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三章 不许士大夫再回来

马君则自然不会随便跑来,他是奉了中书省和御史台的命令,这才前来办案。

而自从高启将复旦学堂录取的事情,捅到了中书,朝中就风起云涌,议论纷纷。相比之下,李善长罢相,都没有达到这个程度。

这不是单纯的去留问题,也不是一般的舞弊案件,因为这事已经涉及到了大明朝的根本,涉及到了那个最最核心的问题。

试问今日之大明,竟是何人天下?

朝中诸公,各个方面,都在积极联络,彼此沟通……你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这一次不再是张希孟这一派,李善长这一派,也不是按照各个衙门划分,而是更加错综复杂的分化。

比如首先行动的,竟然是五军都督府大都督汤和,他找到了徐达。

“夏河寨千户所是军中将士的子弟,我现在就问你一句,御史台能不能给军中将士做主?”

徐达脸色铁青,“我说汤老哥,这事不这么简单,我愿意帮,但咱们自己也不好说啊!”

“怎么不好说?”汤和直接问道:“你想说什么?”

徐达起身,看了看四周,这才重新坐下,对着汤和道:“夏河寨那边,固然是军中子弟……可伱我的孩子,也不在那种地方读书,更何况我们都有世袭罔替的爵位。已经是占了大便宜,我能站出来说话,可到底不硬气啊!”

汤和冷冷道:“那就怎么硬气怎么来!”

徐达大诧,“汤老哥,你什么意思?”

汤和重重叹息,“实不相瞒,我知道这事,已经两天没合眼了,我琢磨着,咱们当初,过的什么日子,你,我,还有陛下,这才过去了多久?咱们就忘了?说实话,我是真怕,我怕有一天,咱们的子孙,也会变得和元廷的贵胄一样。”

徐达怔了怔,随后道:“你想怎么办?”

汤和叹道:“我听说了,胡大海的孙子,要进北平学堂,也是通过考试的。咱们不妨请旨,爵位世袭罔替,看上位的意思,是废了还是留下……至于下一代人,必须各凭本事,像原来的入学办法,做出改革。要让他们跟普通人的子弟一样。或者干脆没有功劳,就不能继承爵位……反正具体怎么办我说不好,但是这一刀,我认了!”

徐达一怔,他是万万没想到,汤和居然能如此表态!

“汤老哥,其实这事到不了这一步……核心还是经费学堂的分配问题……再有就像武学,普通人的子弟,能不能入学?现在军中的位置,能不能让出来?那些世袭罔替的爵位,能不能直接领兵……如果老哥能鼎力协助,我就有办法!”

汤和浑身一震,随即道:“你不要骗我!你有什么办法,说出来听听?”

徐达立刻道:“你知道这一次蓝玉用的战法不?”

“知道,听说以火器为主,打得很好!”

“那你知道一直以来,朱英在云南的战法不?”

汤和依旧点头,“那小子火器玩得更好,我怎么不清楚!”

徐达道:“这就是了……火器这个东西,把战场的情况简化太多了,有多少后勤,多少兵马,多少火器,输出多少杀伤……这都能计算出来。个人的勇武,将领的天赋,许多东西都变得不那么重要了。要让我说,一个善于计算的年轻人,打过几次战斗,估计不会比军中老将差太多,甚至还能犹有过之!”

“所以我的意思,武学要面向全国招生,军中子弟愿意报名,自然最好,哪怕国公,侯爵的子孙,也可以。参加考试就行。而这个考试,必须公平公正……首先是基本的身体素质,其次呢,就是考试成绩,只要过关,就能进入武学,从军报国。只要守住这一点,别的事情就好办了。”

汤和毫不迟疑,“这事我同意了,没什么做不到的。不就是那几家勋贵吗?你不愿意得罪人,这事交给我,恶人我来当!”

徐达摆手,“我不是这意思,我就是觉得,这种事情做起来只怕会得罪太多的人,落实不下去。”

汤和沉吟了少许,叹道:“你说这事不好办,我是知道的。但要说无从做起,那也是低估了满朝之士。从当初跟着张先生读书识字开始,有些事情,潜移默化,就已经跟咱们讲了。只是立国之后,有些人又把当初的话,当成了玩笑,忘了初心,你说是吧?”

