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第210章 你家族是谱批发的?

第210章 你家族是谱批发的?

朱元璋颔首道:“高丽为藩千年,当地人已经习惯了这种状态,贸然改变会引起人心骚动。”

“且此地离大明太远,也难以统治,若不封藩恐不久之后会步入大唐后尘。”

陈景恪点点头又摇头,说道:“我赞同陛下前半部分推断,后半部分有待商榷。”

朱元璋眉头一挑,心道咱可就喜欢听你这么说了。

每次你这么一说,准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哦?给咱说说你是怎么看的。”

陈景恪说道:“高丽作为千年藩属,当地人已经习惯了向国王效忠。”

“猛然让他们向远在几千里外的天子效忠,确实会有不适应。”

“大秦一统天下,推行郡县制也面临过这种情况。”

“汉朝吸取了秦朝教训,采用郡国并行制度。”

“慢慢的让百姓习惯郡县制,最后削藩成功让郡县制落地。”

朱元璋点头说道:“咱也是这个意思,先在这里建立藩属国。”

“至于要不要削藩,以后看情况再说吧。”

陈景恪直接反对道:“不,陛下必须要从一开始就做好削藩的准备。”

“高丽必须被朝廷直管,不可分封出去。”

朱元璋疑惑的道:“哦,为何?”

陈景恪拿出了自己画的一张地图,上面有大明东部沿海轮廓,辽东、高句丽以及日本。

和当前时代地图的画法不同,更类似于前世那种。

这不是他第一次画地图,朱元璋早就习惯了,所以也没说什么。

指着地图上面日本、苦叶岛、虾夷岛、海参崴等地,陈景恪说道:

“陛下且看,大明想要经略这些地方,高丽就是绕不过去的战略要点。”

“甚至我们可以说,谁拥有了此地,谁就扼守住了整个东北海域的咽喉。”

“这样的战略要地,必须掌握在朝廷手里。”

朱元璋的战略眼光自然不差,听陈景恪这么一提醒,也醒悟过来。

确实啊。

虾夷岛、苦叶岛、海参崴这些地方虽然苦寒,可也能生存。

将来也是可以册封一两个子孙过去为王。

关键是日本,这片土地才是最重要的。

高丽就是通往这些地方的钥匙,自然是掌握在朝廷手里才是最合适的。

可问题来了。

“此地离大明太过遥远,就算以伱之法最终归于朝廷,治理起来终归是不方便,这是一个极大的隐患。”

陈景恪说道:“陛下说的是从陆地去高丽,自然路途遥远。”

“可是从海上走,山东登州离高丽最近处不到四百里。”

“黄河回归故道,日后迁都洛阳,政令从洛阳宫经黄河直达渤海,然后换乘海船前往高丽。”

“从黄河入海口到旅顺口不过五百里,从旅顺口到达高丽也是五百里。”

“一路全是水路,往来非常方便,比起往来两广、云南、四川还要方便,何来遥远之说?”

朱元璋皱眉道:“海上风浪大,太过凶险啊。”

陈景恪反驳道:“陛下忘了新式海船了吗,安全性大增。”

“这次护送大明使节团,山东水师就和北元辽东水师进行了一场大战。”

“我军主动驶入深海,利用风浪以弱胜强击败北元水师。”

“新式战船才出现半年多,造出来的多是中小型船只。”

“据说现在正在造五千料大船,一旦成功渤海、黄海的风浪,将再无威胁。”

“而且青州已经是北方最大的晒盐基地,稍加发展必是一座极其繁华的城市。”

“有青州作为支撑点和抓手,可轻易控制住高丽。”

朱元璋若有所思的道:“你当初设计黄河改道,在青州设盐场。”

“还有蛊惑咱开海、组建水师、打造新式海船,是不是就已经算到今天了?”

