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宗室新政

但一种兔死狐悲的思想却让他们紧张起来,王爷们的供奉都免了,他们的当然也随时可能免。所以挡住这一政令才能让他们有安全感,所以一场为了保护自己工资的运动开始了。

第二个压力,来自于各地的王爷、公主们,他们本身就有田地、产业,倒不愁什么吃喝。不过国家发的钱,没有嫌钱多了咬手的,更是一种身份的体现。那是个长流水,不仅仅是他们自己,而且还有他们的子孙万世,这个帐他们可是算是清清楚楚。作为即得利益者的他们当然的仇视这个政策,以祖宗之法不可废为由,严重的抗议。他们言,这是祖宗留给他们的财富和特权,甚至有潜台词在说,既然我们可以销藩不要宗禄,那皇上就没有了资格享受祖宗的江山,其心可诛啊!

这直接忤逆的言语,让朱由校好感大失,还真是一群猪。只能不住的往身上捞,想分担一下,却是不能一下大明挣扎的辛苦,别的大臣、军官们还可以玩个跳槽之类的,你们往哪里跳?大明转不动了,首先倒霉的是皇上,然后就是你们这帮二货。

当然也有不少的王爷和公主,却对解开‘圈禁’让他们如同正常人一般,可以从商从政,这一条是相当的感兴趣,钱多的根本就花不完,烂在地窑里一点用都没有。相反如果能换得自由,可以随便的游玩、交往,那是多么的轻松自如。

第三个是宗室管理部门宗人府,宗人令、左右宗正、左右宗人等强烈的抗议,一旦宗室制度改革了,他们还有什么作用可言。所以为了他们饭碗。当然是不停的反对,抗议。

第四个当然是各大臣的反应了,好在涉辽事件的大臣们均没有多做什么表示,现在泥菩萨过河自身都难保了,哪里还有这种闲心。现在再给皇上添堵,恐怕,皇上稍稍怒一下,自己的身家,就要添到皇宫里了。

然更多的清流们咬住祖宗之法也是不放手,都是太祖的子孙。如此刻薄寡恩,非圣君所为,连自己的亲族均能舍弃,那更何况只是一般的子民呢?这种语调说的也是义正言辞,铮铮作响。他们是可找到机会宣泄一下了,多好的出名机会啊。而且更有各地给钱让他们叫嚣。那是格外的卖力。

第五个就是当事人了,却是形态各异,其中有一部分人,不知是受了哪一方面的蛊惑,表现的相当激动,发誓言要保卫太宗订《明太祖宝训》的并把“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今诸子既长,宜各有爵封,分镇诸国。朕非私其亲,乃遵古先哲王之制,为久安长治之计”这些道理说了一遍。看的朱由校是直摇其头。上卫国家,下安生民,卫的哪门子的国,安的哪门的的民。自己说的不可笑吗?

当然支持的也有许多。如徐光启就是相当的支持新政,其早就对宗室这种政策的本质和毒害看的是相当的透彻,哪朝哪代,都有宗室问题,但就没有大明如此的奇葩。从太祖藩屏开始。然后不久就是销藩,到了永乐销的更是身无完肤。而仅仅就此造成的宗室犯罪问题,更是让地方官头疼死了。因为他们的犯罪并不受地方官府管辖,而是由宗人府来认罪,而且不得皇上许可,那是不能杀头的。皇上哪里会得罪这些亲族,落得一个残害宗室之名。这些让宗室子弟当然的无所忌惮,肆意妄为,百姓更是苦不堪言。

更何况宗室这个负担也实在是太大了,压的大明的财政相当的困难,无法动弹半分。所以联合了一些清正的大臣,力挺亲政,彻底的把这个毒草给解决了,历代明皇均看到了其中的弊端,但他们并没有胆量来直对大明祖训,但如今的皇上,终于对这个不可触及的底线开始改革,这个勇气是相当的大,自己这些正臣,当然是要鼎力支持。

而魏党们联系的‘喷子’们,当然极力的争辩着。他们没有别的,口水仗打的可是相当的厉害而已。

但有一则消息却引起了朱由校很大的注意,山西周边的宗室三四万人,直接的汇聚到了大同,要求出边墙,到皇上给自己订的土地去。他们都快穷疯了,连年的不发宗禄,穷的都快尿血了。一听到有此消息,哪里还能坐得住呢?

看到一边吵的热闹,一边用实际行动来表示了支持,朱由校心中大定,很是高兴。这样的问题处理起来倒不是什么困难,如此平静的处理,只是把口水仗,却仅仅是一群站着说话不要疼的人在旁边扯淡,倒是缺盐少醋的毫不热闹,还是让他们听听这些宗室的‘亲自’的‘现身说法’吧。那样大家应该对新政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传旨回去,大意是祖宗之法,连祖宗自己这边宣布完了就可以改,而且连建立藩屏的初衷都改的面目全非,更有‘二祖宗’再来改一遍。如今,宗室的人数从那时的几十人,变成了二十几万人,已经从极少数人,变成了一个社会问题存在。以后还将接着开枝散叶,如此基数,二三十年后,更会变成至少四十万,多的就可能达到上百万。大明一年的收入是多少?还怎么能够支付如此的负担?就算是现在,已经有人吃了上顿没一顿,已经不少的人去偷去抢,这样的情况之下,如何还能够按照最初的极少人一样处理?

