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九章 古代宗师爱先秦

当时在秦始皇身边任内宫的首领,也可以成为内相,李斯自然是倡议焚书的丞相,也历来被视为儒家的叛徒,但可悲之处在于悖论成为了现实。李斯乃儒家巨匠荀子的高徒,也是儒家当时成就最高的宗师人物,正是这位儒家大宗师,居然倡议焚尽天下诸子百家的书典,只留法律、农业这些工具书籍。

只留工具不留思想,李斯实在是太过实用主义了。

李斯和赵高这两人的人品似乎不用再讨论了,可是这两人的才气却是无人能及。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建立并实施书同文车同轨,这一功绩远胜于修长城、疆域一统,始皇帝因此在历史上获得至高无上的荣誉。

历史是最公正的检验者,正因为书同文,中华民族才有了强大不朽的内聚力,才得以把古文明延续到后世,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中的硕果仅存。

西方文明称霸后世,也跟大英帝国的全球建立殖民地有关系,如美国、加拿大、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等等,这些殖民地后来虽然独立,用的还是英文,正是因为英语,这些国家都成为英语民族,自然也有强大的内聚力,自然形成一个强大的同盟,这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就能看出来,两次打败德国的都是英语民族国家的联盟。

书同文,是心同往的重要支撑,起码也是重要手段。

其后美国称霸全球,无人能与之抗衡,原因也是这个,一个国家再强大,也无法跟遍布全球的英语民族国家相抗衡,无论人力物力科技发展都是没法匹敌。美国只是个领头羊,身后站着的是整个英语民族国家同盟。

在先秦时代,最重要的是种族,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可是随着历史的发展,文字跟种族具有相等的内聚力,只要使用同一文字,基本就可以视为同一民族、同一战壕。

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同样也是淘汰了无数种族、融合了无数种族,最后形成的新种族。但是,奇迹发生了,有遗传学家从汉人的DNA中检测到,汉人的DNA还是最纯粹的,基本没有外来者的影子,现代汉人跟商周时期古代汉人的DNA基本一样!也就是说,汉族虽然融合了很多民族,仍然保留着纯粹的种族特性。

如果非要做出结论的话,只能说汉族的同化能力太强了,把异族的DNA全部同化掉了。

解释一下,所谓先秦时期,指的是东周以后,秦一统六国之前这段历史时期,大抵就是春秋战国时期。那是诸子百家风起云涌的时代,就是现在回首望去,依然代表着中华民族思想史、哲学史的最高峰,后人只能高山仰止、匍匐膜拜。

那一段时期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何能让一个民族的能量空前爆发出来,这还真是个谜,甚至让人疑惑外星文明是否在那个时期造访过中原大地。

回头还是说书法。李斯、赵高当时为了书同文可谓胼手抵足,两人整日忙忙乎乎,分别写了许多碑文,竖在全国各地。这些碑文实际就是大秦帝国文字书写的教科书,统一了全国的文字书写方法,摒弃了六国时期各个国家各自使用的金文等等。

这两人只是按照标准写,心里根本没有书法这个概念,却无意中达到了篆字的最高境界,后世无人可比。

两汉时期篆书依然是通用文字,也是官方文字,只是吏员们因公务缘故,求快写出了一种新的书法,就是隶书,字面上的意思就是,这是吏员写公文专用文字,跟篆书相比,相当于简化了。

汉隶书法作品后世流传不少碑文,但都没有撰写者的名字,那时候的人古朴,根本没有留名后世的想法,这些汉隶也都跟秦篆一样,达到了最高水准,后人怎样临摹,也只能是照猫画虎,能得其形就很了不起了,想得其精髓难于登天。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风气,其中的气韵直接反映在各时期大师级的艺术作品中,秦篆汉隶正是秦汉时期风气的缩影。

秦篆霸气,有种君临天下,唯我独尊的气势,秦始皇在历史上被尊称为祖龙,秦篆就是祖龙气势的生动体现。

何谓祖龙,就是龙这种生物的第一头,由天地而化生,其后的龙都是他的子孙。若有人问一条龙怎么能生育子孙,还是请教社会学家、人类学家、生物学家和遗传学家吧,没法解释。

若是从帝制体系来说,秦始皇的祖龙称号倒是名副其实,他是中国中央集权制的创建者,后世的两汉、隋唐宋明清这些大一统帝国的制度,都是大秦帝制的子孙,是大秦文脉的传承者。

