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珍珠翡翠白玉

张士诚将注意力放在了赵均用身上,老朱轻取了六合,思量再三,他让冯国用留在六合守卫。

之所以选了他,是因为冯国用文武兼备,老成持重,不管是守城,还是治理百姓,都颇有心得。

老朱在返回滁州之前,跟冯国用谈了一个晚上,方方面面的事情都聊到了,随后又嘱咐冯国用,很快就会安排张希孟过来,协助他落实授田。

冯国用大喜过望,总算吃了颗定心丸。

就这样,老朱得胜而归,顺利凯旋。

只不过跟在朱元璋身后的这帮将领,一个个苦着脸,半点笑容都没有……尤其是郭英几个,更是欲哭无泪。

他们都多大了,还要去读书?

这能行吗?

而且朱元璋为了读书,每天早起晚睡,连休息的时候都没有,大家伙都看在眼里,让他们也这样苦读,还不如杀了他们。

奈何老朱根本不想听,相反,他觉得手下这帮将领必须学会读书识字,不然就会吃亏,没有半点商量的余地。

“读书明理,这是让你们做个聪明人,别总是当糊涂蛋!就像是咱害你们似的!就拿咱来说,跟着先生读书,认了不少字,能看懂古文,也能写命令,拟定公文……你们往后都是要独领一方的,却连字都不认识,简直让人笑掉大牙。尤其是你!”

朱元璋一指郭英,冷笑道:“先生说了,你探查得力,十分机敏,是个可造之材。打算让咱安排你专管刺探消息,了解军情……你想想,这是多大的事情?你不识字,怎么跟那些文臣豪强打交道?怎么传递消息?让你当咱的耳目,结果你不识字,不就是瞎子,聋子吗?”

郭英大惊,他的吃惊来自两方面,其一居然是要让他负责刺探军情,这可是个天大的事情。

其二,那就是上位的信任了,这可是别人想不来的重任啊!

目前为止,其实大多数的军阀,都没有专业的情报意识。所谓知己知彼,也就是从商贾那里了解一些消息,或者临战的时候,派遣士兵乔装改扮,打听消息,派遣斥候,探查军情。

也就仅此而已。

张希孟的眼光远超同时代,他觉得至少有两件事,必须要抓紧……第一,就是要成立专门的机构,包括所有上层人员。

朱元璋首当其冲,他张希孟自然也身在其中。

郭子兴被抓的前车之鉴不远,彭大也死得稀里糊涂,万一有人派遣刺客该怎么办?

虽然老朱有光环在身,但不意味着这个光环能照到其他人身上。

除此之外,还有一项使命,就是探查军情,了解各方动向。

对内保护,对外侦查!

这才是情报部门的核心任务。

换句话说,张希孟想提前把锦衣卫搞出来,而且还是超级加强版的锦衣卫。

至于谁能当锦衣卫的头子呢?

张希孟选择了监督罗贯中有功的郭英,只不过此刻的郭英还是个小混小子,根本撑不起一个庞大的情报机构。

说来说去,还是那句话,要学习啊!

自老朱以下,皆是如此!

因此老朱返回滁州之后,连庆祝都没进行,就从手下抽调了一百二十人,作为第一批学员。

这一百二十人年纪最大不超过二十五岁,认识字,读过书优先。在历次作战之中,立了功的,表现机灵,聪明好学的,都在选拔之列。

毫无疑问,如果这些人能通过学习,不管是进入军中,还是到地方任职,老朱的掌控能力都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而且一下子就一百多人,数量还是非常惊人的。

李善长一次也就拉拢几个人,想让他找来上百个人才,那也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要实现人才的大规模培养,什么结党营私,欺上瞒下,都会减轻许多。

再有稳定的人才供应,也能帮助老朱尽快控制新的地盘,建立新秩序。

这就跟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越来越势不可挡!