徐达点了点头,深以为然,“我明白了!多谢汤老哥,有你在,我现在的胆子大起来了!”

徐达打定了主意,火速去联络其余御史言官……经过了他的整顿,御史台也集中了不少军中退下来的老兵,可不是过去清流为主了。

徐达把自己的意思讲清楚之后,立刻得到了大多数御史的支持。

“请总宪放心,我们也都是这个意思,这些年教化经费投了那么多,却还是没有效果,该改一改了!”

御史台经过徐达的整顿,今非昔比,他们不光战斗力强悍,而且还能影响舆论……很快就有人出面,向应天的报纸阐发了主张,仅仅是标题,就让人目瞪口呆:“警惕士大夫班师回朝!”

门下省,宋濂和刘基,还有姚广孝,几个人凑在了一起。

刘伯温首先道:“这篇文章写得非常好,你们两位怎么看啊?”

宋濂哼了一声,“伯温兄,咱们俩最是熟悉不过,我年幼时候求学之苦,你是清楚的。如果当初有这么个夏河寨中学,我该多高兴啊!”

刘伯温翻了翻眼皮,笑道:“那是当初啊,现在呢?”

“现在?”宋濂呵呵道:“你以为我和当初不一样了吗?笑话!”

刘伯温点头,“这就好!”

当他把目光转向姚广孝之时,没等说话,姚广孝就先笑道:“我可是僧人还俗啊!”

刘伯温不客气道:“出家人不爱财,越多越好!谁知道你又怎么想的?”

姚广孝气得笑了,“我当初也不是什么正经和尚啊!”

这一句话,弄得三个人,哄堂大笑。

刘伯温欣然道:“这么说起来,咱们门下省也是这个意思了呗?”

宋濂怔了下,好像还缺了一个人。

姚广孝道:“那个龚伯遂被汪广洋请去了。”

刘伯温哼了一声,“随他去吧!”

中书省这一边,孙炎也无可奈何,闹得这么大了,不拿出个办法,也不行了……我这人也命苦,好容易接了相位,这大事情就一样接着一样。

好歹蓝玉争气,一下子就把倭国收拾了,对外用兵一切顺利。只是这朝堂上的事情却是不好办。

这也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孙炎只能向朱标请令,随后在中书省,召集各部尚书,门下省,御史台,以及国子监,翰林院等等大小九卿,悉数驾临。

今天的局面,很是有趣,徐达代表御史台,单独站在一边,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大都督汤和也来了,二人并排,虽然人数不多,但份量大的吓人。

随后就是门下省的三位都给事中,也是气势汹汹。

而在另一边,汪广洋、胡惟庸,另外还有数位尚书,也包括国子监祭酒等人,赫然在列。

隐隐相对的两伙人,还真是势均力敌,很难说谁优势更大。

只不过就在即将议事的时候,商务部尚书江楠赶来了,她几乎没有迟疑,直接站在了徐达的旁边。

这下子让人微微一怔,难道这是张太师的意思?

就在所有人还在思忖的时候,又有人匆匆赶来,正是教化部的郎中钱唐。

按照道理,他是没资格参加的,但他偏偏就来了。

众人吃惊之余,孙炎咳嗽了一声,“我听说了,那篇警惕士大夫班师回朝的文章,是钱郎中写的。”

钱唐点头,“确实我所写,不过另外还有几位御史,包括马君则,张羽,王进等人,我们的看法也都一致!”

孙炎点了点头,“我知道了,钱郎中,你先在一旁等着。”

钱唐退到了一旁。

孙炎这才审视两边,随后又对朱标道:“太子殿下,我先说两句,所谓士大夫班师回朝的问题,是存在的,而且还很明显。这个根子,就出在教化上面,不把教化的问题解决了,后患无穷!”

