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第十九章 京察大计

和一众亲信商议之后,朱慈炅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发展经济的手段太多了,像发展农业提高粮食产量,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像发展工业提高生产力,大力发展私营经济;还可以养牛养马、植桑养蚕......

总之,方法很多,除了推广蒸汽动力,大力提高生产力,需要工部研制大量民用机械,其他的其实都很简单,各地都可以自己搞,但是,为什么大明的经济却一点起色都没有呢?

这几年大明的经济可以说完全没有发展,国库全靠金陵抄没的江南士大夫集团资产填充,军队的军饷全靠日兴隆商号和大明西洋商贸赚的钱在维持,大明的税收光够维持朝廷的日常开销,一点结余都没有。一年两年如此也就罢了,五六年了,年年如此,这就说不过去了。

原因朱慈炅很清楚,从朝廷六部到地方州县官员,大家都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皇上抓哪里,哪里就有起色,皇上不过问,他们就混日子。

像兵部,他没抓之前,就辽东三十万大军还有点战斗力,其他地方的军队就连日常操练都很少搞,打起仗来跟块豆腐一样,一碰就散,崇祯朝的时候就很明显,一百多万大军竟然被满清十几万军队打的抱头鼠窜,最后国家都亡了。

这几年他一抓,六个军团直接打的后金和蒙古联军抱头鼠窜,现在后金都快被他给灭了!

像工部,他没抓之前,这个部门就好像空气一样,没有一点存在感。这几年他一抓,王恭厂红红火火,制造的兵器性能优良、质量过硬,连列强都比不上,现在更是蒸汽动力火车都造出来了,先进的风帆战列舰也开工了,还准备研制各种民用机械,促进生产力发展。可以说完全从一个边缘部门,变成了大明朝廷的核心部门。

其他部门呢?就通政使司出了个《新京报》,办的红红火火,完全掌握了舆论的喉舌,但这也是他一手抓起来的啊。他没过问的部门,现在基本上就是空气般的存才,你要问有没有,那肯定有,就像人离开了空气活不了一样,朝廷离开了这些部门也运转不了,但是,要问功绩,一点都没,他们还真把自己当空气了,维持朝廷运转就行了,一点都不思进取。

这样下去肯定不行,大明的崛起不能光靠兵部和工部,那样等于单腿在前行,根本就走不快。

怎么办呢?难道把他们全撤了,换上这两科的进士?这样肯定也不行,整个大明光六品以上的官员恐怕就不下一万,而这两科的进士才六七百,连个零头都不够,再说也并不是所有的官员都一无是处,大环境使然,他们只是随波逐流而已,说不定换个积极进取的大环境,他们当中有的人会比毕懋康、宋应星等人还厉害。

这个问题的确让人头疼,这几年朱慈炅一直在发展军工,整顿军队,要说政治手段,他还真没研究过,这吏治怎么整顿,他想了几天都没想出个切实可行的方法来。

正当他为此头疼不已时,事情却突然来了个大逆转,这天他正在私人书房胡思乱想,外面曹化淳突然来报:“启禀皇上,吏部尚书杨嗣昌和都察院左都御史李邦华求见。”

朱慈炅闻言,不由眼前一亮,吏部和都察院不都是管官员的吗,这个吏治怎么整顿他们应该清楚啊!于是,他迫不及待的跑到御书房,把两人召了进来。

没想到,他还没来的及提问,杨嗣昌反而问起他来了,这杨嗣昌一走进御书房便一本正经的行礼道:“皇上,京察大计今年要办吗?”

朱慈炅闻言一愣,什么京察大计,他不知道啊!不是他读书读的少,实在是他父皇死的早,根本就没教过他一点当朝为君的事情;他的老师徐光启又被他使的脚不沾地,根本就没时间教导他,所以,很多事情,他都不清楚!

当皇帝当成他这样也是够奇葩的了,要不是他有后世的史书为鉴,提拔的都是些忠臣良将,估计现在朝廷已经乱套了,还好他现在已经意识到自己对朝政的掌控力度不够了,正准备下大力气整顿吏治。

这京察大计听着就跟整顿吏治有关,正是他想要的,他也不管尴尬不尴尬了,直接问道:“何谓京察大计,朕怎么一直都没听说过?”

