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5 工房师爷

015 工房师爷

(各位书友请继续投推荐票支持,让本书能够在新书榜上站稳脚跟)

苏昊的犹豫,丝毫也没有出乎韩文和方孟缙的预料,在他们看来,如果苏昊十分爽快地答应了,那才是奇怪的事情呢。

要说清楚这件事情,要先从明朝的官吏制度和科举制度说起。

明朝县衙里的官吏,一共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官,一般的县里只有4个能够称为官的人,也就是知县、县丞、主簿和典史,这都是由朝廷直接任命的,用后世的标准来说,就是所谓公务员了。

第二个层次是吏,包括县衙下属各个部门里的负责人和技术人才。吏的数量根据各县的事务多少以及财力多寡而不同,少的有二三十人,多的可以达到上百人。吏的来源是从民间招募,最早甚至是以徭役的方式征用来的。

根据明朝的制度,愿意充吏役者要自己先提出申请,称为“告纳”,然后由里老乡绅具保,上报至州县。州县的长官觉得合适后,会报给上一级的府,府再报布政司核准,这样申请人就成为一名正式的吏员了。

在一个县里,官员人数很少,主要是负责一些大政方针的把握。县里的具体事务都是由吏员负责操办的,所以有“官治之实皆吏治之耳”的说法,意思是说国家名义上是由官治理的,但实际上却是由吏治理的。

一个县有几万至几十万人口,各种事务也是非常繁多的。所以,在县衙里,设置了许多个部门,其中主要的是与中央的六部相对应的吏、户、礼、兵、刑、工六房,分别管辖一个方面的事务,六房的负责人,就称为六房书吏。除了六房之外,县衙下面还会有马科、粮科、架阁库、册房等其他部门,也都分别有负责具体事务的吏员。

在县衙里,书吏属于技术干部,此外还有负责出力干活的吏员,称为典吏。在书吏和典吏之上,则有管人事的吏员,称为司吏。

吏员与官员相比,地位稍低一些,用后世的标准来看,官员属于县领导,而吏员就属于县里各个委、办、局的负责人了。

在后世,县领导与委办局负责人之间,不过是一个级别差异而已,但在明朝,二者之间却是有一条深不见底的鸿沟。

明朝的官,是通过科举制度选拔出来的,随着政绩的积累,官员可以逐渐升迁,从一个小小的知县,升到六部尚书甚至内阁大学士,也都有可能。

而吏员则不同,他们是通过向社会招聘的方式招收进来的,基本没有什么升迁的机会。在明朝初年,为了给吏员们一些希望,曾规定吏员经过三次考核,也就是服役满九年之后,可以获得出任官职的资格,称为“出身”。但事实上,规定仅仅是规定,由于吏员人数众多,而官缺极少,所以真正能够获得升迁的吏员数量很少,而且多数只能补充到那些科举出身的官员所不愿意从事的岗位上去。

如果仅仅是在自己的岗位上无法升迁,也就罢了。真正有才学的吏员,至少还可以考虑通过科举的方法步入仕途吧?但更悲摧还在后面。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曾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即便是当上了皇帝之后,他对于官僚体系仍然是充满了怨念。他认为,官场是一个大染缸,好人进去混几年,就变成坏蛋了。出于这样的认识,朱元璋出台了一个政策,规定曾担任过吏胥者,终生不得参加科举考试。也就是说,如果你曾经过当吏员,那么不但在吏员的位置上无法升迁成为官员,甚至你想跳槽去参加科举考试,也已经没有资格了。

朱元璋制定的这个政策,代代相传,一直延续到了明代灭亡。可想而知,有这样一个政策在那卡着,年轻的秀才们怎么敢往官衙里凑呢?