汉隶古朴纯粹,不过也不乏飞扬临天下的大气,至于其艺术内涵,无法用言语文字能够形容。若是用文字能描述得一清二楚,也就不是艺术品了,艺术品的最高境界近乎天道,与佛道两家的道异曲同工,若是佛家的境界能用文字表达出来,也就没有皇皇巨著《大藏经》了。

况且所说的欧褚颜柳,就是书法史上唐朝四大家: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他们树立起了楷书的规矩法则,所说唐人尚法就是这个意思。

欧褚颜柳自然也是书法最高境界之一,代表的是楷书,况且说拿苏轼和司马迁相比,就像拿唐楷跟汉隶相比,这两者都代表各自时代的风气,无法两相比较,更不能评判其高下。

陈慕沙想了一会儿,认为况且的话在理,他从来没从这个角度思考问题。复古派的人都是这样,两汉以下的文章,他们既不看,也不屑于看。这先入之见一旦形成,几乎牢不可破。

另外还有一点,东坡是理学家的死敌,东坡生前就跟理学创始人程颐兄弟有过节,他就是看不惯理学家那副代表人类道义最高点的嘴脸,有机会就嘲讽谩骂理学家,一点不留余地,所以理学家都恨死苏东坡了。

明代排斥苏东坡不仅仅在于理学的盛行,还在于八股当道,学八股的人最忌讳苏文,因为苏文才气横溢,往往溢出规矩法则之外,若是学的不到家,的确有画虎不成反类犬的后果。所以在科场中,那些宗师宿儒都再三告诫弟子学生们,文章中千万不要有苏文的气息,否则等着落第吧。

长久以来,文林中就形成了规矩,东坡不可学,最后就是东坡的文章不能看。

陈慕沙以前从不读东坡文章,由于况且不遗余力一而再再而三再揄扬东坡,他也就心生好奇,后来况且失踪,他想念弟子,没事时翻看《苏轼全集》,似乎想从中看到况且的身影。

陈慕沙手头正好有一部《苏轼全集》,还是绝版宋版书,乃是陈家的传家宝,这一部书即便在明朝也是无价之宝,拿什么金银珠宝都不会交换,况且得了那么多珠宝,就是和盘托出,也没人愿意换给他如此完好无缺的宋版《苏轼文集》。

况且自然认得出来,这可是宋版书啊,煞是眼馋,不过这是老师的传家宝,他当然也就是开开眼界,不会有别的想法。只是看到老师居然因为他读东坡文章,心里还是很感动。

“嗯,你这说法很有道理,我以前没仔细想过,也没听人说过。我听说你让你师兄给南监送去一封信,想要在南监振兴苏学,我原来没在意,认为这是绝无可能的事,现在听你这一说,倒是很有道理,就看你以后能不能说服南监那些老顽固了。”陈慕沙笑道。

“弟子尽力而已,达到什么效果并不重要。”况且说道。

“正是,尽人力、听天命。人力有时而穷,天命无穷无尽。我看过年后,你去南监读书吧,我跟你师兄都是这个想法。你在南京,你师兄能随时照顾你,不会有人欺负你。”陈慕沙道。

“去南监?人家会收我吗?我的科举功名太低了吧。”

其实况且倒不担心这个问题,南监就是南京的国子监的简称,两京国子监实际是贵族学校,主要招收贵族子弟,每年各省也有些进入国子监的名额,少得可怜,比后世考哈佛还困难,就别提北大清华了。

明朝时的国子监绝对是全球最高学府和创意文化中心,那时候欧洲文明还在发展时期,跟明帝国没法比。

况且有个最大倚仗,就是武城侯府二老爷的身份,这可是名副其实的贵族,即便没有爵位也不影响其身份,用这个身份可以直接进入国子监。但他暂时不想让人知道这身份,所以也没想过去南监。

“有你师兄保荐,你进南监还不就是一句话的事么,魏国公也出面跟南监祭酒说了,你随时可以去南监读书。”