杨嗣昌和李邦华闻言一愣,皇上不尴尬,他们倒是显得有些尴尬了。

要说儒学为什么能在华夏盛行几千年,主要还是因为他有一桩好处,这古代学儒学的读书人除了心术不正的大奸大恶之徒和偏执狂妄的腐儒,一般人都是把皇帝看的很重的,所谓天地君师亲,这皇帝之尊,可见一斑。所以,真正的读书人都不会也不敢妄议皇上的对错。

杨嗣昌和李邦华自然是忠君爱国的典范,要不朱慈炅也不可能让他们担任这么重要的职位,所以,现在就算是朱慈炅连京察大计这么重大的事情都不知道,他们不认为是皇上的错,而是他们自己的错,是他们从来没跟皇上提及京察大计,皇上才会不知道这回事。

尴尬过后,杨嗣昌连忙详细解释道:“皇上,是这样的,这京察是对两京所有官员的大考察,太祖时规定,三年一查,但先帝弘治时期改定为六年一查,一直延续至今,今年正好是皇上当朝第六年,所以以前都没举行过京察,皇上没听说过也是很正常的。至于大计,则是外察,是对大明所有地方官员的大考察,所以称为大计,大计一般三年一察,崇正三年已经察过一次了。”

原来是京察六年一察,他总共当朝才五年多,难怪没听说过,至于大计,或许有过吧,那时候他正集中精力发展军工,想方设法对付皇太极呢,地方官员的事,他哪里有心思去管。

不过这次京察大计来的正好,他正要整顿吏治呢,真是一瞌睡就有人送枕头,不过到底察些什么呢,他好奇的问道:“这京察大计主要察些什么啊?”

杨嗣昌接着解释道:“京察大计其目有八,曰贪,曰酷,曰浮躁,曰不及,曰老,曰病,曰罢,曰不谨。至于考察的重点,主要还是要看皇上的意思,皇上想重点查什么科目都可以,要追加什么课目也可以。”

嗯,对于一般封建王朝的官员来说,这些就够全面的,但是他现在要推行的政策有点偏向于资本主义模式,科目肯定要追加,先问问奖惩力度吧,朱慈炅又接着问道:“那考察完以后官员有什么奖惩?”

杨嗣昌接着解释道:“四品以上是自陈以取圣裁,五品以下则由都察院和吏部先行审查,分为,升迁、降调、致仕、罢归,编制成册后再统一交皇上定夺。”

这意思就是最后都由皇帝一个人说了算,很好,朱慈炅立马拍板:“恩,这京察大计很好,一定要办,而且要办出实效,具体什么流程,给朕说说,让朕琢磨一下。”

杨嗣昌详细的解释道:“在京官员由六科给事中和都察院联合通查,地方官员由吏部和都察院各道监察御史联合通查,为期半年,半年后,四品以上官员在向都察院自陈政绩,都察院将通查结果和自陈记录整理交皇上定夺,五品以下官员则由吏部和都察院根据通查情况联合审查,审查结果编辑成册,交皇上定夺。”

听起来这个制度倒是蛮严密的,为什么这么多年下来都没一点实效呢?这主要还是朋党惹的祸,像东林党和阉党都把京察大计当做排除异己、培养亲信的工具,也就是说,不管你政绩如何,站边站对了就升迁,站边站错了就滚蛋。这也是大明官员现在怠政的主要原因,勤勉又没好处,只要站对边就行了,所以,大家都得过且过,到考察的时候直接选个强势的朋党一投靠,就算什么政绩都没有也能升迁!

不过现在可没这么好的事了,给事中和监察御史都差不多换成崇正朝的两科进士了,从名义上来说都是朱慈炅的门生,吏部尚书杨嗣昌又是朱慈炅的亲信,这都察院左都御使李邦华更是个忠君爱国、公正廉明的大忠臣,朋党也基本上被朱慈炅清理干净了,所有官员要通过考察都必须靠实实在在的政绩,旁门左道已然行不通了。

有这样的基础,朱慈炅相信,这次那些牛鬼蛇神必将无所遁形,贪腐问题应该能得到扼制,剩下的就是想办法让那些清廉的官员把心思放在经济发展上了。

该怎么才能让所有官员把心思都放到经济发展上来呢?朱慈炅仔细想了想,便有了主意,他严肃的叮嘱道:“方法很不错,就按这个来吧,不过科目有点偏颇了,都是考察官员品行为主的,对平民百姓有什么实质性的好处呢?国之根本在民,所谓民为邦本,当官就要以民为本,一天只顾着自己品行高洁,治下的百姓连饭都吃不饱,这样能算好官吗?这次朕给他们加个科目,所有在京官员都写篇奏陈,议议怎样才能使民生富裕,写的好的加分,写的不好的减分;地方官员则将治下所有百姓的情况都好好了解一下,给朕一个报表,治下有多少百姓,有多少耕地,耕地亩产几何,又有多少商户,多少匠户,一年收入几何,写的越详细越好,知道了吗?”

