求:

“殿下,我安南欲在国中设立租界,并延请殿下您前往安南租界之中讲学……不知殿下您可愿意?”

“自是愿意。可据吾所知……安南国中,并无我大明之租界啊?”

听他所言,朱肃虽故作讶异,但其实已经知晓,必定是他已收到了黎季牦的回信。

果然,黎季柏下一句便道:“小臣已收到了国中央请设立租界的国书。”

“想来,以贵国皇帝陛下之仁厚,定然会同意我安南此请。”

朱肃故作恍然之状,而后便表示,若是大明确实在安南设立了租界,自己一定会向老朱求请,择机前往安南一行。黎季柏心花怒放,次日便向礼部提出要求见大明皇帝,并递上了那份求请设立租界的国书。

“兹有安南,恭顺谦和,侍奉天朝。故准其所请,设立租界,以示大明与安南同体一心,繁荣共昌。”

老朱对安南国书的批复很快就下来了,在朱肃与老朱的暗中商谈之下,大明敲定了在安南国都升龙城以东的一处海边荒村之处,修建大明租界。

对于大明的要求,黎季柏满口答允。他早已得到了族兄黎季牦的密信,信中嘱咐他便是大明要一些安南的沿海小城,也尽可大度给予。只要让大明的租界处在黎氏的势力范围之下就行。

而升龙城以东,正是他黎氏权势所能辐射的范围。而且大明要的还只是一处荒村,有什么不能给的?

但其实,大明向安南索取的这个地界,乃是一处能够承载千料宝船进出的绝佳港口,在日后,更是会成为安南国内的第三繁荣的城市:海防城。

安南设立租界的事,在大明与安南两头皆热,且各怀异心的推动下,进展的极为顺利。而在成功确立了设立租界事宜之后,黎季柏便立刻再度邀请了朱肃。

这一次,朱肃十分干脆的答应了黎季柏的邀请,并在上朝时向朱元璋提请了此事。很快,周王殿下将远赴安南传播学问的消息,便传遍了应天府的大街小巷。

书生们对此的热烈讨论,进一步让黎季柏确认了邀请朱肃的正确。

黎季柏先行归国,向黎季牦复命。他在离京之前,再次向朱肃表示了对他前往安南讲学的期待,而朱肃亦是表达了他对安南之行的期待,并表示既然能够前往安南广布新学教化,他必定不遗余力。

而后两个月后,朱肃的船队亦从应天府沿江入海,而后一路往安南而去。

“殿下,想来那里便是我大明,位于安南的租界了。”宝船之上,三保看了看手中的地图和司南,而后指向远处的那片陆地,对朱肃说到。

三保是老朱新赐给朱肃的一位内监,原是大明平定云南之时所俘获的一名俘虏,受宫刑入宫之后,成了宫中的内监。

老朱自从得知朱肃是穿越者后,对那些大明后世的“名人”们,就有了极为浓厚的挖掘欲与探究欲。似于谦于少保那种自不必说,对于“郑和下西洋”这种颇为传奇的经历,老朱亦是十分的感兴趣。

也因此,他曾在宫里暗暗寻找,是否有这位日后为大明立下赫赫功业的大太监的身影。而这位三保,便是老朱认为可能是“郑和”的人选,因此留在身边使人悉心培养,顺便观测其心。

出于对历史上靖难的忌惮,老朱自是不会将这位“郑和”,再次拨划到四子朱棣的手下。但若他真是“郑和”,一直关在宫中,埋没了一身的航海才能,这亦是暴殄天物。

恰好,朱肃的那位贴身老内侍祥登年事已高,因而,这次朱肃远赴安南,老朱便将三保这位“郑和”拨划到了朱肃的队伍里,让他作为照顾朱肃饮食起居的内侍,随同朱肃同来安南。

“嗯。”朱肃放下手中的望筒,点了点头。三保观测海图极具天赋,他所指的方向,确实是大明的租界无疑,他已经看到了那岸上翻飞着的大明龙旗。

显然,是先一步到达这里营建租界的南洋水师,已经将属于大明的旗帜插在了这片本属于安南的国土之上。

船队开始向租界前行,眼见那租界越发靠近,果然是许多身穿南洋水师衣袍的兵士,正热火朝天的营建着租界港口。

看着高大的宝船舰队靠岸,租界里的明军顿时热闹起来。

在此处修建租界码头的,正是朱肃的老伙计李景隆,自从与陈祖义一战后,李景隆便始终活跃于南洋,为大明巡弋着南海海疆。见到朱肃的船队前来,李景隆欣喜的来到了码头处迎接。

一番礼节过后,朱肃十分喜悦的攀住了李景隆的胳膊:“九江!经年不见,你可还好?”