“魏国公都发话了?”况且真没想到魏国公会为自己出面。

“是我跟他提议的,他表示赞同。”陈慕沙笑道。

况且心中一股暖流涌过,陈慕沙不仅是恩师,更像是父亲,甚至比父亲对他照顾的还好。

第四百零三章 左羚铁心随况且第二百二十八章 众人盼神医再现第六百一十三章 老夫子透露玄机第二百四十三章 周西施效颦东施第四百三十三章 双方阵营起风浪第一百七十五章 况且再遇上官燕第四百三十四章 况且得罪众评委第四百一十八章 左羚悄然抵姑苏第二百三十五章 况且拜见练知府第五百五十三章 况且心中溜弹幕第三百六十二章 周父高价收诗稿第八十七章 范秀才醍醐灌顶第五百零七章 迈进侯府当老爷第五百六十五章 郑家寻找突破口第二百零六章 局势走向白热化第八十一章 禅僧智永铁门限第七十九章 办学堂万事俱备第三百六十五章 三从四德谱新篇第五百六十九章 国公爷升堂断案第二百六十五章 文宾真心道实情第一百四十四章 西门雪酷似况毓第七百五十三章 海外势力传消息第六百九十九章 国公夫妇扮公婆(上)第七百五十一章 况且初入国子监第四百五十八章 唐伯虎再求况且第七百章 魏国公监护况且第二百八十章 况且被疑施妖法第六百一十七章 左羚难以除心魔第五百四十九章 海盗家族有邪性(上)第四百四十五章 王若非觊觎左羚第六百五十八章 况公子押题乡试第三十二章 密室惨案设悬念第三百六十三章 苏东坡转世重生第一百四十七章 况且被告上大堂第六十一章 不知身心在何处第一百四十章 盐帮撤出凤阳城第七百六十六章 星光龙天运在身第六百九十三章 两位神人忽现身第三百六十六章 况且全盘接赌局第二百二十五章 陈慕沙突然光临第四百八十二章 德清和尚红了脸第一百八十四章 况且身份遭质疑第三十四章 况且受命心惶惶第二百九十一章 绑匪首领吓破胆第六百九十三章 两位神人忽现身第九十八章 况且偶得兵器符第四百二十一章 涮羊肉坊迎嘉宾第七百六十八章 旧兵符再度复活第四百七十五章 况且参悟生死关第三百九十章 秋香事急乱烧香第六百五十八章 况公子押题乡试第四百七十三章 况公子预留后手第三百章 众人难解心头疑第五百零二章 小王爷质疑神画第五百零一章 文宾决定入南监第一百六十章 况且挑战众名医第七百一十三章 周家巨资捐官府第五十章 江湖之行第一步第三百零三章 师兄弟相互取笑第三百六十七章 众人下注起波澜第七十五章 无法捕捉的内力第七百二十六章 德清亲见地狱图第六百一十九章 武城侯京城糟心第四百一十三章 况且离魂获灵感第二百九十七章 况公子怒掀酒桌第一百四十九章 有惊无险除后患(上)第六十四章 初行医一战成名第五百六十五章 郑家寻找突破口第四百一十六章 李香君声名再起第三百九十二章 令人不齿的学问第四百二十三章 左姑娘宛若仙子第七百六十二章 况公子迎娶红袖第五百六十三章 一场恶战倒计时第二百四十四章 文杰梦想娶秋香第六百三十九章 老夫子张榜告示第三百二十六章 况公子赤子之心第四十章 张铁衣滴水不漏第十四章 拜见老夫子第四百九十六章 唐伯虎宣布纳妾第八十四章 况且夜探萧妮儿第五百二十二章 秋香瑟瑟乱方寸第五百零六章 左羚拒嫁小王爷第五章 留得残荷听雨声第六十章 神秘女人寻况且第六百七十一章 知府宴请有蹊跷第三百三十四章 唐伯虎自怨自艾第三百九十二章 令人不齿的学问第四百一十七章 诱人信息满天飞第二百八十四章 苏州府全城搜捕第二十三章 况且智评才子诗第二百三十四章 老夫子喜笑颜开第五百四十五章 八抬大轿娶秋香第三百一十八章 况公子情真意切第二百三十六章 师生重提无头案第二百三十六章 师生重提无头案第二百七十一章 都御史突然到访第四百三十二章 四评委马失前蹄第六百九十八章 嘉靖密旨护新郎第四百一十一章 众才子闲话赌局第六百三十七章 萧妮儿质疑况且
