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二王入京

隆庆四年,三月二十。归化。

一彪轻骑,裹着满身的风尘,朝着归化城东门疾驰而入。马上的金铃一路“叮叮”作响,门边的守卫和路边的行人纷纷向两边闪过躲避。

当今的归化,已与当年不可同日而语。除了在关内紧要的当口,比如京城和大同这样的重镇布有眼线。对于鞑靼人更为倚重的草原,除了潜伏在各大部族里的眼线外,归化城的游骑斥候,也是常常四处出没。

鞑靼人虽是没有实力去学着大明建起一个遍布各地的邮驿系统,可是若遇见有金铃传音入城的情形,定是有什么大事发生了。这时候别说是稍有阻拦,就算是躲得慢了点,马上的鞭子抽下来,挨着了也没处申冤去。

“父王。”黄台吉手里拿着一份急报,直入王庭,却见俺答不动声色的端坐在大殿内,连忙放慢了脚步,走到俺答声边,又轻声唤了声“父王”。

“父王,全宁果然丢了。”黄台吉单膝半跪在地上说道,“我们放在蓟州的探子回报。戚继光已经在集结大军,准备出关。”

“图门呢?”俺答虽是在尽量保持着冷静,肩膀却不禁微微一震。

“已由明国辽东副总兵李成梁押解,打算送到北京,听说走得是居庸关的路。”黄台吉答道。

“李成梁……嘶……”俺答微吸一口冷气,“这个名儿,从前倒像是从来没听说过。”

“听说此人原本只是一参将,也是萧墨轩提拔上来的,这一回是第一次领军出关。”黄台吉补充说道。

“哦,萧墨轩……嘶……第一次领军出战?”俺答抬起头来看着屋顶,似乎若有所思“可打听清楚了,到底带了多少兵?全宁是怎么拿下来的?”

“确是只有两千五百人。”黄台吉肯定的答道,“明军先用火炮轰击全宁,图门和苏巴海引军出战,与明军打了一场马战,非但未胜,反是被明军挫了锐气。”

“又被潜伏在全宁城里的明军夺了城门,进退不得,明军用火器强攻,图门若是不降,只怕也会落得一个和苏巴海一样身死的下场。”

“苏巴海死了?”俺答瞪大了眼睛,直直的看着自己的儿子。

“据说是被明军义州游击线补衮所杀。”黄台吉点了点头。

“唉……”俺答沉默许多,长长的叹了一口气,整个人的精神也像是颓废了许多。

“父王,眼下左翼诸部无主,我们是不是……”黄台吉试探着问道,“日后明庭若是问起来。我们就说是出兵相助,再把吞进去的还出来也不迟;若是不问……”

“糊涂!”俺答猛得一拍身侧的椅把,因为出声太猛,又连连的咳嗽起来,黄台吉连忙从草垫子里倒出一杯热的奶茶送了过去。

“戚继光已经在集结大军,准备出关,明国摆明了是要自己去摘果子。”俺答接过黄台吉递过来的奶茶,喝了几口,逐渐的顺过了气。

“戚继光是什么人?此人一生征战无数,几乎未尝败绩。两千多明军就能拿下全宁,还打得是我们鞑靼人最擅长的马战。”俺答叹声说道,“一个小小的李成梁,从来没听说的人,领着两千五百人就能打下全宁,还杀了苏巴海,擒了图门。戚继光出关,至少几万的大明,你若是不小心撞上去,丢了性命还得让我去赔罪。”

“明人,岂是这么好算计的。”俺答垂下眼皮,声音越说越低。“王崇古,谭纶,戚继光,还有这个什么李成梁。”

“明人什么时候出了这么多善战的人,这些人……都不可怕。只有那个京城里那个姓萧的……”

“咱们从关内弄来硝石那些东西,还剩下多少?”俺答抬起头来,朝黄台吉问道。

“关内一直控着,那货色比银子还贵,又查的紧,眼下运过来的,也只有四千多斤,已经卖了出去快两千斤,畏兀儿和瓦剌人出的价都高,眼下倒是不亏了。”