陈景恪倒也没有隐瞒,说道:“陛下英明,不过要说专门为了算计高丽倒也不至于,不过是搂草打兔子罢了。”

“毕竟黄河改道受益最大的,还是河南、山东、北平南部以及整个淮北地区。”

朱元璋摇摇头,说道:“英明个屁,被你小子骗的团团转。”

“走一步看两步的是人才,看三步的是天才,你小子走一步能看五六步。”

“你准备怎么安排这块地,一并说吧,也别一点一点往外挤了。”

陈景恪‘嘿嘿’笑道:“是陛下安排,我只是提点小小的建议。”

朱元璋嗤笑道:“行了,别拍咱的马屁了,快说。”

陈景恪这才正色道:“陛下担心高丽复叛,我以为可能性不大。”

“唐朝时,高句丽、新罗、百济和中原的交流并不频繁,当地人对中原也并不向往。”

“尤其是高句丽和百济,更是与中原敌对。”

“就算是新罗,也只是迫于高句丽的压力,才不得不向大唐称臣。”

“所以才有了后来的降而复叛,让新罗捡了个便宜。”

“但也正因为大唐曾经彻底征服过他们,让他们对中原生出了敬畏之心。”

“即便新罗攫取了胜利果实,也依然不敢真的生出叛逆之心。”

“他们始终向中原称臣,主动学习中原文化和习俗。”

“经过数百年的同化,尤其是程朱理学的传入,让高丽大部分人都心向大明。”

“《华夏简史》的传播,消除了双方之间最后一点隔阂。”

“这也是我建议陛下派出使节团的原因。”

“可以说,此时的高丽就是一颗熟透了的果子,等着大明去采摘。”

一席话说的朱元璋也不禁连连点头:

“有道理,细思确实如此,那你觉得该如何实施统治呢?”

陈景恪说道:“按照陛下之前的计划,将潭王封在此地。”

“但他这个王只是个傀儡,是过渡性质的。”

“所以,在制度上要做出改变,不能弄成先秦时期的封国,最好效仿汉朝。”

“藩王虽然有极大的权力,但相国等官吏,需要朝廷派遣。”

“然后迁徙高丽百姓到中原定居,现在河南、山东两省加起来,不足一千万人口。”

“完全可以在这里安置百万人。”

“再从南方人口稠密的地方,迁徙一部分百姓去高丽。” “这次人口清查,定然会查出很多隐户。”

“这些隐户都是无地之人,去高丽就给他们分田分耕牛,再分一个婆娘,他们肯定会愿意去的。”

朱元璋再次点头,当初要饭的时候,谁要是给他分田分婆娘,让他去哪都愿意。

“还有大户人家的奴仆,大明继承了辽金宋元三朝太多的糟粕。”

“汉唐时期朝廷努力减少贱籍奴隶,隋朝隋文帝更是公开和贵族抢夺人口,不允许贵族蓄奴。”

“据说唐太宗年轻时,因为家中奴仆太少,土地没有人耕种,其母太穆窦皇后带领他们亲自种田。”

“只是辽金元乃蛮夷建国,还保留了这种制度。”

“至于宋朝我都懒得再鄙视他们了,他们是第一个主动增加贱籍人数的朝代。”

“甚至一度将平民的地位,贬低到和贱民同等,就这还好意思说自己以文治国。”

“后来大明立国,您老人家日理万机,需要处理的事情太多,没顾得上这一块。”

“这些糟粕制度就被保留了下来。”

“这些奴仆虽然生活在大明的土地上,却并不能算是陛下的子民,而是他们主人的私有物品。”

“这叫什么?这叫与君抢民,他们抢夺了本属于您的人口。”

朱元璋越听越觉得不对劲儿,听到后面一脑门黑线,打断道:

“行了行了行了,咱知道你爱民如子想废除奴籍。”

“不用拐弯抹角,这件事情又不影响国体,咱就答应你了。”

“你直说,准备怎么改?”

陈景恪心下一喜,说道:“废除奴籍,将奴仆改成契约制。”

“契约时间为五年、十年、十五年不等,期间要保证奴仆的薪酬和基本的权益。”

“时间到了之后,如果双方都同意,可以到衙门续约。”

“如果双方有任意一方不同意,则不能续约。”

朱元璋突然沉默不语,让陈景恪很是担忧,莫非他不同意?

哪知,朱元璋却幽幽的问出一个问题:

“你可听说过纳妾救人的说法?”

陈景恪摇摇头,纳妾和救人有什么必然联系吗?