“嗯,倒是晒黑了许多,更具男儿气概了。”

“五叔亦是,听闻五叔喜得了贵子?小侄没能过府祝贺,五叔还请勿怪!”李景隆对朱肃亦是极为亲近。在海上风吹日晒,这位昔日的纨绔公子,而今已完全是一副标准的将门子弟模样。

二人一阵寒暄过后,李景隆说起这处港口道:“水泥筑港快得很,但寻常屋舍,却还需要时间搭盖。听闻五叔欲在这安南国讲学弘法?虽然码头已能使用,但屋舍,只怕还需要耗费一些时候。”

朱肃点点头表示理解,而后道:“城墙之类设施的搭建,可以延后,先集中精力,建造供人住宿之屋舍。若人手不足,亦可以招揽安南本地百姓。”

“此番在安南,暂时是文斗甚于武斗,是以城墙等可先不急于一时。”

李景隆眨眨眼,点头表示自己明白了。朱肃正想视察一番周边,却听有人急急前来道:“禀周王殿下,小公爷。”

“安南平章黎季牦,携安南百官前来,欲为殿下接风洗尘。”

“黎季牦?”朱肃与李景隆对视一眼,皆有些讶异于黎季牦消息之灵通。

自己才刚刚登岸没几个时辰,黎氏居然就派人来迎了?

此事却是推拒不得,朱肃与李景隆旋即振奋精神,在租界港外,接见了前来相迎的黎季牦与安南百官。只见那黎季牦身量中等,颌下留一缕长须,倒也有几分翩然之态。其面容慈和,彷如敦厚长者,更兼未语先笑,一派老实人的模样。

若不是此人刚刚废了安南陈朝皇帝,且朱肃又从历史上知道了,此人最终会篡夺整个安南国……恐怕还真会被他这副极具欺骗性的外貌给骗了过去。

“呵呵呵呵,周王殿下亲自驾临下邦,下邦实在是蓬荜生辉。”黎季牦一见朱肃,便极其谦卑的说道。他甚至带着安南百官们,对朱肃行起了极为标准的跪拜礼:“小臣黎季牦,奉我安南国主之命,特来迎接上国周王殿下。”

“不必如此,请起,请起。”朱肃招呼道。心中却莫名觉得有一股寒意。这黎季牦态度越是低微,他越觉得此人不是好相与的货色。

凡礼下于人者,必有所求。这黎季牦对我如此热情,看来,在我身上的图谋,可不小啊!