韩文和方孟缙都是读书出来的人,自然也懂得读书人的心态。在他们看来,苏昊拒绝接受韩文的聘用,正是担心自己一旦当上了吏员,未来就没法再参加科举了。为了一点眼前的利益而丢掉前途,这是任何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秀才都不愿意的。

щщщ ●ttκǎ n ●C〇

“苏昊,你的担心我也知道。本县爱惜你是个人才,自然不会耽误你的前程。我欲聘你到县衙当差,你可以不入胥吏名册,有其实而无其名,这样一来,也就不会影响到你未来参加考试了。”韩文给苏昊吃着定心丸。

“呃……”苏昊无语了,其实他装出为难的样子,还真不是因为朱元璋的那条脑残规定。

随着时间推移,到了明代后期,很多早年的规定也慢慢不再受到重视了。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秀才当过胥吏之后再去参加科举的情况也不再少见,考官们对于这样的事情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愿意因为当过胥吏这样一个“污点”而阻断一个有才气的年轻人的前途。

苏昊是有着后世灵魂的人,对于科举一事本来就没有多热衷,更不可能因为担心失去科举资格而拒绝一个当官的机会。

苏昊从穿越过来那一刻起,就在想着如何生存的问题。人生于世,要么有钱,有么有权,总得占着一样,才能舒舒服服地生活下去。放在明朝这样一个官本位的封建朝代,恐怕有权比有钱还要更重要一些,所以,遇到能够与官场沾上边的机会,苏昊是不会轻易放过的。

苏昊此前做矜持之态,其实是想和韩文讨价还价。自己身上有勘测井位的技术,在此大旱时节,正可以待价而沽。如果韩文一张嘴,他就忙不迭地接受了,岂不是自跌了身价?

没曾想,他这一犹豫,倒让韩文往科举方面去猜测了。苏昊听韩文这样一说,也觉得有些道理,作为一个秀才,如果欢天喜地地接受一个胥吏的差使,反而会被别人看轻了。

想到此,他便顺着韩文的话头说道:“大人明察,学生正是担心此事。如果能够不担这个名义,倒是更好。”

“你放心,本县不会害你的。”韩文说道,“这样吧,本县也聘你当个师爷,主管工房,就称为工房师爷吧。”

“学生惶恐,岂敢与方师爷齐名?”苏昊说道。

韩文看看方孟缙,说道:“方师爷是替本县总揽各项政事的,你这个师爷自然不能与方师爷相比。你这个师爷只负责工房事务,有权支使工房书吏及下属衙役。涉及到本次打井抗旱的事务,你尽可干预。”

“据学生所知,大人派往各乡打井的差役,都是县衙的典吏,不知学生这个工房师爷可否指挥他们?”苏昊开始了解自己的权限了。

“那是当然。”韩文说道,“你是本官的师爷,县衙里所有的吏员都算你的属下,除了县丞大人之外,主薄和典史那边,你也尽可不必理会。”

我知道自己是谁了,苏昊在心里偷笑。韩文许给他的职务,差不多相当于县领导秘书这样一个位置,除了比领导的贴身大秘方师爷小一点之外,下面那些局长、主任之类的,都得看他的脸色。有了这样一个职位,只要他不得罪韩文,那么以后在丰城县的范围内,基本上就可以横向走路了。

“谢大人垂青,学生一定不负大人的重望。”苏昊站起身来,向韩文施了一个大礼,这就算是接受韩文的任命了。

“苏昊,你既然答应了替本县办事,那么日后就要住在县城了。你在县城可有合适的住处?”韩文问道,这倒是一位不错的领导,除了会给下属安排工作,还惦记着下属的生活问题。

苏昊道:“目前我还没有合适的住处,不过,一会我会去找找房子,想必租一处房舍先住下倒也不难。”

“嗯,县城里闲置的房舍不少,你应当能够租到不错的住处的。”韩文说道,说罢,他向方孟缙说道:“方师爷,你替我去取20两银子赏给苏昊,他要在县城住下,总得有些花费的。”