朱元璋叹道:“当人活不下去的时候,有人递过来一根稻草,都是活命的希望。”

“尤其是乱世,百姓无立锥之地,男人都活不下去,女人更是凄惨。”

“哪个大户人家,要是肯广纳妾室广收奴仆,即便他再刻薄,也会被视为大善人。”

陈景恪明白了他的意思,就是害怕有些穷人,连做奴仆的机会都没有。

对于这个想法,他只能说很幼稚。

“陛下,大明现在地广人稀,还远未到考虑此事的时候。”

“前朝有丁税,大明准备摊丁入亩。”

“不用缴纳丁税不用服徭役,就算失去土地,百姓还能靠做工勉强糊口。”

“况且,大明未来要给皇子皇孙们建制立国的,又需要大量的人口。”

“就以晋王为例,他想在碎叶川立国,就算给他五百万人都不够用。”

“您有二十几个儿子,太子现在有三个儿子,未来会更多。”

“太孙也会有很多儿子,太孙的儿子也会有很多儿子……”

“就大明这点人口,就算再翻十倍,都不够用。”

“现在咱们多解救一个人,未来就能繁衍出十个人来,缓解大明的人口压力。”

“我们现在面临的,是与之前任何一个朝代都不一样的情况,不能再用以前的老思想去衡量问题了。”

“陛下,这是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需要您拿出魄力,做前人连想都不敢想之事。”

朱元璋被这一句‘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给说的热血沸腾,恨不得马上推行变革册封诸王。

然而老朱毕竟是老朱,很快就冷静下来:

“嘿嘿,一不小心又差点被你小子给忽悠了,什么做前人不敢想之事。”

“咱只要大明国祚能多延续几年就满足了。”

“不过你这个提议确实有几分道理,摊丁入亩之后,大明百姓身上的重担减轻了许多。”

“就算真的失去了土地,也能活的下来……”

“嗯,咱想起来了。还要开海,在民间推广手工业,生产很多商品……”

“如果能赚到钱,肯定会有人扩大规模,雇佣人手做工。”

“如此一来,失地百姓凭借做工也能活下来。”

“嘿……你小子的算计可真深啊,环环相扣……”

“你能给咱说说,你还设计了那些环节,让咱也涨涨见识……”

陈景恪憨笑道:“陛下真的太高看我了,有些真不是提前设计好的。”

“世界的规则本就是一张环环相扣的大网,牵一发而动全身。”

“大明之前的变革,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朝局和民生。”

“之后的每一项改革,其实都是之前变革的延伸罢了。”

朱元璋略微一想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露出释然之色。

要是陈景恪真能算那么远,他反而要寝食难安了。

只是他不知道,陈景恪是穿越者,是站在历史高度来做的布局。

已经不是走一步看五步,而是看的全局,看的几百年后。

不过陈景恪已经说服了他,废奴确实会引起权贵和大户的反对。

可比起当年隋文帝,从士族、勋贵、豪强手里抢夺人口,难度要小了不知道多少倍。

而且废奴的时机也确实成熟了。

以前有人头税、有徭役,还有其他各种限制。

真全面释放奴仆,反而是害人。

现在这些全都取消了,百姓的生活压力减小。

而且大明现在确实地广人稀,有足够的土地分给百姓。

废奴反而有助于恢复生产,为后续分封诸王打基础。

最后一条才是关键的,人口自然优先给子孙后代的封国,你敢和咱的子孙抢人口。

你家族谱是批发的不成?

“好,此事咱会和太子商议,让他一并拿出改革章程来。”

“等人口和土地清查完毕,和新税法一起颁布。”

陈景恪欣喜的道:“陛下圣明。”

朱元璋无视了他的马屁,说到:“高丽之事你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本章完)