第866章 铁腕州官第638章 燕王破阵第618章 金山堡第979章 进退两难第706章 破敌之策第826章 天兵第895章 单骑入寨第542章 倭王朝贺第578章 高丽分裂第368章 好大的官威啊第144章 何为帝王第517章 成王败寇第518章 京都来僧第950章 见龙卸甲第132章 借钱为何不早说?第360章 朵颜三卫第294章 倭国使节?第646章 马哈木的决断第981章 内斗第494章 织机出世第140章 茹太素,你找死!第93章 犁庭已毕第475章 一块肉饵,舆论封锁不攻自破第261章 各怀鬼胎第331章 一触即发第364章 我承认我有赌的成分第477章 铁铉明志第278章 盘门袭城第750章 帖木儿之死(下)第887章 小事化大第783章 西夷作乱第398章 朝会风云第764章 城狐社鼠第167章 其实那个是恭桶第201章 深山高人第304章 原来我真是华夏苗裔?第739章 大位之争第908章 被迫仁义第770章 沈森第523章 天皇之死第884章 再入贵州第57章 小公爷的敌意第567章 欲封徐达第465章 新学遇劫第711章 双线疑兵第473章 你竟然是铁铉!第790章 地圆说第927章 亲情之代价第59章 常氏有孕第84章 醒转第875章 水东宋氏第501章 什么京都,分明就是土村子!第292章 华夏一心,一统宇内第584章 毛骧的发落第710章 奇异宝刀第110章 城外皇庄第116章 尽信书,不如无书第809章 申斥李景隆第29章 犹疑第67章 朱铁柱第642章 借刀杀人第311章 大明,还要更加强大才行啊第537章 万寿节第678章 求助国内第96章 分封外疆第733章 利器神兵第426章 热气球升空!第69章 骗子来意第724章 再骗一次第586章 船队出发第585章 绝户倭地第699章 新种姓:须弥第490章 老农民朱元璋第24章 三百年魔咒第866章 铁腕州官第439章 那都是咱的钱!第55章 论火器第396章 应天宫中第765章 人市第33章 月中考较第362章 血战!第39章 朱标连跪第302章 二哥,你知道武侠小说吗?第258章 朱棣的分析第417章 原初之儒第135章 老朱的手腕第35章 杠第400章 老朱的朝堂博弈第59章 常氏有孕第467章 敢参加恩科者,当受万世唾骂!第816章 南海王陈祖义第732章 万军斩将第425章 请三位归天第298章 天下还有这样的贱皮子?第141章 赶鸭子上架第745章 大炮开兮轰他娘第518章 京都来僧第827章 飞跃天堑第284章 无双勇悍!第848章 驻足廉州
第866章 铁腕州官第638章 燕王破阵第618章 金山堡第979章 进退两难第706章 破敌之策第826章 天兵第895章 单骑入寨第542章 倭王朝贺第578章 高丽分裂第368章 好大的官威啊第144章 何为帝王第517章 成王败寇第518章 京都来僧第950章 见龙卸甲第132章 借钱为何不早说?第360章 朵颜三卫第294章 倭国使节?第646章 马哈木的决断第981章 内斗第494章 织机出世第140章 茹太素,你找死!第93章 犁庭已毕第475章 一块肉饵,舆论封锁不攻自破第261章 各怀鬼胎第331章 一触即发第364章 我承认我有赌的成分第477章 铁铉明志第278章 盘门袭城第750章 帖木儿之死(下)第887章 小事化大第783章 西夷作乱第398章 朝会风云第764章 城狐社鼠第167章 其实那个是恭桶第201章 深山高人第304章 原来我真是华夏苗裔?第739章 大位之争第908章 被迫仁义第770章 沈森第523章 天皇之死第884章 再入贵州第57章 小公爷的敌意第567章 欲封徐达第465章 新学遇劫第711章 双线疑兵第473章 你竟然是铁铉!第790章 地圆说第927章 亲情之代价第59章 常氏有孕第84章 醒转第875章 水东宋氏第501章 什么京都,分明就是土村子!第292章 华夏一心,一统宇内第584章 毛骧的发落第710章 奇异宝刀第110章 城外皇庄第116章 尽信书,不如无书第809章 申斥李景隆第29章 犹疑第67章 朱铁柱第642章 借刀杀人第311章 大明,还要更加强大才行啊第537章 万寿节第678章 求助国内第96章 分封外疆第733章 利器神兵第426章 热气球升空!第69章 骗子来意第724章 再骗一次第586章 船队出发第585章 绝户倭地第699章 新种姓:须弥第490章 老农民朱元璋第24章 三百年魔咒第866章 铁腕州官第439章 那都是咱的钱!第55章 论火器第396章 应天宫中第765章 人市第33章 月中考较第362章 血战!第39章 朱标连跪第302章 二哥,你知道武侠小说吗?第258章 朱棣的分析第417章 原初之儒第135章 老朱的手腕第35章 杠第400章 老朱的朝堂博弈第59章 常氏有孕第467章 敢参加恩科者,当受万世唾骂!第816章 南海王陈祖义第732章 万军斩将第425章 请三位归天第298章 天下还有这样的贱皮子?第141章 赶鸭子上架第745章 大炮开兮轰他娘第518章 京都来僧第827章 飞跃天堑第284章 无双勇悍!第848章 驻足廉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