杨嗣昌和李邦华自然连连称是,大赞皇上英明。

朱慈炅在心中得意道:“嘿嘿,这只是开始而已,等这次京察大计完了,奏陈写的好的,就按奏陈推广,报表报上来,就是依据,朕马上宣布下次考察的重点就是平民百姓的增收情况,看你们上不上心。以后京察大计全部三年一察,看你们还敢不敢怠政。朕就不信这样大明的经济还搞不上去!”

第七卷 第七章 新式枪械第十卷 第二十六章 诛枭雄天下太平第十二卷 第二十八章 大明真恐怖第十六卷 第三十九章 南亚动荡第十八卷 第三十五章 特种作战初登场(下)第十七卷 第八十四章 战争赔款,高到离谱第九卷 第六章 《大明藩属国令制》第十四卷 第三十八章 倾力一战第十六卷 第二十五章 盛世长安(下)第十卷 第八章 学通讯驿卒成新宠第十四卷 第三十七章 黄雀在后第十三卷 第二十四章 洋使劝降第五卷 第九章 初次对阵第五卷 第一章 震惊洋人第十三卷 第十九章 拦截商船第十八卷 第八十五章 赏赐群臣,布局全球第十六章 班底第十七卷 第四十五章 战车和坦克第十三卷 第二十一章 总督互掐第三卷 第八章 安置灾民第十卷 第十六章 多行不义必自毙第十八卷 第四十三章 未来乐土,东胜神州第十四卷 第二十六章 合作共赢第十八卷 第一章 安得猛士守四方第十五卷 第四十五章 紧急军情第六卷 第十章 战前演练第十七卷 第四十七章 战车测试急第十三卷 第二十七章 暹罗来投第九卷 第二十四章 收东瀛奖励真惊人第十二卷 第二十九章 葡萄牙王储第十八卷 第十一章 列强反击,盟国告急第八卷 第十四章 荷兰上钩第十章 阉党第十八卷 第三十五章 特种作战初登场(下)第十六卷 第四十七章 疯狂咆哮第十五卷 第二十八章 取个名字真难第十六卷 第四十五章 西线战事(五更,感谢T34/85大大打赏。)第十七卷 第十九章 挖穿棱堡第十卷 第七章 购原料洋人当买办第十四卷 第二十五章 三国结盟第十四卷 第五十四章 王朝末日第十一卷 第三十八章 中兴之主平四方第十六卷 第三十章 共同出兵第十一卷 第三章 后金称帝来捣乱第十四卷 第十章 控制货币第十七卷 第八十五章 列强屈服,合约签订第十一卷 第七章 开办学院教汉语第八卷 第十四章 荷兰上钩第十五卷 第五十七章 再溃千里第四卷 第二十六章 峡谷遇袭第十七卷 第十七章 棱堡防御诚可怕第十六卷 第十章 增添衙门第九章 明争第十一卷 第十六章 属国考生聚京城第十六卷 第七章 发展方向第十卷 第十五章 洛阳城里烹福王第十五卷 第五十五章 燃烧的远征(三更,感谢T34/85大大打赏)第二卷 第二十三章 战遵化下第十八卷 第六十六章 风之语者,天朝传说(中)第十八卷 第八十二章 列强屈服,签订和约第十一卷 第十六章 属国考生聚京城第十三卷 第二十四章 洋使劝降第十七卷 第九章 海军再升级第六卷 第十八章 准备开炮第十七卷 第二十一章 再下两城第九卷 第二章 肥前藩守水师基地第十卷 第十一章 闯王偷袭反被擒第十八卷 第七十八章 群雄聚首,决战西洋(上)第十一卷 第一章 雄心壮志展宏图第十六卷 第一章 进步惊人第十二卷 第五章 超级宝船第十二卷 第三十章 盟国的请求第十三卷 第十八章 重启海盗第十二卷 第二十六章 土地换战舰第十六卷 第十六章 诱敌深入第四卷 第四章 武器质量第十一卷 第三章 后金称帝来捣乱第十三卷 第一章 南洋旧事第十卷 第十九章 剿反贼御驾亲征第十八卷 第七十九章 群雄聚首,决战西洋(下)第十七卷 第三十一章 张溥进京第八卷 第五章 培养海盗第八卷 第五章 培养海盗第六卷 第十三章 定辽右卫第十五章 引导第十八卷 第四章 千万平民大迁移第十七卷 第十四章 明军在干什么第十七卷 第四十四章 亲王级待遇第十四卷 第二十四章 再赴欧陆第十一卷 第二章 齐心协力谋发展第十七卷 第二十一章 再下两城第六卷 第四章 全民动员第十四卷 第二十章 大明盛世第十五卷 第五十二章 恐怖的大明第十三卷 第七章 大军云集第十六卷 第八章 教育问题第十二卷 第二十章 难续的战火第二卷 第十五章 增添机床第二卷 第三章 争权第六卷 第二十一章 弹幕攻击