“先生,咱能走到今天,真是多亏了先生的运筹帷幄!”老朱发自肺腑跟张希孟说道。如果不是张希孟教导他读书,给他提了这么多建议,他也想不到办学,想不到自己培养人才。

那样的话,就不得不仰仗现有的读书人,甚至启用元廷的旧官吏。

明明是他最厌恶的一群人,却要当成宝贝捧在手心,礼贤下士……想想朱元璋就挠头,要真是那样,按照他的脾气,早晚都要杀个血流成河。

“主公对臣有救命之恩,臣也唯有尽心竭力才行。臣以为人才是培养了,但是如果不能教导正确的东西,弄不好就是为他人做嫁衣裳,主公不可不防啊!”

朱元璋打起了精神,“此话怎么讲?”

“主公可听过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老朱想了想,眯着眼睛,得意笑道:“这个咱看过了,是一首诗,宋真宗写的对不?”

“主公所言极是,只是不知道主公可是想让手下尽是这样的读书人吗?”

老朱不由得正色思忖,“哎,这么说,不就是让读书人贪财好色吗?这贪财好色之人为官,还能造福一方吗?”

张希孟抚掌赞叹,“主公一语中的,两宋养士三百年,耗费无数国帑民财,最后也就只有一个文天祥罢了……主公可以善待读书人,却不可以纵容。这一次办学,是替主公办学,不是替孔孟招募徒子徒孙,该让这些学生记住什么,怀着如何心思,却是要主公多多思量才是。”

张希孟说到这里,自然而然停了下来,办法他倒是有,但是身为谋臣,也就点到而止。他不能替老朱把什么事都做了,更何况有些事情老朱比他的厉害多了。

在进退分寸这块,张希孟把握得死死的。

不过很快张希孟就后悔了,他差点害了自己。

开学典礼,一百二十名学员,齐整整站着,李善长,张希孟,还有宋元杲等文人,属于预备教师,有个座位。

很快,老朱站在了台上,他扫视全场,然后道:“今天是个好日子,咱瞧着大家伙站在这里,有些辛苦了,就给你们准备点东西……送上来吧!”

一声令下,就有人端着托盘,里面放着一个个的碗,碗里还冒着热气。

是吃的?

上位还真心疼人了。

不过伴随着越来越近,大家伙竟然闻到了一股馊臭的味道……这是什么鬼?

哪里的小吃,竟然是这个味道?

等一个接着一个的学生接过小碗的时候,脸就跟里面淡绿的汤一般,变了颜色……一股热流从胃里往上涌,几乎要吐出来!

珍珠翡翠白玉汤!

不愧是你!

当这玩意送到李善长和张希孟的眼前时,这俩人的神色都不自然。尤其是张希孟,他简直想给自己个嘴巴子。

就算想要让这帮学生拾起初心,不忘根本,也不能拿这么恐怖的玩意吓唬人啊!

万一吃死了怎么办?

张希孟的手都哆嗦了……好在老朱扫了他们一眼,就淡淡吩咐道:“这几位先生是教书的,尊师重教,回头咱给他们上莲子羹。”

总算有人过来,把碗收走了。

张希孟和李善长如蒙大赦,赶快把碗递过去,两个人仿佛劫后余生。

老朱绝对是故意的,就是让他们体验一把陪绑的感觉。

朱元璋自己也有一碗,他看了看大家伙,突然笑了,“此物不是什么好东西,就是烂菜叶,糊饭粒,还有馊臭的豆腐……说好吃,自然是骗人的。可是当年,咱要饭到了滁州,得到了两个叫花子的接济,热乎乎喝了好几碗,立刻起死回生了。”

“今天咱给你们准备了这碗汤,不是想捉弄大家伙,而是想让大家伙明白一件事。咱给不了大家伙颜如玉,黄金屋……咱是个穷苦人出身,如果两年前,咱能喝上这么一碗汤,咱就不会投身红巾!不会干这个掉脑袋的事情!”