朱标微微颔首,却没有说更多。

短暂沉默之后,汪广洋笑了笑,“孙相,何谓士大夫?必定出身名门,为官治学,名扬天下。又有家族势力,尤其是能够避税,逃避赋役,居于百姓之上。我大明以均田立国,又拆分世家,不许逃避田赋徭役……要是非说有士大夫,我以为是不是可以推敲一二?”

这就是孙炎威望不够,虽然表态,但立刻就有人反驳。

此刻刘伯温直接向前一步,“汪参政,你说了那么多,其实都是表象。所谓士大夫,核心在于学,只要把持了教化,可是生生世世为官,这就是士人!”

刘伯温又道:“我以为考试的时候,千方百计,不许贫寒子弟入学,就是搞世家门阀的那一套,就是新一代的士大夫!这就是我的看法!”

此刻胡惟庸也笑道:“伯温先生,择优录取,名师选高徒,我看算不得什么大逆不道吧?”

刘伯温正想驳斥,钱唐突然开口道:“下官记得,太师说过两样东西算是公器,一个是为朝廷做事的官吏,一个是学问知识!既是公器,能交给老师做主吗?”

第六百六十一章 废掉第一百零七章 五大主力第一百七十九章 一剑诛心第一百四十三章 得胜而归第三百五十章 诈降的人选第七百二十八章 母后给我撑腰第六百四十一章 勋贵出路第八百四十二章 本少爷心善第八百四十八章 不忘功臣第三百零五章 第三次兴起第三百九十三章 劳动无价第二百二十五章 学到了了不起的本事第六十四章 一出好戏第二百八十九章 军心第八百零四章 老朱的信用第二百八十七章 山贼土匪的智慧第七百章 有人私自称帝了第八百九十三章 铸造金鼎第三百四十七章 顽强的朱英第六百零二章 什么叫洪武大帝啊!第六百零六章 熊孩子朱老四第三百六十九章 济民学堂第六百六十六章 布局下一代第五十九章 抓人第四百五十二章 小技巧第六十四章 一出好戏第一百一十八章 谁是敌人,谁是朋友第二十一章 杀出去第三百八十九章 红巾大联军第八百八十五章 太子的困惑第八十三章 好姐夫第九十章 朱氏祈雨(求首订)第八百六十二章 张太师是我叔叔第六十八章 进城不是小事情第一百四十九章 渡江!渡江!第八百七十九章 开国旧事第七百六十四章 朱元璋要写书第七百三十四章 皇孙之师第一百五十四章 向主公报捷第七百九十五章 编织情报网第七百二十七章 恐怖的徐达第六百零七章 张相回到了忠诚的应天第二十四章 落脚之地第八百一十七章 夫人的新官第七十七章 剥皮见心第五百八十八章 冠军侯的格局第三百四十二章 一人夺一城第六百六十九章 兄友弟恭的大明朝第四章 汉高祖如何第九十章 朱氏祈雨(求首订)第六百三十一章 诏狱第六十六章 郭子兴,你不要过来呀!第五十一章 朱元璋的政策第三百二十九章 都想投朱第三十九章 好女婿第八百二十章 龙场悟道第八百六十六章 衣冠大明第二百九十二章 倒戈卸甲,以礼来降第四百八十六章 至高荣誉第八百一十三章 老朱的保证第二百九十九章 老朱有文化第七百二十二章 大家都缺钱第六百七十九章 张庶宁的群贤第二百四十五章 我们不是饭桶第十五章 挺住了第五百五十五章 壮士十年归第五十八章 自首了第七百七十八章 老朱又输了第一百三十五章 进兵高邮第六百五十六章 宋史书成第五百零七章 皇子待遇第四百二十五章 清白的张相公第三十一章 吃朱家的饭,使朱家的钱第四百一十四章 岭南工商畅想第四十四章 君智将勇第五百一十二章 天子耳目第二百四十九章 毕业了第四百六十五章 我是朱元璋的侄子第九十八章 元军六十万第八百七十六章 好学生第七百五十五章 朱标战李相第五百四十七章 文丞相,可以告慰了第八十九章 宝钞第四百七十章 军粮到手第七百五十章 果断处置第四百九十二章 夫妻同心第三百六十七章 愿意追随咱的,留下第八百一十五章 落网第七百三十七章 朱标之怒第十二章 示儿第一百九十五章 刘伯温归心第三百九十四章 国号第五百一十六章 父子同考第四百八十三章 张相小课堂又开课了第三百七十四章 商税第七百六十四章 朱元璋要写书第九百零四章 圣人出第六百九十二章 张相公收徒了第六百八十四章 你爹要来了