“还算这些小帐做什么。”俺答轻轻的哼了一下,“那还有两千多斤,全封了起来,不许再漏出一丝一毫出去。”

“父王的意思是?”黄台吉皱了下眉头。

“咱也好几年没入关过了。”俺答扶着椅把,缓缓的站起身来,“准备一下吧,咱也去北京城看看汉人的花花世界,多少年了……一直想去北京城里看看……”

“那畏兀儿和瓦剌那边。”黄台吉仍是有些迟疑,“那可是几万两金银换来的,况且这事儿,眼下明庭和萧墨轩也已经知道了,还要全交了出去?”

“几万两?”俺答哼哼冷笑一声,“眼下怕是还不够顶起人家紫禁城里的一根柱子。”

“多少年了,咱也多少年没见着图门了,乘这个时候去看看,没准……日后……归化就先交给你。若是回不来……”俺答没有再看着黄台吉,而是像喃喃自语一样嘀咕着。

大明隆庆四年,三月二十三。

北京城虽仍是春寒料峭,可从北面传来的消息,却像是一股暖流一样四处激荡着。

图门从居庸关被押解入京的消息,朝廷虽是百般限制,却瞒不过四处疯传的小道消息。

曾经祸害蓟辽十多年,甚至曾经从长城直驱而入,在京城附近耀武扬威的鞑靼土蛮汗,已经被朝廷的辽东副总兵李成梁所擒,今个下午就要押进京城。

京城的茶馆曲苑,就算那些平日里最能稳住的气老爷们,一个个也是眉飞色舞,掩饰不住脸上的神情。

多少年了,自从宣宗皇帝之后,咱大明一直都是被北面的鞑子压着掐。“土木堡”之变,误了多少军功世家的子弟不说,甚至把一个英宗皇帝都赔了出去。

几年前萧大学士以一文士领军毁了板升,大同总兵刘汉又在黄河峡谷大败俺答,虽是大快人心,似乎朝廷对北方的武功有了上升的势头。

可转眼之间,辽东军出关的三万人马又折了两万,就连领军的总兵官都被鞑子砍了脑袋。曾经在板升大发神威的萧大学士也蔫了。不但力主要和鞑子和谈,还要每年赔上几万两银钱去养着鞑子。

萧大人的口碑,虽是没得说,朝廷上下的人都仰望着,可偏偏就做下这么挡子个糊涂事儿。士可杀不可辱,萧大人,昏招,年纪不大,怎么也糊涂着呢。

虽然都不明说,可京城内外,因为这事扼腕的人大有人在。甚至还有许多人私下叹息,只怕是朝廷养虎为患,日后萧大人的美誉没准就要毁在这件事儿上。

可是眼下陡然之间,却传来了朝廷大军攻陷全宁的消息,一时之间,大明朝上上下下的人都有些蒙了。

当年几万人都打不过的鞑子,眼下怎么随便派个两三千人就收拾了?据说还打的是鞑子最擅长的马战。

不过虽然有些闹不明白,可打了胜战毕竟是个喜庆的事儿,更何况还抓了个什么土蛮汗来,大部分的百姓,只知道鞑子,也就最近听见京城里的老爷们四处传说,才知道鞑子的头头叫土蛮。

而萧大人以前和鞑子和谈的事儿,也顿时就变成了韬光养晦,忍辱负重的英雄好汉所为。

可惜大人们眼下都是闭口不谈,偶尔茶楼里上来几个在各部的大人家里做事的,或是各衙门里的杂役就成了大家追捧的对象,也不管是礼部的还是国子监的,反正是个能打听到消息的人就成。就连平日里最不被待见的詹事府里的人,也成了抢手的热饽饽,随便进个茶楼都有人请喝茶听小曲。

眼见着这些年来,朝廷南征北战的,就连最难伺候的鞑靼人也栓进了套子,难道咱大明朝眼下的武功已经超越了洪武和永乐两位爷,功盖汉唐了不成?