所谓的祖宗之法,那是在当时的情况之下有所积极的一面,但时过境迁,哪里还能一盖的照本宣科,再则,祖宗之法也不是没有其他人能改,为何朕就不能改?穷则变,变则通,只有相应的合适时代发展的政策才是好政策,且不可紧抓祖宗之法不变。

并喻田尔耕,拿着钱食,令全国贫穷的宗室动起来,自己来决定自己的命运。一些人就今前往各地一些反对的王府、公主处。

第796章 道场不保第148章 断肠之草第117章 见袁崇焕第410章 专射马腿第730章 争抢交卷第32章 与民争利第3章 判断形势第471章 蓟镇铁血第206章 谋害县令第20章 诸葛连弩第423章 大捷之后第669章 恩养汉人第411章 步步为营第781章 有所失效第830章 辽西战事第570章 秦帅急走第174章 清谈误国第475章 承认逆转第582章 孪生姐妹第273章 巧遇牛人第690章 拙劣演技第745章 辽河浅了第562章 汉5奸之路第171章 挤死福王第812章 进退两难第748章 北墙收复第830章 辽西战事第788章 开眼看世界第一人第304章 常州风灾第43章 农场牧场第157章 宫廷政变2第494章 河套产权第222章 大同血战第431章 征西无帅第274章 辽东失地第716章 劳师团队第211章 惊闻战警第386章 城外包围第521章 文臣死谏第618章 历史烂帐第625章 建奴阵营第389章 闫公扰敌第759章 张氏手炉第743章 铁岭非铁矿第169章 宫廷政变14第193章 菜鸟改车第74章 谈雨论风第527章 鞑靼之计第196章 战车计划第91章 邯郸攻略第661章 建奴之惊第226章 座驾将成第454章 总体布局第157章 宫廷政变2第46章 宋氏兄弟第242襄阳炮现2第28章 连弩改造第808章 大战之始第821章 相互宫刑第735章 电线成型第281章 山海关内第442章 环保精神第565章 战前准备第527章 鞑靼之计第75章 大明求极第384章 各自谋划第35章 魏公贪权第396章 再行练兵第609章 孙老论谋第758章 信王清醒第396章 再行练兵第111章 天主传教第747章 弃关而走第7章 赈灾事宜第507章 丝绸之路第386章 城外包围第169章 宫廷政变14第490章 重建东林第324章 福建海盗第95章 川贵总督第217章 首战蒙古第95章 川贵总督第331章 辽东铁心第298章 蒙古压境第608章 各有算计第401章 阴谋终现第221章 挺进大同第404章 紧咬不放第749章 不战弃守第178章 皇上休妻第32章 与民争利第531章 闯王献计第582章 孪生姐妹第415章 政务杂事第670章 脚踏实地第40章 众无名白第381章 大兵压境第133章 矿权所有第526章 鞑靼高手第410章 专射马腿
第796章 道场不保第148章 断肠之草第117章 见袁崇焕第410章 专射马腿第730章 争抢交卷第32章 与民争利第3章 判断形势第471章 蓟镇铁血第206章 谋害县令第20章 诸葛连弩第423章 大捷之后第669章 恩养汉人第411章 步步为营第781章 有所失效第830章 辽西战事第570章 秦帅急走第174章 清谈误国第475章 承认逆转第582章 孪生姐妹第273章 巧遇牛人第690章 拙劣演技第745章 辽河浅了第562章 汉5奸之路第171章 挤死福王第812章 进退两难第748章 北墙收复第830章 辽西战事第788章 开眼看世界第一人第304章 常州风灾第43章 农场牧场第157章 宫廷政变2第494章 河套产权第222章 大同血战第431章 征西无帅第274章 辽东失地第716章 劳师团队第211章 惊闻战警第386章 城外包围第521章 文臣死谏第618章 历史烂帐第625章 建奴阵营第389章 闫公扰敌第759章 张氏手炉第743章 铁岭非铁矿第169章 宫廷政变14第193章 菜鸟改车第74章 谈雨论风第527章 鞑靼之计第196章 战车计划第91章 邯郸攻略第661章 建奴之惊第226章 座驾将成第454章 总体布局第157章 宫廷政变2第46章 宋氏兄弟第242襄阳炮现2第28章 连弩改造第808章 大战之始第821章 相互宫刑第735章 电线成型第281章 山海关内第442章 环保精神第565章 战前准备第527章 鞑靼之计第75章 大明求极第384章 各自谋划第35章 魏公贪权第396章 再行练兵第609章 孙老论谋第758章 信王清醒第396章 再行练兵第111章 天主传教第747章 弃关而走第7章 赈灾事宜第507章 丝绸之路第386章 城外包围第169章 宫廷政变14第490章 重建东林第324章 福建海盗第95章 川贵总督第217章 首战蒙古第95章 川贵总督第331章 辽东铁心第298章 蒙古压境第608章 各有算计第401章 阴谋终现第221章 挺进大同第404章 紧咬不放第749章 不战弃守第178章 皇上休妻第32章 与民争利第531章 闯王献计第582章 孪生姐妹第415章 政务杂事第670章 脚踏实地第40章 众无名白第381章 大兵压境第133章 矿权所有第526章 鞑靼高手第410章 专射马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