“大人,学生不敢无功受禄。”苏昊连忙站起身来推辞,虽然他的心里想的与说的完全相反,但必要的客套总还是要做一做的。

韩文呵呵笑道:“这不是无功受禄,你在折桂乡助郑春打出了几口好井,这就值得本县奖赏了。适才你说过,你家中生活拮据,本县既然聘你做事,总不能让你有后顾之忧吧。”

“那学生就谢过知县大人的赏赐了。”苏昊这才做出半推半就的样子,接受了韩文的银子。

073 申办煤矿025 知县的胡萝卜138 天雷滚滚187 徐叔424 一役而毕其功253 火器劲旅235 畏罪潜逃226 献宝356 狂妄的李如松311 认贼作父209 何为轻重133 左右为难358 困兽犹斗252 营兵制394 一针见血292 收网375 偷营429 六国联军257 穿黄工程168 自吹自擂321 捉对群殴016 点拨300 摊牌417 藩国的求助348 下马威043 井下112 良辰美景347 迎战着力兔马年首更118 有文化的土匪005 省柴灶418 望风而逃083 地278 故人330 边贸305 罢耕421 接管县衙074 秃山无草木者244 汉奸通译276 伤心故地288 盘根错节083 地007 农村妇女参观团314 崇王的觉悟380 归心001 大旱122 接骨412 骚乱359 游说247 新型火药166 初入播州城013 见到县领导133 左右为难223 国难财143 兵部主事420 老虎不发威401 海洋的召唤276 伤心故地038 两个井位042 看飞碟054 陆秀儿的狐朋狗友387 火烧连营112 良辰美景003 井位064 斗殴208 工业的启蒙238 迎战土匪130 始作俑者344 外援235 畏罪潜逃030 借根头发用用426 混战234 动真格的220 新任淮安知府029 培训034 行政垄断006 修灶294 我家的表哥数不清019 下馆子326 宁陕路上233 铁证如山404 守望者095 募兵057 分钱025 知县的胡萝卜099 抢饭风波386 混入大营318 以防不测285 官兵进村395 摆平着力兔055 赏金095 募兵151 原来是误会019 下馆子214 走马上任189 德福楼210 不怕价高072 苏氏科贸商行281 欲擒故纵270 瘟疫077 成煤环境
073 申办煤矿025 知县的胡萝卜138 天雷滚滚187 徐叔424 一役而毕其功253 火器劲旅235 畏罪潜逃226 献宝356 狂妄的李如松311 认贼作父209 何为轻重133 左右为难358 困兽犹斗252 营兵制394 一针见血292 收网375 偷营429 六国联军257 穿黄工程168 自吹自擂321 捉对群殴016 点拨300 摊牌417 藩国的求助348 下马威043 井下112 良辰美景347 迎战着力兔马年首更118 有文化的土匪005 省柴灶418 望风而逃083 地278 故人330 边贸305 罢耕421 接管县衙074 秃山无草木者244 汉奸通译276 伤心故地288 盘根错节083 地007 农村妇女参观团314 崇王的觉悟380 归心001 大旱122 接骨412 骚乱359 游说247 新型火药166 初入播州城013 见到县领导133 左右为难223 国难财143 兵部主事420 老虎不发威401 海洋的召唤276 伤心故地038 两个井位042 看飞碟054 陆秀儿的狐朋狗友387 火烧连营112 良辰美景003 井位064 斗殴208 工业的启蒙238 迎战土匪130 始作俑者344 外援235 畏罪潜逃030 借根头发用用426 混战234 动真格的220 新任淮安知府029 培训034 行政垄断006 修灶294 我家的表哥数不清019 下馆子326 宁陕路上233 铁证如山404 守望者095 募兵057 分钱025 知县的胡萝卜099 抢饭风波386 混入大营318 以防不测285 官兵进村395 摆平着力兔055 赏金095 募兵151 原来是误会019 下馆子214 走马上任189 德福楼210 不怕价高072 苏氏科贸商行281 欲擒故纵270 瘟疫077 成煤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