第四百零三章 左羚铁心随况且第二百二十八章 众人盼神医再现第六百一十三章 老夫子透露玄机第二百四十三章 周西施效颦东施第四百三十三章 双方阵营起风浪第一百七十五章 况且再遇上官燕第四百三十四章 况且得罪众评委第四百一十八章 左羚悄然抵姑苏第二百三十五章 况且拜见练知府第五百五十三章 况且心中溜弹幕第三百六十二章 周父高价收诗稿第八十七章 范秀才醍醐灌顶第五百零七章 迈进侯府当老爷第五百六十五章 郑家寻找突破口第二百零六章 局势走向白热化第八十一章 禅僧智永铁门限第七十九章 办学堂万事俱备第三百六十五章 三从四德谱新篇第五百六十九章 国公爷升堂断案第二百六十五章 文宾真心道实情第一百四十四章 西门雪酷似况毓第七百五十三章 海外势力传消息第六百九十九章 国公夫妇扮公婆(上)第七百五十一章 况且初入国子监第四百五十八章 唐伯虎再求况且第七百章 魏国公监护况且第二百八十章 况且被疑施妖法第六百一十七章 左羚难以除心魔第五百四十九章 海盗家族有邪性(上)第四百四十五章 王若非觊觎左羚第六百五十八章 况公子押题乡试第三十二章 密室惨案设悬念第三百六十三章 苏东坡转世重生第一百四十七章 况且被告上大堂第六十一章 不知身心在何处第一百四十章 盐帮撤出凤阳城第七百六十六章 星光龙天运在身第六百九十三章 两位神人忽现身第三百六十六章 况且全盘接赌局第二百二十五章 陈慕沙突然光临第四百八十二章 德清和尚红了脸第一百八十四章 况且身份遭质疑第三十四章 况且受命心惶惶第二百九十一章 绑匪首领吓破胆第六百九十三章 两位神人忽现身第九十八章 况且偶得兵器符第四百二十一章 涮羊肉坊迎嘉宾第七百六十八章 旧兵符再度复活第四百七十五章 况且参悟生死关第三百九十章 秋香事急乱烧香第六百五十八章 况公子押题乡试第四百七十三章 况公子预留后手第三百章 众人难解心头疑第五百零二章 小王爷质疑神画第五百零一章 文宾决定入南监第一百六十章 况且挑战众名医第七百一十三章 周家巨资捐官府第五十章 江湖之行第一步第三百零三章 师兄弟相互取笑第三百六十七章 众人下注起波澜第七十五章 无法捕捉的内力第七百二十六章 德清亲见地狱图第六百一十九章 武城侯京城糟心第四百一十三章 况且离魂获灵感第二百九十七章 况公子怒掀酒桌第一百四十九章 有惊无险除后患(上)第六十四章 初行医一战成名第五百六十五章 郑家寻找突破口第四百一十六章 李香君声名再起第三百九十二章 令人不齿的学问第四百二十三章 左姑娘宛若仙子第七百六十二章 况公子迎娶红袖第五百六十三章 一场恶战倒计时第二百四十四章 文杰梦想娶秋香第六百三十九章 老夫子张榜告示第三百二十六章 况公子赤子之心第四十章 张铁衣滴水不漏第十四章 拜见老夫子第四百九十六章 唐伯虎宣布纳妾第八十四章 况且夜探萧妮儿第五百二十二章 秋香瑟瑟乱方寸第五百零六章 左羚拒嫁小王爷第五章 留得残荷听雨声第六十章 神秘女人寻况且第六百七十一章 知府宴请有蹊跷第三百三十四章 唐伯虎自怨自艾第三百九十二章 令人不齿的学问第四百一十七章 诱人信息满天飞第二百八十四章 苏州府全城搜捕第二十三章 况且智评才子诗第二百三十四章 老夫子喜笑颜开第五百四十五章 八抬大轿娶秋香第三百一十八章 况公子情真意切第二百三十六章 师生重提无头案第二百三十六章 师生重提无头案第二百七十一章 都御史突然到访第四百三十二章 四评委马失前蹄第六百九十八章 嘉靖密旨护新郎第四百一十一章 众才子闲话赌局第六百三十七章 萧妮儿质疑况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