大明的百姓,向来最关注的还是关外的鞑子。南方虽然打了倭寇和南洋,可一个个居然都觉得顺理成章,只有这回,才真觉得扬眉吐气了。这可是国朝百年以来,莫大的军功呐。

据说要押解土蛮汗进城的东直门,早就拥了一群又一群准备看热闹的人,如果不是怕官府怪罪下来,只怕都要爬到城楼上去了。至于臭鸡蛋,烂菜叶这些用得上场的道具,那自然是必须的,早就准备充足,就等这场大戏的主角土蛮上场了。在大家的想象当中。土蛮肯定是和从前被押解回京的倭寇一样,被关在四面透光的木笼子里,只lu出一个脑袋来。

五城兵马司的差兵是忙得最厉害的,东直门边拥了这么多人,就连从大运河进出城的商队和行人都无法顺利出入。来回拉着清理了好几次,可人却是越清理越多。

到了最后,五城兵马司的人也懒得管了,反正这些人只是拥在街道上,既没有冲门,又没有挡住皇上和各衙门老爷的官道。上头更是没有任何指令下来,说是要在东直门边戒严,干脆就随他们去吧。

其实私底下,这些五城兵马司的兵,也乐意见着一出大戏。甚至还有人早就瞅准了百姓们放在街边上,装了鸡蛋和菜叶的筐子,准备到时候乘人不注意,也乐上一把。都憋屈了这么多年了,没准上头也就是这么个想法,要不怎么没有任何指令下来呢。

与闹哄哄的东直门正好相反,平日里最是热闹的西直门,今个却是难得才看见几个人影,甚至还有几间商铺打早上开始就没开张过。从老板到伙计都没了人影,想没准是也都去城东去凑热闹了。

几乎没有多少人注意到,一辆镏金的马车,像是王爷们才有资格坐上的那种,悄悄的打西直门进了京城,直朝着午门的方向驰去。

………………

(曾经,月令有过一个宝宝,可是很遗憾,月令从来没有见过他(她),而且永远再也见不到,他(她)夭折在妈妈的肚子里。之后的很长时间,月令都生活在痛苦中,身体状况也急剧而下,一个月最多能低烧七八次。

医生说,月令的神经系统出了问题。虽然不是传说中的神经病,但情况也不好。

后来,月令又有一个宝宝,这次月令终于可以把她抱在手里了,宝宝很可爱。虽然在宝宝妈妈的怀孕期间,月令仍然很揪心,甚至也间歇的发过低烧,每天都要喝很苦的中药,差点把胃都喝坏了。可是自从宝宝出生到现在已经三个月,虽然比以前忙了很多,累了很多,可月令再也没有烧过。

宝宝很漂亮,很健康,出生时候医生打了十分的满分。

谢谢大家的关心,我现在很快乐,过去的一年半的抑郁,应该可以逐渐的翻过去了。以后如果没有特殊原因,再也不会出现以前的情况了。

这些废话虽然写在VIP章节里,可是月令早就算好了,正文三千三百字,这些废话三百多,不满千都是免费,不会让大家额外花钱看月令的废话。)