第七卷 第七章 新式枪械第十卷 第二十六章 诛枭雄天下太平第十二卷 第二十八章 大明真恐怖第十六卷 第三十九章 南亚动荡第十八卷 第三十五章 特种作战初登场(下)第十七卷 第八十四章 战争赔款,高到离谱第九卷 第六章 《大明藩属国令制》第十四卷 第三十八章 倾力一战第十六卷 第二十五章 盛世长安(下)第十卷 第八章 学通讯驿卒成新宠第十四卷 第三十七章 黄雀在后第十三卷 第二十四章 洋使劝降第五卷 第九章 初次对阵第五卷 第一章 震惊洋人第十三卷 第十九章 拦截商船第十八卷 第八十五章 赏赐群臣,布局全球第十六章 班底第十七卷 第四十五章 战车和坦克第十三卷 第二十一章 总督互掐第三卷 第八章 安置灾民第十卷 第十六章 多行不义必自毙第十八卷 第四十三章 未来乐土,东胜神州第十四卷 第二十六章 合作共赢第十八卷 第一章 安得猛士守四方第十五卷 第四十五章 紧急军情第六卷 第十章 战前演练第十七卷 第四十七章 战车测试急第十三卷 第二十七章 暹罗来投第九卷 第二十四章 收东瀛奖励真惊人第十二卷 第二十九章 葡萄牙王储第十八卷 第十一章 列强反击,盟国告急第八卷 第十四章 荷兰上钩第十章 阉党第十八卷 第三十五章 特种作战初登场(下)第十六卷 第四十七章 疯狂咆哮第十五卷 第二十八章 取个名字真难第十六卷 第四十五章 西线战事(五更,感谢T34/85大大打赏。)第十七卷 第十九章 挖穿棱堡第十卷 第七章 购原料洋人当买办第十四卷 第二十五章 三国结盟第十四卷 第五十四章 王朝末日第十一卷 第三十八章 中兴之主平四方第十六卷 第三十章 共同出兵第十一卷 第三章 后金称帝来捣乱第十四卷 第十章 控制货币第十七卷 第八十五章 列强屈服,合约签订第十一卷 第七章 开办学院教汉语第八卷 第十四章 荷兰上钩第十五卷 第五十七章 再溃千里第四卷 第二十六章 峡谷遇袭第十七卷 第十七章 棱堡防御诚可怕第十六卷 第十章 增添衙门第九章 明争第十一卷 第十六章 属国考生聚京城第十六卷 第七章 发展方向第十卷 第十五章 洛阳城里烹福王第十五卷 第五十五章 燃烧的远征(三更,感谢T34/85大大打赏)第二卷 第二十三章 战遵化下第十八卷 第六十六章 风之语者,天朝传说(中)第十八卷 第八十二章 列强屈服,签订和约第十一卷 第十六章 属国考生聚京城第十三卷 第二十四章 洋使劝降第十七卷 第九章 海军再升级第六卷 第十八章 准备开炮第十七卷 第二十一章 再下两城第九卷 第二章 肥前藩守水师基地第十卷 第十一章 闯王偷袭反被擒第十八卷 第七十八章 群雄聚首,决战西洋(上)第十一卷 第一章 雄心壮志展宏图第十六卷 第一章 进步惊人第十二卷 第五章 超级宝船第十二卷 第三十章 盟国的请求第十三卷 第十八章 重启海盗第十二卷 第二十六章 土地换战舰第十六卷 第十六章 诱敌深入第四卷 第四章 武器质量第十一卷 第三章 后金称帝来捣乱第十三卷 第一章 南洋旧事第十卷 第十九章 剿反贼御驾亲征第十八卷 第七十九章 群雄聚首,决战西洋(下)第十七卷 第三十一章 张溥进京第八卷 第五章 培养海盗第八卷 第五章 培养海盗第六卷 第十三章 定辽右卫第十五章 引导第十八卷 第四章 千万平民大迁移第十七卷 第十四章 明军在干什么第十七卷 第四十四章 亲王级待遇第十四卷 第二十四章 再赴欧陆第十一卷 第二章 齐心协力谋发展第十七卷 第二十一章 再下两城第六卷 第四章 全民动员第十四卷 第二十章 大明盛世第十五卷 第五十二章 恐怖的大明第十三卷 第七章 大军云集第十六卷 第八章 教育问题第十二卷 第二十章 难续的战火第二卷 第十五章 增添机床第二卷 第三章 争权第六卷 第二十一章 弹幕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