“你们往后都是咱的官,要帮着咱治理百姓!咱想要你们记住了,老百姓求的不多,哪怕有这么一碗馊臭的汤,他们也不会造反!元廷做得太过了,那些贪官污吏太过了!咱希望你们记住这碗汤,记住这个味道儿,以后学成做官,不要把最后的一点良心都给喂了狗!”

说完,老朱举起碗,一饮而尽!

这个味道着实不好受,可老朱一瞪眼睛,愣是给压下去了。

再看其他学员,还能说什么?

上位都喝了,大家伙还敢不喝吗?

往肚子里灌吧!

是死是活,就看天意了。

千万保佑啊!

就见这帮人忍着作呕的冲动,纷纷灌了下去。有的人腮帮子鼓起来,和青蛙似的,也不敢吐,只能凭着意志往下压……张希孟看在眼里,都替他们难受。

只不过这个缺德传统居然保留了下去,以后每一年新入学的生员,都会得到这么一碗特别的“入学汤”。

名为珍珠翡翠白玉汤!

第四百四十六章 金牌第四百零九章 最强防刺杀衙门第八百一十二章 咱们是陛下的乡亲第六百零二章 什么叫洪武大帝啊!第三百五十一章 俘虏楼船第四百八十七章 叩谢天恩第五百九十一章 吾儿大孝第二百九十四章 借风破城第一百九十四章 仁慈的朱叔叔第三百七十八章 九州不全,寝食不安第六百一十八章 张相赠诗第四百五十八章 收取山东第三百八十四章 俺老方,降了!第四百三十章 你不配第七百七十六章 你到底是谁?第四百九十五章 放开禁酒令第六百四十三章 张相布道第九百零九章 财富的力量第四百五十一章 开明的张相公第三百七十九章 大宋亡于此,大明兴于此第七百三十八章 两个大明第四百四十七章 留给后人的财富第三百四十七章 顽强的朱英第四十二章 张家老仆第二百八十三章 称王第四百八十七章 叩谢天恩第八百五十五章 救国之法第三百六十五章 教育第七百六十章 陛下叫我陛下第二百四十九章 毕业了第三百九十七章 大明第五百五十二章 张相封神了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坏了第八百零三章 印钱就是第六百一十五章 皇子教育等不得第二百五十三章 吓坏的百官第四百零四章 朱元璋的承诺第八十八章 粮长第六百二十八章 金杯白刃第四百六十二章 大决战第四百九十五章 放开禁酒令第九百一十一章 陪都第六百二十九章 请你吃牢饭第七百二十章 杨宪倒台了第五百七十一章 大明的后起之秀第二百一十一章 朱元璋看人真准第七十六章 送大元忠臣上路第一百九十章 讲好朱家军的故事第六百九十九章 济民学堂,救济斯民第八百零四章 老朱的信用第一百八十三章 新生第二百四十章 红烧肉有的是第十七章 炮战又赢了第八百五十二章 逆子无知第八百零七章 大明为父第一百零一章 大比武第六百零七章 张相回到了忠诚的应天第五百三十三章 正本清源第五百五十六章 美好的姻缘第三百九十一章 天大地大,国法最大第一百六十七章 北伐第五十三章 沐家非但不投降,还胆敢偷袭!第五十九章 抓人第二百零五章 偷出大同第五百二十一章 张相有后了第三百一十章 你们想要多少?第七百一十七章 锦衣卫出动第八十二章 文忠第一百五十四章 向主公报捷第二百九十三章 坚定守住,就有办法第二百四十八章 不一样的朱家军第七百九十八章 要做周天子的朱元璋第八百零四章 老朱的信用第四百一十三章 空印第七百四十一章 来自老朱的赏赐第三百一十六章 总算第一百七十八章 刘基,你被捕了第八百七十四章 我要抱孙子第三十八章 大帅丢了第二百一十七章 要舍得花钱第七百零三章 一生要强的朱元璋第二百二十二章 实践出真知第六百二十四章 划分行省第七十三章 罗贯中来访第四百七十五章 御驾亲征第四十二章 张家老仆第三百一十五章 财政第四百六十章 痛斥孔家第七百四十二章 北平的出路第六百八十九章 张相住我家第八百八十九章 九鼎第二百零五章 偷出大同第六百一十九章 西凉王第六百四十六章 大权在握的朱棣第六百六十八章 华与夷第三十六章 只有元廷受伤的世界第三百二十六章 抡语来喽第二百五十章 演出第八百五十四章 吾皇万岁,大明万岁第一章 元末