第16章 太监一样可以有种第3章 南直隶之祸第5章 天上掉下个媳妇第54章 封锁第24章 为谁而争?第16章 治世惟中第55章 哦……上帝!第9章 断其一臂第41章 一声叹息第36章 委屈第16章 一团和气第26章 旧相识第29章 当世名医第18章 早该想到第5章 左右为难第16章 脚底抹油第59章 走私的总督第47章 兴化之陷第19章 三教九流也大才第21章 都是普通人第37章 争便宜第74章 拨动车轮第50章 法中忏第33章 输给了墨子第49章 黄雀在后第33章 谈权论势第14章 高拱之怒第37章 争便宜第2章 钱法之治第16章 关外的动静第15章 我亦取义第26章 风暴前兆第9章 九九归一第30章 口令第44章 真相第3章 南直隶之祸第33章 谈权论势第32章 定北第48章 朝罢归来第14章 耍威风第21章 都是普通人第37章 金翅大鹏第17章 再日为倭第7章 败阵第23章 法子第27章 捷报请功第44章 认死理第1章 写生奇遇第五十一章第17章 巨财第10章 寒夜惊第19章 美人倚阑第16章 脚底抹油第46章 真正的目的,宿命第45章 种葫芦?第50章 初审吴府第73章 陷阱第26章 天火降罚第2章 海关……还真是海关第37章 天水冰山录第15章 中计第72章 野心第24章 关门打狗第8章 损招第44章 认死理第51章 三日之期第1章 谁有可为第47章 流言第43章 与龙为友第39章 官私合营第1章 土豆烧牛肉第15章 我亦取义第15章 心生二意第34章 天生勇者第43章 为何而战第13章 泡沫散尽第14章 首辅徐阶第57章 请不要叫她妈港第10章 混水相摸第58章 手心手背第1章 翰林新秀第10章 举有怪异第28章 谁言汉儿不善马第41章 血战台州第33章 采菊之隅第9章 宁家财女第21章 娘亲的自豪第1章 谁有可为第6章 当朝第一家第51章 草原上的粮食第15章 中计第4章 老不与少争第40章 天生阴阳第10章 背后第36章 绝境得生第29章 寒匕初现第57章 春心萌动第74章 拨动车轮第48章 朝罢归来第45章 种葫芦?
第16章 太监一样可以有种第3章 南直隶之祸第5章 天上掉下个媳妇第54章 封锁第24章 为谁而争?第16章 治世惟中第55章 哦……上帝!第9章 断其一臂第41章 一声叹息第36章 委屈第16章 一团和气第26章 旧相识第29章 当世名医第18章 早该想到第5章 左右为难第16章 脚底抹油第59章 走私的总督第47章 兴化之陷第19章 三教九流也大才第21章 都是普通人第37章 争便宜第74章 拨动车轮第50章 法中忏第33章 输给了墨子第49章 黄雀在后第33章 谈权论势第14章 高拱之怒第37章 争便宜第2章 钱法之治第16章 关外的动静第15章 我亦取义第26章 风暴前兆第9章 九九归一第30章 口令第44章 真相第3章 南直隶之祸第33章 谈权论势第32章 定北第48章 朝罢归来第14章 耍威风第21章 都是普通人第37章 金翅大鹏第17章 再日为倭第7章 败阵第23章 法子第27章 捷报请功第44章 认死理第1章 写生奇遇第五十一章第17章 巨财第10章 寒夜惊第19章 美人倚阑第16章 脚底抹油第46章 真正的目的,宿命第45章 种葫芦?第50章 初审吴府第73章 陷阱第26章 天火降罚第2章 海关……还真是海关第37章 天水冰山录第15章 中计第72章 野心第24章 关门打狗第8章 损招第44章 认死理第51章 三日之期第1章 谁有可为第47章 流言第43章 与龙为友第39章 官私合营第1章 土豆烧牛肉第15章 我亦取义第15章 心生二意第34章 天生勇者第43章 为何而战第13章 泡沫散尽第14章 首辅徐阶第57章 请不要叫她妈港第10章 混水相摸第58章 手心手背第1章 翰林新秀第10章 举有怪异第28章 谁言汉儿不善马第41章 血战台州第33章 采菊之隅第9章 宁家财女第21章 娘亲的自豪第1章 谁有可为第6章 当朝第一家第51章 草原上的粮食第15章 中计第4章 老不与少争第40章 天生阴阳第10章 背后第36章 绝境得生第29章 寒匕初现第57章 春心萌动第74章 拨动车轮第48章 朝罢归来第45章 种葫芦?