第237章 无题第337章 解缙的震惊第480章 李善长眼中的大同第25章 明心志165.第164章 谁说儒生讨厌改革148.第147章 军功爵制第429章 无题第268章 无题第468章 族诛第36章 能不能换句话?第490章 无题第83章 让他当驸马?130.第130章 皇商要不得228.第227章 力学第303章 你们存在的价值是什么155.第154章 两个亿啊两个亿140.第139章 唐高宗就是这种病第434章 学傻了第271章 进退有据第352章 你特么想反皇权?第322章 卡制度漏洞第454章 华夏在我肩上担着第490章 无题第29章 惊叹的朱重八第282章 来自学生的质疑第377章 无题第458章 上钩第77章 成为时代的探索者第50章 老朱脸上挂不住了第56章 别拍咱的马屁第326章 有钱任性第84章 徐达还朝第62章 制度上的无奈95.第95章 将老朱家治的明明白白第272章 朱雄英的妙计第436章 封侯和一些事的后续第394章 一国两分治第291章 这就是大明第446章 人祸天灾春节快乐第13章 思烹狗第389章 大明二代之臣纷登场第386章 分封的深层次谋算169.第168章 毛骧:好像哪里不对第350章 时代的需求第254章 何为盛世第347章 明朝的苏武第264章 动起来的大名第476章 兵发西州第16章 李善长的怨愤第440章 我都想弄死他第236章 我去184.第183章 兄弟齐心第10章 险恶的政治斗争第327章 时代的尘埃第376章 老朱亲自斟茶第339章 属于华夏的学问第420章 官第15章 太孙伴读第369章 凭空变出土地?第483章 理学之冠第13章 思烹狗第318章 洛下学宫218.第217章 无题第268章 无题188.第187章 党同伐异第259章 良善者难成大事第18章 和朱元璋住一个屋檐下165.第164章 谁说儒生讨厌改革第378章 朱樉太卑鄙啦100.第100章 廷议第373章 大战将起第237章 无题第481章 二杨相会第10章 险恶的政治斗争120.第120章 神乎其技第52章 解决之法第297章 建文?嘉文?第2章 大明嫡长孙第71章 自古以来198.第197章 儒家不可废第243章 吕宋194.第193章 琉璃动人心第35章 大本堂开课213.第212章 麻六甲海盗第483章 理学之冠第375章 花钱是一门学问158.第157章 蓝玉:太孙心里有我第387章 不打西域打天竺99.第99章 你们父子逗大家玩是吧196.第195章 徐家要出皇后啊第265章 直捣黄龙第77章 成为时代的探索者第311章 用工荒第275章 百万常备军第341章 挖坑杀人112.第112章 方孝孺疯了?88.第88章 我徐达同意他做伴读133.第133章 天降异象128.第128章 雄才大略马皇后
第237章 无题第337章 解缙的震惊第480章 李善长眼中的大同第25章 明心志165.第164章 谁说儒生讨厌改革148.第147章 军功爵制第429章 无题第268章 无题第468章 族诛第36章 能不能换句话?第490章 无题第83章 让他当驸马?130.第130章 皇商要不得228.第227章 力学第303章 你们存在的价值是什么155.第154章 两个亿啊两个亿140.第139章 唐高宗就是这种病第434章 学傻了第271章 进退有据第352章 你特么想反皇权?第322章 卡制度漏洞第454章 华夏在我肩上担着第490章 无题第29章 惊叹的朱重八第282章 来自学生的质疑第377章 无题第458章 上钩第77章 成为时代的探索者第50章 老朱脸上挂不住了第56章 别拍咱的马屁第326章 有钱任性第84章 徐达还朝第62章 制度上的无奈95.第95章 将老朱家治的明明白白第272章 朱雄英的妙计第436章 封侯和一些事的后续第394章 一国两分治第291章 这就是大明第446章 人祸天灾春节快乐第13章 思烹狗第389章 大明二代之臣纷登场第386章 分封的深层次谋算169.第168章 毛骧:好像哪里不对第350章 时代的需求第254章 何为盛世第347章 明朝的苏武第264章 动起来的大名第476章 兵发西州第16章 李善长的怨愤第440章 我都想弄死他第236章 我去184.第183章 兄弟齐心第10章 险恶的政治斗争第327章 时代的尘埃第376章 老朱亲自斟茶第339章 属于华夏的学问第420章 官第15章 太孙伴读第369章 凭空变出土地?第483章 理学之冠第13章 思烹狗第318章 洛下学宫218.第217章 无题第268章 无题188.第187章 党同伐异第259章 良善者难成大事第18章 和朱元璋住一个屋檐下165.第164章 谁说儒生讨厌改革第378章 朱樉太卑鄙啦100.第100章 廷议第373章 大战将起第237章 无题第481章 二杨相会第10章 险恶的政治斗争120.第120章 神乎其技第52章 解决之法第297章 建文?嘉文?第2章 大明嫡长孙第71章 自古以来198.第197章 儒家不可废第243章 吕宋194.第193章 琉璃动人心第35章 大本堂开课213.第212章 麻六甲海盗第483章 理学之冠第375章 花钱是一门学问158.第157章 蓝玉:太孙心里有我第387章 不打西域打天竺99.第99章 你们父子逗大家玩是吧196.第195章 徐家要出皇后啊第265章 直捣黄龙第77章 成为时代的探索者第311章 用工荒第275章 百万常备军第341章 挖坑杀人112.第112章 方孝孺疯了?88.第88章 我徐达同意他做伴读133.第133章 天降异象128.第128章 雄才大略马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