第四百四十六章 金牌第四百零九章 最强防刺杀衙门第八百一十二章 咱们是陛下的乡亲第六百零二章 什么叫洪武大帝啊!第三百五十一章 俘虏楼船第四百八十七章 叩谢天恩第五百九十一章 吾儿大孝第二百九十四章 借风破城第一百九十四章 仁慈的朱叔叔第三百七十八章 九州不全,寝食不安第六百一十八章 张相赠诗第四百五十八章 收取山东第三百八十四章 俺老方,降了!第四百三十章 你不配第七百七十六章 你到底是谁?第四百九十五章 放开禁酒令第六百四十三章 张相布道第九百零九章 财富的力量第四百五十一章 开明的张相公第三百七十九章 大宋亡于此,大明兴于此第七百三十八章 两个大明第四百四十七章 留给后人的财富第三百四十七章 顽强的朱英第四十二章 张家老仆第二百八十三章 称王第四百八十七章 叩谢天恩第八百五十五章 救国之法第三百六十五章 教育第七百六十章 陛下叫我陛下第二百四十九章 毕业了第三百九十七章 大明第五百五十二章 张相封神了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坏了第八百零三章 印钱就是第六百一十五章 皇子教育等不得第二百五十三章 吓坏的百官第四百零四章 朱元璋的承诺第八十八章 粮长第六百二十八章 金杯白刃第四百六十二章 大决战第四百九十五章 放开禁酒令第九百一十一章 陪都第六百二十九章 请你吃牢饭第七百二十章 杨宪倒台了第五百七十一章 大明的后起之秀第二百一十一章 朱元璋看人真准第七十六章 送大元忠臣上路第一百九十章 讲好朱家军的故事第六百九十九章 济民学堂,救济斯民第八百零四章 老朱的信用第一百八十三章 新生第二百四十章 红烧肉有的是第十七章 炮战又赢了第八百五十二章 逆子无知第八百零七章 大明为父第一百零一章 大比武第六百零七章 张相回到了忠诚的应天第五百三十三章 正本清源第五百五十六章 美好的姻缘第三百九十一章 天大地大,国法最大第一百六十七章 北伐第五十三章 沐家非但不投降,还胆敢偷袭!第五十九章 抓人第二百零五章 偷出大同第五百二十一章 张相有后了第三百一十章 你们想要多少?第七百一十七章 锦衣卫出动第八十二章 文忠第一百五十四章 向主公报捷第二百九十三章 坚定守住,就有办法第二百四十八章 不一样的朱家军第七百九十八章 要做周天子的朱元璋第八百零四章 老朱的信用第四百一十三章 空印第七百四十一章 来自老朱的赏赐第三百一十六章 总算第一百七十八章 刘基,你被捕了第八百七十四章 我要抱孙子第三十八章 大帅丢了第二百一十七章 要舍得花钱第七百零三章 一生要强的朱元璋第二百二十二章 实践出真知第六百二十四章 划分行省第七十三章 罗贯中来访第四百七十五章 御驾亲征第四十二章 张家老仆第三百一十五章 财政第四百六十章 痛斥孔家第七百四十二章 北平的出路第六百八十九章 张相住我家第八百八十九章 九鼎第二百零五章 偷出大同第六百一十九章 西凉王第六百四十六章 大权在握的朱棣第六百六十八章 华与夷第三十六章 只有元廷受伤的世界第三百二十六章 抡语来喽第二百五十章 演出第八百五十四章 吾皇万岁,大明万岁第一章 元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