第六百六十一章 废掉第一百零七章 五大主力第一百七十九章 一剑诛心第一百四十三章 得胜而归第三百五十章 诈降的人选第七百二十八章 母后给我撑腰第六百四十一章 勋贵出路第八百四十二章 本少爷心善第八百四十八章 不忘功臣第三百零五章 第三次兴起第三百九十三章 劳动无价第二百二十五章 学到了了不起的本事第六十四章 一出好戏第二百八十九章 军心第八百零四章 老朱的信用第二百八十七章 山贼土匪的智慧第七百章 有人私自称帝了第八百九十三章 铸造金鼎第三百四十七章 顽强的朱英第六百零二章 什么叫洪武大帝啊!第六百零六章 熊孩子朱老四第三百六十九章 济民学堂第六百六十六章 布局下一代第五十九章 抓人第四百五十二章 小技巧第六十四章 一出好戏第一百一十八章 谁是敌人,谁是朋友第二十一章 杀出去第三百八十九章 红巾大联军第八百八十五章 太子的困惑第八十三章 好姐夫第九十章 朱氏祈雨(求首订)第八百六十二章 张太师是我叔叔第六十八章 进城不是小事情第一百四十九章 渡江!渡江!第八百七十九章 开国旧事第七百六十四章 朱元璋要写书第七百三十四章 皇孙之师第一百五十四章 向主公报捷第七百九十五章 编织情报网第七百二十七章 恐怖的徐达第六百零七章 张相回到了忠诚的应天第二十四章 落脚之地第八百一十七章 夫人的新官第七十七章 剥皮见心第五百八十八章 冠军侯的格局第三百四十二章 一人夺一城第六百六十九章 兄友弟恭的大明朝第四章 汉高祖如何第九十章 朱氏祈雨(求首订)第六百三十一章 诏狱第六十六章 郭子兴,你不要过来呀!第五十一章 朱元璋的政策第三百二十九章 都想投朱第三十九章 好女婿第八百二十章 龙场悟道第八百六十六章 衣冠大明第二百九十二章 倒戈卸甲,以礼来降第四百八十六章 至高荣誉第八百一十三章 老朱的保证第二百九十九章 老朱有文化第七百二十二章 大家都缺钱第六百七十九章 张庶宁的群贤第二百四十五章 我们不是饭桶第十五章 挺住了第五百五十五章 壮士十年归第五十八章 自首了第七百七十八章 老朱又输了第一百三十五章 进兵高邮第六百五十六章 宋史书成第五百零七章 皇子待遇第四百二十五章 清白的张相公第三十一章 吃朱家的饭,使朱家的钱第四百一十四章 岭南工商畅想第四十四章 君智将勇第五百一十二章 天子耳目第二百四十九章 毕业了第四百六十五章 我是朱元璋的侄子第九十八章 元军六十万第八百七十六章 好学生第七百五十五章 朱标战李相第五百四十七章 文丞相,可以告慰了第八十九章 宝钞第四百七十章 军粮到手第七百五十章 果断处置第四百九十二章 夫妻同心第三百六十七章 愿意追随咱的,留下第八百一十五章 落网第七百三十七章 朱标之怒第十二章 示儿第一百九十五章 刘伯温归心第三百九十四章 国号第五百一十六章 父子同考第四百八十三章 张相小课堂又开课了第三百七十四章 商税第七百六十四章 朱元璋要写书第九百零四章 圣人出第六百九十二章 张相公收徒了第六百八十四章 你爹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